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點石成金,智慧共贏。楊玉秋名班主任工作室<span style="font-size:20px;">“揚善金點分享”</span>欄目定期與工作室成員們在線相見。欄目由一名成員分享對自己影響深刻的一條教育名言或智慧金點子,并結合相關理論以及自己班級教育中的具體事例進行闡述。全體成員互相探討,互相啟發(fā),智慧碰撞?;锇閭儚慕逃砟钊胧郑朴诎l(fā)現(xiàn)教育契機,亮出自己一個個真實的案例,展示自己對班主任工作的理解、對學生的熱愛,每一次的分享都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是心與心的交流。</p> <p class="ql-block"><u style="font-size:18px;">本次推出的是第五至六期來自陳貞如、于俏老師的分享。</u></p> 陳貞如老師 <p><b>【每周金點】</b></p><p> 霍姆林斯基說:“我堅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敗而告終的教育上的許許多多的沖突,其根源在于教師不善于與學生交往。”</p><p><b>【理論闡述】</b></p><p> 善于與學生交往,善于與學生溝通,是作為教師的我們走進學生內心世界的法寶。我們都知道,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學生通常照著老師的消極性語言成長,變成老師說的那種人。因此,我們在與學生溝通、談話時,不翻舊賬,就事論事,不針對個性與品格,不給學生貼標簽,否則很容易刺傷學生的自尊,往往不能起到很好的溝通效果。</p><p><b>【具體實例】</b></p><p> 最近,我們班的一位男孩不小心把女孩的文具盒摔壞了,女孩當即來向我告狀。這時,我用了三句話,引導孩子學會解決這個問題,同時也把這件事轉化為一個教育契機。</p><p> 第一句話我對女孩說的:“你的文具盒損壞了,你的心肯定很難過?!边@是同理心。</p><p> 第二句話也是對女孩說:“好像他也不是故意損壞的?”老師用假設來讓孩子思考怎么處理這個問題。</p><p> 第三句話是跟男孩和女孩說的:“我相信你們有能力處理好這件事,處理不好再來告訴老師?!?lt;/p><p> 在這整個過程中,老師就事論事,沒有針對學生個人的個性和品格。同時,老師也沒有當判斷錯誤的“裁判”,做到與學生平等地溝通、交往。</p> 于俏老師 <p><b>【每周金點】</b></p><p> 教師與學生溝通,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p><p><b>【理論闡述】</b></p><p> 溝通能力的重要性之于教師,正如駿馬的重要性之于騎士。教育部《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guī)定》明確指出:班主任應采用多種方式與學生溝通,有針對性地進行思想道德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良好的溝通能力也是將優(yōu)秀班主任與普通班主任區(qū)分開來的重要特征之一。</p><p>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艾伯特?赫拉別恩曾提出的一個公式:信息交流的效果=7%的文字內容+38%的語調語速+55%的身體語言。由此看出,怎樣說,比說什么更重要。</p><p><b>【具體實例】</b></p><p> 在與學生單獨談話的時候,我一般會準備好幾樣道具。一為和我的椅子差不多高的凳子;二為擦汗用的紙巾或者一次性杯裝的溫水;三為紙和筆;四是正能量動作(常用的為微笑、拍拍肩和摸摸頭等)</p><p> 準備凳子是為了讓孩子能與教師平等地坐著,靠近一些聊天,拉進孩子的心理距離;</p><p> 準備紙巾和水是為了安撫孩子焦躁的內心,傳遞給孩子一個關心和愛護的信號,讓孩子能在你面前好好放松,卸下防備;</p><p> 紙筆的準備是為了一邊聽孩子描述,一邊記錄重點信息,有時還會把孩子說出來的話進行“改寫和糾正”,重新寫在紙上,讓孩子觀看并確認,這樣做有幾個目的:</p><p>①告訴孩子,你的話很重要,老師要記下來;</p><p>②當孩子有過多偏激的言論時,我可以進行調整,比如:我很討厭那個XXX,我會改為“我和XXX關系不是那么好”。(把情緒化的語言→客觀事實的描述);</p><p>③畫一些簡圖或者關系圖,幫助孩子理清事件與事件之間的關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事件之間的關系……</p><p>正能量動作的運用最為簡單,在艾伯特的溝通公式中身體語言的占比為55%,因此多微笑,更容易走進孩子內心;</p><p>鼓勵孩子時,可以用上拍拍肩,告訴孩子老師與你站在一起;</p><p>必要時,我們還可以摸摸孩子的腦袋,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來看待,給孩子精神支持。</p> <p style="text-align: right;">編輯:曾雅莉</p><p style="text-align: right;">審核:楊玉秋</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