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青州城南八角寨,從地理位置和山頂?shù)慕ㄖ治?,無疑是一座軍事重寨。在寨內(nèi)北面的巨石巖壁上,存有"山人獨坐"“敬亭山”“時清戊戌”石刻。近年來,關(guān)于石刻的說法眾說紛紜,其中最多的說法是,唐代大詩人漫游齊魯時,來過此山,后人為紀(jì)念李白而刻。以筆者之見,石刻與李白毫無關(guān)系,應(yīng)與晚清時期青州旗城駐軍將領(lǐng)吳延年有關(guān)。故事還得從晚清戊戌變法開始。</h3> <h3>眾所周知,晚清戊戌年(1898年)6月至9月,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主要領(lǐng)導(dǎo)人物的維新改良主義者,通過光緒帝進(jìn)行倡導(dǎo)學(xué)習(xí)西方,提倡科學(xué)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fā)展農(nóng)、工、商業(yè)等的政治運動。因損害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的利益,遭到強烈抵制與反對,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發(fā)動政變,光緒帝被囚至中南海瀛臺,維新派的康有為、梁啟超分別逃往法國、日本,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共6人被殺,歷時103天的變法失敗。百日維新史上又稱戊戌變法。</h3><div><br></div> <h3>早前,青州旗城駐軍副都統(tǒng)吳延年與康有已是是摯友。原來,青州滿族的洪固卿在京做戶部侍郎時,是帝師翁同龢的助手,他贊成變法圖強,與康、梁結(jié)為好友。吳延年早年赴京,通過洪固卿與康有為 梁啟超等變法人士結(jié)識,吳非常崇拜賞識康梁等變法之人,思想發(fā)生重大變化,積極贊成變法維新,遂與康有為成為至交。此后,兩人常有往來。</h3> <h3>戊戌變法失敗后,整個中國陷入白色的恐怖之中,大批維新志士被逮捕入獄或遭殺戮,是晚清最黑暗的時期,一切以前所展現(xiàn)的“微光與微溫、種子與幼芽”,都被埋葬在冰河的深淵之中。</h3> <h3>康有為逃亡海外的消息傳到青州后,吳延年大為驚駭,心中五味雜陳。時值晚秋,他帶幕僚巡視八角寨(其時八角寨,八仙寨 清風(fēng)寨 金家圍子寨均有旗兵駐扎)登上寨頂,眺望云門山,劈山和玲瓏山,不由得感慨萬千:國家的前途在哪?自己的命運如何?。。。。。想到此,吳延年情不自禁吟起了李白的《獨坐敬亭山》一詩 :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h3><h3>?。?lt;/h3> <h3>李白一生七游安徽宣城,這首五絕作于天寶十二年晚秋游宣州之時,距他被迫離開京城長安已有整整十年時間了。長期飄泊生活,使李白飽嘗了人間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態(tài)炎涼,從而加深了對現(xiàn)實的不滿,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詩寫?yīng)氉赐ど綍r的心境,正是詩人帶著懷才不遇而產(chǎn)生的孤獨與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懷抱中尋求安慰的生活寫照。</h3> <h3><font color="#010101">“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天上幾只鳥兒高飛遠(yuǎn)去,直至無影無蹤;寥廓的長空還有一片白云,卻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飄越遠(yuǎn)。這兩句以“動”襯“靜”,烘托出詩人心靈的孤獨和寂寞,不也正是自己當(dāng)前的心情么?!“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表達(dá)了詩人與敬亭山之間的深厚感情?!跋唷薄皟伞倍滞x重復(fù),把詩人與敬亭山緊緊地聯(lián)在一起,表現(xiàn)出強烈的感情。突出了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此時此刻,康有為被全國通緝,遭守舊的王公大臣唾罵,全國輿論一片譴責(zé)之聲。而在這里,吳延年的敬亭山就是康有為,就是他尊敬的師長和摯友“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吳延年此時沒有寫詩,卻是無詩勝有詩。。。。。。。</font></h3> <h3>吳延年的悲傷低吟和仰天長嘆,心思早被其幕僚看透,于是,幕僚即命令軍中石匠,就在這巨石壁上刻上了“山人獨坐”“敬亭山”“時清戊戌”等字。雖未留其名,而“時清戊戌”四個字還是把吳延年的隱喻道了個明明白白。</h3> <h3>故事到此結(jié)束了,各位看官再來看看這石刻吧。試想,軍事重寨保密單位,如不是首長誰敢亂進(jìn)?又誰敢在寨內(nèi)亂寫亂刻呢?!</h3> <h3>注:吳延年,滿族。晚清時任青州旗兵副都統(tǒng)。后于民國28年舉家遷往青島,足年不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