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藝術簡歷:<br> 張力勤,雙申廬、印心石屋,1956年生,1992年畢業(yè)于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后師從著名書法篆刻家傅嘉儀、趙熊、方勝諸先生。<br>現(xiàn)為:<br>陜西省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br>陜西省杏林書畫研究會理事<br>西安市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br>西安終南印社社員<br> 張力勤鐘情于具有神秘氣息、且充滿古樸沉厚特色的篆體書法,以及帶有寫意韻味的篆刻藝術。書法篆刻作品多次入展全國及省級展出并入編作品集,其書法篆刻作品先后在《書法》、書法報、書法藝術報、陜西日報、西安晚報等報刊雜志上發(fā)表。是一位在書法篆刻藝苑中不懈努力的耕耘者。<br>作品入展:<br>陜西省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第五屆篆刻藝術展<br>陜西省“長安、京都”中日篆刻聯(lián)展<br>西安碑林國際臨書展<br>陜西省篆刻名家作品聯(lián)展<br>魯、陜、川三省篆刻藝術聯(lián)展<br>西安終南印社二十五周年和三十周年紀念展<br>西安終南印社舉辦“血肉長城”紀念中國人民抗目戰(zhàn)爭勝利六十周年篆刻展<br>中國建設書畫精品大展(中國書協(xié)、中國美協(xié)、中國建設文化藝術協(xié)會)<br>陜西美術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00周年書畫展”(篆刻作品入展后被館內收藏)<br>“含弘光大”終南印社城墻篆刻藝術展<br>“延安精神促強軍”書法繪畫篆刻藝術聯(lián)展<br>第16、17回日中蘭亭書法交流展<br>西安終南印社舉辦中日篆刻聯(lián)展<br>終南印社·臺灣印社兩岸篆刻聯(lián)展<br>終南印社·隨風會中日篆刻聯(lián)展<br>作品獲獎<br>陜西“長嶺杯”職工書畫大賽篆刻獲“二等獎”<br>陜西省美術書法攝影大賽中篆刻獲“三等獎”<br>陜西省第二屆“人才杯”書畫大賽書法獲三等獎<br>中華當代文化精粹博覽會“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篆刻獲“佳作獎”<br>中國長城電子杯書法篆刻大賽篆刻獲”優(yōu)秀獎“</h3><h3>作品入編:<br>《陜西省第二、第三、第四屆、第五屆篆刻藝術作品集》<br>《20世紀中韓書法家作品精賞》<br>《中國當代篆刻藝術大觀》<br>《終南印社》<br>《陜西篆刻名家作品集》<br>《魯、陜、川三省篆刻作品集》<br>《長安.京都中日篆刻作品集》<br>《“含弘光大”終南印社城墻篆刻作品集》<br>《“延安精神促強軍”書法繪畫篆刻作品集》<br>《“血肉長城”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篆刻作品集》<br>《西安終南印社二十五周年、三十周年、三十五周年紀念展作品集》<br>《臺灣印社、終南印社篆刻聯(lián)展作品集》<br>《終南印社、隨風會中日篆刻聯(lián)展作品集》<br><br><br><br></h3> <h3>傅嘉儀先生題齋號“雙申廬”</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白衣天使翰墨情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文/趙熊</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位女性,一位母親,一位醫(yī)務工作者,也是一位在書法篆刻藝苑中不懈的耕耘者。</p><p class="ql-block"> 張力勤是五十年代出生的,在她最需要知識、最需要學習的時候</p><p class="ql-block">全國卻正處在月黑風疾的”革命”之中。其實生命往往能在一種非常</p><p class="ql-block">的艱辛環(huán)境中表現(xiàn)出其特有的力量與價值。對于張力勤而言,也許她</p><p class="ql-block">學習經(jīng)歷并不完整,但她憑借自己的努力,成為了一名正式的醫(yī)務工作者,并且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p><p class="ql-block"> 職業(yè)對于一個人來說,是生存的必要,但未必是生存的全部理由和內容,特別是當一個人在精神上有著更多需要時,必然會去追求與自己內心世界更為和諧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況且久遠博大的中國文化對于每個中國人來說,都是一種無法回避的誘引。于是張力勤在工作之余,苦苦尋覓生命中的精神載體,終于把自己定位在傳統(tǒng)的書法篆刻藝術之中。 </p><p class="ql-block"> 按照人們的常規(guī)思維,女性往往和嫵媚清秀聯(lián)系在一起,而張力勤鐘情的卻是有些神秘氣息、且充滿古樸沉厚特色的篆體書法,以及帶有寫意韻味的篆刻風格。她臨石鼓、習大篆,筆墨沉厚少有脂粉氣;摹古璽、學漢印,創(chuàng)作中似見將帥精神。</p><p class="ql-block"> 在現(xiàn)代生活中,人的生活節(jié)奏和生活壓力與日俱增,對于女性而言,業(yè)余的空閑可謂少之又少,張力勤以其堅韌的毅力,抓住點滴時間,努力在硯池和印石中催開著一朵朵絢麗的生命之花。她不僅憑借自己的實力加入了省市書法家協(xié)會、終南印社等學術團體,作品還入選了中日篆刻聯(lián)展、陜西省第二、三、四屆篆刻藝術展、中國建設書畫精品大展、“中華魂”全國書畫藝術大展等。篆刻作品獲“長嶺杯”書畫大賽二等獎和陜西省美術、書法、攝影大賽銅獎;書法獲“人才杯"全國書畫大賽三等獎等。作品收入多種書法篆刻專集中,并屢屢發(fā)表于報刊雜志。 </p><p class="ql-block"> 對于中國文化來說,其意義并不重在“成績”這種形式上,更在于對人的精神世界的完善與升華,相信張力勤將不斷的體味與印證這一點。</p><p class="ql-block">(作者為陜西省書法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終南印社名譽社長、西泠印社理事,文章發(fā)表于2002年1月1日文化藝術報)</p> <h3>臨北魏張玄墓志</h3> <h3>書法作品:篆書蘭亭序</h3> <h3>臨石鼓文</h3> <h3>敬録毛澤東詩句“七律.長征”</h3> <h3>敬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h3> <h3>書蘇東坡詞“念奴嬌 赤壁懷古"</h3> <h3>釋文:室靜蘭香</h3> <h3>敬録毛澤東詞 沁園春 雪</h3> <h3>釋文: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h3> <h3>臨王羲之”蘭亭序”并鐫刻歷代名家品鑒蘭亭印</h3> <h3>書李白詩"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h3> <h3>釋文:與有肝膽人共事 從無字句處讀書</h3> <h3>釋文:賢德無極我佛廣大 翰墨有緣斯道淡泊</h3> <h3>釋文:載酒船過風亦醉 澆花人去水猶香</h3> <h3>書蘇東坡詞“水調歌頭 中秋 明月幾時有”</h3> <h3>釋文;竹露松風蕉雨 茶煙琴韻書聲</h3> <h3>釋文:延壽長相思</h3> <h3>釋文:福如東海長流水 壽比南山不老松</h3> <h3>書 宋 王安石 梅花/梅</h3> <h3>釋文:不經(jīng)一番冰雪苦 難得梅花放清香</h3> <h3>釋文:春華秋實</h3> <h3>釋文;;鏡頭捕捉鶯歌燕舞。光影記錄虎躍龍騰。</h3> <h3>釋文:詞源倒流三峽水 筆陣獨掃千人軍</h3> <h3>敬書篆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h3> <h3>作品局部展示</h3> <h3>釋文:水能性淡為我友 竹解心虛是我?guī)?lt;/h3> <h3>釋文:花開見佛</h3> <h3>釋文:柳陰淵深游魚樂 夕陽花好鳴禽歸</h3> <h3>釋文:門無車馬風酒秦歌詠翰墨 室有鼎鐘龍尊漢瓦樂未央</h3> <h3>臨唐代書法家鐘紹京代表作“靈飛經(jīng)”</h3> <h3>作品局部展示</h3> <h3>釋文:喜觀春雨花千樹 樂對豊年酒一壺</h3> <h3>臨王羲之“蘭亭序”</h3> <h3>傅嘉儀先生題 “苦鐵印高渾一路 為力勤刻印録吳缶盧論印句共勉之 印道人”</h3> <h3><br> 心有靈犀書自華</h3><h3>文/殷漢西</h3><h3> 讀張力勤女士書法篆刻<br> 在煕煕攘攘的長安書壇里,女藝術家可謂是鳳毛麟角,張力勤女士屬于其中頗有造詣的一位。<br> 翻開案頭散發(fā)著油墨清香的《張力勤書法箓刻》冊頁,精神陡然一震,一幅幅藝術作品如一縷清風撲面而來,那些帶著曠遠神秘的文字,經(jīng)過她筆和刀的洗禮,飄然撒落在紙與石上,寂寞無言的文字經(jīng)過藝術的再創(chuàng)造,展示出宏大的生命力。我如品茗般細細回味,透過作品思索她的書學淵源及創(chuàng)作激情。<br> 從她的書法作品可以看出涉獵的范圍及繼承發(fā)揚的軌跡。她的篆<br>書作品頗有雅淑風韻,肅靜的線條如血脈般汨汨流動,形成行云流<br>水般的暢快,讓書法的魅力蕩漾。準確的結字,平穩(wěn)見奇的構架,墨色濃淡干澀的聚散,讓人賞心悅目,使人們看到,她并不滿足僅僅表現(xiàn)古文學的遺形,而是用心靈去丈量歷史與現(xiàn)代的距離,用激情在狹小的空間里展示黑白宏大的生命力。<br> 她的篆刻得益于長期對摹漢印及流派印的研習,印風趨于工穩(wěn)。工穩(wěn)印比較見功力而又難以表現(xiàn)藝術個性。導致一些人的作品雖然刀法純熟,但又跳不出線條板滯及形式流俗的窘境,使作品陷入泥潭難以自拔。而她的篆刻作品在汲取前人精華的基礎上,通過跌宕起伏的線條,穿插有序的變化,于板中寓巧、靜中寓動,女性的柔美通過篆刻表現(xiàn)出來。<br> 這得益于她多年對藝術的體驗與思考,得益于名師傅嘉儀、趙熊等<br>人的指點,得益于她對人生價值的把握。我不能說她的書法作品已經(jīng)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因為我們面前還有無數(shù)的豐碑;我不能說她的篆刻作品已經(jīng)到了不同凡響的地步,因為在同時代的藝術家里還有很多的佼姣姣者。腳下的路還很長,藝術的探索只有過程而沒有終結,但她畢竟在藝術領域進行了有益的探索,這個過程本身已經(jīng)帶來了精神上的愉悅,為啥還要去求所謂藝術家的浮名呢?</h3><h3>(作者為著名書法家 、西安晚報社記者,文章發(fā)表于2005年3月7日書法報)</h3><h3><br></h3> <h3>篆刻作品:風展紅旗如畫</h3> <h3>釋文:東風吹夣到長安</h3> <h3>釋文:長相思在長安</h3> <h3>釋文:長安秋望</h3> <h3>長安佳氣濃</h3> <h3>釋文:長安長樂</h3> <h3>釋文;長安布衣</h3> <h3>釋文;潤墨福田</h3> <h3>釋文;頫仰之間</h3> <h3>釋文;吟詩秋枼黃</h3> <h3>釋文:終南秀色</h3> <h3>釋文;湖光山色</h3> <h3>釋文;舍得</h3> <h3>釋文;安遠門</h3> <h3>釋文;詩書畫印</h3> <h3>釋文;茶煙琴韻書聲</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