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當下社會,當人們普遍感覺壓力大、心情不好,想要躺平、擺爛的時候,都會忍不住問自己:<b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是不是有心理問題了?我是不是抑郁了?</b></p><p class="ql-block">????很多時候,我們老是會說自己抑郁了,其實我們表達的是一種情緒,那就是我覺得很不開心、不愉快。</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01 焦慮≠抑郁</b></p><p class="ql-block"><b>從精神醫(yī)學的角度來看</b></p><p class="ql-block"><b>抑郁是人們能量匱乏</b>的一種表現。</p><p class="ql-block">抑郁的人,情緒是低的、興趣是減退的、食欲是下降的,包括講話的語速都是慢的。有的時候,很多抑郁的人甚至會覺得自己似乎變得很笨。</p><p class="ql-block"><b>焦慮是能量過剩</b>,是需要對外宣泄的感覺和表現。</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憤怒對應的通常是</b><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種常見的心理障礙→</span><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焦慮癥</b><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p class="ql-block"><b>憤怒是對外的</b>,憤怒的情緒跟抑郁是沒有關系的,<b>抑郁的人是憤怒不了的</b>,因為他沒有能量去憤怒。</p><p class="ql-block"><b>抑郁的悶只能對內、對自己</b>,所以抑郁癥最嚴重的行為那就是自殺。</p><p class="ql-block">??<b>02 抑郁=心情不愉快嗎?</b></p><p class="ql-block">????什么情況下我應該到醫(yī)院里面去看一看?</p><p class="ql-block"><b>醫(yī)學上對于抑郁癥的描述是這樣的:</b></p><p class="ql-block">①如果我們的情緒,在比較長的一段時間,比如超過兩周、超過一個月,在這樣比較長的時間里面,出現了明顯的情緒低落。</p><p class="ql-block">②而且這種情緒低落影響到了我們日常的生活、工作和學習,甚至讓人產生了自殘、自殺、自我毀滅的念頭和行為的話,那就達到了<b>病理程度上的抑郁。</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抑郁跟單純的心情不好之間的差別就在于:</b></p><p class="ql-block">首先,抑郁持續(xù)的時間更長,它要持續(xù)超過兩周甚至是一個月。因為正常人的情緒本來就是有起有伏的,你這兩天可能心情不好,但過兩天心情又好一點了,這其實是正常的。</p><p class="ql-block">其次,抑郁的程度會更加嚴重,它會影響到你的正常生活,讓你沒有辦法起床、沒有辦法上班,甚至都沒有辦法去吃飯。</p><p class="ql-block">??很多時候,<b><i>經常把抑郁掛在嘴邊的人,倒不一定是真的抑郁。</i></b></p><p class="ql-block">??<b>真正抑郁的人反倒可能不會去說自己抑郁了。</b></p><p class="ql-block"><b>????</b>這里面通常有兩個原因:</p><p class="ql-block">首先,人們對于醫(yī)學知識了解得并不多,不能夠識別抑郁;</p><p class="ql-block">其次,有可能是因為我們會有“病恥感”。????當人們患上了某種精神疾病,或者出現了心理異常表現的時候,會覺得有羞恥感,覺得很丟臉,不愿意讓外人知道,很多患者也會因此而拒絕就醫(yī),結果延誤了自己的病情。</p><p class="ql-block">??<b>03 抑郁=心靈的感冒嗎?</b></p><p class="ql-block">“抑郁是心靈的感冒”這個說法,對,也不對。</p><p class="ql-block">????<b>對的地方是在于:</b></p><p class="ql-block">首先,抑郁和感冒確實有類似的地方,都是間斷性地發(fā)作。它們都會在某一個時間段出現,持續(xù)十天、半個月甚至更久,然后又會有所改善。但是再過一段時間,它們可能又出現了。</p><p class="ql-block">其次,感冒常常是因為外界的病毒、細菌所導致的,而抑郁也有可能是由于我們所處的環(huán)境所誘發(fā)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b style="font-size:18px;">不對的地方是在于:</b></p><p class="ql-block">感冒給我們的感覺就是,即便你不去用藥,你不去積極地治療,它也能夠自行緩解。感冒的癥狀往往不會特別嚴重。但<b style="color:rgb(237, 35, 8);">抑郁就不一樣了,如果已經達到疾病的程度和狀態(tài)</b>,我們還不去關注、還不去治療的話。</p><p class="ql-block">首先,它好轉的病程會非常漫長,也很容易出現慢性化的發(fā)展。</p><p class="ql-block">其次,抑郁的癥狀不會像感冒那樣自行減輕,反而有可能越來越嚴重。</p><p class="ql-block">第三,抑郁對人類最大的損耗,就是對生命的損耗,用放任不管的態(tài)度對待抑郁,就是在浪費生命。</p><p class="ql-block"><b>從醫(yī)生角度,不希望大家把抑郁僅僅當作是一場感冒去對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抑郁者的內在體驗和外在表現</b></p><p class="ql-block"><b>01 抑郁者的思維習慣</b></p><p class="ql-block">抑郁者有一個非常典型的思維慣性,那就是<b>對內攻擊</b>。</p><p class="ql-block">所謂的對內,就是說他會把攻擊的矛頭指向他自己。</p><p class="ql-block">他們<b>常見的思維是這樣的:</b></p><p class="ql-block"><i>這些事情都是我的錯。</i></p><p class="ql-block"><b><i>…</i></b><i>你看,我就是這樣一個人,我就是不受人喜歡。</i></p><p class="ql-block"><i>我是一個很沒用的人……</i></p><p class="ql-block">我們把這樣的一種思維稱為<b>過度內向</b>。<b>抑郁者往往會把外在的一些不好的事物、不好的狀況都歸因到他自己身上。</b>尤其是對抑郁癥患者來講,比較<b style="color:rgb(237, 35, 8);">嚴重的一個表現就是他經常想要傷害自己</b>——他為什么要傷害自己?</p><p class="ql-block">因為他覺得自己是無用的,或者因為自己是不受歡迎的,所以他們的想法就是,那就讓我不存在吧。</p><p class="ql-block">除此之外,<b>抑郁者對身邊事件的評估也往往非常灰暗,對事、對人的評價總是帶有無望感和無價值感,這種評價非黑即白、沒有彈性。</b>當遇到問題的時候,就會先入為主地代入這樣的思維模式。</p><p class="ql-block"><b>02 抑郁者的情緒特點</b></p><p class="ql-block"><i>抑郁的思維模式很容易導致人們出現抑郁的情緒。</i></p><p class="ql-block">心理學里有一個非常著名的<b>認知行為理論</b>:一個人的情緒會受到他的認知思維的影響,思維和情緒加在一起又會帶動這個人做出某些行為。而情緒和行為作為一個人外在的表現,又能夠影響到他周圍的人。當周圍的人觀察、體驗到他的行為和情緒之后,會做出相應的回應,而這些回應又倒過來影響那個人的認知和思維。</p><p class="ql-block">比如說,有一個職場人士,某一次工作當中他沒有表現好,他覺得自己在這個團隊里面是拖后腿的。在這樣一種思維和認知的控制下,他的情緒是不高的,工作效率也會下降。在團隊里,他的表現是不活躍的,不愿意跟周圍的人交流。這種自我隔絕又讓其他小伙伴覺得,他確實很內向,這些想法也會通過他們的情緒和行為表達出來。同事可能會疏遠他,這又反過來加固了他之前的想法:你看,我的的確確不受大家的歡迎,我也的的確確正在拖大家的后腿。這種認知加固了以后,他的情緒會更低,行為也會表現得更加孤僻。</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好的認知會帶動好的情緒,引發(fā)積極的行為。</b>而這些好情緒、好行為,在和周圍的人產生互動的時候,就會形成良性循環(huán),讓你原來這些好的認知更加牢固;反過來,一些不好的認知就會導致惡性循環(huán)。</p><p class="ql-block"><b>03 抑郁者的軀體表現</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醫(yī)學臨床上,</b><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個人是否抑郁了,其實可以從身體上有所察覺。</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最</b><b style="color:rgb(237, 35, 8);">常見的五種感覺如下</b>。</p><p class="ql-block"><b>第一種是灰暗的顏色的感覺。</b></p><p class="ql-block">在抑郁者的眼中,整個世界的顏色都是灰暗的,不存在鮮亮的色彩。</p><p class="ql-block">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呢?是因為他們的眼睛有問題嗎?</p><p class="ql-block">因為人和世間萬物會有一種情感上的互動,如果你的情感互動是豐富的,那你看到的世界就是多姿多彩的。但抑郁者跟世間萬物的情緒互動是隔絕的,所以他們的眼睛看到的世界也是黯淡無光的。</p><p class="ql-block">第二種是<b>寒冷的感覺。</b></p><p class="ql-block">抑郁者會很清楚地告訴你,他覺得他所處的環(huán)境是冰冷的,人際關系也是冷淡的。這種寒冷的感覺不是因為外界的環(huán)境有多么冷,而是當事人有一種由內而外產生的冷的體驗。</p><p class="ql-block">第三種是<b>滯重感</b>。</p><p class="ql-block">抑郁者會告訴你,他覺得身體很沉,他走不動路,覺得自己的體力很弱,行動非常遲緩,包括他的思維速度也是非常慢的。<i>這就是很典型的抑郁障礙的癥狀之一,臨床上把它叫作思維遲緩。</i></p><p class="ql-block">第四種是<b>壓抑感和阻滯感</b>。</p><p class="ql-block">感覺像有一個重物壓在人身上,走路也走不動,還會覺得胸悶、呼吸不暢。</p><p class="ql-block"><i>????壓抑感的感覺是重</i>,而<i>滯重感的感覺是慢。</i></p><p class="ql-block">第五種是<b>麻木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醫(yī)學臨床上,麻木感是比較嚴重的抑郁障礙患者才會出現的一類癥狀,我們稱之為木僵。</b></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 1, 1);">患者跟外界的互動和情感的交流幾乎是沒有的,它就像我們所說的作繭自縛,把自己包裹在一個繭里,整個人的感知能力是全線下降的。</i></p><p class="ql-block">患者一般會躺在床上,不吃、不喝、不拉、不動,整個身體就像是一塊僵住的木頭。</p><p class="ql-block"><b>??</b><b style="color:rgb(237, 35, 8);">這種狀態(tài)往往需要馬上接受精神科的急診,或者到精神??漆t(yī)院進行住院治療,才會有比較好的改善。</b></p><p class="ql-block">??Deepseek</p><p class="ql-block"><b>抑郁者的十一種身體感受</b></p><p class="ql-block">抑郁者的身體感受往往被忽視,但它們是真實存在的。</p><p class="ql-block">以下是抑郁可能引發(fā)的十一種身體體驗,以及對應的生理機制解釋:</p><p class="ql-block"><b>1. 持續(xù)性疲憊</b></p><p class="ql-block">特征:即使長時間睡眠后仍感覺精疲力竭</p><p class="ql-block">原理:與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HPA軸)功能紊亂有關,壓力激素皮質醇分泌異常</p><p class="ql-block"><b>2. 彌漫性疼痛</b></p><p class="ql-block">表現:不明原因的頭痛、背痛或肌肉酸痛</p><p class="ql-block">機制:血清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系統(tǒng)失調降低痛閾,中樞敏化作用增強疼痛感知</p><p class="ql-block"><b>3. 消化系統(tǒng)紊亂</b></p><p class="ql-block">癥狀:交替出現的便秘/腹瀉、惡心或消化不良</p><p class="ql-block">原因:腦腸軸功能障礙,腸道微生物群改變影響神經遞質平衡</p><p class="ql-block"><b>4. 運動阻滯</b></p><p class="ql-block">表現:動作遲緩、肢體沉重感</p><p class="ql-block">生理基礎:基底神經節(jié)和多巴胺系統(tǒng)功能異常導致運動啟動困難</p><p class="ql-block"><b>5. 胸悶心悸</b></p><p class="ql-block">體驗:壓迫性胸痛或心律不齊(需先排除心臟器質性疾?。?lt;/p><p class="ql-block">機制:自主神經系統(tǒng)失調引發(fā)功能性心血管癥狀</p><p class="ql-block"><b>6. 呼吸不暢</b></p><p class="ql-block">感覺:呼吸淺快或窒息感</p><p class="ql-block">解釋:過度換氣綜合征與焦慮性呼吸模式改變</p><p class="ql-block"><b>7. 感覺異常</b></p><p class="ql-block">表現:四肢麻木/刺痛感</p><p class="ql-block">原因:周圍神經過度敏感化,與神經營養(yǎng)因子水平變化相關</p><p class="ql-block"><b>8. 免疫系統(tǒng)失調</b></p><p class="ql-block">表現:反復感冒、傷口愈合緩慢</p><p class="ql-block">原理:慢性炎癥狀態(tài),促炎細胞因子(如IL-6)水平升高</p><p class="ql-block"><b>9. 溫度調節(jié)障礙</b></p><p class="ql-block">癥狀:異常怕冷或潮熱出汗</p><p class="ql-block">機制:下丘腦體溫調節(jié)中樞功能紊亂</p><p class="ql-block"><b>10. 感官過敏</b></p><p class="ql-block">表現:對光線/聲音/氣味異常敏感</p><p class="ql-block">生理:感覺皮層抑制功能減弱,感覺過濾機制受損</p><p class="ql-block"><b>11. 現實解體感</b></p><p class="ql-block">體驗:身體陌生感或漂浮感</p><p class="ql-block">解釋:前庭系統(tǒng)與本體感覺整合異常</p><p class="ql-block">????重要說明:</p><p class="ql-block">這些癥狀具有雙向性——既可能是抑郁導致的身體表現,也可能是長期軀體不適誘發(fā)的抑郁。</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建議采取整合干預方案:</b></p><p class="ql-block">醫(yī)學檢查排除器質性疾病</p><p class="ql-block">經顱磁刺激(rTMS)調節(jié)神經功能</p><p class="ql-block">正念身體掃描訓練</p><p class="ql-block">適量有氧運動調節(jié)內啡肽水平</p><p class="ql-block">營養(yǎng)療法(如Omega-3、維生素D補充)</p><p class="ql-block">身體的不適是心靈無聲的吶喊,這些癥狀不是意志力薄弱的表現,而是神經系統(tǒng)發(fā)出的求救信號。</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及時尋求精神科醫(yī)生與臨床心理師的綜合評估,才能實現心身同治。</b></p> <p class="ql-block">根據ICD-11(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次修訂本)的診斷標準,<b style="font-size:20px;">抑郁癥的臨床家庭成員有三位,分別是抑郁障礙、惡劣心境,以及混合性抑郁和焦慮障礙。</b></p><p class="ql-block"><b>??01 普通抑郁障礙</b></p><p class="ql-block">是抑郁癥當中最常見、所占人數最多的一類。</p><p class="ql-block"><i>最主要的表現</i>就是,患者會有明顯而持久的情緒低落,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有時候還會伴有各種身體癥狀,而且不少人會反復發(fā)作。</p><p class="ql-block">在普通抑郁障礙當中,醫(yī)生又會根據病癥特點、嚴重程度,給它進行等級劃分,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抑郁障礙。</p><p class="ql-block"><b>第一種:輕度抑郁障礙 </b>指的是患者雖然有抑郁的表現和感受,但是他<i>并沒有出現太多的軀體癥狀</i>,這些軀體表現在這一類患者當中出現的比例并不高,那他就有可能僅僅是輕度抑郁障礙。在這種情況下,病情不算特別嚴重。經過醫(yī)生的治療,尤其是心理治療以后,就算不吃藥,很多患者也能夠慢慢地好轉起來。</p><p class="ql-block">第二種是<b>中度抑郁障礙</b>。它是在輕度抑郁障礙的基礎上,<i>患者出現了明顯的軀體癥狀,或者他明顯感覺到身體哪里很不舒服,</i>而且這些癥狀已經影響到他的日常生活,但又查不出什么生理性疾病。這種情況下,自行好轉的概率并不高,所以<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醫(yī)生往往會在心理治療的基礎上,配合使用藥物治療。</span></p><p class="ql-block">第三種是<b>重度抑郁障礙</b>。</p><p class="ql-block">如果在中度抑郁的基礎上更進一步,<i>患者的</i><i style="color:rgb(237, 35, 8);">軀體功能有更明顯的受損</i><i>,已經嚴重影響到他正常的生活了,而且他頻繁出現自殺這樣的消極念頭和行為的話,</i>那基本上就屬于<b>重度抑郁障礙</b>了。</p><p class="ql-block">這種情況,醫(yī)生通常會安排患者<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住院</span>治療,以保證生命安全。</p><p class="ql-block"><b>??02 惡劣心境</b></p><p class="ql-block">這是一種以情緒持續(xù)低落狀態(tài)為主的抑郁。</p><p class="ql-block">這一類抑郁的人群<i>往往在</i><i style="color:rgb(237, 35, 8);">連續(xù)兩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里</i><i>,一直處于心情不愉快、興趣低落這樣</i>的一種狀態(tài),<b>但是他們又想要去治療,有治療的愿望。</b></p><p class="ql-block">同時,<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自己的生活并沒有受到太嚴重的影響。</span></p><p class="ql-block"><b>??03 混合型抑郁和焦慮障礙</b></p><p class="ql-block">最主要的表現就是,他們身上會<i>同時存在抑郁和焦慮兩種情緒</i>,但這兩種情緒的程度又并不是非常嚴重,<i>持續(xù)存在的時間也比較短,往往不足兩周</i>。其中,抑郁的情緒會更加明顯。</p><p class="ql-block"><b>04 其他跟抑郁癥相關的情感障礙</b></p><p class="ql-block">第一種<b>產后抑郁</b>。</p><p class="ql-block">“產后抑郁”這個詞并不精準,很多人認為,女性只有在生了小孩以后才會出現抑郁,其實并不是這樣。</p><p class="ql-block">從醫(yī)學角度來看,女性在懷孕期間、生產期間、產后這三個階段,都有可能出現抑郁。這三個階段在醫(yī)學上有一個統(tǒng)稱,叫圍產期。所以<b><i>產后抑郁更加恰當的叫法應該是圍產期抑郁。</i></b>之所以稱它為特殊類型,主要是因為這個疾病跟懷孕生產這個特殊因素是有相關性的。</p><p class="ql-block">??為什么會出現圍產期抑郁呢?</p><p class="ql-block">生物學因素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在圍產期,女性體內的激素水平會發(fā)生劇烈變化,而這些變化會對女性的大腦產生不利的影響,導致情緒波動,這就很容易讓女性朋友出現抑郁的狀況。</p><p class="ql-block">其實對女性而言,除了<b>圍產期</b>以外,另外兩個階段分別是<b>月經期和絕經期</b>,這些都是由女性體內激素水平變化導致的情緒問題。</p><p class="ql-block">????所以在這三個階段當中,需要更加關愛女性,女同胞們也需要更加關注、留意自己的情緒變化。</p><p class="ql-block">第二類<b>季節(jié)性抑郁</b>。</p><p class="ql-block">患者的抑郁情緒很容易出現在特定的季節(jié)里面。</p><p class="ql-block">這類人往往對環(huán)境變化是很敏感的,比如溫度變化、太陽照射時長的減少、濕度變化等等。季節(jié)性抑郁<i>往往發(fā)生在秋冬季</i>,因為秋冬季節(jié)比較寒冷,光照也比較少。</p><p class="ql-block">最后一類<b>雙相情感障礙</b>。</p><p class="ql-block">這種疾病的表現是,患者的<i>情緒就像坐過山車一樣</i>,有的時候特別高,而有的時候又特別低。</p><p class="ql-block">抑郁和躁狂這兩種情緒會交替出現。</p><p class="ql-block">什么叫躁狂?</p><p class="ql-block">躁狂和狂躁是完全不一樣的兩個詞。</p><p class="ql-block">躁狂是一類醫(yī)學疾病,就是說這個人情緒特別高漲,他覺得自己身上有使不完的力氣,覺得自己是宇宙的中心,是天選之子。整個人會焦躁不安,很亢奮,坐立不安,對睡眠的需求也特別少。但是一旦這種躁狂的勁頭過去之后,他又變得抑郁了,因為能量用完了,覺得情緒又低落了,什么都不想干了。所以大家可以看到,<i style="color:rgb(237, 35, 8);">抑郁和躁狂是兩種情緒上的極端,當這兩種極端交替出現的時候,我們稱之為雙相情感障礙。</i></p><p class="ql-block"><b>雙相情感障礙在精神醫(yī)學領域里</b><b style="color:rgb(237, 35, 8);">屬于重性精神疾病的范疇</b>,不僅僅是因為它的癥狀很難控制,還因為它的波動幅度非常大。</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人類的情緒如果波動幅度太大,就會對我們的大腦產生一定的損害</b>,<b>所以這一類疾病我們需要高度關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抑郁癥的成因</b></p><p class="ql-block">國際上對于抑郁癥比較統(tǒng)一的看法認為,簡單來講,它<b style="color:rgb(237, 35, 8);">是生物學因素和外部因素交互作用之后產生的結果。</b></p><p class="ql-block"><b>生物學因素主要包括:</b>遺傳因素、大腦的神經遞質、大腦的結構和功能變化等等。</p><p class="ql-block"><b>??外部因素比較復雜</b></p><p class="ql-block"><i>幾個主要的相關性因素如下</i></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01 喪失</b></p><p class="ql-block"><b><i>包括很多不同種類的喪失:</i></b></p><p class="ql-block">比如:</p><p class="ql-block">①<b>愛的喪失</b>,包括親人的離世、養(yǎng)的寵物的去世,也包括失戀、離婚…。</p><p class="ql-block"><b>②重大財產的損失,</b>比如投資失敗、被騙了錢財等等</p><p class="ql-block">③身體某一個<b>器官的丟失</b>,比如我們因為身體原因動了手術,切掉了某一個器官,或者遭遇事故,失去了一條腿或一條胳膊,這些都是器官的丟失。</p><p class="ql-block">④某種<b>優(yōu)勢的喪失</b>。比如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顏值會下降、青春會流逝,反應也會變慢,這些都是優(yōu)勢的喪失。</p><p class="ql-block">⑤<b>生活穩(wěn)定性的喪失</b>。比如當我們遭遇了自然災害、遭遇了戰(zhàn)爭、面臨歷史的重大變遷等等。</p><p class="ql-block">⑥<b>可能性的喪失</b>。比如一個很優(yōu)秀的學生,他高考失利了;一個很著名的演員,他拍攝的時候毀容了,沒有辦法再演戲了。這是一種從云端跌落的感覺。</p><p class="ql-block">⑦<b>墮胎</b>。對于女性而言,這種喪失的感覺和男性是不一樣的。爸爸可能會覺得,雖然這個孩子沒有了,但以后有可能還會再有孩子。過一段時間,他就慢慢地從這種喪失感當中走出去了。但是對于女性而言,她不僅僅需要承擔肉體上的痛苦和喪失,更多的是她覺得自己無法保住自己的孩子,這種情感上的喪失對女性的影響更加明顯。而雙重的喪失感會讓女性的心理發(fā)生顯著的變化。</p><p class="ql-block">⑧<b>對于喪失生命的恐懼</b>。</p><p class="ql-block"><i>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看,每個人都有生的喜悅和死的恐懼。</i></p><p class="ql-block">當我們面臨生命喪失的時候,與其說人們害怕的是死亡這個結果,還不如說,絕大部分人其實害怕的是面對死亡、等待死亡這樣一個非常艱難、非常難熬的過程。很多時候,所謂的中年危機就是這種對于死亡的恐懼的一種具體表現。</p><p class="ql-block">上面提到的這一系列喪失,當它們出現在我們的生命里,卻沒能被我們很好地理解和接納的時候,人的情緒就很容易出現低迷的狀態(tài),這就是抑郁的前兆。</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02 分離和孤獨</b></p><p class="ql-block">在一個人的童年或早年時期,孩子接觸社會的能力是比較弱小的,他們非常依賴于自己的父母。這個時候,如果頻<i>繁地跟父母分離,</i>就很容易讓孩子產生深度的恐懼。因為人在面臨分離和孤獨的時候,很容易出現的感覺就是,我很差,我很自卑,因為我不夠好,所以我的爸爸媽媽要離開我、要拋下我?,F在我一個人了,沒有人可以幫助我。在這種自卑感和空虛感的影響下,一個人的情緒會越來越低,也就越來越容易出現抑郁的表現。</p><p class="ql-block">還有一些家長雖然沒有跟孩子分離,但是他們<i>缺乏跟孩子深度的情感交流</i>,對孩子沒有支持,也沒有了解,這也會讓孩子感覺非常孤獨。</p><p class="ql-block">??所以<i>建議青春期孩子的家長</i>:請多多和孩子做語言上的交流,做情感上的交流,不要為了維護自己作為父母的權威就刻意避免表達情感,這會讓孩子覺得,他在這個家庭里是不受關注的,這是一個沒有愛的家。往往在這樣沒有愛的家庭當中,孩子會質疑自己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他們會對自身、對內進行否定。</p><p class="ql-block"><b>家長在養(yǎng)育一個孩子的時候,至少需要注意在以下三個方面給予孩子養(yǎng)分:</b></p><p class="ql-block">第一是身體上的照料和養(yǎng)育,</p><p class="ql-block">第二是對孩子理念方面的教育和引導</p><p class="ql-block">第三就是對孩子情感的高度關注。</p><p class="ql-block">身體和情感的忽略很容易讓人產生空虛感、孤獨感和被拋棄的感覺。</p><p class="ql-block">不僅僅是孩子,成年人的分離和孤獨也會導致抑郁。尤其是當我們生病了,身體狀況很弱,需要幫助時,或者有些人本身人格就不夠成熟。在這種狀態(tài)下,成年人也是很容易出現抑郁的。</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03 持續(xù)遭受攻擊且無法還擊</b></p><p class="ql-block">這種持續(xù)性的傷害<i>既包括身體的虐待、語言的暴力,也包括冷暴力。</i></p><p class="ql-block"><i>????</i>所以<b style="color:rgb(237, 35, 8);">特別反對父母對孩子進行體罰。</b></p><p class="ql-block">醫(yī)學院做過一個抑郁障礙動物模型實驗,刻意去把一群小老鼠弄得抑郁。很殘忍的一個實驗,目的是為了給它們服用一些抗抑郁的藥,來觀察藥物治療的效果。把小鼠弄抑郁的方法其實就是持續(xù)地攻擊它,并且讓它們無力還擊。比如說,我們不讓小鼠睡覺,也不讓它們吃東西,有的時候會給它們進行電擊,或者把它們拿出來,時而放在滾燙的水里,時而又放到冰水里。這個過程的確非常殘忍。</p><p class="ql-block">實驗大概持續(xù)了四到七天之后,我們就發(fā)現,小鼠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抑郁。對動物來講,抑郁的狀態(tài)其實有很典型的表現,那就是它們攝入食物的量開始減少了,它們互相交配的次數開始下降了,而且小鼠的活動范圍也在不斷地縮減。</p><p class="ql-block">????<b>對人來講也是一樣的。</b>尤其是如果在童年時期就遭受了持續(xù)的傷害,這不僅會讓孩子變得抑郁,而且會讓他們的人格變得扭曲。長大以后,他們很有可能出現情感麻木、漠視他人的感受等等這些表現。</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04 對自己過于苛責</b></p><p class="ql-block"><i>每個人的內心都住著兩個角色,一個角色是“奴隸”,另一個角色是“奴隸主”。</i></p><p class="ql-block">奴隸主希望通過鞭策,讓奴隸走得更遠、做更多的事情、產出更多的成果。</p><p class="ql-block">“<i>既想馬兒跑得快,又不給馬兒吃草”,奴隸主就是這樣的一個角色。</i></p><p class="ql-block">你可以想想你自己,當你明明覺得該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身體上卻在不斷地反抗和拖延,這就是奴隸和奴隸主之間在拉扯。</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為什么我們的內心當中會產生奴隸主呢?</b></p><p class="ql-block">因為,每個人對自己都是有要求的。而且不僅如此,奴隸主可能來自于外部。比如,我們有非常嚴格的父母、領導。舉個例子,假如我從小生活在比較窮困的地方,小的時候也經常受到其他孩子的欺凌。在這樣一個狀態(tài)下,我心中就會產生一種非常強大的意念,那就是我一定要脫離貧窮,我要讓自己變得無比強大。這些想法匯聚在一起,就變成了心中的奴隸主。在往后的人生當中,這個奴隸主會不停地鞭策我們,當我們覺得很累、想要休息了,這時候奴隸主就跳出來問你:你想脫離貧窮嗎?你想變得強大嗎?現在給我起來,立刻去學習,立刻去工作。</p><p class="ql-block">所以大家有的時候會看到,有一些人,明明非常勤奮、非常刻苦,但是在某一天,當發(fā)生了某些事情之后,他們突然會陷入某種突發(fā)性的精神危機,變得一蹶不振了,變得抑郁了。而導致這樣的危機產生的原因就在于,他們體內的奴隸主對奴隸的壓榨實在是太強烈了,這個奴隸真的跑不動了,所以最后采取了一種強制性的保護機制,干脆躺平了。</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05 壓抑</b></p><p class="ql-block"><i>童年時期遭受父母情感忽略的人身上,他們更容易出現抑郁。</i></p><p class="ql-block">當他們還是孩子的時候,因為沒有力量去改變現狀,所以只能不斷地壓抑自己來迎合父母,好讓自己在家庭當中存活下來。這樣一種狀態(tài)日積月累,就會在他們的身心當中形成一個又一個非常僵硬的“結”——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這些壓抑的結存在于你身體里面的時候,它們會阻塞你的血脈,讓你變得沒有力量、沒有彈性。</p><p class="ql-block">舉個例子,有的孩子到了青春期會顯得非常不聽話,我們經常叫“一個動蕩的青春期的孩子”。但是如果家長不關注孩子的內心,只看到孩子表面上表現出來的抵抗行為的時候,家長會采取什么方式?往往是大聲地吼孩子、罵孩子。我碰到過很多青少年和兒童來就診,他們的家長就跟我說:“我們在家里就是用吼叫的方式去管教他?!倍斘衣牭竭@樣的話的時候,我就會問:“你這個方式管用嗎?”家長說:“管用啊,吼著吼著,他就不再跟我敵對了。”這時候,我常常會很痛心地看到,家長在說這話的時候顯得很得意,因為他們勝利了,他們戰(zhàn)勝了自己的孩子。</p><p class="ql-block">但是問題又出現了,過了一段時間,孩子不愿意吃飯了,甚至不愿上學了,也不愿意跟家長再交流和講話了。</p><p class="ql-block"><b>從醫(yī)學和心理學的角度來講</b>,孩子是用巨大的力量去壓抑了自己痛苦和恐懼的本能。他們本來是想哭鬧、想抗爭,想通過這樣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但是被父母鎮(zhèn)壓了之后,他知道,自己如果再哭鬧和抵抗,只會帶來更大的懲罰。所以他只能用非常強大的力量去壓抑自己的情緒。這時候,自我懷疑和無意義的感覺就很容易在孩子的內心滋生。</p><p class="ql-block">????那些特別沉得住氣、遇到任何事情都能忍讓三分的人,不就是我們非常推崇的能夠成就大事的人嗎?</p><p class="ql-block">從人性的角度上出發(fā),能夠做到這一點,同時也沒有出現明顯抑郁情緒的人,往往他們在生活當中一定是找到了某種可以宣泄情緒的渠道和途徑,找到了其他的情緒出口,所以才能夠很好地去平衡他的外在和內在。</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06 被剝奪感</b></p><p class="ql-block">指的是原先屬于我們的東西被人奪走了,但同時我們又沒有辦法把它拿回來。</p><p class="ql-block">比方說,在重男輕女的家庭當中,女孩就很容易被奪走父母的愛和關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span><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07 自戀</b></p><p class="ql-block">心理學家發(fā)現,有相當一部分抑郁的人,他們的人格結構當中的確含有自戀的成分。在他們的認知里,所有的錯都跟我沒關系,都是別人的,只有我是對的。是因為別人沒能夠發(fā)現我的才能,所以我才懷才不遇。</p><p class="ql-block">????心理學上把這種自戀稱為全能型自戀。</p><p class="ql-block">??全能型自戀的人?怎么會抑郁呢?</p><p class="ql-block">他們并沒有活在現實生活當中,而是活在自己理想化的世界里面。</p><p class="ql-block">一方面,他們無比欣賞自己,</p><p class="ql-block">但另一方面,又很痛恨自己,因為自己無力去改變社會現狀,也無法改變自己懷才不遇的處境。在這樣的一種矛盾沖突當中,他們會非常煎熬,也很容易出現抑郁的情緒。</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抑郁癥可以根治嗎?</b></p><p class="ql-block">“抑郁癥”中“癥”這個字眼帶來了兩種暗示:首先,它是一種疾?。黄浯?,當你解決了這個問題,你就會恢復健康。</p><p class="ql-block"><b>建議把抑郁癥說成</b><b style="color:rgb(237, 35, 8);">抑郁是一類心理現象</b><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p><p class="ql-block">描述抑郁時盡可能不去用抑郁障礙和疾病來描述它,而更多地說它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這也可以幫助我們去解決對于所謂的精神疾病的病恥感。不要因為抑郁了就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很羞恥,反而你要認為,這是我生命當中很正常的一種狀態(tài),我現在的生活確實不像以前那么好。</p><p class="ql-block">我想要改變,那該如何去改變呢?</p><p class="ql-block">我要借助一些力量去改變,這種力量不僅來自于我的內在,也來自于外在。</p><p class="ql-block">如果能夠走出抑郁,你要相信,你將會迎來一種全新的狀態(tài),一種全新的處事態(tài)度以及全新的生活方式。這些狀態(tài)和以前的你相比,會更加完整、更加有韌性、更加有勇氣、更加充實、更加智慧,以及更加具有同情心。</p><p class="ql-block"><b>抑郁是可以治療的,但能否根治,關鍵在于你能否看見它,是否有主動去改變它的意愿,以及是否找到了合適的方法去改變它。</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在醫(yī)生看來,抑郁,如果能夠采用合適的治療方法、合適的態(tài)度去面對,是可以根治的。</b>但你自己首先要抱有走出抑郁的愿望和動力,這是其他所有治療產生療效的基本前提。</p><p class="ql-block">走出抑郁之后,醫(yī)生可以告訴你,你一定會更加有能力去尋找人生的價值和存在的意義。</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如何才能走出抑郁?(內部工作篇)</b></p><p class="ql-block">走出抑郁的方法分為內在的工作和外在的工作兩部分。</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內部工作,它主要是關于如何改變抑郁的認知,調整抑郁的思維和情緒。</b></p><p class="ql-block"><b>??01 接受不完美的自己</b></p><p class="ql-block">這一條在內在工作當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其他工作能夠起效的前提。</p><p class="ql-block">??我們可以嘗試告訴自己:我就是現在這樣的,我長相很一般,我的學歷也很一般,我也不是富二代。我就是這樣,我就是我,我接受自己,我挺喜歡自己的。</p><p class="ql-block">請大家注意剛才的最后一句話,很重要的一句話,“<b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挺喜歡我自己的”</b>。</p><p class="ql-block">????有人會說:“我就這樣,我就這副德行。”這是自我接納嗎?這<b><i>不是自我接納,這是擺爛</i></b>,甚至是對自己存在某種厭惡的感覺。</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自我接納是一種由內心出發(fā)、由內而外的對自己的喜愛和認可。</b></p><p class="ql-block">舉個例子</p><p class="ql-block">一個十二歲的智障孩子的母親,她的那段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也很感動。她告訴我:“醫(yī)生,你知道嗎?盡管我的孩子在生理上是有缺陷的,他的腦子跟普通的孩子相比,反應力是非常弱的。但是我依舊愛他,他是我生命的延續(xù),他是我的寶貝,我會一直陪著他。”這就是一種由內而外的愛。</p><p class="ql-block">??<b>如果你愿意嘗試接納自己的話,你就要關注兩個障礙。</b></p><p class="ql-block"><b>第一個障礙是</b>你內心那個不斷朝你抽鞭子的奴隸主。</p><p class="ql-block">這個奴隸主始終都會存在,當我們嘗試去接納自己的時候,它就會從你的腦子里面跳出來,它想要阻止你。</p><p class="ql-block"><b>我們要做的就是:</b>當它跳出來的時候,你要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視角跟自己說:“你看,它又來了。我要跟它主動拉開距離,不用去理睬它?!边@是一個很艱難的過程,但是你可以通過多做刻意練習,來跟這個奴隸主保持安全距離。</p><p class="ql-block"><b>第二個</b>障礙就是全能型自戀。</p><p class="ql-block">這一部分人既抑郁又自戀,一聽到別人說要接納自己的不足,他們反而會不高興,覺得:我哪里不足了?我哪兒哪兒都好,都是別人不好,是這個時代不好,是環(huán)境辜負了我。這個時候,如果你能夠認識到自己存在這種全能型自戀的時候,不妨嘗試一下,鼓起勇氣,把自己放到一個以往你最不認可的內心狀態(tài)當中,<b>告訴自己:</b>我就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人,我是那么渺小。盡管我很痛苦,但是我的痛苦依舊很渺小,別人可能根本就看不到它。</p><p class="ql-block"><i>從心理學角度出發(fā)</i>,全能型自戀往往來自于童年時期被忽視的創(chuàng)傷。尤其是當外人表揚我們的時候,我相信很多孩子都經歷過,家長是這樣來回饋的:“這沒什么了不起,他做得好是應該的?!被蛘摺氨绕鸢嗌夏衬衬?,他還差很遠?!边@時候,其實家長的話對孩子的內心的打擊是巨大的。孩子覺得,我這么優(yōu)秀了,但你們依舊看不見,這樣就很容易形成一種全能型的自戀:我優(yōu)秀,但是環(huán)境差,你們看不見,你們接納不了。當這個孩子長大以后就會覺得,因為我最優(yōu)秀,所以你們所有人都應該喜歡我。</p><p class="ql-block">但是我們是否想過,假如有一天,我們什么都沒有了,什么都不會,在這個世界上還會有人愛我們嗎?我自己能夠愛我自己嗎?大家可以嘗試去想一想,我相信很多人從來沒有想過,因為我們不敢去想。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要達到這樣一種境界是非常艱難的,因為周圍的人對我們的喜歡或多或少都帶著一些利益的交換——大家不用去否定,所有的人的喜愛都帶有利益交換。但是如果你能夠認識到自己很渺小、很普通、很一般,同時接納了自己這種不完美的狀態(tài),這個時候,原本你上下求索、求而不得的價值感、幸福感,可能在不經意間,就會主動跳進你的掌心。</p><p class="ql-block"><b>??02 接納自己的負面情緒</b></p><p class="ql-block">想要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前提是你要先接納情緒。<i>所有的情緒都沒有好與壞之分。</i></p><p class="ql-block">我們常說的“喜怒哀樂”,從字面上來看,似乎只有喜和樂是好的。但實際上,所有情緒都在引導我們更好地去生存,讓我們人類這個物種能夠繁衍至今。</p><p class="ql-block">此外,科學家也發(fā)現,盡管人的情緒是強烈的,但是極少數情況下會有人因為強烈的情緒而死亡。所以我也經常說,我們生活的幸福與否不僅僅取決于外部條件,比如我們有多少存款、住多大的房子、收入有多高……而更多地取決于外部條件誘發(fā)了我們怎樣的情緒反饋,以及我們的大腦如何去理解這些情緒,尤其是如何去感受和理解負面情緒,這非常重要。</p><p class="ql-block">很多抑郁者之所以好不起來、開心不起來,是因為他們的頭腦里對這些負面情緒的理解永遠很糟糕。</p><p class="ql-block">比如,當他們覺得后悔的時候,他們就想:我怎么老是犯錯?我啥都做不好。而覺得抑郁的時候,他們又想:我怎么這么沒用?我啥也不是。</p><p class="ql-block">??這個時候要做<b><i>第一步,就是修正自己對負面情緒的理解</i></b></p><p class="ql-block">因為只有這樣,你才能更好地接納它。</p><p class="ql-block">比如說,你很憤怒,和別人發(fā)生爭執(zhí)了,你可以對自己說:“哇,好爽,出了一口惡氣!下次他就知道我不是好惹的?!边@個時候你就可以理解憤怒這種情緒的兩面性,它保護了你,所以它不僅僅是一種負面的情緒。</p><p class="ql-block">其他的負面情緒也是一樣的。懊悔和內疚可以讓我們長記性:智商稅交了就交了,下次看誰還能夠騙到我。而抑郁的感覺又是在提醒我們:現在你累了,可以允許自己適當地休息一下。孤獨的感覺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空間,讓我們可以去體驗和感受自己的內心。</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i>第二步就是,我們要去解決情緒背后所包含的信息。</i></b>也就是說,當我們體驗到情緒的時候,試著去解釋一下這種情緒為什么會產生,同時判斷一下產生的原因到底指向了你的過去、當下還是未來。</p><p class="ql-block">什么意思呢?</p><p class="ql-block">舉個例子</p><p class="ql-block">有這樣一個抑郁者,平時工作能力也不錯,領導對他很認可。但是有一天,他在工作當中犯了一個低級錯誤,領導有點生氣,就在工作群里面不留情面地批評了他。結果,抑郁者產生了巨大的、無地自容的感覺,他覺得非常羞愧:領導當眾批評我,果然我什么都做不好,我對自己非常失望,大家一定在嘲笑我。我好抑郁,對這份工作瞬間沒有了興趣,我現在就想辭職走人。</p><p class="ql-block">??這個時候應該怎么做呢?</p><p class="ql-block">首先修正對負面情緒的理解。</p><p class="ql-block">首先要告訴自己:我這次確實大意了,吃一塹長一智,下次必須長記性。</p><p class="ql-block">第二步,試著去解釋情緒產生的原因:領導批評了我,為什么讓我這么羞愧?我羞愧的原因是什么?對有的人來說,這個原因可能指向過去,比如他的童年期有一個非常嚴厲的父親,總是把他批評得無地自容。結果領導的批評激活了他曾經遭受父親批評時產生的那種愧疚感,而這種感覺就是我們前面講到,身體里有非常僵硬的結。</p><p class="ql-block"><b>此時,你要做的就是跟過去的經歷和解</b>,你可以用我前面提到的那種內在的工作機制,就是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告訴自己:沒關系,我就是會犯錯,人人都會犯錯。誰都有被人嘲笑的時候,我以前不是也嘲笑過別人嗎?但即便我犯錯了,沒關系,我依然愛自己,我依然擁有快樂和幸福的權利和能力。</p><p class="ql-block">當然,除了指向過去的原因,也有可能我們情緒背后的原因是指向現在的。</p><p class="ql-block">比如,現在你覺得工作壓力特別大,同事之間的關系也不那么好,競爭很激烈,你擔心自己犯了錯有可能會被開除?;蛘咴蚩赡苁侵赶蛭磥淼模热缯f,你擔心因為自己犯了錯誤,失去未來升職加薪的機會。</p><p class="ql-block">當情緒背后的原因是指向現在和未來的時候,反而更容易解決了,因為這表示你還有機會去改變現狀,解決那個誘發(fā)你情緒波動的問題,或者做一些未雨綢繆的準備。</p><p class="ql-block">所以,<b style="color:rgb(237, 35, 8);">對于負面情緒,非常鼓勵大家透過情緒的表象,繞到背后,去審視一下它產生的真正原因。</b>這些原因能夠解決的就去解決,能夠和解的就去和解。</p><p class="ql-block">??當然,在現實生活當中,肯定會有一些問題是我們無力解決的。</p><p class="ql-block">那怎么辦呢?</p><p class="ql-block">有一句話特別好,<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讓子彈飛一會兒”</b>。你的人生還很長,隨著你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認知的提升,可能過幾年,當你再回頭去看這個問題的時候,這個問題已經不再是一個問題了。</p><p class="ql-block">所以,任何情緒都不可怕,情緒背后的原因也不可怕,關鍵是要有能夠看到它的力量、愿意去改變它的力量,以及相信時間能夠改變它的信心。</p><p class="ql-block">當我們解決了情緒背后所包含的信息之后,就可以更好地去理解負面情緒為什么會產生了。但這個時候,負面情緒還是在的,我們只是理解了它,并沒有很好地消化掉它。所以我非常鼓勵大家做<b>第三步:用語言講出你的情緒。</b></p><p class="ql-block">為什么我們要用語言去表達情緒呢?</p><p class="ql-block">原因就在于,語言就像一個安全閥,當它處于情緒和大腦之間的時候,就能夠避免情緒直接作用于大腦。一旦情緒直通大腦的時候,大腦就很容易不工作了,它就罷工了。結果就像變成我們跳過語言,直接在用情緒表達,或者說我們被情緒控制了,做出種種行為和反應。大家想一想是不是這樣?這也是人類的一種慣性行為。</p><p class="ql-block">但如果你用語言去講出你的情緒,它就相當于讓情緒通過一個安全閥,從語言的這個出口流掉了,這樣它就不會直接作用于我們的大腦。在心理治療當中,治療師經常會建議來訪者講出他的情感,比如問他:你現在的感覺是痛苦還是悲傷?是恐懼還是憤怒?來訪者如果回答:我很痛苦。那治療師會問:為什么你覺得這么痛苦?這是一種怎樣的痛苦?來,我們一起來體驗一下。在用語言講出這些情緒的時候,它所承載的那些過度的能量就會慢慢地被釋放出來。而且,隨著你的講述,再結合治療師對你的一些引導,可能你原本的認知架構就會發(fā)生調整和重建,原來你可能以為讓你痛苦的點在這兒,但后來經過引導、講述之后,你發(fā)現其實還有別的點,或者你講著講著到最后,感覺沒有那么痛苦了,這就是語言的魅力,也是語言對人類情緒的作用。</p><p class="ql-block">如果你不好意思對別人講出你的情緒,那我非常推薦一個方式就是你找一個沒有人的地方,你一個人,只有你自己,你就對著空氣,或者對著你想象中的某一個人講出你的那些情緒,去表達你的情感,也能夠產生類似的效果。</p><p class="ql-block">??<b>03 穿越自己的負面情緒</b></p><p class="ql-block">有的抑郁者可能會說:我實在做不到,我沒有能力去接納情緒,這對我來說太難了,怎么辦?</p><p class="ql-block">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可以先使用作者提供的第三個方法,叫作穿越自己的負面情緒。</p><p class="ql-block">這句話其實聽上去蠻有意思的,什么叫穿越?</p><p class="ql-block">情緒是可以“穿越”的嗎?</p><p class="ql-block">其實,當負面情緒襲來的時候,我們不要去抵抗它,也不要去批判它,而是任由它襲來。它面對著我們過來了,我們要任由它穿過我們的身心,默默地去感受它、去體驗它,任由它在我們的身體里流淌,慢慢地,也任由它流走。因為情緒本身是一種能量,我們可以想象,它就像是一場洪水,當它消耗盡了,奔流到了它想去的地方之后,洪水就會慢慢平息下來,情緒也會逐漸平穩(wěn)下來。很多人在悲傷的時候,為了緩解痛苦,想要分散注意力,會選擇去運動、去跑步,去做一些別的事情。這叫情緒的轉移,是在當下把你的痛苦轉移到另外一件事情上。這種做法可能對當下是有用的,因為痛苦似乎不見了。但實際上,負面情緒只是眼下被抑制、休眠了,而實際上它并沒有被解決,遲早有一天,因為某一個人、某一句話、某一個觸發(fā)點,它會卷土重來。</p><p class="ql-block">所以,<b>如果想和這些情緒和解,最理想的方法就是</b>,我們不僅要去體驗它,而且要告訴我自己:我現在真的很傷心,我真的很痛苦,但我允許這樣的痛苦存在。當負面情緒過了一個高峰值以后,它會逐漸消散,會有一種撥開云霧見日出的感覺。</p><p class="ql-block">大家不妨嘗試一下,在我的來訪者當中,不少人都會說:“醫(yī)生,我的情緒很差,我很崩潰,我經常會哭?!蹦猩加?。而這個時候,我一定會對我的來訪者豎起大拇指,我要點贊他,我會告訴他:“為什么你不能哭呢?”來訪者說:“一個成年人怎么還能哭呢?”大家看到沒有,我們頭腦里那個奴隸主和那個全能型自戀又在攻擊我們了:你是一個成年人,成年人怎么還能哭鼻子呢?</p><p class="ql-block">成年人當然可以哭鼻子,<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流眼淚一直都是人類宣泄情緒非常好的一個渠道和方式。</b></p><p class="ql-block">除了流眼淚以外,<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你還可以嘗試一個很簡單的做法,那就是深呼吸</b>。</p><p class="ql-block">很多患者說:“醫(yī)生,深呼吸完全沒有用,我練了一兩周了,一點用都沒有。”對此,我想說是,我希望大家能夠把深呼吸這種訓練當成是一種習慣,就像每天吃飯和睡覺一樣。當我們情緒波濤洶涌的時候,就嘗試去做幾個深呼吸。</p> <p class="ql-block"><b>??04 利用身體刺激帶動情緒好轉</b></p><p class="ql-block">除了直接跟負面情緒打交道之外,我們也能借助身體上的刺激來帶動情緒的改善。</p><p class="ql-block">抑郁者可能會覺得自己身體很冷、很沉、很重,這時候我非常建議你去<b>泡一個熱水澡</b>,在泡澡的時候,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皮膚和身體的感受上面。你可以告訴自己:我體內的寒氣正在源源不斷地排到熱水當中,而熱量進入了我的身體,讓我不再沉重。</p><p class="ql-block">大家不妨去嘗試一下,我們都知道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透過皮膚上的感覺刺激,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穿越那些所謂的負面情緒。</p><p class="ql-block">除了泡澡以外,給大家提供了一個練習,是<b>借助痛覺來穿越負面情緒。</b></p><p class="ql-block">具體的步驟是這樣的:</p><p class="ql-block">首先,找一個安靜的地方,摘掉身體上所有的束縛,換上寬松的衣服,保持放松的狀態(tài)。</p><p class="ql-block">接下來,請活動你的身體,然后讓身體保持在一個明顯讓你覺得不舒服、甚至有點疼痛的姿勢——大家一定要注意這一點,是保持一個讓你疼痛的姿勢,比方說把脖子向后扭到一定的程度。我們知道,超過一定的程度之后,我們的脖子就會受到肌肉的牽拉,會變得非常不舒服。就保持這個不舒服的姿勢。</p><p class="ql-block">與此同時,把注意力集中在你感到不舒服的這部分肌肉上面,專心地體驗這種疼痛感、牽拉感,甚至有點刺痛的感覺,并且去做一些深呼吸,去適應這樣一種感覺。</p><p class="ql-block">接下來,閉上眼睛,任由自己的思緒進行飄蕩,去想一些過去的事情,看看你會不會想到一些痛苦的、不堪的、讓你抑郁的往事。大家不妨去嘗試一下,因為我們紛繁復雜的當下的生活往往會干擾我們對過去的一些記憶。如果這些回憶確實給你帶來了痛苦,去體驗這些痛苦,慢慢地想象這些痛苦跟你當下身體上的疼痛合二為一了。</p><p class="ql-block">再漸漸地,你習慣了身體上的疼痛,你會驚喜地感覺到,似乎它減輕了,我身體上的痛,沒有那么痛了。這時候,請回到你之前放松的姿勢,慢慢地睜開眼睛,你又會發(fā)現,我們之前記憶當中存在的那些痛苦點好像沒有那么痛苦了,因為在痛苦的比較當中,你更加容易接納它了。</p><p class="ql-block">為什么會這樣呢?</p><p class="ql-block">這個練習的原理在于,用身體的刺激帶動情緒的好轉。因為在身體疼痛的時候,會更加容易喚起那些相似的痛苦性的回憶。因為如果是在一個很舒服的狀態(tài)下,一般來說,我們是不太會主動去回憶那些痛苦的事情的,因為我們無比珍惜舒服的感覺,所以往往會想一些非常愉悅的事情。在舒適的狀態(tài)下想痛苦的回憶,那是互相矛盾的。</p><p class="ql-block">接下來,當你一邊回憶、感受痛苦的往事,一邊感覺身體上的疼痛感在逐漸減輕。這時候,其實就是一種情緒的遷移,就是說,身體痛覺的減輕會連帶著讓你覺得,跟這個疼痛關聯(lián)的回憶似乎也沒有那么痛苦了,你能夠更好地面對和接納它了。而且,隨著你不斷做這個練習,你的痛苦閾值會越來越高,會覺得這件事情真的不讓你那么難受了。這時候,你的情緒免疫力不光是建立了,而且得到了很好的提升,能夠逐漸跟那些痛苦的回憶和解。</p><p class="ql-block"><b>??05 請先給自己戴好“氧氣面罩”</b></p><p class="ql-block">從源頭出發(fā),來講講我們應該如何減少自己的負面情緒。就一句話:<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忠于自己的意愿和感受。</b></p><p class="ql-block">因為對于抑郁者來講,他們很少把心放在自己身上,他們一直習慣于去關心其他人,去體驗別人的感受,去照顧別人的情感。他們關心的是別人是怎么看待自己的,自己怎么做才能讓別人感到滿意。所以我也非常建議大家嘗試著跟自己說:“隨他們去吧,我的能力就這樣,我愛莫能助。我已經做得夠好了,我可以不在乎別人的評價?!泵刻?,我們都把這幾句話對自己多說幾遍。大家會發(fā)現,那些不太容易出現負面情緒的人,往往是非常清楚自己要什么,也非常忠于自己的感受,樂于表達自己開心和不開心的點的人。</p><p class="ql-block">每次我在講這些的時候,總會有人講:這樣做不是很自私嗎?但我認為,實際的情況是,當我們的能量只夠自己用的時候,你只有照顧好自己,才有機會和力量去照顧別人。大家還記得每次我們乘坐飛機的時候,安全錄像都會告訴我們,當飛機遇到意外的過程當中,我們需要戴氧氣面罩。請先戴好自己的氧氣面罩,再幫助周圍的人去戴——當我們自己都不一定能夠存活的情況下,我們有什么能力和能量去關照周圍的人呢?所以,請先關愛自己,這樣我們才能夠有力量去關愛別人。</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到底怎樣做才是關愛自己、對自己好一點呢?</b></p><p class="ql-block">是買很多很多的衣服、買奢侈品、住大房子嗎?在我看來,對所有童年過得不夠好的人來說,<b>所謂的對自己好一點,是為了彌補童年時期缺失的那些東西。</b>缺失的東西有哪些?</p><p class="ql-block">答案是因人而異的。</p><p class="ql-block">??總體來說,<b>常見的有以下四類:</b></p><p class="ql-block">①沒有得到足夠的擁抱和身體接觸。</p><p class="ql-block">這些人在童年時期往往是被父母忽略的。而這一類缺失,它的彌補方式是,在不引起誤會的前提下,你可以大方地向周圍的親朋好友索要擁抱。大家不要質疑,這么做丟臉嗎?一點都不丟臉。當然也可以采用我們前面所說的泡熱水澡的方式,也可以起到類似的效果。</p><p class="ql-block">②未曾擁有輕松的童年。</p><p class="ql-block">這類人的童年往往被家長所操控,一直都在升級打怪的過程當中,從來沒有休息和玩樂的時間。對于這類朋友,我的建議是,試著放下當前一部分工作和學習任務,不要背負罪惡感地去體驗非常純凈、非常純粹的玩耍的樂趣。</p><p class="ql-block">③沒有得到過別人的認可。</p><p class="ql-block">對此,我的建議是,你在交朋友的時候,可以刻意地、主動地去選擇那些慷慨大方、樂于欣賞和贊美的人,跟他們的交往往往能夠很好地彌補你童年時期的一些喪失和缺失感。</p><p class="ql-block">④最后一類缺失,就是沒有一個寬松的內心環(huán)境。</p><p class="ql-block">也就是我們在內心當中,對自己的要求是極高的,不允許自己犯錯誤,經常會強迫自己去做一些不想做的事情。這類人一定要記得,你要不斷地提醒自己,我要先給自己戴好氧氣面罩,要有節(jié)制地對別人好,不要做老好人和爛好人。</p><p class="ql-block">??<b>06 抑郁者如何應對失眠</b></p><p class="ql-block">據估計,80%以上的抑郁者存在失眠的問題。失眠問題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決,又會反過來影響我們的情緒,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一些最常見的助眠方法,比如說白天多運動,睡前喝一些熱牛奶、點個香薰、做普拉提等等,我估計大家在網上都已經看過很多了,這些方法其實都是有用的。</p><p class="ql-block">??<b>如果你嘗試了所有的方法,依舊睡不著,那該怎么辦?</b></p><p class="ql-block">首先你不要過度自責,也不要過度內疚,不要強迫自己去睡覺,因為這些做法反而會高度地喚醒你的大腦細胞,只會讓人越加睡不著。你要做的是放平心態(tài),然后躺著。如果這時候你發(fā)現腦子里一直在胡思亂想,那你不需要強迫自己去清空大腦,你就索性把這些事情想清楚,再睡覺。因為關于睡覺,有一個比較殘酷的事實就是,當大腦的能量消耗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們的身體會強制關閉大腦的思維,讓整個人進入休眠狀態(tài),就像電腦沒電了以后會強制關機一樣。一般情況下,失眠兩到三天就會強制關機,這個時候你一定會睡著。</p><p class="ql-block">如果你嘗試了各種自助的方法依舊很難睡著的話,我建議你尋求專業(yè)醫(yī)生來改善這種狀態(tài)。</p><p class="ql-block">醫(yī)生一定會跟你一同商量,建立一個合理的、循序漸進的治療方案,哪怕是短暫地、階段性地,醫(yī)生會建議你去使用一些安眠藥,這也是可以的。</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如何走出抑郁?(外在工作篇)</b></p><p class="ql-block">外在工作會更加簡單,也更加具有實操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僅有外在工作、脫離了內在的機制是不夠的,做好內在工作才是抑郁狀況得到改善的前提。</p><p class="ql-block"><b>??01 改善人際關系</b></p><p class="ql-block">對抑郁者來講,<b>評判人際關系的好壞最主要的標準就是:</b><i>你要看你跟這個人相處的感覺,你和他相處到底是舒服還是不舒服,也就是我們應當更加關注自己內在的體驗到底好不好。</i></p><p class="ql-block">如果一個人,他跟你的關系沒有那么深,但是你們相處下來,你覺得他是一個很溫柔的人,你和他在一塊兒覺得很開心,他能夠給你帶來能量,那么這個人就應該成為你人際關系當中的重要成員。</p><p class="ql-block">但反過來,有些人,你雖然跟他交情很深,但是跟他在一起的時候,你非但不覺得感覺良好,而且還一直受到攻擊,讓你覺得自己很差勁,讓你覺得很痛苦、沒法做自己。這個時候,我的建議是<b>做斷舍離</b>,因為我們首先要保全自己,不能讓他人來消耗掉我們本身就很少的能量。</p><p class="ql-block">當然,在現實生活中,有些關系不太好做斷舍離,比如親子關系、伴侶關系,那我建議大家先做一個<b>暫時性的隔離</b>,等待后續(xù)重新積累了能量之后,或者有了新的認知以后,再去嘗試靠近他們。</p><p class="ql-block"><b>??02 改善居住環(huán)境</b></p><p class="ql-block">精神分析里經常會提到一個方法就是夢的解析。我們會發(fā)現,很神奇,抑郁者經常會夢到灰塵,比如夢到一個有灰塵的房間。那一方面可能是因為,他實際居住的環(huán)境就是那樣的,因為他沒有體力去打掃,也沒有興趣去做整理。</p><p class="ql-block">所以,<b>環(huán)境和人的情緒是相互呼應的,</b>建議大家嘗試<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b>比如打掃一下衛(wèi)生,把不需要的東西做一下斷舍離,把桌子、床鋪都收拾干凈,拉開窗簾讓陽光照進來……不要小看這些簡單的事情,我們所有的掌控感、安全感,都是在家里面先訓練好,然后才逐步帶到外面更大的世界里去的。</p><p class="ql-block">這也是古人所說的“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當你看到一個干干凈凈的屋子的時候,你的自我效能感、成就感也會得到提升,它們能夠支撐你去做一些更加有難度的事情,從而緩解抑郁的狀態(tài)。</p><p class="ql-block">??<b>03 對未完成的事情做個了結</b></p><p class="ql-block">對沒有完成的事情做一個了結,哪怕這件事情很小,也去給它畫上一個句號。因為<b><i>人在潛意識里面是追求十全十美的</i></b>,尤其會很注重一件事情的圓滿性。所以,依然可以從一些簡單的事情入手,比如把水電煤的費用去付一下,對一個你傷害過的人主動去道個歉,把一個拖了很久、懸而未決的工作做個收尾……隨著這些事情的了結,你會發(fā)現,它們不再像一個無底洞一樣,由于一直沒有完成,所以源源不斷地消耗你的心理能量。了結了它們之后,你會覺得自己的能量似乎守住了,從而慢慢地就有動力去做更多的事情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跟抑郁者打交道的注意事項</b></p><p class="ql-block">很多時候,我們認為提供了支持和幫助,而實際上是在幫倒忙。</p><p class="ql-block">??所以在幫忙的時候,請大家注意以下幾點:</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①不要對他們說“你應該”這三個字</b>。</p><p class="ql-block">因為這往往會導致新的壓力源的產生。</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②不要逼迫他們去做他們不想做的事,</b>因為這會讓他們消耗掉更多的能量。</p><p class="ql-block">很多人會建議說:你應該去社交,社交了就不抑郁了。但事實恰恰相反,講話也好,表達也好,提供情緒價值也罷,當我們有這些能量的時候我們才去做,而當我們去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我們在消耗自己的能量。所以我覺得,對抑郁者來講,適度地減少社交、減少講話,是很有必要的。他們不需要周圍人給他們太多的關注,也不需要別人跟他不停地講人生的大道理。能夠允許他們暫時性地沉浸于他們當下的情緒感受當中,<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允許</b>他們跟著自己的感受走一段時間,暫時性地隔絕一些外界的信息,這些反而對他們蓄積能量更有幫助。</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③不要過度窺探他們的隱私。</b></p><p class="ql-block">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要尊重和保護他們的邊界。</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④不建議大家“現身說法”</b>。</p><p class="ql-block">也許在過去,你也曾經歷過黑暗,但是現在,你現身的說法的這樣一個行為對抑郁者來講,是一種貶低。他會認為你在告訴他:你看我多厲害,而你是多么差勁。</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⑤不要在未經抑郁者允許的情況下,隨意把他的情況告訴他的家人,除非是在他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我們必須以保護生命作為第一前提。</b>其他情況下,一定要尊重他的個人意愿。</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當我們在施予幫助的時候,要采用不批判的態(tài)度,耐心地去聆聽。</b></p><p class="ql-block">??<b>在他愿意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適當地提供支持和幫助</b>,也可以陪伴他一起去尋找一些外界的支持。</p><p class="ql-block">??同時,我們要<b>堅定地告訴對方,他對你來說無比重要</b>,你隨時愿意為他提供幫助。這些小小的支持和幫助能夠給抑郁者大大的能量。</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如何應對自殺?</b></p><p class="ql-block">如果我們身邊的抑郁者有輕生的念頭,我們該怎么做?</p><p class="ql-block">????這屬于危機干預的范疇。</p><p class="ql-block">??如果我們碰到這樣的情況,需要立刻聯(lián)系心理學的專家做心理危機干預。</p><p class="ql-block">給大家提供一個電話號碼,是24小時的心理熱線,也是跟心理危機干預直接關聯(lián)的一個號碼,就是021-962525。這個號碼的意思就是“愛我愛我”。這個號碼是上海的,但是可以接收到全國的來電。</p><p class="ql-block">還可以打12356</p><p class="ql-block">????當你發(fā)現身邊的人有自殺意圖的時候,<b>不要害怕跟他探討這個話題</b>——很多人都會避而不談。這不是什么禁忌的話題,我們需要去探討。因為生命對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我們要用勇敢的心態(tài)去探討生命,這才是對生命最大的尊敬。</p><p class="ql-block">很多抑郁者在實施自殺之前,他會經歷一個或長或短的糾結的過程,也會不經意地向周圍人表露他輕生的念頭,這實際上他是在向周圍的人呼救。而當我們看到這個信號的時候,要立刻接住這個信號,跟他一起去面對,了解他的需求。</p><p class="ql-block">其實,抑郁者的需求往往不會很高,而在于我們愿不愿意看到他們的需要,同時陪他們一起去做一些事情。</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做好自己心理健康的第一責任人</b></p><p class="ql-block">如果你自己是抑郁者,除了可以嘗試我前面提到的內在工作、外在工作之外,還是那句話,盡早去咨詢醫(yī)生,尋求專業(yè)的支持和幫助很重要。</p><p class="ql-block">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在心理領域也是一樣,你才是你自己心理健康和情緒健康最重要的承擔者。</p><p class="ql-block">從理論層面來說,其實沒有人可以阻止你自殺。</p><p class="ql-block">但是從現實層面來講,我還是建議你給自己留一點時間,給周圍的人留一點時間,也給我們醫(yī)生留一點時間。</p><p class="ql-block">死亡是一條不歸路,你可以想象一下,你都沒有去做一些新的嘗試,就這樣放棄生命,難道你的內心就沒有一點點不甘嗎?</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世界本來就是一個動態(tài)平衡,很多人講,這個世界就像一個萬花筒,只需要輕輕地一轉,就能夠呈現出另外一個精彩的樣子。</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