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誰能忘卻那激情燃燒的歲月</p><p>那個年代、那時風華正茂的學子、那些現(xiàn)在看來似乎不可思議的事情,回憶起來卻令人陶醉!</p><p> 歲月如歌!</p> <p> “無產階級文化大命”改變了中國社會主義發(fā)展的歷史進程,也改變了當時的我們、你們和他們的命運……</p><p><br></p><p> 為了發(fā)動群眾……毛主席在文革初期先后八次接見紅衛(wèi)兵。</p><p>第一次:1966年8月18日</p><p>第二次:1966年8月31日</p><p>第三次:1966年9月15日</p><p>第四次:1966年10月1日</p><p>第五次:1966年10月18日</p><p>第六次:1966年11月3日</p><p>第七次:1966年11月10日、11日</p><p>第八次:1966年11月25日、26日</p><p>八次共接見紅衛(wèi)兵1300萬</p> <p> 黑山高中部分同學(各班選的代表進京)暨紅衛(wèi)兵是在1966年8月31日在天安門廣場見到毛主席的。</p><p> 那天下午4時(或更晚點)許,毛主席等乘坐的敞蓬轎車剛駛過華表不遠,渴望見到毛主席的紅衛(wèi)兵向毛主席乘坐的轎車擁去……我被擁到毛主席車前(前邊只有三排人),幾乎接近毛主席了……激動的熱淚盈眶……</p><p> 警衛(wèi)部隊保護主席轎車返回天安門城樓。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門城樓慢慢地在城樓走了兩個來回,摘下軍帽拿在手中頻頻向紅衛(wèi)兵們致意……</p> <h3>我先后四次見到毛主席。</h3><h3>1966年8月31日,我是第一次見到毛主席。??</h3><div><br></div><div>圖中圖:黑白照片就是當時擁擠的場面</div><div>后來情況更嚴重……</div> <h3>1966年10月1日,我第二次見到毛主席。</h3> <h3>1966年11月3日,我第三次見到毛主席。</h3><h3>這次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選調6000輛軍用大卡車,每車載30名紅衛(wèi)兵、1名軍人。排成四路緩緩通過天安門前接受毛主席檢閱……我是早6時在西直門上車,下午2點才通過天安門……那天,毛主席足足在天安門站了一夭!</h3> <h3>1966年11月10日,我第四次見到了毛主席。</h3> <h3>四次見到偉大領袖毛主席,是我人生的最大榮幸……</h3><h3>毛主席逝世后,我曾四次到“毛主席紀念堂”瞻仰毛主席遺容……</h3> <p> 1966年10月21日,新華社報道了大連海運學院15名學生組成的“長征紅衛(wèi)兵”,步行2000多里,歷時一個月,串聯(lián)抵達北京。</p><p> 《人民日報》發(fā)表社論:《紅衛(wèi)兵不怕遠征難》。</p><p> 全國性的紅衛(wèi)兵徒步大串聯(lián)開始了……</p> <p> 我是1966年12月中旬從北京背著一大捆“革命傳單”返回學校的。到學校一看,同學們都走光了!于是我找到同班的蘭志新和一年四班的張潤芳,決定響應“黨的”號召,走出去!徒步串聯(lián)……當時商議幾項事:</p><p> 一是,尋覓戰(zhàn)友。遇到了來校的二年二班才麗芹。她找到了二年三班的郭日新。她倆又去找一年一班的劉瑞新。第一天劉瑞新父母不同意、第二天我們都去了,還是不同意……劉瑞新還落了淚珠……</p><p> 二是,選定出發(fā)日期。一致同意選在12月26日(毛澤東誕辰)早晨太陽升起的時候,在黑山烈士墓前向先烈宣誓之后出發(fā)!目的地北京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前。</p><p> 三是,選定路線:跋山涉水、不走大道。黑山縣一一北鎮(zhèn)縣一一義縣一一建昌縣一一青龍縣一一迀西縣一一遵化縣一一薊縣一一三河縣一一通縣一一北京市區(qū)一一天安門廣場。原定在喜峰口過關,聽說喜峰口有“流腦”,為防止染病,繞道從冷口過關。</p><p> 四是,準備生活用品和宣傳品。行李(簡單的)、軍裝、軍帽、軍背包、綁腿;“紅衛(wèi)兵袖標”、毛主席像章、紅寶書(毛主席語錄本)、語錄扳。還換了全國糧票和零錢(在貧下中農家每人每餐交4兩糧票5分錢)。</p><p> 五是,訂做“長征隊”隊旗。由于成員大部分是“思想兵”,所以隊旗上印有“紅山高中毛澤東思想紅衛(wèi)長征隊”。推舉我為“隊長”。</p><p> 六是,刻了三張蠟紙,油印了1000份《長征宣言》</p><p><br></p> <h3>準備的隊旗、紅衛(wèi)兵袖標、像章、《毛主席語錄》</h3> <h3>長征隊隊旗:</h3><h3>紅山高中毛澤東思想紅衛(wèi)長征隊<br></h3> <h3>長征隊全體成員(找不到人了,隊伍小點):</h3><h3>隊長:趙寶純(一年三班)(文革初期把“寶”字改成“?!?,意思是保持貧下中農的純潔、純樸)</h3><h3>隊員:張潤芳(一年四班)、邢兆年(二年三班)、蘭志新(一年三班)、才麗芹(二年二班)、郭日新(二年三班)</h3><h3><br></h3> <p> 《長征宣言》沒存搞。大體內容是緊扣毛主席講的“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而展開論述的。同時參考了《人民日報社論》:《紅衛(wèi)兵不怕遠征難》。</p> <p> 公元1966年12月26日(7.20日出)在黑山烈士陵園烈士墓前向先烈宣誓后,8.00準時踏上“長征路”!</p> <p> 第一天傍晚,到了北鎮(zhèn)縣城所在地廣寧鎮(zhèn)。住在紅衛(wèi)兵接待站(當時是黨校)。當時,真沒有累的感覺,問問女戰(zhàn)友,她們也說不累……洗了腳(腳掌沒打泡)睡了。睡得真香……</p><p> 第二天清晨,早早就去了食堂……為了早點出發(fā)。真沒想到,吃飯的“大將”、“中將”、“小將”</p><p>擠滿了食堂,足有二百人!</p><p>中午就到了北鎮(zhèn)與義縣交界處的“老爺嶺”。山風很大!……閱盡閭山真面貌,雖說也在“此山中”……</p><p> 繼續(xù)前進,傍晚想涉水過河,凌河結冰了!</p><p> 冬至前后天太短,黑天才到接待站。真累了,腳也打泡了……但還是歡聲笑語</p><p><br></p> <h3>20世紀50年代初,河北遵化縣西鋪村的“窮棒子”社是全國農業(yè)合作化運動中的鮮紅旗識。它以勤儉創(chuàng)業(yè)的非凡業(yè)績,受到毛主席的表彰,被譽為“我們整個國家的形象”。社長王國藩是全國勞模、全國人大代表、九大、十大、十一大中央委員。毛主席曾兩次設家晏招待這位老農民!</h3><h3>正是在西鋪,我們才知道“三條驢腿”是怎么回事。</h3><h3>在西鋪,我們訪問了老雇農王生、王榮的親屬……訪貧問苦!</h3><h3><br></h3> <p> 沙石峪是全國聞名的當代“活愚公”村。在20世紀60年代被周總理贊譽為“北方農業(yè)的一面旗幟”。</p><p>這個村是遠近聞名的窮山溝。素有“土如珍珠水如油,滿山遍野大石頭”之稱。村民在黨支書張貴順帶領下,硬是肩挑臂挎,在青石板上造田,創(chuàng)造了“萬里千擔一畝田,青石板上創(chuàng)高產”的世界奇跡!</p><p>周總理曾兩次陪外賓參觀視察;有120多國家黨和領導人先后參觀訪問。</p><p> 我們也想作點貢獻:每人背了一包土獻給沙石峪……</p><p>我們在沙石峪山前山后親眼看到了沙石峪人創(chuàng)造的奇跡、參觀了周總理、中外友人曾參觀的“展覽館”……身臨其境、深受教育!</p><p> 1971年拍攝了紀錄片《沙石峪》,片頭曲“當代愚公換新天”成為群眾喜愛的一首歌!</p><p><br></p><p><br></p> <p> 在沙石峪我們還參加了別開生面的“紅衛(wèi)兵長征隊大會師”和觀看了“紅衛(wèi)兵文藝宣傳隊”的演出。</p><p>當年,紅軍長征有會師。有的長征隊發(fā)公告要搞“紅衛(wèi)兵長征隊大會師”。我們也報了名……</p><p> 回憶起來,真可謂“激情燃燒、熱血沸騰”!“將革命進行進行到底”的信念更堅定了。</p><p><br></p> <p> 建昌到青龍一路山地峽谷。它們兩縣邊界現(xiàn)在已建成了“龍?zhí)洞髰{谷風景區(qū)”(歸屬青龍縣)。</p><p> 1967年1月(幾號?)清晨,我們從建昌縣境內的魏家?guī)X出發(fā),翻山越嶺走峽谷向青龍縣挺進!據(jù)說有150里地,中途沒有紅衛(wèi)兵接待站。</p><p> 難怪這里貧困啊,根本看不到果樹、農田!(現(xiàn)在可不是舊模樣了)荒山、亂石、古道、枯木……</p><p> 老天爺不留情面,漸漸的拉下了黑幕。冒著山風我們在只有殘月和星光的寒夜中摸索著前進!紅衛(wèi)兵長征隊雖多,但都“歸巢”了。不知是迷路了還是心理“恐懼”,遠望無燈光,近看路不清。突然,有人低聲問“這是什么叫”?我們都緊張了。老大哥張潤芳回答說“沒聽到叫聲”。我在前面走,他斷后掩護我們……不知走了多長時間,我們終于看到了燈光!青龍縣城快到了……大家興奮了,道路平坦了,腳步更快了。到青龍接待站一看時間,都半夜11點了!</p><p> 接待站的叔叔把熱氣騰騰的飯菜端上來,我們感到“家的溫暖”!談笑中,張潤芳才神密地透露說“我聽到叫聲了,那是餓狼在嚎叫。怕你們害怕呀”!其實,大家都知道……</p><p> 這一天加上半宿,我們走了150多里山路。早晨從建昌縣魏家?guī)X出發(fā),途經東溝、南溝、老大杖子、北溝、大石嶺、映壁山、馬圈子、頭道河、滿杖子、灣杖子、青龍鎮(zhèn)。</p> <p> 1967年1月15日到北京市界。</p><p> 15日晚在北京通縣紅衛(wèi)兵接待站住下了,為的是明晨早點向天安門廣場進發(fā)。</p><p> 通縣到天安門廣場50多里路。</p><p> 我們7點出發(fā),11.00就到了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前。太興奮了!我們忘記了疲勞!向毛主席匯報……向英烈們致敬……</p> <p> 這是我們行走的路線圖。全程線距1100華里。實際行走約1500華里。行走21天(期間有參觀訪問、訪貧問苦、勞動鍛煉等)。</p> <p class="ql-block"> 我們被北京紅衛(wèi)兵接待站安排到“北京市兒童教養(yǎng)院”(現(xiàn)改名為福利院)住下了。</p><p class="ql-block"> ……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經反復討論,我們報名參加了“全國紅衛(wèi)兵長征隊”。被編在“東北紅衛(wèi)兵團……(忘了)”。要走當年紅軍長征路……</p><p class="ql-block">當時,周總理聽說紅衛(wèi)兵要走當年的紅軍長紅路時,就勸阻不要這樣做……這樣做可能會有很多意外,會生病死人的……。下令取締了這個組織。</p><p class="ql-block"> 1967年2月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出通知,全國停止長途步行串聯(lián),回到本地本校去。</p> <p class="ql-block">1967年1月21日(大寒)凌晨3時許,熟睡中忽聽有人在院孑里高喊“失火了,快去救火”。我們都異常迅速地穿好了衣褲跑了出去。遠遠望去,濃煙彌漫、火光沖天。我們端著盛滿水的盆向火場奔跑。水淺了滿身……大約10分鐘到了火場。</p><p class="ql-block">是北京光華木材廠起火了!我們奮不顧身沖向廠房。沒有經驗,沒有滅火工具、火勢兇猛,我們束手無策。人們紛紛撒了出來。消防車到了我們被勸離。</p><p class="ql-block">回到駐地發(fā)現(xiàn),邢兆年同學未歸。我們又跑到現(xiàn)場,仍然沒有找到……可能回駐處了吧……</p><p class="ql-block">這時天快亮了,我們誰也沒睡意……</p><p class="ql-block">早飯后我們又去打聽消息。有工作人員告訴我們,有幾個紅衛(wèi)兵受傷住進了醫(yī)院……我們到醫(yī)院后,找到了邢兆年。他被燒傷且昏迷不醒……足有十余天他才醒了過來。但眼睛直視我們,沒有表情、不說話……醫(yī)生說是頭部被砸,嚴重腦震蕩。</p><p class="ql-block">……周總理十分關心受傷的紅衛(wèi)兵,曾親臨醫(yī)院探望……</p><p class="ql-block">我們想護理,被院方婉拒。只能去探望。</p> <h3>在北京,我們還到老同學張忠林、單俊秋、王慧來、焦葆菁駐地看望他們。</h3><div>見到他們格外親……</div> <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26日,在黑山南湖公園我們相遇了!</p><p class="ql-block">前排</p><p class="ql-block">才麗芹、單俊秋、王慧來</p><p class="ql-block">后排</p><p class="ql-block">焦葆菁、趙寶純</p> <p>我還到我曾經就讀過的學校找尋“影子”、企盼能見到老同學!這些學校有:</p><p>豐臺區(qū)郭公莊中心小學</p><p>豐臺區(qū)看丹中心小學</p><p>北京第十二中學</p><p>我又回訪了在1966年10月份曾被接待站分配到海淀區(qū)大鐘寺居民區(qū)113號居民家住的房東李富貴、劉學榮。</p> <p> 長征精神在不同年代,都有其豐富的時代內涵。毛澤東及其以后的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明確的表述……</p><p>長征精神萬歲!</p><p><br></p><p> 我們“長征”時間雖短,但真的經歷了風雨、見到了世面、鍛煉了意志、陶冶了情操、堅定了信念、領悟了傳統(tǒng)、弘楊了作風……!</p> <p class="ql-block">悠悠歲月人有情</p><p class="ql-block">相見難按真動容</p><p class="ql-block">美酒隹肴暢往事</p><p class="ql-block">衷心祝福夕陽紅</p><p class="ql-block">2011年5月初郭日新由西安回到黑山。闊別45年的老同學、老戰(zhàn)友相見了!</p><p class="ql-block">才麗芹設家晏招待……</p><p class="ql-block">相見難,別亦難……</p><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好了,都有微信,隨時可見!</p> <p> 2018年7月30日,郭日新從西安、張潤芳從遼陽、趙寶純從沈陽回到黑山……我們又相聚了</p> <p class="ql-block"> 我曾在多個場合(可不是隨便的)向知心的同事和朋友炫耀自己曾4次見到毛主席、參加了紅衛(wèi)兵長征……</p><p class="ql-block">如歌歲月中的“高調音符”</p> <h3>歲月如歌</h3><h3>……</h3> <p class="ql-block">讀寶純的美篇《歲月如歌》有感,今賦詩一首,獻給闊別五十多年的老同學們!</p><p class="ql-block">憶大串聯(lián)長征</p><p class="ql-block"> 天馬行空</p><p class="ql-block">難忘六六文革年,</p><p class="ql-block">舉國掀起大串聯(lián)。</p><p class="ql-block">車輪碾碎百萬里,</p><p class="ql-block">鐵蹄踏破千重山。</p><p class="ql-block">紅旗語錄似火海,</p><p class="ql-block">歌聲口號震云天。</p><p class="ql-block">誓死保衛(wèi)毛主席,</p><p class="ql-block">粉身碎骨也心甘。</p><p class="ql-block"> 馬志國</p><p class="ql-block">2021.07.09</p> <p class="ql-block"> 寶純,你好!看過你做的美篇非常珍貴,值得一讀!美篇史料祥</p><p class="ql-block">詳實,畫面清晰,表述簡潔明了,時代感很強~把我們也帶回到那激情燃燒的歲月~~你是幸運者~四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見!你是時代的強者~徒步1500華里來到天安門廣場!歲月如歌,令人陶醉!謝謝你的分享!</p><p class="ql-block"> 馬桂蘭</p><p class="ql-block"> 2024年8月29日</p> <p class="ql-block"> 寶純同學的美篇就是一部回憶錄,徒步北京,主席接見紅衛(wèi)兵,訪貧問苦,參加救火……各種活動都值得回憶。為你豐富的人生閱厲點贊!</p><p class="ql-block"> 周桂芝</p><p class="ql-block"> 2024年8月29日</p> <p class="ql-block">再讀《歲月如歌》</p><p class="ql-block"> 鄢常華</p><p class="ql-block">歲月如歌銘史冊</p><p class="ql-block">火紅記憶心中刻</p><p class="ql-block">主席招手我前進</p><p class="ql-block">益壯當年佳作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次給趙寶純的《歲月如歌》</p><p class="ql-block">點贊!</p><p class="ql-block"> 2024年8月29日</p> <h3>謝謝各位老同學收看!??</h3><h3>老眼昏花、詞不達意、錯別字肯定是有的。敬請指教!</h3><h3>再見吧,同學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