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感恩錄:生命長(zhǎng)河里的回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晨光漫過窗欞時(shí),指尖撫過族譜泛黃的紙頁,那些模糊的名字忽然有了溫度。這一刻,終于懂得:我們的生命從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千萬條河流匯聚的潮,是祖先的骨血、父母的呼吸、天地的饋贈(zèng)、眾生的溫暖,共同釀成的一杯歲月的酒,醇厚,綿長(zhǎng),需要用一生去品讀與回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骨血里的根:致祖先與父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在祠堂見到祖先牌位,香燭的煙氣里,父親指著那些名字說:“這是你的來處。”那時(shí)不懂,只覺得牌位上的字生澀難懂。直到某天整理舊物,發(fā)現(xiàn)奶奶的陪嫁木箱里,藏著曾祖父手寫的《家訓(xùn)》,紙頁脆如秋葉,字跡卻力透紙背——“飲水思源,不忘來路”。忽然驚醒:我身體里奔涌的血液,是祖先穿越百年的囑托;我站立的土地,是他們用雙手開墾的安穩(wěn)。那些我未曾謀面的先人,用勤勞、堅(jiān)韌、智慧,為我鋪就了生命的第一塊基石,讓我不必在蠻荒里掙扎,不必在饑寒中蜷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而父母,是這基石上最溫暖的光。記得母親深夜為我縫補(bǔ)衣服的煤油燈光,針腳歪歪扭扭,卻把寒夜縫成了暖;記得父親彎腰為我系鞋帶的背影,晨光里他鬢角的白,比星星更亮。他們從不說“愛”,卻把最好的年華折成我的翅膀:把舍不得吃的雞蛋塞進(jìn)我的書包,把皺巴巴的零錢數(shù)成我的學(xué)費(fèi),把所有的風(fēng)雨擋在身后,只留一片晴空給我奔跑。曾以為這是理所當(dāng)然,直到自己也開始為生活奔波,才懂那份“不求回報(bào)”里,藏著怎樣深沉的犧牲。那些被我忽略的嘮叨、被我頂撞的關(guān)心、被我視作束縛的牽掛,原來都是生命最初的鎧甲,護(hù)我穿過歲月的荊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向祖先懺悔,曾因年輕的傲慢,輕慢了血脈里的傳承;向父母致歉,曾因懵懂的自私,辜負(fù)了沉甸甸的愛。如今終于明白:感恩不是一句口號(hào),是接過他們遞來的火把,把正直、善良、擔(dān)當(dāng),活成看得見的模樣;是把他們給予的生命,活得熱氣騰騰,不辜負(fù)那份“生而為人”的饋贈(zèng)。</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天地間的恩:致自然與眾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雨后的清晨,推開窗便撞見滿室的清新。草木的綠洗得發(fā)亮,空氣里浮動(dòng)著泥土與花香,深吸一口,肺腑間都是自然的饋贈(zèng)。忽然驚覺:我們?nèi)杖障碛玫年柟?、空氣、水,我們腳下的土地、頭頂?shù)奶炜铡⑺募镜牧鬓D(zhuǎn),從不是免費(fèi)的賜予。大地默默承載萬物,從無怨言;江河不息奔涌,滋養(yǎng)四方;草木枯榮有序,提供蔭涼與果實(shí)。風(fēng)調(diào)雨順時(shí),我們忙著追逐人間的繁華;偶遇災(zāi)厄,才想起天地的寬容——原來大自然從不是我們征服的對(duì)象,而是需要敬畏的恩主,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母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而眾生的溫暖,是這母體上綻放的花。街角早餐鋪阿姨多給的那勺辣醬,公交車上陌生人讓座時(shí)的微笑,深夜加班時(shí)同事遞來的一杯熱咖啡,困境中朋友那句“有我呢”,甚至是擦肩而過時(shí)一句善意的提醒……這些細(xì)碎的光,像螢火蟲,聚起來便成了照亮前路的星河。曾以為自己足夠獨(dú)立,卻在某次淋雨時(shí),被素不相識(shí)的人遞來一把傘,才懂得:沒有人能活成一座孤島,每個(gè)溫暖的瞬間,都是生命與生命的相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感恩空氣讓我呼吸,感恩水土滋養(yǎng)我身體,感恩陽光給予我溫暖,感恩每一個(gè)擦肩而過的善意。這些看似平常的擁有,實(shí)則是天地與眾生的恩典,需要我們以珍惜回應(yīng),以善意傳遞——不浪費(fèi)一粒米,不辜負(fù)一份情,不傷害一株草,讓自己也成為別人生命里的那束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傳承中的光:致師者與文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在傳統(tǒng)文化課上讀到“孝悌忠信”,像被什么東西撞開了心門。原來那些被忽略的老話里,藏著做人的根本;原來“感恩”不是矯情的表達(dá),而是刻在民族骨血里的基因。師父說:“文化不是博物館里的古董,是要活在日常里的智慧。”他教我們讀經(jīng)典,不是為了背幾句古文,而是為了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報(bào)”的分量;他帶我們祭祖,不是為了迷信,而是為了連接斷裂的記憶,讓我們知道自己是誰,要到哪里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這才明白,圣賢留下的文化,從不是束之高閣的教條??鬃拥摹叭收邜廴恕?,是教我們以善意對(duì)待眾生;老子的“道法自然”,是教我們敬畏天地;王陽明的“知行合一”,是教我們把感恩落在實(shí)處。這些智慧像一盞燈,照亮了曾經(jīng)迷茫的心:原來不懂感恩的日子,是在辜負(fù)生命的饋贈(zèng);原來抱怨與計(jì)較,只會(huì)讓心靈的天空布滿陰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如今,愿意做這盞燈的傳遞者。向孩子講祖先的故事,讓他們知道根在何處;向朋友說感恩的話語,讓溫暖在彼此間流動(dòng);在生活里踐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讓傳統(tǒng)文化的光,照進(jìn)更多人的日常。因?yàn)槎茫鹤詈玫膱?bào)恩,是讓這份“感恩”的基因,在時(shí)光里生生不息,讓祖先的智慧、師者的教誨,成為滋養(yǎng)更多生命的土壤。</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暮色溫柔時(shí),站在院中仰望星空。忽然懂得,感恩不是終點(diǎn),而是起點(diǎn)——是用生命回應(yīng)生命的鄭重,是用溫暖傳遞溫暖的自覺,是在漫長(zhǎng)歲月里,把“得到”化為“給予”的修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感恩祖先,讓我承接文明的火種;感恩父母,讓我擁有體驗(yàn)世界的機(jī)會(huì);感恩天地,讓我在安穩(wěn)中生長(zhǎng);感恩眾生,讓我在溫暖中前行;感恩所有遇見,好的壞的,都是生命的饋贈(zèng),讓我成為今天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從此,愿做一株向陽的花,把根扎進(jìn)感恩的土壤,把花開向需要溫暖的地方。因?yàn)橹溃寒?dāng)我們心懷感恩時(shí),看到的不僅是世界的美好,更會(huì)成為這美好的一部分,讓生命的長(zhǎng)河,在愛與被愛中,永遠(yuǎn)奔流不息。</p> <p class="ql-block">編輯:杜小艷</p><p class="ql-block">圖片:杜小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