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淺夏柔美的五月,美麗的鄭州城繁花似錦,綠蔭如海。學習的腳步是輕松的,學習的心情是愉悅的。一大早,我們在縣教師進修學校岳華老師的帶領下齊聚河南省人民會堂,參加“<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十二屆基于學生立場高階導向的核心素養(yǎng)教與學暨名師課堂引領培訓研討會</span>”。一起領略大咖風采,感受教育之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為期兩天半的培訓,場場座無虛席,我們先后領略了牛獻禮、俞正強、劉松、徐斌、吳正憲、徐長青、張齊華、黃愛華等十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教育界名師大家的教育風采。他們精彩紛呈的觀摩課例、生動深邃的教學智慧、引領潮流的教育理念、實用獨到的專題報告,以及毫無保留的答疑解惑,為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上指明了前進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牛獻禮老師的“打電話”以優(yōu)化思想的學習為基礎,結合學生熟悉的素材,從具體問題情境出發(fā),讓學生嘗試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yōu)方案,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以及優(yōu)化思想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畫圖的方式發(fā)現(xiàn)事物隱含的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歸納推理的思維能力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會到數(shù)學的“力量”和魅力,幫助學生深化理解本節(jié)課內容。</p> <p class="ql-block"> 俞正強老師的《面積的認識》,溫故而知新,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上,顛覆了已有的認識,面無輕重,面無長短,但有大小,讓學生在爭論中得到答案。最后,俞老師說:“學習要帶上大腦和心,用心來感,用大腦來思考,有感又有想,這就是感想”。</p> <p class="ql-block"> 黃愛華老師給我們帶來了一堂《整理與復習》課,這節(jié)課顛覆了我對復習課的認識。黃老師用輕松的氛圍和學生談話,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自主建構,梳理相關知識、形成自己學習認知結構。引導學生們如何正確的復習: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提煉整理。教會孩子們自主學習的兩大法寶:“理性思考”和“問題意識”。</p><p class="ql-block"> 讓我不得不感嘆黃老師的沉穩(wěn)和教學的智慧,佩服任何孩子在黃老師的課堂上都是那么的積極主動。黃老師也是一位幽默實在的老師,在課后講座中,向我們分享了他的教學觀點,他引用了愛因斯坦的一句話:“教育無非是將一切已學過的東西都遺忘后所剩下來的東西”。其中遺忘掉的是所學的具體知識和內容,剩下來的是正確的價值觀、品格、能力與素養(yǎng)。黃老師的講座讓我們明白,孩子們沒有思考能力便沒有未來!</p> <p class="ql-block"> 儒雅風趣的唐彩斌老師執(zhí)教的《從相遇到相見——行程問題》,非常細致的從甲、乙圍繞草坪散步情境入手,層層深入,抽絲剝繭。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后解決問題,讓學生們在歡樂中自主探究行程問題和追擊問題,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和自主學習的意識。課中,唐老師運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相遇、追及、所見的過程。</p><p class="ql-block"> 在課后的講座中,唐老師的一句話:只要給學生們時間和空間,他們永遠不會讓我們失望。是值得我們每一個教育人深思的,唐老師的學校是一個充滿溫暖的學校,唐老師的教育有溫度的教育,以至于在互動中讓與會的老師都因感動而涕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張齊華:眾多數(shù)學教師心目中追隨的"數(shù)學王子"!</span></p><p class="ql-block"> 有人驚嘆于他的教學技藝的高速攀升,有人折服與他對數(shù)學課堂的深刻見解,亦有人陶醉于他對數(shù)學課堂的詩化演繹。今天的《圓的認識》是一個打破常規(guī)的課堂,課程開始,張老師即拋出小組合作的要求,小組內組長的職責與組員的義務,隨即開始倒計時15鐘的小組活動。小組活動結束,老師呈現(xiàn)每組提出一個解決不了的問題,再由全班同學討論回答。張老師通過組內共學、提出質疑、當堂檢測三個環(huán)節(jié),真正體現(xiàn)了課堂不能只得到結論,關鍵讓學生學會數(shù)學思考,即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在他的課上,學生有了思考、合作的自覺,這種新的社會化的學習方式,也讓我們看到了課堂未來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尊敬的吳正憲老師,來了。不知道用什么語言來形容她在我們數(shù)學老師心中高大。</p><p class="ql-block"> 無課件,無華麗的語言,無精彩的導入,但就是在這樣的一節(jié)簡單、樸實的常態(tài)課上,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值得細品,而且品起來都那么有味道——深刻、豐富的味道,令人高山仰止。</p><p class="ql-block"> 這節(jié)《周長的認識》,基于學生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周長與面積混淆的情況,吳老師 并不著急讓學生在課的開始就體會什么是周長, 而是首先出示一個橙色長方形卡紙,“你們一眼看到什么?”“你知道老師看到什么?”引出了“面”和“周”,“面”和“周”一樣嗎?為了更好的讓學生感受“周”和“面”的區(qū)別,吳老師在制作教具時,在長方形周圍埋了一條不起眼的細線, 然后,輕輕地,一點一點的把線“剝”下,讓學生親眼目睹了長方形一周“邊線”活生生地被“剝”下來的過程。學生見證了“一周”從圖形中“剝離”出來,,這樣為下面的“把一周拉直”做好了鋪墊。</p><p class="ql-block"> 從“周”“面”“長”再到“周長”,抽絲剝繭,一點點揭示課堂的本質。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讓孩子們創(chuàng)造性思維大開,課已盡而思未止,當孩子們嘴里念叨著創(chuàng)造的“面大”離開會場時,掌聲又一次響起。這是對孩子們的贊許,更是對吳老師的尊重。</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難忘兩個鏡頭,課開始前吳老師帶領孩子們深深地一躬。課結束后,吳老師默默的擦了黑板,在即將離開時,又是深深地一躬,這種謙遜,更是一種高尚的品格。敬仰!</span></p> <p class="ql-block"> 不見泰山,不知山之高!不涉滄海,不知海之闊!來這里之后,每位大師的課都給了我全新的體驗,都帶給了我思想上的碰撞,這種碰撞使我教育的熱情更加澎湃,亦使我對今后教育有了新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繼續(xù)學習,在路上……</p> <p class="ql-block">編輯:靜子</p><p class="ql-block">審核:旭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