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在我的家鄉(xiāng)吉林石咀,有一種普通而又特殊的花一一冰凌花。</h3><h3>冰凌花常常在冬末春初開放,它花朵金黃,扎根冰天雪地,頂著冰霜成長。它雖無國色天香之美容,卻給北方的冬季增添亮麗,令無數(shù)的花朵汗顏。冰凌花品性剛直,不懼嚴寒,不炫耀張揚,被譽為"北方雪蓮"。</h3><h3>由冰凌花我想到了我親愛的母親。我母親的一生與冰凌花的性格極其相似。母親一生追求生命的美麗,迎霜傲雪,堅忍剛毅,性情直率,敢做敢為,為她的子女、為她的親人奉獻了全部的愛。母親像冰凌花一樣悄悄生長,默默開放,忍辱負重,無怨無悔,留給世界滿是芬芳!</h3> <h3>母親1936年農(nóng)歷11月14日出生在吉林省輝南縣朝陽鎮(zhèn),后隨父母到盤石,在石咀1953年與我父親結婚。1958年到石咀供銷社參加工作。在到供銷社工作前曾在街道做過治保主任等工作。</h3> <h3>這是1952年我母親上小學時與同學的照片,前排右邊的是我母親。</h3> <h3><font color="#010101">女人是柔弱的,但做了母親的女人,因為母愛的支撐,則變得特別剛強。</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母親在青年時代和其她女孩子一樣,也有美的追求和向往,但是為了家,為了子女,母親放棄了那些夢想。犧牲了好多本應屬于自己的幸福,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哺育兒女和扶持兄弟姊妹的成長上,這一堅持就是整整一生。</font></h3><h3><font color="#010101">這是母親年輕時僅有的一次燙發(fā)留影。</font></h3> <h3>青年時期的母親充滿活力,吃苦耐勞,勤儉持家,精打細算,聰明能干。從不甘心落于人后,在供銷社工作不久(1960年)就入了團,多次被評為業(yè)務技術能手。1965年光榮入黨。</h3><h3>這是母親1966年被石咀供銷社評為業(yè)務技術能手的審批登記表</h3><h3><br></h3> <h3>2003年秋,離開石咀已近四十年的母親,回到石咀供銷社的舊址,當年的情景又歷歷在目,母親在那看了好半天,努力搜尋著久遠的記憶。</h3><h3>這是母親在原石咀供銷社前留影。</h3> <h3>這條小路是母親當年背著我們上下班的必經(jīng)之路,那時還是泥土路,遇到雨雪天特別難走,有幾處路陷下去很難拔出腳來,就是在這條路上母親每天負重往返,不知吃了多少苦,受過多少罪,可堅強的母親從未有過抱怨。</h3><h3>在我左手后方遠處的那座房子是我們家在小西溝的舊址。</h3> <h3>母親那時的工作熱情很高,家里有事從不輕易請假,再大的困難母親都想辦法克服,從不為自已找借口,當年石咀供銷社工作之余經(jīng)常開會學習,還有各種活動,母親很少請假,從不輕易缺席。母親承擔著一般女人難以承受的壓力,忍受著身體的疲勞和辛苦,義無反顧,堅韌而自信,這種精神貫穿著母親的一生。</h3> <h3>1965年我父親調(diào)到遼寧鐵嶺柴河鉛鋅礦工作。我們家也從小西溝搬進道上居民區(qū),母親上班近了很多,雨雪天也不用走那樣擔驚受怕的路了,下班晚時也有路燈照亮。</h3> <h3>1967年春節(jié)剛過,我們舉家搬遷到柴河鉛鋅礦,結束了二年多的兩地生活。</h3> <h3>母親調(diào)到柴礦后,先是在選礦廠試驗室工作,不久調(diào)到礦俱樂部做廣播員等工作。1968年做為唯一的女職工代表結合進當時的礦革委會任委員。</h3> <h3>1969年,母親被評為礦積極分子參加了柴礦首屆積極分子代表大會。</h3><h3>這是會議期間拜謁烈士陵園的照片,中間的那位女代表是我母親。</h3> <h3>1981年,母親被推選為職工代表參加柴礦第五屆職工代表大會。</h3><h3>這是會議后合影。第二排右數(shù)第三人為我母親。</h3> <h3>1981年,母親擔任礦托兒所所長,當時的托兒所各項設施都不完善,母親邊組織幼兒園開班,邊籌備開辦食堂,解決幼兒的午餐問題。母親帶領托兒所的員工起早貪晚搶時間工作,同時到鐵嶺等地采購設備,辦理各種手續(xù),為托兒所食堂傾注了滿腔熱血。</h3><h3>這是當年礦托兒所的舊址,現(xiàn)已改建成一處施工場地。</h3> <h3>這是當年母親所在的總務科為母親申報的立功登記表。</h3> <h3>1982年,母親參加當時的鐵嶺地區(qū)首屆幼兒園園長培訓班。第二排左數(shù)第二人為我母親。</h3> <h3>1982年,父親公出,母親隨父親一起到北京旅游,這是母親第一次游覽北京。</h3> <h3>1983年母親退休時,礦里組織的歡送大會合影。前排右數(shù)第二人為我母親。</h3> <h3>母親退休后,1988年被聘到街道居委會擔任黨支部書記,母親很喜歡外出旅游,每次出去旅游興致很高,心情也特別好。</h3><h3>這是母親工作的居委會組織的外出游覽照。</h3> <h3>這是母親1990年在錦州筆架山海濱的照片,是我與母親唯一的一次旅游。母親生活儉樸,從吃穿用到外出旅游處處節(jié)省算計,舍不得錯花一分錢,而一旦兒女或親友遇到困難,母親則慷慨解囊,全力相幫。</h3> <h3>1990年我和母親及我兒子到錦州旅游。這是在黑山與我姑和姑父的合影以及與姑姑一家游北鎮(zhèn)閭山時的旅游照。最下面那張是在錦州站前和母親的留影。</h3> <h3>1994年,母親和父親以及我的老舅、四姨和我們兄妹等人到撫松與大舅家人、老姨家人的照片。</h3> <h3>這是母親在葫蘆島海濱的旅游照片。</h3> <h3>2004年,在天津的老叔邀請母親等姊妹們小聚,這是去北京游覽時在天安門與四妹的幾張合影。</h3> <h3>母親晚年積勞成疾,身體有多種毛病,仍然不肯休息,開辦了一個雜貨店,與父親共同打理,生活很充實。</h3> <h3>母親是個閑不住的人,平時養(yǎng)些雞或鴨,也很喜歡飼養(yǎng)小鳥及小貓小狗等,還時常帶著小狗去市場遛彎并采購物品。</h3> <h3>母親一生十分注重和珍惜姐妹親情,也用自已的努力和辛勤的付出,深受弟弟妹妹的愛戴和尊重。這是七十年代母親和弟弟妹妹們在吉林五里河銅礦的合影。(母親的三弟和三妹未能趕去小聚)照片中挨著母親的是二妹,于1981年冬不幸遭遇車禍離世。后排右邊的是母親的二弟,在1993年9月份意外離世。</h3> <h3><br></h3><h3>這是1997年3月母親與弟弟妹妹們料理完老父親喪事后在撫松的合影(后排左數(shù)第二人為堂妹)。母親的老父孟繁永在兄弟四人中排行老大,母親的二叔孟繁維在撫松縣曾任縣委司機,母親的三叔孟繁生在黑龍江雙鴨山,母親的老叔孟繁興在天津市。</h3> <h3>這是1997年母親和父親與各自的弟弟、弟媳,妹妹、妹夫等親友在鐵嶺龍首山的合影。</h3><h3>2000年,照片中的母親的老妹妹因病離世。</h3> <h3>這是1999年春母親和弟弟妹妹在鐵嶺駐蹕園的合影。</h3> <h3>2003年,母親的老叔從天津來到鐵嶺,與母親的弟弟妹妹們等去黑龍江前在鐵嶺龍首山合影。</h3> <h3>這是2003年春母親參加三叔父八十壽宴時,在黑龍江雙鴨山市堂弟家與弟妹等人的照片。</h3> <h3>這是母親和父親2003年秋參加盤石三妹家孩子婚禮時與親友的合影。</h3> <h3>2007年,遠在黑龍江的堂侄兒結婚,母親不顧年老體弱與我父親等親屬專程參加婚慶。</h3> <h3>這是2010年冬母親和父親與侄女孟令梅夫婦、外甥女李淑娟、大侄孟令鵬等在有臣家的合影。</h3> <h3>母親對小侄孟長生有段特殊的感情,小侄參加工作后時常到鐵嶺看望母親和父親。</h3><h3>這是母親和父親在撫松與小侄的合影。</h3> <h3>1984年,母親在柴礦家中抱著大孫張哲時的照片。從小到大,張哲一直受到奶奶的關懷和愛戴。</h3> <h3>1989年初冬,我的姐姐一家遷往河南桐柏。這張照片是臨行前母親父親與姐姐和外孫的合影。1992年春母親和父親趕赴桐柏照看外孫,同年夏母親父親和我姐姐及外孫返回鐵嶺。</h3><h3>在父親母親病重期間二位外孫經(jīng)常陪伴左右,照料和安慰二位老人。</h3> <h3>母親的二外孫,從小在姥姥及姥爺?shù)目醋o下長大,母親與二外孫感情深厚。這是1989年母親與父親和二外孫在家中的照片。</h3> <h3>2015年母親與小曾孫女萱萱的合影。在母親八十余年的歷程中,四代同堂,可謂人丁興旺。這其中飽含了母親的無數(shù)汗水和犧牲。</h3> <h3>母親六十六歲壽宴,諸多親友匯聚鐵嶺,為母親賀喜。</h3><h3>這是母親六十六歲生日壽宴時的留影。</h3> <h3>母親七十歲生日壽宴,母親的弟弟及弟媳、妹妹及妹夫及兒女等親屬都到場祝賀。</h3> 母親八十歲生日壽宴,外地的兄弟姊妹們都趕來鐵嶺團聚,二位外甥女和小侄兒及侄媳也趕來祝賀。沒能趕來的親友用各種形式表達了祝福之情。<div>壽宴的賀聯(lián)上聯(lián):祥和滋潤四代恩如海,</div><div>下聯(lián):蘭馨享譽八旬愛無邊。</div><div>這是對母親過去八十年的概括和評價。</div> <h3>2016年秋,母親的大弟及弟妹攜二女兒來鐵嶺看望母親和父親。在母親病重期間大弟、弟妹及侄女,小外甥等除電話關注外,幾次專程到鐵嶺看望并料理母親喪事。</h3> <h3>母親病重期間,遠在吉林撫松、延吉、黑龍江雙鴨山和佳木斯、廣州、北京、內(nèi)蒙等地的親人紛紛到鐵嶺看望母親,有的代為轉達問候,母親的三弟及弟媳、三妹和四妹在母親病重期間始終陪護在身邊,直至料理完母親的后事。</h3><h3>凡是得知母親病情的親友都通過電話視頻等方式表示了關心和深切問候。</h3><h3>血濃于水,親情的紐帶,親友的關注,親人的呼喚還是沒能留住母親的生命,2017年3月26日母親十分安享地與世長辭。</h3><h3>也許是母親太勞累了,應該好好休息了!</h3><h3>八十多年的滴滴汗水,八十多個風雨春秋,八十多載辛勤的耕耘,母親用熱血和智慧哺育了一代兒女,眾多后生。同時也用愛滋潤了她的所有的親人。</h3><div><br></div><h3>世間多少磨難事,唯有母親苦最多。</h3><h3>母親一生愛憎分明,心直口快,體貼弱者,不趨炎附勢,吃苦在前,享受在后。</h3><h3>晚年的母親預感到夕陽的時光已無多日,盡管身體虛弱仍忍著痛苦為兒女積攢家業(yè),希望兒女們生活的更好,母親留下了令人永遠難忘的精神和物質(zhì)財富。母親像蠟燭那樣燃燒著自已,照亮了別人。</h3> <h3>母親的一生,曲折艱辛,母親憑著頑強的毅力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在生活中拼博。為了子女,為了弟弟妹妹,母親常常放下自尊,忍辱負重,從無怨言。母親以其純樸的母愛為子女們撐起一片藍天。為子女后代們的各自家庭和事業(yè)獻出了自己全部的愛!</h3><h3>母親是普通的女人,卻是超凡而偉大的母親!</h3><h3>母親的精神激勵我們克服各種困難和挑戰(zhàn),勇敢前行!</h3><h3>母親的離去是我們心中永遠的傷痛!</h3> <h3>僅以此文紀念親愛的母親!</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