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西狹頌》摩崖石刻位于甘肅省成縣縣城西13公里處的天井山魚竅峽中,碑文全稱《漢武都太守漢陽阿陽李翕西狹頌》,又稱《惠安西表》,民間俗稱《李翕頌》《黃龍碑》。東漢建寧四年(171年),仇靖撰刻并書丹的摩崖石刻。</p> <p class="ql-block">《西狹頌》有額、圖、頌、題名四部分,篆額有"惠安西表"四字。正文右側(cè)刻有"邑池五瑞圖",即黃龍、白鹿、嘉禾、木連理和承露人。頌在圖之左,陰刻隸書20行,共385字,每字約4厘米見方。頌之左為題名,隸書豎行12行,計142字。記載武都太守李翕生平,歌頌其為民修復(fù)西狹棧道為民造福的政績。</p> <p class="ql-block">《西狹頌》因是石刻摩崖,所以粗獷雄強,字跡顯得簡潔古質(zhì),結(jié)構(gòu)美觀,刀法有力。與陜西省漢中市的《石門頌》、略陽縣的《郙閣頌》同列為漢代書法"三頌",是三大頌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摩崖刻石,至今一字不損。它雖然是隸書成熟時代的作品,但又帶有較濃的篆書意味,所以有人說它"結(jié)體在篆、隸之間"。但是它用筆本身的撇、點、捺和橫畫蠶頭燕尾等特色,仍然是隸書筆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