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陽山縣中小學優(yōu)秀德育案例第 4 期】</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引言:在小學教育階段,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庭、學校與社會的協(xié)同努力。陽山縣七拱中心小學的黃同學曾因家庭監(jiān)管缺位、個人自制力薄弱、學校關注不足等多重因素,陷入?yún)拰W逃課、結交不良朋友的成長困境。本案例通過教師觀察、真誠溝通、家校協(xié)作與同伴互助的多維干預,展現(xiàn)了教育者以陪伴為支點、用溫度做紐帶,助力學生走出成長迷霧的全過程,為破解青少年成長難題提供了鮮活的實踐樣本。</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案例描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黃同學是我班一位學生。他的學習基礎不算差,但成績處于中下游。在學校里他和同學相處較融洽,較少發(fā)生矛盾;在班里,他有幾個相處較好的玩伴。對待老師,他較有禮貌。但是,自六年級以來,他頻繁出現(xiàn)不愿上學,不愿學習的情況。逃課時,他喜歡到奶茶店玩耍,喜歡在公園游走,有時候甚至做出一些小偷小摸的行為。在不良朋友的相處之中,他還學會抽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案例分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家庭因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缺少家長有效的監(jiān)管是黃同學放任自我的主要原因。黃同學的母親在當?shù)匾患揖茦枪ぷ?,父親常年在外地工作,較少回家。因此,對黃同學起實際監(jiān)管的主要是其母親。但是,因其母親工作的時間比較特別,黃同學放學回家時,母親基本都還在上班。特別是夜晚時,其母親常常是九點才回到家,而黃同學四點半早已放學,有很長一段時間是相當自由的。黃同學的午餐、晚餐主要由年事已高的外婆負責,老人也較難顧及黃同學的日常生活。黃同學有一個同母異父的姐姐,姐姐正在上大學,逢節(jié)假日才能回家。黃同學與姐姐的關系較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母教育觀念不同也是導致黃同學出現(xiàn)逃課等問題的原因之一。面對黃同學出現(xiàn)的厭學、逃課行為,父母的態(tài)度不同。父親長年在外,對此關心很少,只是對其進行口頭教育,而黃同學對父親的教導是毫不在意。母親對黃同學的教育是有一定方法的。最初,黃同學的母親以耐心勸導、鼓勵為主,但還出現(xiàn)過打孩子的行為,希望能用痛的方式讓黃同學知道錯誤、改正錯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個人因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渴望陪伴是黃同學放任自我的一個心理因素。黃同學不僅缺少父母陪伴,姐姐也在外上大學,黃同學也很少同齡人陪伴。因此,在父母不在家的時間里,他十分渴望有人能夠陪伴他。黃同學的自制力較差,結識了初中的不良學生,自己也難以拒絕和這些學生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制力弱,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導致黃同學學習習慣很差。黃同學只能在母親的監(jiān)督下、老師的監(jiān)督下完成最基本的作業(yè),一旦沒人看管,他不會主動完成學習任務。步入六年級,學習內(nèi)容難度有所增加,黃同學對課業(yè)學習的興趣進一步下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學校因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學校的老師沒有及早發(fā)覺黃同學的成長變化。黃同學在校表現(xiàn)最大問題是不愿主動學習,難以堅持學習狀態(tài)。但是學校班級里學生人數(shù)多,任課教師難以做到面面俱到地輔導黃同學。而教師們把對他的關注主要放在學習上,他成績下降時,常常是對他說幾句批評和鼓勵的話,沒有深究其中原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綜上,家庭因素、個人因素、學校因素都是讓黃同學出現(xiàn)厭學心理、逃課現(xiàn)象的因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輔導策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了解情況,多加觀察——不帶評價的觀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無論是上課時,還是課間活動,我都會多加觀察黃同學的表現(xiàn)。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為在表達觀察的結果,實際上卻在進行主觀評價、甚至是武斷地給學生貼負面標簽,特別是在學生的言行沒能順應我們的心意,沒有達到我們要求的時候?!胺潜┝贤ā边@一溝通模式提到的一個要素就是“觀察”。觀察即準確無誤地客觀陳述正在發(fā)生的事情,完全不帶任何評價。我對黃同學進行觀察,我都遵循這個原則。空閑之余,我經(jīng)常找來黃同學聊天,詢問最近情況。但僅從我的角度觀察他就做出評價,是片面的。為了避免“貼標簽”,對黃同學產(chǎn)生“差生”的刻板印象,我還主動找科任教師、班級同學、黃同學的好友、黃同學家長了解黃同學的情況,力求全面了解黃同學的行為表現(xiàn),盡量客觀地認識黃同學的性格特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從多方面觀察了解,我發(fā)現(xiàn)了黃同學問題的“癥結”所在。這對我引導黃同學改正錯誤起到關鍵作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真誠地談心談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進行有效地溝通交流,是引導黃同學發(fā)現(xiàn)自身問題的有效措施。與學生溝通,教師不能“居高臨下”,不能簡單說教,要以平等的視角、以關心關愛的態(tài)度,與學生開展真誠的交流。某一次黃同學逃課,他回校之后我請他來辦公室談心談話。起初,我并未直接批評他的逃課行為,而是詢問他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難導致自己沒辦法來學校。了解到他不愿意上學的主要原因是想要在校外和朋友玩之后,我表達出對他的關心。我告訴他:“老師知道你沒有來學校上學之后,非常擔心你,害怕你在校外玩耍會發(fā)生危險?!边@樣一說,黃同學就能理解到老師是真心地關心自己,也會更愿意與老師交流。經(jīng)過多次交流,我發(fā)現(xiàn)黃同學其實從心里明白,逃課是不對的,但是他難以抵御好友“出去玩”的邀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拉進與學生關系后,我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分析了黃同學的行為,引導他主動感知自己的問題,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且能明白只要自己愿意改正,努力改正,一定能夠改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家校溝通,通力合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導致黃同學出現(xiàn)逃課現(xiàn)象的一大原因是家長疏于管教,教育方法沒有針對性。我與家長溝通主要通過微信交流、電話交流和面談三種方式。交談時,我把家長當做我的朋友,提到孩子出現(xiàn)的問題時,我會表達出擔憂、擔心,讓家長能明白老師是真切地關心孩子。在交流時,我也不會向家長訴苦,不會向家長抱怨孩子的表現(xiàn)。我還將我與黃同學多次交談的內(nèi)容告知家長,例如黃同學曾經(jīng)不愿意回家,是因為在家缺少陪伴、在家感到無聊,這是家長難以發(fā)現(xiàn)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引導家長重視孩子問題。起初,家長只是認為黃同學只是一時貪玩,他自己能夠改正的。但是,家長這種寬容的態(tài)度并不能讓孩子意識到錯誤。我向家長深刻分析了孩子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告訴家長,父母的管教是很重要的。我也建議家長應該多抽出時間在家陪伴孩子,帶孩子出去活動,讓孩子感受到親人的溫暖。幫助孩子改正問題不是一蹴而就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會表現(xiàn)出疲憊的心理。例如,因為黃同學多次逃課,甚至夜不歸宿,黃同學母親還動手打了黃同學,希望用這種方法讓他醒悟。但是,對黃同學來說,痛只是一時的,過段時間久忘記。打罵的方式還惡化了親子關系。因此,我邀請黃同學家長來學校與科任老師、心理老師、政教處主任、校長進行教育方法的探討,這不僅是引導家長采取更好的方法教育孩子,而且也表達出學校樂意幫助家長一同讓孩子走上正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同伴力量,讓學生感受集體的溫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班里,我找了幾位與黃同學關系較好的同學,告訴他們黃同學現(xiàn)在遇到了一些困難,需要他們的力量幫助黃同學,希望他們平時多邀請黃同學一起做游戲、一起運動。這幾位同學感受到自己將要發(fā)揮重要作用,對這件事情也相當重視。每次活動,他們都會帶上黃同學。在學校有同伴玩耍,黃同學自然更樂意待在學校。我還大張旗鼓地在班級里表揚黃同學的進步,讓班級的同學發(fā)現(xiàn)黃同學也有優(yōu)點。最近,學校舉辦籃球賽,我極力推薦了黃同學報名參加,告訴黃同學他的優(yōu)勢,讓黃同學感受到重視。在家里,黃同學的姐姐也能作為一個好榜樣,我建議家長讓姐姐多和黃同學交流,多多和他分享大學生活的有趣,讓黃同學對學習有期待。有了積極正向的愛好,黃同學也忙起來了,沒有再出現(xiàn)沉迷網(wǎng)絡游戲、甚至是抽煙的現(xiàn)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輔導成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經(jīng)過多次的輔導,黃同學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同時也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對改正自我有了信心。黃同學再未出現(xiàn)逃課的問題,個人的行為習慣也更端正良好了。家長也認識到自己管教的不足,也在與學校的溝通中尋找到適合的教育方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五、反思感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心中有愛,肩上有責?!痹诮逃ぷ髦?,教師對一個學生正向的影響絕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唯有我們做老師的心中有愛,才能去堅持不懈地相信每個孩子都有無限的發(fā)展可能。在學生成長的道路上也并非只有嚴厲的批評會對學生起到作用,俯下身來以學生的視角來看待問題,用有溫度的話語行為喚醒一個個沉睡的靈魂會讓學生的轉變更加的持久有效。除此之外,一個孩子的轉變要從多方面做工作,家庭教育是每個孩子生長的土壤,我們必須重視家庭教育的影響并爭取家長的配合。無論是與學生還是家長進行溝通,都要以積極解決問題的心態(tài)、以真誠的態(tài)度,進行交流溝通。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應該嘗試與學生成為朋友,以平等的視角進行交流,以真誠的交往方式陪伴學生。</p> <p class="ql-block">作者:陽山縣七拱中心小學 李杏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編輯:鄧金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審核:陳新全 張明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