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6月10日,周二,出游的第八天。北京天氣:晴,氣溫:19-34度。這次在北京自由行,游一天休一天,今天游故宮博物館。</p><p class="ql-block">游覽故宮需提前在小程序上預(yù)約并購票,標(biāo)準(zhǔn)票(成人)60元,60周歲以上優(yōu)惠半價30元。預(yù)約時段分為上午、下午兩個時段。午門為唯一參觀入口,參觀結(jié)束,由神武門或東華門離院。</p> <p class="ql-block">踏入故宮,仿佛步入歷史的長河,濃厚的歷史氣息撲面而來。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故宮承載著數(shù)百年的輝煌與滄桑。</p> <p class="ql-block">午門作為故宮的正門,威嚴(yán)莊重,獨特的“凹”字形結(jié)構(gòu),宛如展翅的朱雀。如今,它的部分區(qū)域被腳手架與紅色仿古背景板環(huán)繞,雖然少了幾分往昔純粹的古樸韻味,但卻多了一份為傳承文化而努力的煙火氣息。未修繕的部分依然向世人展示著它曾經(jīng)的巍峨與肅穆,讓人不禁遙想當(dāng)年皇帝出行時的盛大儀仗。</p> <p class="ql-block">走進(jìn)午門,寬闊的太和門廣場映入眼簾。廣場地面由青磚鋪就,歲月的磨礪讓它們顯得古樸而厚重,開闊與大氣。太和門,這座紫禁城外朝莊嚴(yán)的門戶,上為重檐歇山頂,下設(shè)漢白玉基座,梁枋間的和璽彩畫雖被施工遮擋了一部分,但依然難掩其精美。門前的青銅獅子威風(fēng)凜凜,它們見證了無數(shù)的歷史變遷。</p> <p class="ql-block">過了太和門,便是紫禁城中最為宏偉壯麗的太和殿廣場。廣場中央,三大殿高踞于巨大的三層漢白玉石臺基之上,成為紫禁城宮殿中央的巔峰。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皇帝舉行重大朝典之地,尊貴與威嚴(yán)。想象著當(dāng)年大典之際,鳴鐘擊鼓,禮樂齊奏,帝王御殿升座,君臨天下,接受王公和百官朝賀的場景,歷史的厚重感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太和殿之后是中和殿,這座四角攢尖頂?shù)姆叫蔚钐眯∏删隆K腔实矍巴偷钆e行大典前休息、接受執(zhí)事官員朝拜的地方,在修繕的背景下,中和殿仿佛在默默訴說著往昔的故事。再往后走,便是保和殿,保和殿建筑風(fēng)格與太和殿相似,卻又別具特色,明清時期,這里是皇帝舉行殿試和宴請王公貴族的場所,如今修繕工作正讓它逐步恢復(fù)往日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接下來慈寧宮,慈寧宮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清順治十年(1653年)重修。清乾隆元年(1736年)進(jìn)行修葺并改建周圍建筑,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改建為重檐歇山頂。</p><p class="ql-block">慈寧宮區(qū)域為明清太后所居,如明代萬歷年間慈圣李太后、清代前期孝莊太后(后成為太皇太后)等,另有太妃、太嬪等人隨居。清代慈寧宮主要是為太后舉行重大典禮的殿堂,凡遇皇太后圣壽節(jié)、上徽號、進(jìn)冊寶,以及皇帝大婚、公主下嫁,均在此處舉行慶賀儀式。若皇太后去世,其梓宮奉安于此。</p> <p class="ql-block">慈寧宮位于故宮乾清門外,隆宗門以西,故宮外西路中部,是慈寧宮建筑群的正殿建筑,占地南北長98.635米,東西長78.56米,總建筑面積3972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緊挨著慈寧宮的慈寧宮花園,是慈寧宮的附屬花園,明清兩朝太后太妃禮佛和游憩之處。始建于明嘉靖年間,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改建,以滿足篤信佛教的崇慶皇太后禮佛、供佛需要。園中現(xiàn)有咸若館、慈蔭樓、吉云樓、寶相樓、延壽堂、含清齋、臨溪亭等九組建筑,按照主次相輔、左右對稱的格局分布?;▓@整體地勢平坦開闊,遍植花木,四時景異,頗富情趣。</p> <p class="ql-block">出了慈寧宮繼續(xù)沿著中軸線前行,穿過乾清門,便進(jìn)入了內(nèi)廷。乾清宮曾是皇帝的寢宮,如今乾清宮、交泰殿等區(qū)域也在修繕之中,腳手架和紅色圍擋外,印著古建圖案的背景板與原建筑保持著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既保證了施工的安全,又最大程度減少了對游客參觀體驗的影響。交泰殿位于乾清宮和坤寧宮之間,是皇后舉行千秋節(jié)等重大儀式的地方,殿內(nèi)珍藏的二十五顆寶璽雖無法在此時親眼目睹,但它們所承載的歷史意義卻深深印刻在人們心中。坤寧宮作為皇后的寢宮,清朝時還被用作皇帝大婚的洞房,盡管在修繕,但它那獨特的建筑風(fēng)格和背后的歷史故事依然吸引著游客駐足想象。</p> <p class="ql-block">交泰殿,原名中圓殿,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交秦殿,殿名出自《周易》"乾坤交泰",意為天地相殃及此處而重建。交,陰陽協(xié)和。清嘉慶二年(1797)因乾清宮失火</p><p class="ql-block">殿平面呈方形,上置銅鎏金寶頂,形式與中和殿略同。殿內(nèi)正中設(shè)寶座,寶座后上方懸掛乾隆皇帝摹康熙皇帝御筆"無為"匾,下設(shè)乾隆御制《交泰殿銘》屏風(fēng)。東側(cè)為中國古代計時器銅壺滴漏,西側(cè)為大自鳴鐘。清代皇后在千秋(皇后生日)、元旦(春節(jié))、冬至三大節(jié)于此接受朝賀。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皇帝將二十五方寶璽存放于此。</p> <p class="ql-block">坤寧宮,明代皇后寢宮。坤寧宮與前面的乾清宮分別為傳統(tǒng)意義上的帝、后寢宮,"乾清""坤寧"寓意天清地寧即天高明、地博厚。</p><p class="ql-block">坤寧宮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F(xiàn)在的坤寧宮為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仿盛京(沈陽)清寧宮改建后的樣式,門不居中而偏東側(cè),成為有滿族特色的"口袋房"。清康熙時將東側(cè)兩間用作皇帝大婚的洞房,年幼登基的康熙、同治、光緒三帝以及遜帝溥儀均在此大婚。西側(cè)五間為薩滿教祭祀神堂,內(nèi)設(shè)安放神像、寶座的環(huán)形大炕和制作祭品的煮肉大鍋等。</p> <p class="ql-block">皇極殿,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初建,取名寧壽宮。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仿乾清宮規(guī)制改建完成,改名皇極殿。嘉慶七年(1802年)、光緒十年(1884年)先后重修。"皇極"出自《尚書》"皇建其有極",意為皇帝治理天下應(yīng)遵循一定的法則。此殿是乾隆皇帝準(zhǔn)備歸政后當(dāng)太上皇時臨朝受賀、舉行典禮的地方。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乾隆皇帝傳位嘉慶皇帝,在太和殿舉行授受大典;正月初四,在此舉辦"千叟宴"。光緒二十年(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壽典在此舉行;光緒三十年(1904年)慈禧太后七十壽典,在此接受外國使臣祝賀。慈禧太后過世后,其梓宮葬入陵寢前,曾暫時安放于此。</p> <p class="ql-block">壽康宮始建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二月,乾隆元年(1736年)十月建成,是乾隆皇帝為生母崇慶皇太后而建。"壽康"語出《尚書·洪范》,意為長壽健康。</p><p class="ql-block">正殿為皇太后接受朝賀之所,后殿為日常起居之地。正殿東暖閣為佛堂,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崇慶皇太后去世后,乾隆皇帝為紀(jì)念母親特制的金發(fā)塔即供奉在此。</p> <p class="ql-block">日晷,中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定時刻的計時器。此日晷的晷盤是上下兩面分別刻有刻度的圓盤,由漢白 石制成,晷針為鐵制,垂直于晷盤,晷座呈正方形,用寶瓶形石柱支撐。晷盤傾斜地放置在晷座上,盤面平行于赤道面,晷針指向南、北極。晷針投影隨太陽的運(yùn)轉(zhuǎn)而移動,晷盤上的刻度根據(jù)投影的位置表示時間。從春分到秋分的半年里,看晷盤朝上一面(即赤道以北)的刻度,從秋分到來年春分的半年里,看晷盤朝下一面(即赤道以南)的刻度。宮殿前設(shè)置日晷,象征皇帝擁有向天下萬民授時的最高權(quán)力。</p> <p class="ql-block">御花園,位于坤寧宮后方。見右手邊有家簡餐廳,下午2點了,我去裹腹一下。</p> <p class="ql-block">東西不多,基本快餐,熱狗??、羊角面包雞翅雞腿,及各種飲料,建議最好自帶干糧。</p> <p class="ql-block">御花園以欽安殿院落為中心,采取中軸對稱的布局,東西兩路建筑基本對稱。中路排列坤寧門、天一門、欽安殿、承光門和順貞門。</p> <p class="ql-block">園內(nèi)奇石佳木現(xiàn)存古樹160余株,散布各處,又放置各色山石盆景,千奇百怪,將花園點綴得情趣盎然。</p> <p class="ql-block">堆秀山位于御花園東北部,曾是明代觀花殿的舊址,萬歷十一年(1583年)改筑堆山。山北依宮墻,高約10米,山頂建有御景亭。山體由太湖石堆砌,正面有巖洞,內(nèi)為磚砌穹隆式石雕蟠龍藻井,洞門上額題滿漢文"堆秀"。山前兩側(cè)設(shè)有目前宮中僅存的一組石蟠龍水法,水法即噴泉,山腰處暗設(shè)水缸儲水,以管相連,引水至蟠龍口中噴出。山腳東側(cè)石塊上刻有乾隆帝所題"云根"二字,以贊其美。山東西各有石臺階,拾級而上可達(dá)山頂御景亭。</p> <p class="ql-block">這個門就是神武門了,是紫禁城的北門。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玄武門,取古代“四神”中的玄武代表北方之意,清康熙年間重修時因避康熙帝玄燁名諱改稱神武門。作為皇宮的后門,是宮內(nèi)日常出入的重要門禁,明清兩代皇后行親蠶禮由此門出入,清代選秀女,將嬪妃迎入宮中也走此門,帝后走中間正門,嬪妃、官吏、侍衛(wèi)、太監(jiān)及工匠等均由兩側(cè)的門出入。</p> <p class="ql-block">然后沿著這條路往回走準(zhǔn)備出東華門乘地鐵,遇上了珍寶館可以進(jìn)去參觀,運(yùn)氣不錯。</p> <p class="ql-block">參觀門票需另購買,60周歲以上半價票五元。真心便宜,加上故宮門票才35元,我這次來值了。</p> <p class="ql-block">又見九龍壁。(北海公園也有)</p> <p class="ql-block">故宮珍寶館位于故宮博物院東部,設(shè)在故宮東北角的皇極殿西廡、養(yǎng)性殿、樂壽堂和頤和軒里。</p><p class="ql-block">館內(nèi)設(shè)有三個陳列室,分別是:</p><p class="ql-block">第一室:禮器祭器,如金編鐘、碧玉特磬等,其中金編鐘是乾隆皇帝為慶祝自己的壽辰而制作,由16枚大小不同的鐘組成,每枚鐘都刻有精美的圖案和文字。</p><p class="ql-block">第二室:冠服配飾,有鳳冠、朝珠等,孝靖皇后的三龍兩鳳冠,用了59顆紅寶石、33顆藍(lán)寶石、2顆淡黃色剛玉和3426顆珍珠,工藝精湛,奢華至極。</p><p class="ql-block">第三室:生活用品,包括餐具、茶具、金鏨花嵌松石奔巴壺等,這些物品制作精美,體現(xiàn)了皇家的奢華生活。</p><p class="ql-block">因時間關(guān)系我只游覽了禮器祭品與生活用品。</p> <p class="ql-block">分享部分陳列金編鐘、碧玉特磬、金印、金冊、如意、金發(fā)塔、金提爐、金罐、餐具、茶具等。</p> <p class="ql-block">館內(nèi)的文物大多為明清兩代宮廷收藏的珍品,代表了當(dāng)時最高的工藝水平和藝術(shù)成就,對于研究中國古代的歷史、文化、藝術(shù)、科技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可以讓人們更好地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qiáng)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p> <p class="ql-block">參觀到此結(jié)束,由東華門出宮離院。我根據(jù)小程序?qū)в[沿午門中軸線進(jìn)入?yún)⒂^,邊參觀邊找座椅坐下休息,不知不覺游玩全程,6個小時,雖然有點累,但圓了我的夢…</p> <p class="ql-block">記錄我的留影。</p><p class="ql-block">照片拍了很多,可能會有“張冠李戴”敬請諒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謝謝欣賞</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