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每每游山逛水回家,手機里的相冊準被折騰的爆滿,存到云端吧,"iCloud空間不足,需加內存...."手機總是顯示那幾行叫你掏錢的提示。存入諸如"炫彩""小年糕"app吧,其吞吐量實在不敢恭維。對!存美篇,保質期任聽天命,我還得不時祈禱這個app能和我大姑媽一樣長壽健康。</h1> <h1>農歷丁酉年,雞年<br />11/11/17—橫店<br />11/12/17—杭州<br />11/13/17—宋城<br />11/14/17—烏鎮(zhèn)<br />11/15/17至11//17/17—-蘇州<br />11/18/17至11/18/17—-屯溪西遞和宏村<br />11/20/17至11/24/17—上海<br />11/25/17至11/26/17—廈門鼓浪嶼<br />11/28//17年—土樓<br />碼個行程表讓日漸老去的自己一旦戀起舊來有個清晰的回憶。</h1> <h1>這個自成氣候的旅游團叫"358行動隊"。深諳其意的朋友們都瞠目咋舌,一幫子不惑之年而知天命的半拉子"青年人"居然帶著4位年齡相加358歲的耄耋老人游了大半個江南。這不硬是要顛覆中國人的"八十不留宿,九十不留飯"么?如此膽大妄為的舉動的倡議者是小妹和我的老玩童父親。</h1> <h1>慈眉善目的大姨媽(96歲)和她92歲依舊精神矍鑠的小弟弟(我的老父親)及父親鶴發(fā)童顏的妹妹此刻的心情一定很激動!</h1> <h1>第一站:橫店影視城</h1><h1>這是一個位于浙江東陽市橫店鎮(zhèn),集影視、旅游、度假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區(qū)。</h1> <h1>太極殿前留個影!</h1> <h1>媳婦和外甥女攙扶著姑媽老太太邁上了太極殿99級階梯。</h1> <h1>92歲的弟弟推著96歲的姐姐有說有笑的離開了橫店秦王宮。</h1> <h1>橫店居然有一家正宗東北老鄉(xiāng)開的飯店,看來南方人的胃也青睞這些質地略顯粗糙卻又香氣泛濫的"東北亂燉"</h1> <h1>第二站—杭州汪莊<br />在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西湖邊營建自己的私家莊園大都是商界名流,官宦世家,甚至黑幫大佬,(馬云不也在蘇杭有了號稱世界最貴的莊園嗎)他們要把把自己的歷史寫進西湖的年輪。汪莊便是一例。<br /></h1><h3><br /></h3> <h1>民國時鼎鼎大名的汪裕泰于90年前在西湖邊購地百畝,建造了汪莊,他許諾死后將莊園無償捐贈政府做公益。<br /><br /></h1><h3><br /></h3> <h1>立足汪氏莊園,雷峰塔,蘇堤、花港觀魚、柳浪聞鶯和那寫滿故事的斷橋都遙遙可見。</h1> <h1>解放后汪莊就成了接待中央領導的國賓館。 也叫西子賓館,毛澤東曾先后27次下榻于此。由于名人都懼怕的安全問題,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汪莊與世隔絕,百姓只能望樓遐思。</h1> <h1>我們住進了九號樓,一直有領袖情結的姑媽們想到自己能和心中的神比鄰而居,心中自有一種莫名的沖動。</h1> <h1>暮掩雷鋒月似羞,<br />客居汪莊小東樓,<br />仲冬杭城夜已深,<br />誰寫西子一段秋?</h1> <h1>過一把國家領導人的癮!</h1> <h1>八號樓(毛主席下榻地)展柜里的千年老林芝是金日成送給毛主席的禮物,遺憾的是這靈丹妙藥也沒保金正恩的爺爺本人過百歲。</h1> <h1>盡管老天不做美,蒙蒙細雨中,老太太被輪椅推著在莊內漫步:樓臺飛檐,池塘漣漪,楊柳成蔭,盡收眼中,活脫脫一個濃縮的杭州。</h1> <h1>"浸染千年西湖山水,積淀百年文化底蘊"2016年的G20選址于杭州的汪莊也是理所當然的了。</h1> <h1>不時看到步履齊整軍人巡邏隊。我尋思著從一個接待國家領導人的莊園轉型成"來的都是客,全憑樓幾座"的西子賓館,還是需要一個緩沖期吧。</h1> <h1>誰道人生再無少?門前流水尚能西!</h1> <h1><b>落日心猶壯,能在這鐘靈毓秀的名園相伴相聚也是人生一大樂事。</b></h1> <h1>青山綠柳間,汪莊在晨霧中呈現(xiàn)出沉靜的美,脫俗大氣,腦子里突然冒出:若能萃于此地,此生足矣!</h1> <h1>杭邦菜風靡江南,一直以來被稱作天堂美食之府,一向總是警告家人少吃油膩的我居然至今念念不忘那肥而不膩,入口即化的東坡肉。</h1><h3><br /></h3> <h1>去了靈隱寺,無論你信奉什么,燃一炷清香,伴一份心境,忘卻塵緣,也不失為一種享受。</h1> <h1>一念起,天涯咫尺;一念滅,咫尺天涯。</h1> <h1><br /></h1><h1>第三站雅俗共賞的宋城</h1><h1>如果說西湖是陽春白雪,那么宋城就是被杭州硬生生襯托成了個下里巴人。是亦雅亦俗的錢塘水把兩者有機的結合在了一起。。</h1> <h1>記得哪個名家說過"金錢決定旅行的長度,眼界決定旅行的寬度,心靈決定旅行的深度" 我想加的一句是,嬉皮笑臉決定旅行的熱度。</h1> <h1>雪鬢霜鬟的老者和春秋鼎盛的青壯年都在千年宋城度過了返老還童的一天。</h1> <h1>第四站—烏鎮(zhèn)<br />有一種歲月叫烏鎮(zhèn)老街,有一種美叫烏鎮(zhèn)夜色!</h1> <h1>當白天的喧囂在夜幕低垂中離去,烏鎮(zhèn)便把它的雋秀和輝煌統(tǒng)統(tǒng)寫入了它的倒影。</h1> <h1>游烏鎮(zhèn)西柵一圈少說也得一個半小時,四個老人個個卯足了勁來比一比看誰先敗下陣。</h1> <h1>水是烏鎮(zhèn)的靈魂,水聲和燈影遙相呼應。</h1> <h1>枕水江南,夢入烏篷。烏鎮(zhèn)!是一個來過便不想忘記的地方。</h1> <h1>透過那陳舊的門梁,穿過曲折的巷子,我在想: 此時能否遇見戴望舒詩里的那位打著紙雨傘,獨自徘徊在悠長的小巷里如丁香一樣幽怨的女子呢。</h1> <h1>肚子餓了什么都好吃哦,烏鎮(zhèn)深夜的一家小面館里,我們有了更深刻的體會。</h1> <h1>也許358的主角們提不起興趣去逛和自己差不多年齡的烏鎮(zhèn)老街,也許頭一天徒步烏鎮(zhèn)西柵夜景累得夠嗆。今天橫掃老街的任務就由幾個小字輩們代勞了。</h1> <h1>公館,因居者而聞名,站在陳舊的雕花門欄下,我心里尋思著:這個沈家當年不是大官就是富豪吧。</h1> <h1>陸游曾形容烏篷船"輕舟八尺,低篷三扇" 江南的一川煙雨,真的離不開烏篷船的襯托。</h1> <h1>那一排排臨水而建的瓦房,那一座座鐫刻著光陰文字的古橋梁都記載著歲月的滄桑!</h1> <h1>掃蕩烏鎮(zhèn)老街的民俗店鋪時,我被一把把戒尺吸引了,中國的尺子不光是長度單位,還是懲戒的工具??粗@幅嬉鬧的畫面,我想中國不再需要戒尺,那是因為文明的戒尺早已存留于每個人的心中,</h1> <h1>第五站—-蘇州<br />這是中國最婉約、最柔情、最浪漫的城市,走進姑蘇,你就踏進一幅淡妝濃抹的畫卷。</h1> <h1>蘇州園林面積有限,聰明的先人用寫意的手法,塑造咫尺山水的格調。</h1> <h1>一步亦景,移步易景,無論你站在哪個位置,都有可觀之處,或假水石洞,或小橋流水、或游廊曲徑,至于那些形式各異的花窗,那些遷伸不盡的石子鋪路,那些似不經(jīng)意散落在各個墻角的點綴品.,使人觀之不盡,回味無窮。</h1> <h1>請流縈繞,竹影婆娑,蘇州私家園林的造園者都專注與如何將自然微縮于方寸之間,并將主人的情懷融入其中。</h1> <h1>要想感受水鄉(xiāng)澤國蘇州的魅力,除了蘇州園林,夜游護城河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曾做過蘇州刺史的白居易寫的那句"綠浪東西南北水,紅闌三百九十橋" 就在姑蘇河中飄蕩著。</h1> <h1>這是一個安逸又柔情的城市,老壯中青四代人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欣賞姑蘇美景。</h1> <h1>"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寒山寺因一個落魄的詩人一霎那的孤獨感觸而出名,來了蘇州不妨看看這個幾經(jīng)興衰的小廟宇。</h1> <h1>第六站—徽州西遞和宏村。</h1> <h1>如果你是第一次來徽州,一定會有一種如夢,如幻,如穿越的感覺。</h1> <h1>踏進西遞,第一個映入眼簾的是徽州代表性建筑"胡文光刺史牌坊" 千百年來,胡氏后代謹遵祖先遺訓,勤耕苦讀被譽為"詩禮孝義人家"。</h1> <h1>西遞的文化,多體現(xiàn)在楹聯(lián)、題字上,無論你邁入哪家大門都能看到正廳兩廂花門上的楹聯(lián),寥寥數(shù)字,含義雋永。"孝悌傳家根本,詩書經(jīng)世文章"。諸如此類的古樸家風訓誡到處可見。</h1> <h1>具有徽派風格的木雕,石雕和轉雕被譽為徽州三雕,凡是有建筑的地方,都可以看到雕師們精湛的技藝。</h1> <h1>西遞的石雕精美絕倫、堪稱一絕。這些雕花茶具都出自一位非物質文化雕刻師之手,雖價格不菲,我還是在猶豫中買了一把五福臨門的雕壺。</h1> <h1>清一色的白墻黛瓦,與屋檐下高高懸掛的紅燈籠形成鮮明的對比。在這黑白紅間,又摻雜著一些雜色。想必和臉上的皺紋一樣,也是歲月留下的痕跡</h1> <h1>在安徽風格獨特的徽派民居村落中,宏村是極具代表性的。宏村是李白的"小桃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既有山林野趣,又有水鄉(xiāng)風貌。</h1> <h1>一副素雅的丹青水墨畫在重重山嶺包裹之中,淳樸寧靜,或濃墨重彩,或潑墨寫意,好似一幅徐徐展開的山水長卷,"中國畫里的鄉(xiāng)村"的美譽非你莫屬!</h1> <h1>"畫里之鄉(xiāng)"吸引了不少美院學生和畫家到此寫生,故而隨處可見墨灑青山,呼之欲出的畫中之畫。</h1> <h1>徽州人多讀朱子之書、注重風水,崇尚自然,他們把家安放在了深谷腹地之中,與天可接,與地相鄰。難怪胡適先生的回憶錄第一句:"我是安徽徽州人"自豪之情不言而喻!</h1> <h1>來了西遞不能不去賽金花的故居-"歸園"看一眼。</h1> <h1>據(jù)說賽金花親筆寫下的"國家是人人的國家,救國是人人的本分"至今猶存在國家博物館中。在她故居懸掛估計是仿真贗品。</h1> <h1>進入賽金花舊居正面就看見徽州獨有的設計——東瓶西鏡。在客廳的長按桌上,東邊放一瓷花瓶,西邊放一面鏡子意為"平靜"。恰恰相反的是,賽金花一生并不平靜。</h1> <h1>賽金花死后齊白石為她書寫墓碑,并贈一畫為奠資,在中國近代史上幾乎沒有幾個女人有她這般傳奇的經(jīng)歷,她是個集可悲、可嘆、可敬,可爭議于一身的特殊女人。</h1> <h1>徽州—-我的第二故鄉(xiāng)!<br />徽州是一個地理概念,也是一個歷史概念、一個文化概念。曾幾何時徽州由黃山取而代之。安徽從此有安而無徽。"徽州改為黃山是沒有文化知識,沒有歷史知識的表現(xiàn)"陶行知夫人大聲疾呼。何時君再來?徽州,不該被世界遺忘。<br /></h1><h1><br /></h1><h3><br /></h3> <h1>第七站——浪漫鼓浪嶼<br /></h1><h1>九曲徊橋秋波濃,琴館天籟曲無終。</h1><h1>海闊天空人入畫,鼓浪煙云隱客蹤。</h1> <h1>歷史使這個小小的島嶼承載了無數(shù)的邂逅與浪漫。風琴博物館,環(huán)島的林蔭,每周的音樂會都能吸人眼球,更吸引人的是這個小島的愜意和慢悠悠的生活節(jié)奏。</h1> <h1>鄭成功紀念館建于臺灣收復300周年紀念日,是海內外最大的鄭成功文物文獻收藏中心和研究基地。</h1> <h1>第八站—-永定土樓。</h1> <h1>若干年前美國衛(wèi)星發(fā)現(xiàn)在福建西部有一座座或方或圓的不明建筑物,而且每天都在固定時間段煙霧繚繞(其實是炊煙繚繞哦,極像核反應堆或什么發(fā)射基地,于是派FBI以游客身份去探個究竟,最后發(fā)現(xiàn)這居然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中國山民古建筑。(當然這也許就是一個調侃)</h1> <h1>圍起來的生活——在這樣的窮山僻壤中崛起這么一片規(guī)模龐大的大型建筑群你不覺得很神奇嗎?</h1> <h1>它的外觀即沒有蘇州園林的精妙,也不像杭州莊園那般撩人。有的只是樸素、厚實的土墻,以及圍屋結構帶來的滿滿安全感和實用感。</h1> <h1>唯有親情和友情不可辜負—-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離不開親情與友情,即便在短暫的旅途中!</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