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br>古宮閑地少,水港小橋多。<br>這是唐代詩人杜荀鶴的生動摹寫,有著夢幻般的美。<br>今日蘇州,特大型地級市是其最顯著的特征,其經濟體量可與很多省份一較短長。但我想聊聊枕河而居的文化人的生活。<br>那次,我從虎丘開始走了一趟山塘街,從尚未開發(fā)的四期工程,一直走到了人聲鼎沸的成熟商業(yè)區(qū),路上與三位小老板攀談。后來去上海,在這個國際化與文化多元都堪稱世界級水準的魔都,在安福路、武康路、思南公館得了些印象,可與山塘街做個比較。 山塘街上的這三位小老板,是手藝人,是謀生的文化人,是背負素養(yǎng)與夢想而謀生的普通人。我想稱他們?yōu)椤八囆g手藝人”,他們并沒有頂著“非遺”的帽子,且都有著很過得去的藝術與文化的根底(而今做的也不是烤串兒缽缽雞的生意)。<br>昨夜的“書畫琴棋詩酒花”,是夢;今晨的“柴米油鹽醬醋茶”,是日子。 第一位,是山塘街堅守舊書店的老板。<br>走近時,被老板的滿腹經綸的聊天吸引。<br>今天,經營書店不是件容易的事兒,即使有政策補貼。<br>經濟的發(fā)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伴隨著必然的物價增長;只是,書價的增長節(jié)奏滯后了。<br>1982年,我初上大學的時候,記得買一本《簡?愛》,花費是1元多,2元就能買精裝版了;而同期的電影票,好影院,也不過0.5元的樣子。上網店看看今天《簡?愛》的價格,前三家的定價在38元~69元(精裝),實際購買價格在20~50元;現在,北京條件好的影院的新片價格在80~120元之間。<br>所以,為書的內容而以較低價格買本舊書來看的情形,想來會減少。當然,舊書店還可以版本為買點,這可以看張恨水的描述:<br>“一面工作,一面也就是學習。世間什么事都是這樣。<br>于是我只要有工夫就揣些錢在身上,東西南北城,四處去找破舊書店。北京是個文藝寶庫,只要你肯下功夫,總不會白費力的。所以單就《水滸》而論,我就收到了七八種不同的版本。例如百二十四回本的,胡適先生說,很少,幾乎是海內孤本了,我在琉璃廠買到一部,后來又在安慶買到兩部……”<br>舊書店如果做版本生意,溢價是可以議價的。但有張恨水這般需求的買家,不會多。 在上海的安福路口,我見到了一家二手書店,名字叫“多抓魚”。這家店賣二手書,也賣二手服裝及周邊等,比如舊服裝制作的玩偶。<br>這家店,在魔都的文藝地標區(qū)穩(wěn)穩(wěn)地站住了腳。個中緣由,我談點兒自己的分析。 “多抓魚”的店名是法語(déjà vu)的音譯,意為“似曾相識”,首先給二手物品賦予了故事感。<br>其次,以“真正好的東西值得買兩次”這一口號樹立循環(huán)經濟的旗幟,這面環(huán)保大旗可謂華麗麗金閃閃。店里近萬冊的二手圖書,品相也還可以。但是,這一理念在二手服裝的經營上更有力。看了看價錢(自己掃碼看,這個也很有意思),名牌衣服和包并不便宜,但是相對新品的原價,那就打折很多了。店家告訴經濟實力有限卻渴望名牌服裝與包包的年輕人,生產一件棉T恤產生7公斤CO?,所以,你買一件二手衣服,讓全球大氣中少了如此多的有害氣體,所以你不僅不應該為穿二手服裝感到羞澀,反而是一種榮耀,與在超市購物愿意多付錢用牛皮紙袋裝一樣,是環(huán)保人士的榮耀。<br>人的行為有多重動機,這是事實;人皆如此,只是要安排得當。<br>再次,店里二手書籍和服裝的標準化消毒、翻新程序、銷售方式及符合年輕人審美的購買環(huán)境都有著濃濃的海派范兒。<br>所以,店家有了以年輕人為主的600萬注冊用戶,成為安福路上與奢侈品毗鄰的一景。當然,這里面也必然有時代特色的資本問題。<br>要意識到時代變遷了什么,而人不變的本性的深層又是什么——這,就是學習的重要性。<br>張恨水說:“天下事值得一哭者多,天下人值得一哭者少?!?lt;br>亦如季羨林所說,我們要適應時代,而不是牽就時代。 第二位,是山塘街守著一間小小店面的女肖像師。<br>店面不大,擺滿了單色及彩色的人物肖像畫。我走過去又折回來,請她作畫期間和她聊起在上塘街為游客畫像的生活。<br>房租還是蠻有壓力的。雖然屋里裝了空調,我猜夏天也挺熱,因為小小的店面并沒有裝大幅的玻璃,總不能上起門板來。<br>她是美院繪畫專業(yè)畢業(yè)的。或許,比起找個學校當美術老師來,她覺得這份不穩(wěn)定的工作卻是自由的,雖然有些艱難。 生活,不是童話。<br>張恨水說:“君子安貧達人知命?哪個孩子才相信這句話!”<br>從自己專業(yè)中謀生,做這種選擇就是堅持。<br>人生,就是要選擇;而能選擇,才是人生中最可寶貴之處。因為我們的選擇,是對自己人生意義的追尋。<br>生活中切記且切忌的是:不能既要還要。那些四平八穩(wěn)對仗工整鏗鏘有力既要還要的宏論,能把人生搗成一團漿糊。<br>弗蘭克爾說(大意),著眼于人類存在的意義以及對這種意義的追求,努力發(fā)現生命的意義正是人最主要的動力。他以為生命意義有三:做有意義的事、關愛他人、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br>我們普通人的生活,追求“意義”是比追求“成就”實在的;我們是由“意義”得“快樂”,而非向權力中尋取。<br>這種對意義的追求,是否會造成緊張呢?<br>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深入想想,比起為選擇自由而付出緊張的代價,失去對人生意義的感知更會給生活帶來暗黑色調。 當然,選擇后的堅持,而今可以有更多的方式。<br>安福路街頭那些端著與PAD相連的索尼相機的街拍攝影師們,他們不會等顧客上門,甚至尋找的不是鏡頭前的顧客。剛到安福路口,我就看到一位如此裝備的年輕人,攔住一位打扮入時的小姑娘說,我是街拍攝影師,我可以給你拍幾張照片嗎?<br>女孩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此時,另一位街拍攝影師箭步而至也迅即端起相機。<br>他們不收費地追拍美女,應該是經營有自媒體——謀生模式的時代更新。<br>至于那些舉著徠卡的安福路大爺們,希望他們在拍那些于被拍中能得快樂的女孩們的過程中得到快樂吧。幸好,我自己的走走拍拍,是經由自己的讀讀寫寫而得到意義而得到快樂的。<br>尼采說:“知道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第三位,是山塘街一座古橋旁臨河的小咖啡館的小伙兒老板<br>這真是一家枕河的咖啡館。<br>咖啡館坐落在一座古橋旁的兩層民居的二樓上,想進去,真的是拾級而上——不是走樓梯,而是走古橋的石級,在快至橋頂的地方,橋欄桿被鋸掉了一段,搭建了幾級樓梯而得入。<br>這個模樣,年輕的店主說,是那個特殊年代的痕跡。<br>那時,這棟民居樓上樓下被分配給了數家居住,樓上這間分給了他的外公外婆。沒有樓梯可走,就走了橋。想想,也難怪:一段古橋的欄桿算不得啥,在那個堪稱世界奇觀的城墻都會漠然消失的年代。<br>這間房,看上去有個近20平米的樣子。當年,店主的外公外婆睡在臨街的那一側;我們所坐的臨河的窗前,是做飯的位置(確是開放式廚房);中間發(fā)揮客廳的功用,還依墻掛了一張床(這點點面積,算不得閣樓),是店主舅舅睡覺的。<br>這奇特的由橋入屋的方式,我是第一次見。<br>此時你一定想到了,這個小伙兒店主沒有房租的壓力。<br>屋內有些姑蘇城枕河人家生活風貌的各式尺寸各樣裝裱的畫。除了墻上的字是朋友送的,小伙兒說,這些畫,都是他的作品。<br>他沒上過美院,少年時拜得國畫名家之后為師;咖啡手藝,倒是報了班學來的。<br>他挺喜歡搞些創(chuàng)意,布置了一個大大的咖啡柜臺,嘗試制作獨具風味的飲品。<br>我喝著,味道不錯。<br>沒有喝咖啡的客人時,他就畫畫;喜歡畫作的客人(外國朋友居多),就會買上帶走。<br>小伙兒立牌昭示:畫畫不易,恕不議價。<br>他狀態(tài)不錯:為謀生忙碌,但壓力不大,尚有很多自由。 今日今時,他有這間房作經濟基礎,有國畫根底與咖啡手藝隨身,也沒想像山塘街一期那邊的商家那般日進斗金,對藝術的喜愛與謀生的操勞融合得不錯。而且,這畢竟是在山塘街上,有著日益紅火的希望。<br>他需要的,是好的經濟形勢,客戶們多些可額外花銷的散碎銀兩;他也需要好的營商環(huán)境,讓他有發(fā)揮的余地。 也是一周后,在上海思南公館文化區(qū)的“市集”上,與一位女攤主的對話,讓我有了進一步的感受。<br>在這個攤位前,我看到了真花耳環(huán),可以耐久使用的真花耳環(huán)(還有樹葉耳環(huán))。問年輕的女攤主,記得說,是用樹脂工藝處理過的,確實漂亮。<br>她說,馬上就收攤了;今天,是市集結束的日子。<br>我才知道,這里不是常設的商業(yè)區(qū),真的是個集。<br>然后呢,我問她;再去趕別的集,她笑著說。<br>她向我解釋,奔波雖然辛苦,但是她喜歡這種自由的感覺。<br>我想,像她一樣謀生的人們,需要一個“市集”,不需要規(guī)定這市集上該有什么,不需要規(guī)定她該經營什么——這些是她該為自己負責的事兒。<br>規(guī)則,人們需要規(guī)則,謀生的規(guī)則,謀生的簡明的規(guī)則。<br>舒馬赫說,任何一個傻瓜都能把事情變復雜,而讓事情變得簡單則需要天才。<br>簡明的規(guī)則意味著機會,意味著公平,意味著可以有效地執(zhí)行。怎么把握規(guī)則,盡可交由個人去決定。我們該提供一些教育給大家;但教育的大目的是讓受教育之人成為自主者,而非提線木偶。<br>這一點,在大型高科技企業(yè)的管理實踐中都已得到了證明。<br>有學者說:這個時代不需要更好的管理,而需要自我管理的復興。我們天生就是玩家,而不是小兵;我們天生就是自主的個體,而不是機器人。<br>我們?yōu)榇硕枰逃?,我們?yōu)榇硕鴮嵤┙逃?lt;br>德魯克說:知識工作者決定自己的工作內容及其結果非常必要,這是因為他們必須自主。 《道德經》中有這樣一句:<br>故恒無欲也,以觀其妙;恒有欲也,以觀其所徼。<br>守住無欲的狀態(tài),來察知萬物未生時道的莫可名狀之妙;守住有欲的狀態(tài),來察知萬物成形時道的作用之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