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 園明園“洞天深處”圖)</p> <p class="ql-block">蘭苑是指種植蘭草或蘭花的場地,皇家蘭苑指在皇家園林(即皇家花園)中設(shè)置的蘭苑。在中國古代,人們認(rèn)為蘭草是仙草,《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說“(蘭草)通神靈”。在拜神祭祀的活動中,蘭草被廣泛地運(yùn)用,如搭建祭堂、祭前沐浴、祭中熏香等,蘭草無一不是作為仙草的象征。古代許多皇帝希望象神仙一樣萬壽無疆,或者希望過著神仙般逍遙自在的生活而愛蘭,并在皇家園林中設(shè)置蘭苑,以方便賞蘭。</p><p class="ql-block">西漢漢武帝即位后,在秦代上林苑基礎(chǔ)上,擴(kuò)建成漢代大型皇家園林“上林苑”,占地總面積達(dá)2460平方公里,其主要功能是供皇帝游玩和狩獵。上林苑中有兩處蘭苑,一處在昆明池附近,另一處是位于上林苑北端的上蘭苑。東漢班固《西都賦》在描寫昆明池時說:“茂樹蔭蔚,芳草被堤。蘭茝發(fā)色,曄曄猗猗。(注1)”昆明池始建于漢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是一個大型人工湖,占地面積達(dá)3.3平方公里,主要功能是訓(xùn)練水軍以及供皇帝游玩,文中的“芳草被堤”是說以蘭草為主的芳草覆蓋了昆明池堤,形容蘭草種植面積相當(dāng)大。對昆明池附近蘭苑進(jìn)行描述的文學(xué)作品還有西漢揚(yáng)雄的《羽獵賦》:“啾啾蹌蹌,入西園,切神光; 望平樂,徑竹林, 蹂蕙圃, 踐蘭唐。(注2)”該賦描述了漢成帝在上林苑內(nèi)狩獵的盛況。因?yàn)樯狭衷纷钪匾脑烽T位于長安城西郊(注3),所以在西漢又稱上林苑為“西園”,平樂即上林苑內(nèi)的平樂館(又稱平樂觀、平樂苑),根據(jù)南朝齊文學(xué)家謝朓《隋王鼓吹曲.泛水曲》對昆明池及周邊宮觀的描寫:“罷游平樂苑,泛鹢昆明池。(注4)”可以得知平樂館位于昆明池附近,那么,狩獵隊(duì)伍從蕙圃、蘭園經(jīng)過之處,就是昆明池和平樂館一帶的地方,這也證明昆明池附近設(shè)有蘭苑。上蘭苑是上林苑中36苑之一,位于上林苑北端,這里有上林苑12門之一的上蘭門,出上蘭門便是漢高祖長陵。南朝梁元帝蕭繹在《縣名詩(注5)》中提及上蘭苑位置:“長陵新市北,鄭衛(wèi)好容儀。先過上蘭苑,還牽高柳枝。(注6)”詩大意為:一位公子經(jīng)過上蘭苑,到達(dá)長陵邑內(nèi)一個叫新市的新興市鎮(zhèn)的地方,在新市以北娛樂場所,陪著美曼的歌姬,盡情地娛樂。該詩說明了上蘭苑靠近長陵。上蘭苑是皇帝重要的花園以及獵場,雖然史料和古代文學(xué)作品未詳細(xì)載明此處種有蘭草,但是根據(jù)上林苑內(nèi)宮觀苑囿命名習(xí)慣來分析,凡是宮觀囿苑名與動植物有關(guān)聯(lián)的,其內(nèi)一定存在與之同名的動植物,例如,觀賞大象的叫觀象觀,又比如,引種西域葡萄的叫葡萄宮,據(jù)此推斷,上蘭苑是一個名符其實(shí)的大型蘭苑。此外,還有一處蘭苑設(shè)在甘泉宮,甘泉宮為漢武帝僅次于長安未央宮的重要活動場所和避暑勝地,位于陜西省咸陽市淳化縣,宮內(nèi)也種有蘭草,揚(yáng)雄所撰《甘泉賦》中有這樣的描述:“發(fā)蘭蕙與芎藭。(注7)”表明這里種有蘭蕙等香草植物。</p><p class="ql-block">東漢京城洛陽皇宮內(nèi)也種有蘭草。東漢張衡《東京賦》在描寫皇宮中的池沼時說:“芙蓉覆水,秋蘭被涯。”從這里可以看到,洛陽皇宮中的池沼中養(yǎng)有荷花,池邊種有蘭草。</p><p class="ql-block">三國時期曹魏都城鄴城的宮中園林“西園”內(nèi)設(shè)有大型蘭苑。曹植《公宴》中寫到:“秋蘭被長坂?!北砻髟谖鲌@的高坡上種有大量的蘭草。</p><p class="ql-block">南北朝時期齊、梁都城建康(今南京)皇家園林“玄圃”內(nèi)種有蘭草。南朝齊名臣王儉在《侍太子(注8)九日宴玄圃詩》中有描述:“草木搖落(注9),幽蘭獨(dú)芳?!蹦铣汉單牡凼捑V在《玄圃納涼詩》中也有描述:“暗草別蘭香(注10)”。以上二詩都是“玄圃”內(nèi)種有蘭草的證明。</p><p class="ql-block">唐代皇宮園林中的蘭苑規(guī)模很大,唐太宗李世民稱之為“蘭場”。李世民在《芳蘭》詩中寫到:“春暉開紫苑,淑景媚蘭場。(注11)”即是說:在春天的陽光照耀下,皇宮園林放晴了。蘭場的美景讓我心情愉悅。唐代中期德宗時宰相陸贄在《賦得御園芳草》詩中寫到:“風(fēng)暖蕙初香。”說明在皇宮花苑中種有蕙草。唐代晚期宣宗時官員杜牧在《華清宮三十韻》詩中寫到:“釣筑乘時用,芝蘭在處芳。(注12)”即是說:蘭草的幽香乘機(jī)而發(fā),華清宮中處處都可聞到蘭草的香味。華清宮是中國古代四大皇家園林之一,該詩說明唐宣宗時華清宮內(nèi)種有蘭草。</p><p class="ql-block">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皇宮園林里專門設(shè)有蘭苑。北宋神宗時太學(xué)生周邦彥撰寫的《汴都賦》,在描寫神宗皇帝居住的后宮園林時說:“其下則有申葉蘭茝,蕓芝荃蓀,發(fā)布絲勻,馥郁清芬,其氣襲人。(注13)”說明神宗后宮園林中種有蘭草等香草。北宋最后一位皇帝徽宗的宮中園林中也設(shè)有蘭苑,徽宗在《宮詞其四十六》中寫到:“蕙圃蘭畦恣擷英?!币鉃樗位兆谠趯m中蘭苑中盡興地賞蘭,體現(xiàn)出徽宗悠閑的宮中生活。</p><p class="ql-block">明代黃省曾在《洪武宮詞》中,對京城北京皇宮后花園“宮后苑”的蘭苑有提及:“長春門里清明日,上苑蘭風(fēng)花鳥繁。 焚卻紙錢啼泣罷,又隨龍輦向西園?!遍L春門指皇宮西六宮之一的長春宮的宮門,上苑指皇宮內(nèi)的后花園,與西六宮相鄰。該詩表現(xiàn)了皇宮中舉行的清明祭祀活動情景,皇帝及后宮一行先在長春宮舉行祭祀,然后游覽了附近的后花園,詩中說長春宮外的后花園的空氣中飄蕩著蘭花香,說明花園中種有蘭花。</p><p class="ql-block">清代皇家園林中有數(shù)處蘭苑。第一處蘭苑位于皇宮“禁苑”(即御花園,亦即明代皇宮后花園“宮后苑”)內(nèi),順治皇帝《圣母皇太后萬壽詩其五》詩中有描述:“上林柳嫩鶯初囀,禁苑蘭新蝶始飛?!狈从沉舜禾斓挠▓@內(nèi)蘭花開放的情景,說明此處有蘭苑。第二處蘭苑位于皇家御苑——中南海(即西苑)的流杯亭附近,乾隆皇帝《賜宴后用流杯亭集臣工四十五人聯(lián)句用十一真韻》詩中有描述:“香氣霏蘭茝,清音殷鼓錞。(注14)”說明此處種有蘭花。第三處蘭苑位于清代大型皇家園林——圓明園景區(qū)“洞天深處”附近。洞天深處,位于圓明園宮門區(qū)東南隅福園門內(nèi),是一處以皇子書房和住所為主體的建筑風(fēng)景群。乾隆皇帝在《圓明園四十景.洞天深處》詩序言中,將這里描繪為“別有天地非人間”的仙境,詩中說:“幽蘭泛重阿, 喬柯幕憩榭。(注15)”說明在此處的高丘上種滿了蘭花。</p><p class="ql-block">北京不產(chǎn)蘭花,那么皇家園林里的蘭花從何而來?原來它是由南方產(chǎn)蘭區(qū)進(jìn)貢而來,道光元年(1821年)福建巡撫顏檢上疏建議停止(建蘭)素心蘭的進(jìn)貢,以減輕人民負(fù)擔(dān),被皇帝批準(zhǔn)(注16),這件事說明清代存在貢蘭。在四川、云南,民間也廣為流傳古代本地素心蘭進(jìn)貢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古代皇家蘭苑是最高等級的蘭苑,曾經(jīng)擁有輝煌的歷史,但是經(jīng)過時代變遷,它們早已消失殆盡,這令人十分惋惜。慶幸的是一些古代皇帝和文人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皇家蘭苑的文獻(xiàn)資料,使得我們能以另一種方式追尋到它們那美妙的芳蹤。</p> <p class="ql-block"> (故宮御花園)</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注1、蔭蔚:枝葉繁茂貌。發(fā)色:花苞開放。曄曄:發(fā)光的樣子。猗猗:美盛貌。</p><p class="ql-block">注2、啾啾:馬嘶聲。蹌蹌:飛躍奔騰貌。切:貼進(jìn)。神光:漢代宮名。徑:經(jīng)過。蹂:踐踏。踐:踏踩。唐:園地。</p><p class="ql-block">注3、見東漢班固《西都賦》:“西郊則有上囿禁苑?!?lt;/p><p class="ql-block">注4、罷:完畢。泛:浮游。鹢:一種能飛的水鳥。</p><p class="ql-block">注5、縣:古代天子所治之地,在京都周圍千里之內(nèi),即王畿。這里指長陵邑新市。</p><p class="ql-block">注6、鄭衛(wèi):鄭國、衛(wèi)國的音樂,具有美妙的聲色;比喻歌女。柳枝:猶柳腰,比喻美女柔軟的細(xì)腰;特指美女。牽高柳枝:手牽大美女。</p><p class="ql-block">注7、芎藭:川芎,香草。</p><p class="ql-block">注8、太子:南朝齊太子蕭賾,即位后,號齊武帝。</p><p class="ql-block">注9、搖落:凋殘。</p><p class="ql-block">注10、暗:隱秘。別:辨別。</p><p class="ql-block">注11、春暉:春天的陽光。紫:皇宮。開:放晴。淑景:美景。媚:取悅。</p><p class="ql-block">注12、釣筑:漁釣和版筑。用周呂尚(即姜太公)釣于磻溪和傅說舉于版筑的故事。后因用以指隱居的賢人。乘時:乘機(jī)。用:運(yùn)用。行事。在處:到處,處處。</p><p class="ql-block">注13、申:申茮,香草。蕓:蕓香,香草。荃蓀:即菖蒲,香草。發(fā)布:傳布,傳播。絲:比喻極細(xì)微的東西。勻:均勻。馥郁:形容香氣濃厚。</p><p class="ql-block">注14、霏:飄揚(yáng)。殷:盛樂。錞:一種銅制打擊樂器,形如圓筒,上大下小。</p><p class="ql-block">注15、重阿:高丘。喬柯:高枝。幕:覆蓋。憩:休息。榭:水榭,臨水或在水上的供人游玩和休息的房屋。</p><p class="ql-block">注16、見《清史稿》卷三五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