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丁酉年12月16日,紅旗小學64名工會會員徒步圣境山。</h3><h3> 上午9時,冬日的暖陽照射大地,冷風襲來仍然透著絲絲涼意。但這絲毫不減會員們登山的興致。大家歡呼雀躍,交談著向圣境山進發(fā)。</h3> <h3> 在山門口給陳紅、延慧拍了張照片。延慧的先生丁幾凡隨同攝影,我于是緊跟腳步隨隊伍前行。</h3> <h3> 走到山亭下,春德、畫化、春芳、瓊芳、麗華、海霞、安平、金芳、艾華高興著,姐妹們要在一起合個影,我把鏡頭對準她們留下了這光彩照人的影像。</h3> <h3> 戲語幾句,有幾個說穿著厚實,發(fā)熱了,爬不動了,要打退堂鼓,要回轉。只有麗華堅定著信念,一路往上爬。在這里耽誤只是片刻功夫,前面登山的他(她)們便無影無蹤。崎嶇的山道蜿蜒盤旋,加上樹葉堆積在路上,稍有不慎,便會滑倒。等我一步一步追上去,早已汗流浹背。此時心跳加快,總覺得不如從前。想當年:兒時的我在山上放牛這山跑到哪山,從來都不覺得累,如今,我們這些人的體質早已衰退,歸根還是缺少鍛煉,缺少運動。</h3> <h3> 圣境山位于東寶區(qū)子陵鎮(zhèn)金泉村,風景區(qū)總面積約五十平方公里,為石灰?guī)r和砂巖構成,屬三迭紀系背褶皺低山谷盆地。四周群山環(huán)擁,山勢峻峭,山景秀麗,最高峰天目峰海拔571米。碑載“荊北無雙妙景,襄南第一名山”??胺Q“絕世奇觀”的八卦井神秘莫測,還有真武宮、百步云梯、登山古道、逍遙神道、偏觀寺、送子庵、靈光殿等人文古建筑遺址景觀和銀薇林、好漢坡、石婆望夫、萬人摸、真人洞、龍?zhí)稖系茸匀痪坝^的相互協(xié)調與統(tǒng)一都透露著無窮的魅力。有詩形容為:山勢聳身丘陵間,石巖陡峭懸崖前。山脊蜿蜒貫群峰,勝似銀河落九天。</h3> <h3> 順山道約40分鐘路程到一平坦地,此地小車可至。毛紅、黃芝、曉慶、金梅、桂芳不想再爬上去,要拍一張合影留做紀念。我順手拍了2張,因冬天的山缺少生機,我在原片上加了后期奉獻給她們。</h3> <h3> 短暫休息,邁向百步云梯。路很是陡峭,從這里到達真武觀還有300多米。 “不到長城非好漢”,邊爬邊看,我堅持往上走,到南天門見廢墟上還有一塊明崇禎十四年的碑記。由于年代久遠,有些字已看不清楚,拍了張照片留存。</h3> <h3><b><font color="#010101">明崇禎十四年的碑記</font></b></h3> <h3> 待我順著堆砌的石塊臺階拾級而上,先行的隊伍已在往回走。我順手給鮮花、愛鮮、衛(wèi)紅她們拍了一張照片留著紀念。</h3> <h3> 到達真武觀頂峰,一覽眾山小。起伏的群山,旋轉的發(fā)電風輪,錯落的民居……這是圣境山最佳的觀景臺,一切都在視野里。要不是強勁的冷風襲來,真是別有一番滋味。我想待到春花爛漫時,習習春風,和煦陽光,這里一定是個放飛心情的去處。</h3> <h3><b>陳紅、紅艷、延慧、麗華在頂峰</b></h3> <h3><b>走累了歇一歇</b></h3> <h3><b>上來了往下看,一目了然</b></h3> <h3><b>樂一樂,舒展自己的四肢也有滋味</b></h3> <h3><b>這里的樹很奇特,拍一張留下回憶</b></h3> <h3><b>生活就是這樣,用手機也能拍出自己的美麗</b></h3> <h3><b>臺階雖陡,路在腳下,只有勇敢者和堅持者才能到達頂峰!</b></h3> <h3><b>樂在其中!</b></h3> <h3><b>青石板上的臺階留下多少人的足跡,記錄了多少朝代的故事</b></h3> <h3><b>疊巖</b></h3> <h3> 原路返回,我們走向銀薇、紫薇林。家龍帶路,李軍、張璐、抒珍、銳霞、李婷、香蓮等一同前往。</h3> <h3><b>古井承載多少故事,孕育了多少生命</b></h3> <h3><b>在林中穿行</b></h3> <h3><b>銀薇林</b></h3> <h3><b>你見過這么大的紫薇嗎?</b></h3> <h3><b>在這里留下記憶</b></h3> <h3><b>相依相偎,這兩棵樹一定有個故事</b></h3> <h3> 我們慢步下山,沐浴陽光,歡聲笑語。想想城市喧囂,每日拖著疲憊的身軀,承載著巨大的壓力與學生打拼。有時候,真想找個理由放下壓力,舒緩節(jié)奏,遠離城市的喧鬧,找一片凈土,獨享一方寧靜,讓心靈沉淀,讓思緒飄蕩,隨心所欲,悠然自得。此時此刻,不禁讓人想起了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瓎柦袷呛问?,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古往今來,名流隱士數(shù)不勝舉,正所謂,于閑庭之中,肆意談笑風生,于喧囂之末,靜觀繁華舞落。先哲圣人尚且如此,更況現(xiàn)實中的俗人。同行隊友為了安全,有的拄著木棍,腳踏實地;有的拽著樹枝,穩(wěn)步前行。不一會兒就到了銀薇、紫薇林??礃涞闹睆胶屯庑?,它的生長年代絕不會少于800年,的確是圣境山的一道風景。我們在這里拍了照片,就順路下山。</h3> <h3> 山路上山民們正在鋪設鋼軌,據(jù)說馬上要通過鋼軌運送建筑物質上來,把山頂上沒完成的建筑工程盡快完工。隨著東寶區(qū)加快城市后花園建設的力度,我相信圣境山近三年內一定會大變樣。在這里,你可以用心感受大自然的寧靜。只要心靜了,不在乎這山是不是名山大川,徜徉于這個世外桃源,你就會覺得仙境其實就在眼前。</h3> <h3> 返回山下的“泡菜館”已是中午12點了,我們在這里共進工作餐,體驗農家櫥房的手藝,津津有味,其樂融融。感謝參加活動的親們,有你的加入活動才得以開展。記之,以備懷念和回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