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江南春天的味道太多了,自己親手做的更美味</p> <p class="ql-block">每年的清明節(jié)一過,我便開始惦記著上山取材,烏飯葉,野山茶,小竹筍,艾葉青團,小蒜餅,所有記憶里關于春天的味道,立馬在腦海里浮現(xiàn),味蕾的記憶瞬間喚醒,本來就是行動派,走,爬山去!</p> <p class="ql-block">關于烏飯樹葉的美好要從幾個阿姨說起,本來喜歡山野戶外的我,一個人也會在春天里去山上溜達,喜歡山上各色的野花,以及花花們的各色香味,常常在心里感慨,做大自然里的植物真好 ,一歲一枯榮,而人類只有一張單程票,生老病死便是一輩子,不像草木,還有來年,年年花開 。一幌八年多了,阿姨們不知道腿腳還利索否,在山上還能否偶遇。</p> <p class="ql-block">那時候看阿姨們幾個袋子前后一搭,有烏飯草,還有野山茶,看她們耐心的樣子,我在心里還想笑,這么美的映山紅她們都無暇顧及,還有雪白成片的刺藜,香味讓人陶醉,她們眼里只有兩個寶,從跟她們學習認識了烏飯草,從此我便成了他們。</p> <p class="ql-block">聽了阿姨們的口授,我也開始學做浸泡烏米飯,第一次的嘗試成功,讓我一發(fā)而不可收拾,成就感滿滿,自己喜歡,家人喜歡,朋友喜歡,更是給了我動力,每年的4月中旬前后,像鬧鐘一般提醒我,春天的味道開始了。</p> <p class="ql-block">剛剛采摘回來的烏飯樹葉,色澤紅艷亮麗,靠近一點能聞到清香味,和茶葉嫩芽差不多的味,必須馬上處理,打汁浸糯米,泡上一晚,明早就可以煮飯了。</p> <p class="ql-block">最愛這道工序,打漿機轉(zhuǎn)動,烏飯草的清香就被激發(fā)出來了,瞬間滿屋香氣。</p> <p class="ql-block">浸泡糯米也有點講究,汁液加水量、水溫、以及米和烏飯草的比例,控制得好浸出來的糯米色澤均勻,最佳狀態(tài)就是深綠黛色。</p> <p class="ql-block">糯米浸泡后,睡前把米翻一下,睡覺也不踏實,夜里會起來再翻動一番,為了讓糯米浸泡上色均勻,責任心使然。</p> <p class="ql-block">溫水浸泡上色快些,整個浸泡過程里的清香味,讓人陶醉,也吃過外面飯店的烏米飯,顏色也是黑亮的,可就是沒有自己制作過程中的清香味,就算熱氣騰騰的上桌,也聞不到烏米飯的特殊香味,自己浸泡的米燒出來的烏飯就是香味縈繞,整個屋子飄香</p> <p class="ql-block">早上把米從浸泡的汁水里瀝干出來,稍微再用水沖一下,就可以燒烏米飯了,因為糯米已經(jīng)浸泡一夜了,燒飯時只能加一點點水,水超過米一點就可以了,不然會燒出來太爛糊了。</p> <p class="ql-block">我本來是不喜歡吃糖的,唯獨吃烏米飯時,感覺加了白糖的烏米飯才有靈魂,如果想美味美顏搭配一點,加點菠蘿是最好的,還可以配底生菜,顏值與美味并存。</p> <p class="ql-block">烏飯樹又名南燭樹,是江南一帶獨有的樹種。百度搜索一下還真是好東西,看來這點偏愛還是很健康靠譜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