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近讀陶斯亮的《熱血難涼》,有的章節(jié)是噙著淚水讀完的。心里像被暖流沖刷過,久久不能平靜。陶斯亮是陶鑄和曾志的女兒,《一封終于發(fā)出的信》曾經(jīng)洛陽紙貴。我喜歡陶鑄《松樹的風(fēng)格》,寫過讀曾志《一個革命的幸存者》后的美篇《老紅軍曾志傳奇》。</p> <p class="ql-block">作者的文字沒有華麗辭藻,卻句句直指人心。書里有父母的相濡以沫,有風(fēng)雨中的堅守,更有對信仰矢志不渝的追尋。掩卷,那些生動親切的畫面在眼前重現(xiàn),有些段落是反復(fù)咀嚼,越品越覺得值得閱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毛澤東與陶鑄、曾志。</span></p> <p class="ql-block">文中讓人動容的是對親情的質(zhì)樸書寫:童年時,父母忙于工作,她和弟弟常被寄養(yǎng)在托兒所。有次她高燒不退,迷迷糊糊中聽見父親的聲音,“斯亮醒醒,爸爸在這兒?!彼捅犻_眼,看見父親滿是血絲的眼睛,那一刻的溫暖,她記了一輩子。</p> <p class="ql-block">寫母親曾志的那幾章尤其感人。有一段寫病重時的母親,依舊牽掛父親陶鑄的遺愿:“母親躺在病床上,瘦得像張弓,可眼神還是亮的。她讓我把父親的書稿再整理一遍,說這是他的心血,不能荒廢了?!边@種對信仰的執(zhí)著,穿越時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陶鑄陪毛澤東視察。</span></p> <p class="ql-block">書中寫到陶鑄在“文革”期間身陷囹圄,給妻子的信中說:“你我相伴數(shù)十載,苦樂參半。如今雖天各一方,但信仰如磐,望你保重身體,待春暖花開時,我們定能重逢?!边b想當(dāng)年那特殊環(huán)境,這文字有千鈞之力。</p> <p class="ql-block">文中引用陶鑄的一段話:“人總是要有點精神的,為信仰而活的人,心中有團火,怎會懼怕黑暗?”這話像是黑暗中的燈塔,給予困境中的人們無限勇氣。平實地記錄,讓這句話有直擊靈魂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毛澤東與曾志親切交談。</span></p> <p class="ql-block">作者寫父親陶鑄晚年的悲慘境遇輕描淡寫:“父親被打倒那會兒,很多人避之不及,可他從沒抱怨過誰。他總說,歷史自有公論?!边@種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通過女兒的轉(zhuǎn)述,顯得愈發(fā)深沉。</p> <p class="ql-block">以真情動人是本書鮮明的特色?!扒Ю飳じ浮?,講的是七載童年往事:老紅軍楊叔叔把我照顧的分外仔細(xì)。每晚走夜路時,他就把我捆在毛驢背上,自己護衛(wèi)著;本來要坐大馬車翻一座山的,楊叔叔怕出事,寧肯背我爬山,他吃力的邁著那條傷腿跋山涉水……<span style="font-size:18px;">后來那輛大馬車翻到山溝里去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陶鑄陪鄧小平視察。</span></p> <p class="ql-block">“途中遇我軍撤退,好不容易擠上火車。人多得讓我在夾縫中快要窒息,楊叔叔怕我擠死,就抱著我拼了九牛二虎之力跳下火車。只好東奔西撞,走一程算一程……后來又搭上一輛載貨卡車。因為車裝的太滿,連我這個小不點的人都沒有空隙可以坐下來。楊叔叔毫不猶豫抱著我跳下火車?!?lt;/p> <p class="ql-block">陶斯亮說,父親寫的散文《松樹的風(fēng)格》及《理想,情操,精神生活》一書,影響了整整一代人?!端蓸涞娘L(fēng)格》在很長一段時期被選入中學(xué)語文課本。</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陶鑄與曾志</span></p> <p class="ql-block">母親的《一個革命的幸存者》,也是一版再版,成了膾炙人口的一部傳記。他們做到了立身、立德、立言、立行這“四不朽”,我也想成為他們那樣的人,至少是朝那個方向努力的人。</p> <p class="ql-block">“我的文章不會一個勁地詛咒黑暗,也不會廉價地歌頌光明,我不會有那種黑色相加或白色相加的極端行為。我給大家展現(xiàn)的,就是我眼中看到的一塊塊黑白格子布,真實、樸素、干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曾志。</span></p> <p class="ql-block">“我認(rèn)為,愛與善是不可分割的,愛是本心,善是行動。沒有愛的行善是假善,光有愛而無善舉則是空頭支票。概括地講,這本書的核心就倆——愛與善?!?lt;/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部自傳式隨筆文集。作者“從小就熱愛文學(xué),一直有一個文學(xué)夢想”,在書中,作者用平實的語句、平靜的口吻講述自己記憶中的童年、人情、往事等,回顧她從醫(yī)生到轉(zhuǎn)場做公益的心路歷程,也描寫出作者身邊一個個立體、富于特色的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一家人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部個人成長經(jīng)歷與家族史、時代瞬間、重要人物交織的作品。作者呈現(xiàn)了一些人生路上相遇、相知、相伴的親人、密友們不平凡的經(jīng)歷。如,視苦難為甘飴的母親、送自己千里尋父的楊叔叔、干爸爸王鶴壽、諜報傳奇之子閻明復(fù)。</p> <p class="ql-block">還有原北京市副市長張百發(fā),原廣州市市長黎子流等等。時代的發(fā)展與作者八十余年的人生交織,字里行間無不透露出一位老人的人生智慧、價值堅守與生活意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陶斯亮。</span></p> <p class="ql-block">本書的特別之處在于,作者平實地看待前輩,描繪了前輩的日常生活與性格特點,并勾勒出幾代人充滿大愛的家國史,為讀者呈現(xiàn)了一份作者對歲月的溫情記錄。</p> <p class="ql-block">為本書作序的是年輕的湖北人、原中共巴東縣委書記、現(xiàn)在從事慈善事業(yè)的陳行甲。他寫到:“我年輕的時候讀過陶鑄前輩的《理想、情操、精神生活》,啟蒙了對人的品質(zhì)的認(rèn)知,今天讀到陶老師的書,有著兩代人的一脈相承,懂得了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要放棄精神站位,要做一個對自己有要求有境界的人。</p> <p class="ql-block">“在中國,名門之后通常很難逃離父輩的陰影,因為父輩的光芒實在是太耀眼了,有著難以超越的高度。但是,陶斯亮老師不僅開朗、自信、包容、有趣、謙和、親切,更重要的是她的身體比我們俯得還低,腳步比我們踩得還穩(wěn)。</p> <p class="ql-block">她視公益為己任,數(shù)十年如一日的持續(xù)發(fā)力,無比堅定從容。從而刷新了我對紅墻兒女的固有印象,她以一己之力成就公益事業(yè),同時也為我們樹立了榜樣?!?lt;/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陳行甲與陶斯亮在電視臺節(jié)目現(xiàn)場。</span></p> <p class="ql-block">在新書發(fā)布會現(xiàn)場,陶斯亮回憶了與老市長們,與公益同仁們相伴的美好時光,她表示:“這原本是一部很單純的公益日記,出版社充實了它,讓它變成了我的人生漫談。不論如何,我活到八十歲,終于有了自己的一本書!”陶斯亮的先生、當(dāng)代著名作家理由講述了陶斯亮在寫作上的趣事。</p> <p class="ql-block">讀罷《熱血難涼》,那些文字像電影片段在腦海閃現(xiàn)。陶斯亮用最本真的筆觸,讓父親母親從歷史深處走向我們眼前。書中沒有宏大的敘事,只有日常的點滴,卻讓我們看清信仰的模樣,感受到親情的溫度。這或許就是文字最動人的力量,無需修飾,真誠便能抵達人心。</p> <p class="ql-block">陶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黨和國家的卓越領(lǐng)導(dǎo)人。湖南祁陽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生于1908年1月16日。</span>1926年考入廣州黃埔軍校,同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新中國成立后歷任中共廣東省委第一書記、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書記、國務(wù)院副總理、中央宣傳部部長,在中央政治局中位列第四。“文革”初期遭迫害,<span style="font-size:18px;">1969年11月30日,</span>因膽癌病逝于安徽省合肥市,享年61歲。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陶鑄平反。12月24日,中共中央在北京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p> <p class="ql-block">作者陶斯亮,中國市長協(xié)會顧問、愛爾公益基金會創(chuàng)會會長。歷任中國市長協(xié)會駐會副會長,中國醫(yī)學(xué)基金會會長、副主席,中國聽力醫(yī)學(xué)發(fā)展基金會理事長。曾多次被評為中華慈善“最具愛心”、“慈善楷模”等榮譽稱號?!稛嵫y涼》由湖南文藝出版社2024年11月出版發(fā)行。定價65.00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