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拳打三年釋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b></p><p class="ql-block"><b> 拳打三年,口出狂言;再學(xué)三年,不敢妄言;又學(xué)三年,沉默寡言;再過三年,無需多言;又過三年,靜口無言;再過三年,無言即言;大道至簡,大悟無言。</b></p><p class="ql-block"><b> 據(jù)說練太極拳比較深的人,非常明白這個道理,就是隨著修行時間增長,就會明白自己不懂之處還有很多,所以才有了“初練三年,大話連篇;又練三年,謹(jǐn)口慎言;再悟三年,啞口無言?!痹谖覀兤匠H说母杏|中,其實,隨著年齡的增長,對人生的體悟也會越來越深,話也會越來越少。</b></p><p class="ql-block"><b> 《論語·季氏》中: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這幾句話,從淺處看,是講保養(yǎng)身體的,從深處看,則是提示修道的要領(lǐng)。一個人的身體必須血與氣來養(yǎng)護(hù)。血氣虧虛,必生疾病。虧虛過度,即有生命危險。色欲爭斗貪得三者,最易損耗血氣,故須戒之。尤其在少年時期,血氣尚未穩(wěn)定,如起色欲,必致百病叢生,壽命短促。到了壯年,血氣方剛,正是與辦事業(yè)的時候,應(yīng)將體力用于正途,故須戒斗。凡事盛極必衰,壯年之后,便趨于老。人到老年,血氣既衰,不能多事操勞,應(yīng)該放下貪圖,故須戒得。</b></p><p class="ql-block"><b> 練悟道是一種持續(xù)時間較長的活動,也是終身約束自己的言行規(guī)范,提高自身道德品質(zhì),追求高深境界,包括思維、心理、行為、社會等活動,以達(dá)到胸懷更闊、事業(yè)更寬的個人修養(yǎng)水平,這也是人所必須經(jīng)歷的過程。</b></p><p class="ql-block"><b> “ 拳待三年, 口出狂言”:就是在剛接觸一種新事物時,往往會一知半解就夸夸其談,炫耀新事物的某種狀態(tài)、某種自認(rèn)為別人不懂的東西,不論是褒是貶都屬于是狂言。</b></p><p class="ql-block"><b> “再學(xué)三年 ,不敢妄言”:就是當(dāng)進(jìn)了門,往深一步了解以后,感覺還是沒有太懂,在看法,想法,做法上認(rèn)知也就發(fā)生了變化,有時褒變貶,有時貶變褒,所以,就會有一個不知道怎么說的感覺,怎么說怎么做都可能不太對的狀態(tài),因而,就不敢妄言了。</b></p><p class="ql-block"><b> “又學(xué)三年,沉默寡言”:就是再往深進(jìn)一步,感覺自己對有的事似是而非還把握不準(zhǔn),說得不當(dāng)讓人笑話,還是當(dāng)言不言,沉默不言了。</b></p><p class="ql-block"><b> “再過三年,無需多言”:就是更進(jìn)一步的修煉,已經(jīng)有12年了,有的事你不說,人家旁人也知道,說不如不說,也不需要去說。</b></p><p class="ql-block"><b> “又過三年,靜口無言”:隨著修行的時間增加,對人世間的是是非非已經(jīng)有了真善美的明確判斷標(biāo)準(zhǔn),雖靜口不言,但心里皆知。 </b></p><p class="ql-block"><b> “再過三年,無言即言”:修煉到了18年,人生的喜怒哀愁、酸甜苦辣、溝溝坎坎都經(jīng)歷了不少,對人對事無言即言。</b></p><p class="ql-block"><b> “大道至簡,大悟無言”:意思就是指大道理,只要指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規(guī)律是極其簡單的。如果把復(fù)雜繁瑣的表象層層剝離之后就是事物最本質(zhì)的大道理。這個道理大悟了,是不需要說出來的。</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