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吳增元老師講解如何傳承好楊氏太極拳</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吳增元老師講解太極拳的習(xí)練之道,那場景仿佛就在眼前。吳老師提到拳的傳承,一代又一代的老前輩將這拳術(shù)傳遞下來,這傳承方式就蘊含著無盡的智慧。就拿摟膝拗步來說,這手摟膝的動作,是腰帶著走的,這一招一式里都透著前輩們的心血。提手上勢要合提送,這看似簡單的動作背后有著深刻的內(nèi)涵。</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太極拳被稱為意拳,它是內(nèi)家拳的一種,想要練好這拳,要在意境上下功夫。就像在那無形的意境里,拳者與天地相融合,每一招每一式都圓滑沒有痕跡。它不是體操、舞蹈或者氣功,而是集這三者為一體的導(dǎo)引之術(shù)。這導(dǎo)引之術(shù)的目的是有氧的舒展肢體運動,要讓拳術(shù)的動作像行云流水般自然,沒有棱角。</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我們遵循的是扎西師父傳承的傳統(tǒng)楊氏太極拳,這個根不能丟,這個本不能移。我們可以博覽群書,借鑒其他的東西,但扎西師父習(xí)拳練拳的理念是根基。其他的你可以作為參考和補(bǔ)充,可以將他們的思想理念融進(jìn)來,但是扎西師父習(xí)拳練拳理念不能丟,否則的你就五花八門了,你就練不出來功夫了,沒有一個人集天下武功于一身,那是不可能的,一個人的時間、生命和精力體能是有限的,抓住這一條練好了就是功夫,據(jù)說原來有一個老武術(shù)家,武功非常了得,但是這個人特別的笨,他的師父教授他的時候不想教他了,他就纏著不放,后來這位師父實在沒有辦法了,跟他說:你別學(xué)拳了,你學(xué)不成,你每天朝我坐的這個大調(diào)凳,每天在條凳底下鉆過來鉆過去,你就練出功夫了。他每天來就在這條凳子下鉆過去,鉆過來,鉆過去鉆過來,到了若干年了以后,他的師兄弟姐妹們誰也打不過他,眼前一晃,怦的上你后背了,就這么天長日久練出功夫來了。像那個老武術(shù)家,雖然笨,但就靠著每天在條凳底下鉆來鉆去,練出了功夫。還有形意拳大師郭云琛,在監(jiān)獄里戴著腳鐐手銬,靠著半步崩拳,最后半步云拳打天下。</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我們既然喜歡扎西師父傳承的楊氏太極拳,就要扎扎實實地練,這樣才能達(dá)到健身和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效果。扎西師父的《感恩太極》和傅仲文前輩傳下來的《楊氏太極拳》,這都是我們練拳的重要指引呢。</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