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在美國猶他州和亞利桑那州有著很特別的峽谷地貌,也因此遍布著很多著名的國家公園。</h5> <h5>2017年11月底我們二人驅(qū)車從美加邊境的甜草(Sweet Grass)關(guān)口出境,向南沿15號公路從加拿大卡爾加里去猶他州和亞利桑納州的眾峽谷國家公園。</h5><h5>游覽峽谷國家公園(順帶加州的死亡谷國家公園)加上來回路上的時間,一共9天。</h5><h5><br></h5> <h5><font color="#010101">拱門國家公園(Arches N.P.)位于猶他州。公園費用每車25美元/周, 費用視車型的大小而異??辞宄?是七天有效哦。這些國家公園的門票大都是在一周內(nèi)有效的。拱門國家公園最好計劃兩天的時間。</font></h5> <h5><font color="#010101">這里是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拱門狀自然砂巖集中地,共有大大小小的砂巖拱門超過2000個。</font></h5> <h5>到了拱門國家公園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去申請許可證, 因為公園內(nèi)的四個區(qū)只有進(jìn)入火爐(Fiery Furnace)需要另外的許可(費用6美元/人)。許可證不能在網(wǎng)上申請,只能到柜臺申請, 并且申請時必須每個人都到場, 還要接受進(jìn)園前的教育。我們是10:30到的, 拿到了當(dāng)天最后兩張許可證。所以還要早去。</h5> <h5>火爐是一片被切割的破碎的巖體和砂石構(gòu)成的亂崗地。這里沒有地圖,沒有手機(jī)信號。好像到處都是路, 但又都不是路。進(jìn)入到這里就像走入迷宮。誤在里面走出不來而耽誤兩三個鐘頭是常有的事。里面的陡峭的巖柱和深遂的溝壑都是冒險者的誘餌,曾經(jīng)有兩個人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h5> <h5>公園把徒步路線劃分三個等級: 易等級, 中等級和難等級。</h5> <h5>景觀拱門(Landscaping Arch)最好在早上看。徒步的路屬于易等級的, 不難走,也不太遠(yuǎn)。</h5> <h5>要看雙O拱門(Double O Arch)就要準(zhǔn)備走難等級的路。</h5> <h5>走這種難等級的路,我建議不帶登山桿, 因為許多地方要四肢并用, 登山桿反而成了累贅。防滑的鞋是必須的。</h5> <h5>雖然路足夠?qū)?可是走在巖脊上,兩邊又沒有扶手,風(fēng)呼呼的吹,不敢往下看,真有點嚇人。</h5> <h5>看看這張拱門發(fā)展圖,就理解了拱門形成的過程了。最后,拱門以其塌落完成全過程?,F(xiàn)在你可以據(jù)此判定你所見到的拱門處在何種發(fā)展階段了。</h5> <h5>去精致拱門的路也是難等級的。這條路越走越難。最后一段路是險, 難怪不少人半途而廢了。它是這樣的路: 一側(cè)是陡壁,另一側(cè)是深淵。人們緊張地往上爬,甚至不敢光顧四周, 不想這條小路的盡頭竟是個寬敞的"廣場"和驚艷的美!</h5> <h5>路的盡頭是驚喜: 精致拱門(Delicate Arch)就在眼前</h5> <h5>這張照片是未加修改和調(diào)色的原版。夕陽下的拱門就是這樣驚艷。</h5><h5>精致拱門是拱門國家公園的鎮(zhèn)園之寶,也是猶他州的標(biāo)志。2002年冬奧會圣火傳遞曾在此拱門下通過。</h5> <h5>精致拱門的最佳觀看時間是日落。要走上去的路有約5公里,爬高146米。掌握好時間非常重要。</h5><h5>從來不知道精致拱門旁有這樣一個大坑,真像一口天然的大鍋! 正好有個游客下到里面,拍下來做比例,你就知道這口"鍋"有多么大了吧。</h5> <h5>當(dāng)我們下山時天快黑了, 還有人匆匆地往山上趕, 真替他們惋惜。希望你不是他們。</h5> <h5>這個拱門擰得像個麻花</h5> <h5><font color="#010101">拱門套著拱門 (Double Arches)</font></h5><h5><font color="#010101">從下面站著的人可以看出這個拱門的規(guī)模。</font></h5> <h5><font color="#010101">南北兩個窗的拱門(South Arch & North Arch)。顯然它們在拱門發(fā)展的一生中,目前還只是個的"小字輩"。</font></h5> <h5>這堵高"墻"如此傾斜,有點怕怕。</h5> <h5>奇形怪狀的枯樹在這里很多</h5> <h5>拱門國家公園地圖</h5> <h5>明天要去布萊斯谷國家公園。出拱門國家公園向西走70號路,再轉(zhuǎn)89號路向南。需要4小時車程。住在Panguitch鎮(zhèn)。</h5><h5>一天游布萊斯谷公園</h5> <h5>布萊斯峽谷國家公園(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是猶他州面積最小的國家公園。以其特殊的巖柱地貌聞名。</h5> <h5>這些巖柱叫Hoodoos。它們本來都是平坦的高原,被河流侵蝕成大峽谷,又由于水不斷侵蝕,加上冰在石縫里膨脹,將巖石剝裂,加速了侵蝕的速度。漸漸地形成了很多大小不一的巖柱。層層節(jié)節(jié)使得巖柱看去很特別。這是因為沉積巖的成分不同,耐侵蝕能力不同而形成了別致的巖柱。</h5> <h5>這是布萊斯峽谷公園的最精彩處: 由侵蝕而成的巨大露天圓形劇場(Amphitheater)。</h5> <h5>任何季節(jié),你都可以找到好角度拍攝到讓人驚喜的美景。找準(zhǔn)時間,在日出(Sunrise Point)和日落(Sunset Point)的最佳觀景點更能捕捉到大自然的撲面而來的壯麗。</h5> <h5><font color="#010101">巖柱并非筆直,而是層層節(jié)節(jié)的,看上去很特別。這是因為沉積巖的成分不同,耐侵蝕能力不同而形成的</font></h5> <h5>山寨版的長城烽火臺</h5> <h5>山寨版的萬里長城</h5> <h5><font color="#010101">山寨版的龍門石窟</font></h5> <h5>山寨版的兵馬俑</h5> <h5>懷疑是不是玻璃制品</h5> <h5>呈現(xiàn)晶瑩的紅色巖墻</h5> <h5>不知這位不倒翁矗立在那里多久了。</h5> <h5>巖柱侵蝕下的砂粒卻把自己掩埋</h5> <h5>布萊斯谷國家公園地圖</h5> <h5>錫安國家公園(Zion National Park) 是猶他州建立的第一個國家公園。</h5><h5>錫安國家公園與布萊斯谷國家公園距離不遠(yuǎn)。只有120公里。路上和游覽安排一天時間足夠。</h5> <h5>錫安國家公園地圖</h5><h5>公路穿梭在谷地中,沿途處處美景。一條條的徒步小徑從公路延伸出去,徒步與坐車都在欣賞美景。</h5> <h5>錫安國家公園位于科羅拉多高原邊緣,從大約2億7千萬年前通過河流沖刷帶來的泥沙沉淀以及沙石巖層化,地殼隆起作用,水流侵蝕風(fēng)化以及火山活動而逐漸形成的峽谷風(fēng)貌。</h5> <h5>在泥沙沉積的過程中伴隨著在地殼變動而形成的層層疊疊的美</h5> <h5><font color="#010101">在紅色的大墻上,也許日后可以侵蝕出一個拱。</font></h5> <h5>峽谷中的植物生長茂密,動物種類繁多。</h5><h5>這只阻擋了我們的小鹿是這里的主人</h5> <h5>這種鳥叫藍(lán)松鴉 Blue Jay</h5> <h5>這只也是藍(lán)松鴉 Blue Jay, 為什么它的頭上沒有了皇冠?也許冠是是公母之分吧。</h5> <h5>明天是羚羊谷。期盼著。</h5><h5>羚羊谷不對外售票,需要網(wǎng)上預(yù)訂。建議出發(fā)前把羚羊谷的預(yù)定做好??梢陨暇W(wǎng)搜索: antelope park reservation。</h5><h5>建議不要穿暖色調(diào)衣服,不然你的衣服就和大自然"撞衫"了。</h5> <h5>位于亞利桑那州的羚羊谷公園不屬于國家級公園。因為公園在印第安人納瓦荷族人(Navajo)的保留區(qū)內(nèi),所以經(jīng)營權(quán)屬印第安人。</h5> <h5><font color="#010101">羚羊谷分為上羚羊谷(Upper Antelope Canyon)和下羚羊谷(Lower Antelope Canyon), 需要分別預(yù)訂。</font></h5><h5><font color="#010101">夏天遇到暴雨,這里因為狹窄的地形,容易形成洪水。所以預(yù)訂時,有提示表明,公園可能因天氣原因關(guān)閉。</font></h5> <h5>上羚羊谷位于地面以上。<br>從上羚羊峽谷景區(qū)門口到景點要經(jīng)過一段經(jīng)常遭遇洪水而無法修路的河床,這里是天然的砂石路, 車行其上,沙土飛揚,坐在旅行社敞篷車上的游客個個都是弄得灰頭土臉。下車來到一座張著一條狹窄裂縫的紅石山前,這里就是上羚羊谷的入口。</h5> <h5>大家跟著當(dāng)?shù)貙?dǎo)游沿著山壁縫隙彎腰駝背擠進(jìn)去一看,不由得齊聲贊嘆,這里還真是別有洞天。里面就是一條垂直陡峭的又細(xì)又暗長達(dá)150米的山縫,多呈弧形的山壁或成階或旋轉(zhuǎn)一直延伸到20多米高的山縫頂部。陽光從半開半合的頂部縫隙中間灑進(jìn)來,眼前景象頓時改觀,縫中石壁因光線直射或折射形成七彩斑斕,多姿多彩的變化。真是如夢如幻如癡如醉。</h5> <h5>進(jìn)入羚羊谷的要求是不可以背書包,不可以帶三腳架,自拍桿和登山桿。</h5> <h5>這樣狹窄的谷就明白為什么不許帶三腳架和自拍桿了吧。</h5> <h5>居然還有鳥相中這里,在此搭窩筑巢。</h5> <h5>下羚羊谷完全位于地下, 要順著長梯走下去??指哒呙?。</h5> <h5>長發(fā)飄逸的女子</h5> <h5>羚羊谷的奇特地貌是洪水和風(fēng)的侵蝕而成。</h5> <h5>羚羊谷是攝影者的天堂</h5> <h5>但也有其苦難的歷史: 一百多年前白人來到這里,為斬盡殺絕印第安人大開殺戒,納瓦荷族人僅剩老弱婦孺躲進(jìn)羚羊谷才延存至今。</h5> <h5>1997年在谷里游覽的游客被突如其來的洪水吞噬。以后遇到可能引起洪水的雨,羚羊谷就會關(guān)閉。最好避開夏季去羚羊谷。但羚羊谷的光柱只有在夏季陽光直射時才可以看到。如何選擇時間只有自己決定了。</h5> <h5><font color="#010101">冬季看不到光柱,可以用揚沙的方法制造出光柱的效果,也是一種彌補(bǔ)。</font></h5> <h5>光影和地貌造就了奇幻的世界</h5> <h5>這條地縫下就是下羚羊谷。要不是從地縫里剛剛鉆出來,怎么能想象得出地下竟是如此五彩繽紛的仙境。</h5><h5>導(dǎo)游正在催促游客離開。</h5> <h5>對了,還要提醒的是,千萬不要把你的羚羊谷的計劃放在美國的公眾假期里。狹窄的羚羊谷擠滿了人,再好的景也遜色一半。好在我們沒有湊美國感恩節(jié)的熱鬧。</h5> <h5>1957年政府動土在科羅拉多河上修建了格蘭谷大壩(Glen Canyon Dam)。大壩造就了鮑威爾湖(Powell Lake)。現(xiàn)在是湖的枯水期。</h5> <h5>大壩建成后,在納瓦荷族的爭取下, 終于與1958年從政府手中要回了原本是他們的大約24平方英里的土地,就是現(xiàn)在的保留區(qū)。<br>佩吉(Page)市就在保護(hù)區(qū)內(nèi)。市里有常住居民7400人。這里的旅館很多,住在這里去羚羊谷和鮑威爾湖都很方便。這個季節(jié)的旅館很便宜,僅有三,四十美元一晚,還包早餐。</h5> <h5>佩吉市是因為建造格蘭谷大壩而發(fā)展起來的小鎮(zhèn)。大壩修完后在工棚的基礎(chǔ)上佩吉就而發(fā)展起來了。遠(yuǎn)處是城外的一個燃煤電廠。羚羊谷就在電廠附近。</h5> <h5><font color="#010101">佩吉居民驕傲的稱佩吉是"Center of the Grand Circle"。</font></h5><h5>這是佩吉一家旅館墻上的地圖。地圖的中心是佩吉市,眾多的國家公園星羅棋布在佩吉市四周。我后來拿了地圖對比,還果真如此。這張地圖很有創(chuàng)意!<br></h5> <h5><font color="#010101">馬蹄灣(Horseshoe Bend)是佩吉的另一個旅游點,除了從我們的拍攝點看以外,還有游船可以環(huán)繞"馬蹄"。照片上剛好有條游船經(jīng)過,劃出白色的水線。</font></h5> <h5><font color="#010101">鮑威爾湖的早晨</font></h5> <h5>科羅拉多河刻蝕著沿岸的地貌</h5> <h5>科羅拉多河流淌在峽谷中</h5> <h5>這張地圖表現(xiàn)了佩吉市及周邊公路和國家公園位置</h5> <h5>住在拉斯維加斯(Las Vegas)可以方便去死亡谷國家公園,大峽谷國家公園(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和胡佛大壩(Hoover Dam)。拉斯維加斯更是沙漠中的輝煌。</h5> <h5><font color="#010101">死亡谷國家公園(Death Valley National Park)主要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東南部,一小角延伸入內(nèi)華達(dá)州境內(nèi)。<br></font><font color="#010101">死亡谷非常大,它的南部是景點比較多的部分,一般游客來此都會選擇前往Furnace Creek區(qū)的幾處景點,這也是整個公園的精華所在。<br></font><font color="#010101">來這里游覽的最佳時間是冬天,因為死亡谷溫度很高,晝夜溫差很大。因此感恩節(jié)后到次年3月之前是比較好的游覽時間段。</font></h5> <h5><font color="#010101">死亡谷之惡名直至150年前才被宣揚開來。1848年,美國加州發(fā)現(xiàn)黃金后,各路淘金者蜂擁而至。1849年冬,一列往金山的淘金隊伍抄捷徑橫越死亡谷,因不敵此地惡劣的天候,導(dǎo)致無垠的黃沙中憑添白骨數(shù)堆。而成功穿越山谷的少數(shù)人在離開此地時傷心地說了句"Goodbye, Death Valley!",死亡谷(Death Valley)由此得名。</font></h5> <h5>死亡谷國家公園成立于1994年,是美國最大、最干旱的國家公園。這里還是世界記錄保持者:曾錄得世界最高溫度57攝氏度<br></h5> <h5>公園的海拔也處于兩個極端:惡水盆地(Badwater Basin)是北美大陸的最低點,處于海平面以下 282英尺/86 米,而望遠(yuǎn)鏡峰(Telescope Peak) 的海拔則高達(dá) 11,049 英尺/3,368米。</h5><h5>在Dantes View 這兩個極端盡收眼底。</h5> <h5>這里的山被稱為惡山(Badlands), 水則被稱為惡水(Badwater)。</h5> <h3>死亡谷國家公園地圖</h3> <h5>死亡谷的沙丘地帶(Mesquite Flat San Dunes)</h5><h5>傍晚,來死亡谷的沙丘觀賞日落,不僅有大美的視覺享受,還有凄涼的精神體驗,以及與世隔絕的孤獨恐懼。</h5> <h5>死亡谷的沙丘是由周圍的巖石受到侵蝕后,紛紛落下精細(xì)的石英顆粒,再經(jīng)風(fēng)的吹動聚集, 最后形成的。這里雖干旱,但生長了多種動植物。</h5> <h5>死亡谷形成約在三百萬年前,這個太古世紀(jì)遺留下來的大鹽湖終于干涸而盡。如今展露在大自然下的死谷,只是一層層覆蓋泥漿與巖鹽層的堆積。</h5> <h5>來這里旅游一定要帶夠食水。這里可沒有小賣部。甚至進(jìn)園的門票($25/周)都是自覺付到機(jī)器里的。這里手機(jī)信號不好,路上幾乎看不到幾輛車。做足準(zhǔn)備是必要的。</h5> <h5>此次旅游還是因時間關(guān)系留下了遺憾, 比如紀(jì)念碑谷公園Monument Valley Park (照片來源網(wǎng)絡(luò)) 就實在擠不出時間了。也好,給以后回來補(bǔ)遺留了個借口。<br></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