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成錫鋒:我的父親

成錫鋒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1<br>  我的父親出生于1939年,今年77虛歲了。<br>  <br></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2<br>  父親的身份證上,他的出生時間是12月21日。但其實這是錯的,父親的生日是農(nóng)歷己卯年乙亥月癸亥日,即公歷1939年11月22日。<br>  父親說,也不知道工作人員怎么回事兒,居然把這也搞錯了。</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3<br> 他說,同時印錯的還有他的名字。<br> 成姓家族輩份排序,古有“光明正大,錫祚永昌”之說。父親是“大”字輩,和呂梁著名中醫(yī)成大權(quán)是鄰村同輩。祖上說,此輩“大”字同時亦能以“杰”字替代,故本家父輩皆以“杰”字定輩取名。父名上杰下才,但不知何故,派出所早些年辦理身份證時,錯將“杰”字打成“吉”了。<br>  老家方言中,“杰”和“吉”同音,都發(fā)“jie”聲,入聲,短促有力。這也許是錯的緣由。<br>  這些年父親也就將錯就錯了。但說起來,他總還是感覺有些遺憾。他們那一代人,幼承古訓,都常說“君子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同時,也可能他覺得“杰”字的寓意更好些。</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4<br> 1958年,父親19歲。他根據(jù)組織分派來到孟門古鎮(zhèn),開始了他的教師生涯。<br> 洪荒時期,大禹曾在此地鑿開蛟龍壁,疏通黃河上第一個洪水出口,故有"天下黃河第一門"之稱,"孟門"也因此得名。戰(zhàn)國尸佼《尸子》記有"龍門未辟,呂梁未鑿,河出孟門之上,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謂之孟門"。<br> 春秋戰(zhàn)國時期該地設(shè)藺邑,史記"秦拔我藺",即指此地。北周大象元年置定胡郡,兼領(lǐng)定胡縣;唐武德三年,置西定州 ;貞觀二年廢西定州改定胡縣為孟門縣,七年廢縣設(shè)鎮(zhèn),八年廢鎮(zhèn)復(fù)置定胡縣。元代撤縣,設(shè)孟門鎮(zhèn)。明清時期,在此先后設(shè)離石巡檢司、孟門巡檢司。<br> 建國后,此地曾設(shè)孟門人民公社、孟門革命委員會,現(xiàn)為孟門鎮(zhèn)人民政府駐地。<br> 父親在此地工作了三年,從1958年到1960年,那時正是“大躍進”和“人民公社”時代。<br>  2006年春節(jié)我出席"中國首屆黃河黃土高原柳林·孟門年俗文化節(jié)"時,鄉(xiāng)親們圍攏過來說,他們是父親的學生。<br>  上面那張照片,是他從教之初和學生的合影,拍攝于1959年。</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br> 5<br> 歡送同事的這張合影,拍攝于1965年。<br> 最后一排,正中間的那位,正是風華正茂的父親。<br>  那時他26歲,從教8年了,已經(jīng)從孟門鎮(zhèn)調(diào)到吉家塔鄉(xiāng)。<br>  父親教書一輩子,換了9個地方,但都在柳林的孟門、吉家塔和成家莊三個鄉(xiāng)鎮(zhèn)之內(nèi)。</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6<br> 父親是一名小學教員,教的都是小學生。<br> 在呂梁市區(qū)的離石,也有我父親曾教過的學生。他們中間,有普通百姓,有領(lǐng)導干部,也有億萬富翁。他們對我說:“你父親那時是有名的好老師啊,教得可好了!”<br>  也許大家是當著我的面在恭維他吧,因為他教的如何,我真不知道。但我知道他是文革后全省最早評上高級職稱的教師中的一員。做了一輩子教師的他,多次受到上級的表彰獎勵。<br>  上面就是1986年教師節(jié)時,中共柳林縣委和柳林縣人民政府給父親頒發(fā)的獎狀。</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7<br> 1976年拍的這張照片,是他和學生們的合影。<br> 中間一排左起第三是父親。那年他37歲。<br> 也就是在這一年,我的家庭出現(xiàn)了大的變故,父母因故離異。<br>  父親一生正直、耿介。但他也是一個普通人,他也有他的缺點,這我知道。<br>  而作為他的兒子,我的使命就是繼承應(yīng)該繼承的,超越應(yīng)該超越的。這應(yīng)是他的希望,也自是我的追求。</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8<br> 父親當了一輩子教師,卻沒想過在城里買間房。他沒有也不懂的去享受經(jīng)適房政策的優(yōu)惠。<br> 1999年,工作41年的父親到齡退休,他回到了老家村里。<br> 那兩年,我的爺爺和奶奶先后走了。父親送走了他們,自己就住在老人們住過的地方。<br> 這個地方,也是父親出生的地方。<br>  窯洞土墻那些斑駁的泥片,記錄了一個家庭的滄桑歷史,也凝聚著父親對既往歲月太多的回憶。<br>  他對這間房子,有著難以割舍的感情,始終不愿離開。</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9<br>  退休回到老家后,憑借工資可以活得比較滋潤的父親,卻始終省吃儉用,秉承著勤儉節(jié)約的家風。<br>  </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10<br> 這張組合照片所反映的,是與父親退休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東西。<br> 右邊是菜窖,上蓋下窖。窖口直徑一米五左右,窖深多達三米。窖身為圓桶形,側(cè)面鏇出腳踏子,便于人們出入。窖底則向四圍拓寬,主要用來貯藏蔬菜。過去,家里人秋天將土豆、蘿卜之類的根莖類蔬菜儲存進去,一直要吃到第二年新鮮蔬菜上來為止。<br> 左上那個圓形帶條格的片狀東西,是老人們自己做的夾篦。夾篦原材料一般是高粱秸稈,也有木質(zhì)的。主要用來蒸饅頭之類的食物。<br>  拼圖中左下面的那個,是用藤條編織而成的,用來盛放和搬運東西,叫筐,土話叫“be lan”。<br>  對了,筐右上邊的是粗瓷大盆,口徑一米多,下雨時接水用的。晉西自然生態(tài)惡劣,干旱缺水。每逢下雨,人們都要儲水備用。</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11<br> 父親穿過的鞋。<br> 這是一雙堪稱古董級別的鞋。<br> 鞋是自家做的,條絨鞋面,針納千層底。鞋幫子已經(jīng)破爛不堪了,但是父親還沒扔掉它,洗了又放在那兒。每當他去溝里種地的時候,他就穿上了它。<br>  我問他為何不穿我們給他買的好鞋,他說下地穿好鞋,把東西糟蹋了,是造罪。<br>  它被我女兒看到了。這是前些年我女兒隨我回老家時拍攝的。<br></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r> 12<br> 還有這個麻布袋子,上面寫著“糧袋”“寶袋”四個字?!皩殹弊质欠斌w寫法,看來有些年頭了,估計是解放前的產(chǎn)物。<br> 幾代人用了又用,洗了又洗,補了又補,但是還沒有扔。父親又把它洗出,掛在鐵絲上曬。<br> ??????<br>  糧袋和鞋一樣,都是我女兒前年回老家時拍攝的。我看到女兒拍的這些照片,定定地望了許久。<br>  我的眼睛有些濕潤。我突然感覺到,這正是我和女兒應(yīng)該繼承的真正的傳家寶。</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13<br> 他還種地。<br> 他在我家大溝和坡底的地里,種上玉米、土豆、豆角、蘿卜,還栽上黃花菜、南瓜和黃瓜。前些年他甚至曾將別人閑置的地兒也種了起來。<br> 我說:“咱家生活條件比過去好多了,你又不愁吃不愁穿,再不要這樣辛苦!”<br> 他笑著說:“沒事,等于呼吸新鮮空氣和鍛煉身體!”<br> 近些年,考慮到他年事已高,身體狀況又不太好,我再三勸他不要再到溝里勞動去了。他嘴上說好吧,但據(jù)村里人反映,他還是閑不住。<br> 他把他種植的蔬菜分給了身邊的人,每次我回老家,臨走時他都要讓我們帶點他種的東西。我說不用,他說:“帶上!咱這是真正的綠色蔬菜!”<br>  秋天來了,他高興地對我說:“管它呢,我把種的玉?黍剝下給了咱紀平(我姐),她把它賣了,多少也是點收入?!?lt;br>  </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r> 14<br> 父親是一個不善表達感情的人,在我的印象中,他甚至從未擁抱過我一次。但是,我能讀懂他嚴肅外表下深沉的愛。<br> 那是1979年我在縣城上高中的時候,冬天。當早晨7點同學們起床后打飯去的時候,我在校園的小橋上看到了我的父親。他說為了在我上課前見到我,凌晨兩點就出發(fā)了。我知道從他教書的成家莊鄉(xiāng)王家寨村,到柳林縣城,需要徒步行走四個多小時。<br> 他給我送來了一袋子已經(jīng)焙干的玉米面做的發(fā)糕,這是當時同學們擁有的“干糧”中檔次最高的了。要知道,當時以“糠窩窩”作干糧的不在少數(shù),條件好一點的也不過只是“紅面貨兒”,即高粱面發(fā)糕。<br> 那時,公職人員吃糧實行供給制,數(shù)量不多且以粗糧為主。父親正值壯年,供給的那點糧還不夠他自己吃,可是他卻堅持每月給我節(jié)省出一袋干糧。<br>  我想對父親說聲謝謝,但是話到嘴邊卻說不出來。我和他一樣,也是真情難以出口的一個人,總感覺感謝之類的話,一說出來就俗了假了。<br>  越是感動于心,越是難形于言。</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15<br> 1980年7月,我高中畢業(yè)報名參加高考。<br> 從小喜歡文學的我,在志愿表上填報了山西大學中文系。我用“柳中矻矻學文化,河左亭亭占鰲頭。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小寧不風流”和“七月?lián)]筆化大鵬,九天展翅笑群雄”的詩句表達了我的少年壯志。<br> 詩中提及的“小寧”,即現(xiàn)任天津市武清區(qū)區(qū)委書記的王小寧。1979年他作為柳中補習班的學生,比我早一年考上了大學。年少輕狂,我心雄萬夫,欲與學長試比高。<br> 高考結(jié)束,父親專程跑到柳林看我。在一中門房,他問我考得如何,我口無遮攔:“大學應(yīng)該沒什么問題?!?lt;br> 父親未等我說完,就厲聲呵斥道:“不敢瞎說。”父親的呵斥不無道理,因為那時考大學的確不太容易,一些縣居然連年“推光頭”。向來低調(diào)的父親,不希望自己的兒子是個說大話的人。<br>  成績揭曉,我的成績其實已超了文科重點線,山大錄取當然更是自然的事了。我記得很清楚,當我接到大學錄取通知后跑到王家寨向父親報喜時,父親把通知書看了又看,喜極而泣。<br>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父親哭,也是此生唯一的一次。</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16<br> 父親本是一個非常正直耿介的人,對社會不正之風深惡痛絕??呻S著我職務(wù)的升遷,父親有時也希望我能“澤被桑梓”,惠及親友。但我對“一人得道,仙及雞犬”的封建惡俗深惡痛絕,始終認為政府官員作為公共管理工作者,對人一視同仁是本分,遇事秉公而辦是天職,而對親戚朋友真正的尊重真正的親,也應(yīng)是和其他人等量齊觀。 <br> 我不許父親介入別人的俗事糾紛,“張家長,李家短,人家是非我不管;姑姑丑,姨姨俊,人家論時我不論”;我反對他在不了解實際的情況下隨眾臧否官場人物,“不管國際風云如何變幻,先把中國(自己)的事情做好”;我不允許他為別人在我這兒說情辦事,也要求他提防在我這兒無計可施的人去他那兒“曲線救國”,警惕可能的“糖衣炮彈”的襲擊……對此,父親雖然有時覺得我有點不近人情、不合常理、“不合時宜”,但最終還是給了我應(yīng)有的理解。<br>  他和別人說過這樣的話:“他是對的?!?lt;br>  </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17<br> 父親愛抽煙。<br> 早些年,我告訴他抽煙對身體不好。他說他也知道,但改不了。<br> 12年前,65歲的父親因病住院。我沒告訴他病情和手術(shù)的真實情況,但出于對他身體健康的考慮,我再次勸他戒煙。可他的回答是:“我一輩子就這么唯一的一個愛好。”<br> 前年他再次住院手術(shù),我鄭重告訴他不能再吸煙,并斷然采取了斷煙措施——八月十五也好,過年也罷,再沒給他帶煙。<br>  嗜煙如命的父親,沒能理解我的一片苦心,在我面前沒敢說什么,卻一本正經(jīng)地給我女兒寫了一封“告狀”性質(zhì)的信,所告之事就是我回去時不給他帶煙。<br>  然而,最近,他戒煙了。前不久他因身體極度虛弱又住院半個多月,出院后自己主動告訴我們:“不了,不抽了!”</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r> 18<br> 出院回家后,父親精神好了許多。<br>但是我知道,對一個77歲洞悉一切世事的老人而言,應(yīng)沒有他不知道的事兒了。<br> 星期天,我和愛人回家看望他老人家。他抖抖索索從抽屜拿出一張紙:“給,這就是你一直想要的東西。”<br> 我看了一下,是他1999年退休時自己填寫好的一份履歷表。背面還標記著他入黨的時間。<br>  “對了,趁我記得,我要給你說一下……”父親接著俯身爬在我耳朵旁。但是,我擋住了他:“您有什么要說的,告訴我姐就行,不用告訴我。”<br>  我唯一的希望是父親健康長壽。</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19<br>  我想說:爸爸,我愛你!</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