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姓氏,是我們每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身份符號之一,是我們?nèi)粘I钪许汈Р豢呻x開的生話要素。</h3><h3> 中華民族尤其是漢族的姓氏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從它的形成,發(fā)展,演變的漫長歷史來看,則是構(gòu)成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尤其是漂泊在海外的炎黃子孫,都對家,對根有一種深深的渴望。也是他們尋根問祖的重要依據(jù)。</h3> <h3> 天 下 魯 姓 一 家 親</h3><h3> 中 華 魯 氏</h3> <h3> 家 和 萬 事 興</h3> <h3><font color="#ed2308">魯氏宗祠門樓</font></h3> <h3>魯氏宗祠座落在天門市乾驛鎮(zhèn)北松石湖畔東岡發(fā)源地,于2015年10月11日破土動工,歷時3年時間,花巨資三百多萬元,主體工程基本竣工,祠內(nèi)配套設施有待逐步完成。</h3> <h3>明代名臣魯鐸紀念館建設宏偉壯觀</h3> <h3>魯氏宗祠主樓《兩京世家》金燦燦的四個大字耀眼奪目!</h3><h3> 祠堂是族人們祭祀祖先或先賢的場所。祠堂,是大地上鮮活的遺存,是正宗的中國"國粹",是一方方最獨特的"中國印"。</h3><div> 祠堂,是我們黃皮膚的中國人,都能尋找到我們的根,都能看到自已的″胎記”。無疑,祠堂是存放我們鄉(xiāng)愁的陳列館,是安放我們靈魂的棲息地。</div><div> 祠堂,就象一位母親,雖歷盡滄桑,卻總是天下兒女向往的地方,在這里有先前的風氣,有我們的老規(guī)矩,在這里供奉著祖先的牌位,供奉著天地人的大道理,在這里血脈綿延,傳承賡續(xù),生生不息。</div><div><br></div><div> 《 宗功祖德流芳遠,子孝孫賢世澤長?!?lt;/div><div> </div> <h3><font color="#ff8a00">魯氏宗祠門樓內(nèi)側(cè)</font></h3> <h3>2017年7月8日常住白俄羅斯,土耳其大使(魯氏宗親魯貴成)右第二位,特來東岡魯氏宗祠指導工作。會長魯明初先生(右三)村支書魯占祥(左一)陪同!</h3> <h3>中華魯氏,天門東岡理事會會長魯明初先生在冬至祭祖會上講話:他要求全體宗親:要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光宗耀祖,重振魯氏雄風,要與時俱進,加強宗親的思想溝通,增強魯氏宗親的凝聚力,攜手共建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奮斗!</h3><h3> 隨后各宗親代表講話,理事會主要成員魯漢發(fā)先生公佈建宗祠的帳目。</h3> <h3>漢川魯臺國紅先生發(fā)表微信建群的重要講話。</h3> <h3>宗祠內(nèi)側(cè)黨員群眾服務中心</h3> <h3>宗祠內(nèi)側(cè)衛(wèi)生室</h3> <h3>東岡魯氏宗族族譜新字派。</h3> <h3>新修訂的魯氏宗族族譜上下卷,家譜文化除對世系的記載外,都有"家訓",″家規(guī)","族規(guī)"之類的內(nèi)容,對敬長老,孝父母,睦近鄰,崇節(jié)儉,恤孤寡,戒淫逸等,家譜講述了祖先們?nèi)f難不屈,忠君愛國,清正廉潔,大義凜然的高風亮節(jié),宣傳的是敬祖尊宗,遵紀守法,教子成才,自強不息的家風?!?lt;/h3> <h3>中華魯氏天門東岡理事會,新一屆理事會會長,魯明初先生為魯氏宗族族譜題詞。</h3> <h3> 原國家主席胡錦濤為中國家譜題詞</h3> <h3>天門東岡魯氏宗親理事會選出新一屆理事會長,前排中間魯明初先生擔任新一屆理事會長:</h3><h3> 隨后帶領理事會全體成員赴應城市參觀考查選樣建宗祠合影。</h3> <h3> 魯氏宗親理事會部分成員,赴漢川回龍鎮(zhèn)魯臺村釆訪。</h3> <h3>二0一五年十月十一日,隆重舉行建設宗祠奠基儀式。在大會上,原六灣村黨支書魯占祥致歡迎詞,理事長,建詞主任魯明初,原理事長魯雄武分別作主旨講話,各宗親代表相繼發(fā)言,祝賀奠基儀式圓滿成功。</h3> <h3>乾驛鎮(zhèn)委書記歐陽宏衛(wèi)對魯氏宗族修建《魯鐸紀念館》表示祝賀并到會剪彩破土奠基。</h3> <h3>理事長和名譽會長在建設之中合影</h3> <h3> 家 和 富 貴 大 團 聚</h3> <h3> 參加祭祖宗親,把酒當歌,共話魯氏宗族繁榮昌盛的景象!</h3> <h3>參加祭祖全體宗親歡聚一堂,共同祝愿偉大的祖國國泰平安!繁榮昌盛!祝愿魯氏宗族興旺發(fā)達!</h3> <h3><font color="#167efb"> 有一種愛叫做點贊??和發(fā)佈</font></h3> <h3>弘揚魯氏 文 化. 傳 遞 正 能 量</h3><h3>編輯整理配音:魯修楷(字)新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