<p class="ql-block">?【Day 3】學(xué)習(xí)內(nèi)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從戲劇三角的角度改寫人生故事</p><p class="ql-block">背景:人生故事是你眼中自己的模樣;人生真相是你的真實模樣。 活出生命的 意義,就在于找到人生真相。</p><p class="ql-block">練習(xí)引導(dǎo)</p><p class="ql-block">1. 從受害者三角的角度講一段自己的人生故事。</p><p class="ql-block">2. 帶著覺知,從責(zé)任者的角度重新講述這一段故事。</p><p class="ql-block">3. 從創(chuàng)造者的角度重新審視這段故事。</p><p class="ql-block">4. 思考不同的戲劇三角帶來的覺知和新的行動是什么。</p><p class="ql-block">反思</p><p class="ql-block">1. 你在哪段關(guān)系中承擔(dān)著受害者角色?</p><p class="ql-block">2. 你覺得自己為什么喜歡玩受害者游戲?</p><p class="ql-block">3. 如果用責(zé)任者游戲來替代受害者游戲,你愿意嗎?你</p><p class="ql-block">覺得人生會有怎樣的改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迫害者</span>認(rèn)為他人是問題的根源,表現(xiàn)為指責(zé)、批評、挑剔或攻擊,例如“都是你的錯”。</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受害者</span>(Victim):認(rèn)為自己被壓迫、無助、委屈,表現(xiàn)為抱怨、自憐或逃避責(zé)任,例如“我就是倒霉,沒人幫我”。</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拯救者</span>(Rescuer):認(rèn)為自己有責(zé)任解決問題、拯救受害者,表現(xiàn)為過度干涉、包辦代替,但往往忽視對方的真實需求,例如“別擔(dān)心,我來幫你搞定”。</p><p class="ql-block"> 1.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角色動態(tài)轉(zhuǎn)換</span>:一個人不會固定扮演某一角色。例如,拯救者在被受害者抱怨“你做得不夠好”時,可能轉(zhuǎn)變?yōu)槭芎φ?;而受害者也可能因長期壓抑,轉(zhuǎn)而指責(zé)他人,成為迫害者。2.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回避核心問題</span>:三者的互動聚焦于“誰對誰錯”“誰該負(fù)責(zé)”,而非共同解決引發(fā)沖突的根本問題。3.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依賴負(fù)面互動:</span>這種模式會讓人在無意識中依賴沖突帶來的情緒張力(如憤怒、同情、委屈),難以跳出循環(huá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有個非常核心的腳本,很有趣,也是我們會循環(huán)在玩的一個劇—戲劇三角。戲劇三角最初的模型,只有下面的這個三角—受害者三角。</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受害者三角:受害者、加害者和拯救者,相互受害,相互加害,相互轉(zhuǎn)換。</span> <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經(jīng)常,一個人不是放不過加害者,而是放不過自己。 關(guān)系難以整合,不是關(guān)系無效,而是游戲互動無效。 有效的三角:行動者,創(chuàng)造者和責(zé)任者,三者能量合為一體,有了責(zé)任,就可以創(chuàng)造、行動,即整合。</span> 有時候,有些人,需要受害者給自己增加力量,給自己一些推動力,錯位的有力量。力量來自情緒,大部分人都來自情緒的力量,還沒找到真正的力量。覺察到了,不是批評,而是借用。 必須明確,各種關(guān)系中,不是為他活得更漂亮,而是為了我自己活得更漂亮。 運用好三角,從受害者的漩渦盡快游離出來。</p><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有一些孩子在以拯救者的形式去拯救父母的婚姻,深層聲音是,我拯救了父母的婚姻就等于救了我自己,我就安全了。這是孩子對父母盲目的愛,他們認(rèn)為只有家完整了,父母的婚姻完整了,愛才完整。</p><p class="ql-block">當(dāng)他認(rèn)為自己是一個拯救者,我要來拯救我的爸爸或媽媽的時候,在他的心里面一定對爸爸媽媽有了一個分別,就是他們當(dāng)中有一個是加害者,有一個是受害者。這種認(rèn)知又影響了他對男人和女人的認(rèn)識,進而影響到男性和女性的關(guān)系,所以這個拯救者是另外一個三角的循環(huán)。</p><p class="ql-block">在自我關(guān)系中,自己是可以扮演三個角色,讓自己陷入自我否定和自我救贖的惡性循環(huán)中。通過今天課程的學(xué)習(xí)帶你不斷覺察自己的受害者策略,轉(zhuǎn)為責(zé)任者。</p> <p class="ql-block">所有人際關(guān)系的互動中都隱藏著這個戲劇三角,每個人心中都有加害者、受害者和拯救者三種角色,因此我們會構(gòu)建這樣的關(guān)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雖然有些人喜歡固定扮演一種角色,但實際上我們都會在這三個角色中不斷互換位置。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加害者通常貶低別人,把別人看得較為低下,并掠奪別人,容易通過責(zé)怪別人來逃避自己的缺點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拯救者也把別人看得低下,但他會去幫助對方;拯救者這樣做是出于好意,甚至認(rèn)為自己是英雄,但事實是他們否認(rèn)了受害者有能力幫助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受害者認(rèn)為自己低下,有時尋求被迫害,有時尋求被幫助。他們感到被困和無能為力,所以他們回去尋找拯救者,拯救者會照顧受害者,但越是這樣,越是會削弱他們的能力,因為這會強化他們覺得自己不能自己來的感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很多受害者投訴加害者,又一直站在受害者的位置上不出來,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引起別人的關(guān)注,并不承擔(dān)責(zé)任,這是一種策略,是一種人生腳本,就TA 自己的需要,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可以加害你,除非你愿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