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 ? ? ? ? ? ? ? ? ? ? ? 1<br><br>她是村里的最后一位長壽老人了,今年91歲。她說,活的生不如死!<br><br>病痛將她折磨得不成人樣:吃不得,睡不得,走不得!?<br><br>她需要24小時有人看護,生活不能自理,連大小便都需要人幫忙。?<br><br>雖然有兩個媳婦,但每個媳婦都拒絕和老人生活一起!?<br><br>開始她們也會出于孝心也會經常回老家看看,可日子久了,也乏了,看的次數越來越少…??<br><br>這樣看護的任務就落在了兩個女兒的身上。 兩個女兒在老人臥病在床的第一年,會輪流回家照顧母親。?<br><br>可第二年各自她們的家庭就出現(xiàn)了分歧:她們的媳婦要求她們帶孫子,不然,那個小家庭就難以維持…<br><br>一邊是自己的老母親,一邊是兒子的小家庭,60多歲的她們也面臨著艱難抉擇。<br><br>后來,老人的小女兒把老母親接來和自己一起住。 她一邊照顧孫子,一邊照顧老母親。 就像她說“體力被榨干了”。?<br><br>就因為這件事,她的家庭出現(xiàn)了非常微妙的變化: 媳婦嫌棄,丈夫挑剔。<br><br>老人的存在,就像他們喉嚨卡的一根刺,<br><br>在中國傳統(tǒng)觀念里,媳婦照顧婆婆天經地義,哪<br>有女兒把自己老母親接在身邊的。<br><br>日子久了,他的丈夫直接挑明立場:老人要么回老家,要么他們分居!?<br><br>在那些爭爭吵吵的日子里,91歲的老人內心非常愧疚,她一生勤勤懇懇,為幾個子女操心大半輩子<br><br>老了,卻成了子女的羈絆。<br><br>她越想越傷心,她心疼小女兒,也怨自己“不中用”。<br><br>她提出:要么回老家,要么去養(yǎng)老院!<br></h3> <h3><br>? ? ? ? ? ? ? ? ? ??? ? ? 2<br><br>矛盾的是,老人的兩個兒子既不接老母親去城里,也不同意老母親去養(yǎng)老院。<br><br>他們認為,老人去了養(yǎng)老院,就是給自己丟面子,“有兒子的父母怎么會去養(yǎng)老院呢?”<br><br>無奈,老人只好回鄉(xiāng)下住,“等死”是她活下去的唯一目標。<br><br>小女兒回到鄉(xiāng)下全程照顧母親,家庭矛盾降到冰點。?<br><br>小女兒和兩個哥哥形同陌路,那些家庭撕扯的瞬間,讓老人感到人情薄涼。<br><br>回想她的一生,她辛苦將幾個兒女拉扯大,一分錢一分錢地攢著給兒子成家,幫忙拉扯大幾個孫子<br><br>可等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卻像是被人遺棄的“朽木”。<br><br>原來最穩(wěn)固的親情,在現(xiàn)實面前也潰不成軍。? ?<br>當你有價值時,都爭著要你;當你失去價值時,都在努力擺脫你。?<br><br>后來,小女兒照顧老母親那段歲月里,她身心俱疲,端屎端尿,半夜頻繁起夜極度考驗著身體;而老母親身體上的痛苦,也考驗著女兒的心靈…<br>有些人活著太痛苦了,這是她最深刻的感受。 有尊嚴的活著和沒有痛苦的離去,或許是一個人最大的福氣吧。<br><br>兩年后,她的老母親走了,在所有人中,小兒女哭得最傷心,她覺得老母親終于解脫了,自己也解脫了。<br><br>相比活著,她更覺得死亡才是最好的歸宿。??<br></h3> <h3><br>? ? ? ? ? ? ? ? ? ? ? ??3<br><br>這個故事挺讓人感慨的。<br><br>老去,是沉重的話題,也是每個人必須面對的課題。?<br><br>我們總是希望家里老人都能長壽,但是長壽的前提,必須是有個好身體。<br><br>沒有健康的長壽,是一種災難。 折磨的是自己,也是家庭成員心里的風濕病。<br><br>人們常說: 久病床前無孝子。? 以前也覺得薄涼,可是現(xiàn)在覺得,這才是真實的人性,人性經不起考驗,也經不起折騰。<br><br>不管是親情,還是愛情,其實最后拼的良心與道義。 良心與道義,在爛泥的裹挾下也會失去光芒。?<br><br>所以,我不希望老人長壽,我只希望他們健康地長壽, 并富足的過完自己的老年時光。??<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