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作者介紹:梁丁南,湖南省漣源人,1969年2月入伍,歷任75炮連5班長、輪訓隊區(qū)隊長,3連2排長、作訓參謀、作訓股長,1983年任363團參謀長,1985年任361團參謀長。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1986年轉業(yè),分配在湖南婁底工作,現已退休。</h1><h1>梁丁南參謀長參加了1979年對越自衛(wèi)還擊作戰(zhàn),在那段難忘的的戰(zhàn)爭歷史中,他擔任361團作戰(zhàn)參謀,對361團在對越作戰(zhàn)中有個直觀、宏觀、全面的了解。2009年3月16日為紀念對越自衛(wèi)擊勝利30周年,他以講述的形式撰寫了一篇361團對越自衛(wèi)還擊作戰(zhàn)文章,文章在網絡上廣泛流傳,深受廣大參戰(zhàn)老兵和讀者的好評!我多次和梁丁南參謀長通了電話和進行微信交流,他對人和謁可親,語氣平和,對那場遠去的戰(zhàn)爭如今還記憶猶新。特別是談到犧牲的戰(zhàn)友,年紀輕輕永遠躺在了南疆的紅土地上,至今他還難以釋懷。歷史不能忘記,英烈我們需要緬懷,現征得梁丁南參謀長同意,把他的文章發(fā)表在美篇給廣大讀者分享。在此,向梁丁南參謀長表示衷心的感謝!</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梁丁南參謀拍于奇峰鎮(zhèn)部隊營區(qū)</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前言</h1><h1 style="text-align: left;"><br /></h1><h1>步兵121師第361團,前身是東北民主聯軍第四縱隊十旅二十八團。戰(zhàn)爭年代,榮獲"塔山守備英雄團"稱號。1949年3月25日,在北平西苑機場接受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的檢閱。1979年對越自衛(wèi)還擊作戰(zhàn),這支英雄的部隊又創(chuàng)立了新的榮譽。我有幸成為361團的一員,有責任展現部隊的光榮史實。</h1><h1>《梁參謀講述》運用戰(zhàn)例研究方式,試從步兵團組織指揮的角度,盡可能真實反映361團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的全過程。</h1><h1>揭開歲月塵封的原始資料,再現當年的戰(zhàn)斗情景,旨在對亡者的懷念,對生者的敬重,對來者的激勵!</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梁丁南參謀拍于廣西邊境</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一、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背景</h1><h1 style="text-align: left;">中國和越南曾經有過一段"越中情誼深"的美好時光,胡志明深情地說:"中國革命和越南革命的關系真是恩深、義重、情長。友誼之光,萬世輝煌"。為了越南人民抗擊外敵,實現南北統(tǒng)一大業(yè),中國給予了越南巨大而無私的援助,很多的援助未計數,也未計值。1950年一1974年中國援助越南的軍事物資計有:槍210萬支(挺)、炮7萬余門、艦艇176艘、坦克552輛,裝甲輸送車320輛、飛機170余架,汽車1.6萬輛、軍服1117萬套,彈藥炸藥及無線電機無法統(tǒng)計,約合人民幣42.6億元。(文中資料引用宇劍的《正義之戰(zhàn)》謹致謝意)。</h1><h1>1977年11月20日,越共領導人黎筍表示:"越南人民永遠不會忘記毛澤東主席情至義盡的講話:七億中國人民是越南人民的堅強后盾,遼闊的中國領土是越南人民的可靠后方"。"越南人民的勝利是與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的強有力支持和巨大的援助分不開的。越南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中國的這種慷慨的支援"。然而,黎筍集團口是心非,忘恩負義踐踏了中國人民的深厚情誼,導致了兩國關系破裂,挑起了這場戰(zhàn)爭。</h1><h1>1972年2月,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T焦差I導集體對我國的外交政策很不了解,攻擊中國邀請尼克松訪華是"大國間的行動有時會犧牲小國,把它壓垮"。1973年開始,越南開始自毀"越中友誼長城"。1976年開始,越南政府強迫華僑加入越南國籍,加緊推行岐視、排斥、迫害華僑的政策,嚴重損害華僑的正當權益,使廣大華僑難以為生,直至把他們大批驅趕回國。據統(tǒng)計,1978年4月被驅趕回國的華僑每天達數百人。5月增加到數千人,截止5月底總數已超過10萬人。中國僑民在越南的悲慘遭遇,是國際關系中駭人聽聞的。</h1><h1>評說:沒有永恒的友誼,只有永恒的利益。</h1><h1>1975年,美軍撤出越南,越南接管了價值超過200億美元的軍事物資,加上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給予的巨大軍援,剛剛走出戰(zhàn)爭深淵的越南又做起了"世界第三軍事強國"的美夢。1977年12月,越軍悍然出兵柬埔寨。1978年下半年開始,越南當局在蘇聯的慫恿下,對中國邊境地區(qū)的武裝挑釁不斷升級,甚至襲擊我火車、殺我軍民,僅半年多時間里,越軍打死、打傷我邊防人員和邊境居民達300多人。</h1><h1>評說:鮮血染紅了中越邊境,玷污了中越友誼,責任在越方。中國已忍無可忍,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一場"同志加兄弟"的戰(zhàn)爭暴發(fā)了。</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1978年11月28日121師361團摩托化向中越邊境開進(解放軍汽車48團老鹿拍攝)</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二、向中越邊境開進</h1><h1 style="text-align: left;">1978年11月25日,我團接到師予先號令:部隊立即進入一級戰(zhàn)備。當時我團的分布情況是:多數連隊正在進行正常的戰(zhàn)備訓練,8連在會仙公社矮山生產基地進行自給性生產任務,高機連在柳州參加軍高炮團統(tǒng)一組織的對空實彈射擊,部分干部、戰(zhàn)士進行正常探親、出差、住院,第三批轉業(yè)干部已經公布名單,準備轉業(yè)。</h1><h1>當日晚,師召開作戰(zhàn)會議,我團參加會議的是團長時光銀、政委馬安榮、參謀長蔡義幸,帶上梁丁南參謀擔任會議記錄。會議傳達了上級的決心和部署,下達了向中越邊境待機地域開進的命令。</h1><h1>我團的任務是:"361團(欠騾馬)加強師炮團1營、防化連1排為師第一梯隊,于11月28日23時由現駐地出發(fā),沿兩江、壽城、中渡、上雷、柳州、思隴、羅波、平果、田陽之線摩托化開進,第一天在壽城大休息,宿平山;第二天在六道街大休息,宿遷江;第三天在羅波大休息,宿同墟(9476);第四天在林逢大休息,于12月2日6時前進至德保。</h1><h1>調整哨由師榴炮1營組織,各團于11月28日18時前完成開進準備。</h1><h1>我團騾馬隨362團第二序列車鐵路輸送,在桂林物資局站裝載,具體安排與師作訓科苑世軍參謀聯系。騾馬和馭手在扶緩卸載,爾后徒步開進至德保歸建。</h1><h1>121師參謀長張樸岳就開進中的協同動作明確如下:</h1><h1>1、加強你團汽車75臺,汽車48團28日12時到達桂林,你部主動派人去接洽引領。</h1><h1>2、夜行曉宿,閉燈駕駛。29日23時前,車隊不得通過柳州市,防止擾民。</h1><h1>3、開進中2瓦以下電臺可以開通,15瓦電臺靜默,保持守聽,不發(fā)信,雙正點守聽10分鐘,到達宿營地后,有線接替無線聯絡。</h1><h1>4、與軍指聯絡方法:軍在開進沿途設五個通訊點:三隍、軍教導隊、柳州大橋南端、大塘、504醫(yī)院,均使用保密機和代密表,途中如遇緊急情況,可掛"戰(zhàn)機電話",代號是:師04、團05,到達集結地域后開通載波機。(軍作訓處趙處長插話:第一天,軍派有一名通訊員,在平山公社郵電所等部隊,你部寫一個簡要的宿營報告交給通訊員帶回軍指,如遇緊急情況,可派人直接來軍指報告。第二天,到504醫(yī)院打電話向軍部報告,第三天,帶上保密機,到平果縣郵電局向軍報告情況,如果軍電話要不出來,可找廣西軍區(qū)作戰(zhàn)處,經作戰(zhàn)處轉軍。第四天,如德保至南寧線路由我借用,用于保密機聯系,如沒有借用,就派人到靖西縣邊防2團,由2團轉省軍區(qū)或直接轉軍)。</h1><h1>張參謀長接著說:軍郵:開進中不準寄私人信件,到達新區(qū)后,機要信件要經縣以上機關辦機要手續(xù),私人信件由留守集中送師收發(fā)室,師轉新駐地。</h1><h1>5、行車部隊代號:師231、團232</h1><h1>新區(qū)代號:121師54479、361團54480</h1><h1><br /></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12月2日361團齊裝滿員準時到達德??h(解放軍汽車48團老鹿拍攝)</span></h1> <h1>11月25日晚受領任務后,我團連夜召開作戰(zhàn)會議,對部隊由平時轉入戰(zhàn)時的工作進行了具體部署和安排,72小時內務必完成摩托化開進和騾馬分隊的鐵路輸送及徒步開進準備工作。</h1><h1>從1977年起,我?guī)煋诬妳^(qū)戰(zhàn)備值班任務,對平時轉入戰(zhàn)時的工作都有一套預定方案,如"戰(zhàn)備指揮編組"、"摩托化開進車輛分配計劃"、"軍需彈藥攜(運)行統(tǒng)計"、"鐵路輸送編組計劃"、"留守方案"、"收攏部隊方案"等,受領任務后稍加修改用得著。梁丁南時任司令部作戰(zhàn)計劃參謀,對于以上計劃方案自然很熟悉,作訓股在股長陳孝勝的組織下,很快完成了相應的戰(zhàn)斗文書,呈送參謀長蔡義幸審定。</h1><h1>評說:快速反應建立在可行的預案基礎上。</h1><h1>11月28日23時,部隊從營房出發(fā),按原定計劃開進。第一天開進暴露兩個問題:一是開不動。全團大編隊開進,行軍長達10余公里,前衛(wèi)已經出發(fā)一個多小時了,后衛(wèi)還沒有啟動。二是車輛加油很費時,影響駕駛員休息。第二天,我們根據以上問題,釆用大編隊、小梯隊開進,加速了行軍速度。請求20分部、軍后勤部、123師后勤部支持,配備油料和技工人員,提前進入宿營地,車輛到達后為車輛加油和維修,保障駕駛員不疲勞駕駛和車輛技術狀況良好。</h1><h1>對于靠兩條腿走路的步兵團來說,釆用摩托化開進方式,當時是頭一遭,大家都沒有經驗,由于組織得力,全團146臺車,行程756公里,12月2日6時齊裝滿員、安全準時到達德保縣。騾馬分隊在政治處副主任劉粵鳳率領下,隨362團鐵路運至扶綏卸載,沿巨黎、左州、大新、上映之線徒步開進,于12月11日6時進至德保歸建。幾天后部隊繼續(xù)向南機動,進入靖西縣境,團指駐榮勞公社。至此,我團圓滿完成了向邊境機動任務。</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121師副師長李培江作戰(zhàn)前動員(121師政治部干事黃雋拍攝)</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臨戰(zhàn)訓練</h1><h1>1979年1月28日,鄧小平應邀訪美,2月初,鄧小平飛抵日本訪問,鄧副總理語出驚人:"我們不能允許越南到處搗亂,為了世界和平與穩(wěn)定,為了我們自己的國家,我們可能不得不做我們不原意做的事情。對付這樣的人,沒有必要的教訓,恐怕任何其它方式都不會收到效果。"</h1><h1>此時,我國西南邊境的空氣變得異常緊張,一場正義的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即將開始。</h1><h1>評說:進攻起于何日,戰(zhàn)士枕戈待發(fā)。</h1><h1>我們團的作戰(zhàn)任務是逐步明確的,起初準備在庭豪山方向打一場小規(guī)模的戰(zhàn)斗。1979年1月上旬我部的戰(zhàn)斗任務確定為穿插打援,穿插目的地為高平西側的809高地,圖上距離加系數里程為86公里。根據穿插打援任務,選擇相似地形,組織部隊進行模擬訓練。演練打山埡口、遭遇戰(zhàn)、反伏擊、行軍偵察、警戒等課題。在距離邊境近,戰(zhàn)斗任務明確的條件下,經過兩個月臨戰(zhàn)適應性訓練,干部的組織指揮能力,部隊的戰(zhàn)斗力得到了較大的提高。</h1><h1>臨戰(zhàn)訓練中也暴露一些問題。主要反映在對敵軍的作戰(zhàn)特點和戰(zhàn)區(qū)地形特點研究不夠,干部的思維定格在本土作戰(zhàn)。其次是夜幕條件下穿插戰(zhàn)斗組織指揮的復雜性認識不充分,設置情況過于簡單,一廂情愿處置情況。再次是干部的識圖能力不強,平時訓練使用1:5萬的地圖,實戰(zhàn)中使用1:10萬的地圖,許多干部都不適應。在無照明條件下能夠馬上確定站立點的指揮員極少數。實戰(zhàn)證明,平時訓練中暴露的問題在戰(zhàn)時都付出了代價。敵情和地形是戰(zhàn)爭的客觀基礎,來不得半點虛假。平時指揮員的訓練必須扎扎實實,戰(zhàn)時才能因時因地因勢應對情況。實戰(zhàn)當中的一些情況在教材中是找不到的,但是通過模擬訓練還是可以發(fā)現的。</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誓師大會上,廣大指戰(zhàn)員個個摩拳擦掌,誓死捍衛(wèi)祖國的邊疆。(121師政治部干事黃雋拍攝)</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占領進攻出發(fā)陣地</h1><h1 style="text-align: left;">1979年2月15日,部隊由靖西縣榮勞公社前出,2月16日5時到達那定,占領進攻出發(fā)地域。7時許,團長、參謀長帶陳孝勝、吳偉忠、梁丁南及三位營長、后勤處長勘察當面地形,選擇出境的具體位置,由于山上長滿滕蔓針棘,無法靠近觀察,只能在1000米外的地方勘察。當面有一個山埡口,山口西側400米處有一個山梁,垂直高度不過100米,從這里出境雖然費時,但可以減少部隊傷亡。權衡利弊,團長決心選擇從山梁出境,向縱深穿插。</h1><h1>隨后我們一行回到團指,團長與幾位領導碰頭,定下了決心和部署,梁丁南參謀用電報稿紙在膝蓋上起草了"中國人民解放步兵第361團高平地區(qū)穿插作戰(zhàn)命令",內容簡錄如下:</h1><h1>一、敵情(略)</h1><h1>二、團加強師化學偵察和噴火各一個班,決心于17日零時沿875高地(3694)、班俄(3096)、則嘎(2896)、那道(1804)、黃得(1608)、天豐(1210)之線穿插,于17日18時前到達809高地,首先攻占809高地及其以南公路兩側有利地形,并以一部兵力直插納嫩,斷敵退路,阻敵增援,爾后協同363團圍殲班莊地域之敵。殲滅班莊之敵后,視情況在809高地至納嫩間擔任阻援或向高平發(fā)展進攻。</h1><h1>三、各分隊任務(略)</h1><h1>3營(欠8連1、3排隨團指行動)為穿插先遣支隊,在122師偵察大隊后跟進,全團按3營、2營、團指,1營順序向縱深穿插。</h1><h1>四、各分隊于16日19時前完成戰(zhàn)斗準備。</h1><h1>五、團指揮所穿插階段在2營后,攻打809高地時在東莊西北側山腰(10125),攻打班莊時在無名高地(08148)開設。</h1><h1>此令</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團長:時光銀</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政委:馬安榮</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參謀長:蔡義幸</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1979年2月16日14時20分于那定</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地圖:1:1000001964年版1970年中越文版</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主送:各營</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抄送:師司、政、后</h1><h1 style="text-align: left;">1979年2月16日14時30分,團指在那定召開作戰(zhàn)會議,團長下達了戰(zhàn)斗命令,政委強調戰(zhàn)斗的重要意義。會期很短,不準做筆記,可以在地圖上劃線條。戰(zhàn)斗命令不復寫,也不下發(fā),僅留下這份經參謀長修改的原始底稿。會后,作戰(zhàn)命令很快口頭傳達到基層。(梁參謀至今還珍藏著這份命令底稿)</h1><h1>鄭贊正副政委率騾馬分隊和車輛隨師后指行動。</h1><h1>當日下午,在我當面擔任戰(zhàn)前偵察的122師偵察大隊來我團報到,協助我們出境。田陽縣參戰(zhàn)民工也來到那定,軍務部門將他們分配到三個步兵營和后指,購買的8匹矮種馬來到陣地,團指將馬分配給3營,讓它們走在尖兵排的前頭,代替我們的戰(zhàn)士踩地雷。</h1><h1>評說: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似乎成竹在胸,勝算在握。今天看來,當時存在嚴重隱患。一是沒有對出境地段進行實地勘察;二是沒有找當地居民調查詢問當面敵情地形情況;三是應由1營擔任先遣支隊,1營長黃友德識圖和協調能力較強;四是3營與偵察大隊協同沒有落實,團指應負主要責任。</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361團自衛(wèi)還擊作戰(zhàn)穿插示意圖(吳梓賢參謀提供)</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穿插戰(zhàn)斗</h1><h1 style="text-align: left;">1979年2月17日零時,這是所有參戰(zhàn)老兵永遠不會忘記的時刻,祖國西南邊境萬炮齊轟,火光照亮了夜空,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開始了。</h1><h1>17日零時,部隊按預定方案開始向國境線進發(fā)。一個團的部隊在藤蔓叢中摸黑攀爬,行動十分遲緩,17日7時才越過山梁(國境線)。此時,122師偵察大隊與3營失去聯系,8匹矮種馬早已"不辭而別"。9時30分,3營在庚雷(34966)遇敵阻擊,傷亡3人,團于13時24分向師請示改道,師指同意改道朗懷(3494)、浪源(3494),直插通向通農的公路。23時15分,我部與123師367團并列前進。18日零時,團指進至那排,聽到傳聞后,命令部隊停下來向師詢問。在此遲緩4小時26分,當得知任務沒有變動時,部隊繼續(xù)前進。18日9時到達通農縣(2000),15時35分我部先于師指和362團到達宗梅,因我團速度太快,為調整戰(zhàn)斗序列,師長鄭文水命令我團在宗梅等侯,爾后在師指、362團后跟進。</h1><h1>18日20時,團主力從宗梅出發(fā),留下梁丁南參謀率8連1排,在2營的配合下,接應后勤分隊和騾馬梯隊過河。</h1><h1>19日3時,團主力到達天豐。6時30分,梁丁南參謀帶領2營,8連1排及后勤分隊也到達天豐。</h1><h1>由于夜間穿插人員失散較多,部分后勤人員和傷員沒有跟上部隊。團長指定政治處副主任劉粵鳳、作訓股梁丁南參謀,加強6連3排、82迫擊炮、重機槍各一個班、2瓦電臺1部負責收容。團主力繼續(xù)向809高地穿插。</h1><h1>2月19日16時15分,1營攻占809高地及其以南附近要點,擊潰敵一個連。在天豐收容的300余人(其中傷員19人,民工112人),于17時也到達809高地。</h1><h1>團指在無名高地(10125)開設。</h1><h1>評說:宗梅接應后繼人員,天豐收容失散人員,拯救了幾百人的生命,團首長的決策功德無量。感謝團領導給予梁參謀執(zhí)行救人任務的機會,今生甚感欣慰。</h1><h1>至此,我團圓滿完成了穿插階段任務。這一階段,團領導組組指揮嚴密,處置情況正確,部隊士氣很高昂,作戰(zhàn)勇敢,保持和發(fā)揚了英雄部隊的光榮傳統(tǒng)。</h1><h1>因越軍倉促應戰(zhàn),沒有來得及組織增援部隊,我軍打援任務沒有付諸實施。</h1><h1>這一階段有二條教訓:</h1><h1>1、聽信傳聞,延誤時間。團指經班麗(26963)時,與友鄰367團并列前進。聽友鄰領導說我團任務可能有變動,準備在通農縣組織防御。18日零時,團令部隊停止前進,用15瓦電臺與師指聯系,詢問我團任務是否有變動,末果,零時55分,改用15瓦電臺與軍區(qū)值班臺聯絡,通過軍區(qū)轉遞與師溝通聯系,18日4時26分接師電令:"你部迅速按計劃前進"。至此,部隊在此已經停留了4小時28分。</h1><h1>2、通信不暢,宗梅遭襲。2月18日,師指為調整作戰(zhàn)序列,將走在最前頭的我團調整為后衛(wèi),(梁參謀理解:師首長的意圖是將我團做為預備隊,前方打大仗、打惡仗時,關鍵時刻我團投入戰(zhàn)斗)。我部在宗梅停留了四個多小時、停留期間,蔡義幸參謀長派梁丁南參謀和炮兵參謀張效東勘察騾馬梯隊過河地段,經勘察,吊橋上游200米處可以涉水過河。因主力出發(fā)時鄭贊正副政委率領的騾馬梯隊尚未到達宗梅,我與騾馬分隊的2瓦電臺一直無法聯絡,接應鄭副政委過河的愿望未能實現,致8連連長肖富洪、鄭副政委等同志的犧牲。鄭副政委犧牲后,100炮連指導員徐家欽、炮兵股參謀何銘勤組織指揮得當,減少了騾馬梯隊的損失。</h1><h1>評說:決策遲疑,通信不暢,帶來的教訓是沉痛的。</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越南境內天豐、809高地示意圖(吳梓賢參謀提供)</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六、北上安樂</h1><h1 style="text-align: left;">1979年2月20日,我團的部署情況是:1營(欠2連1個排)在吞片(06161)至扁亞西北側組織防御,2連1個排堅守809高地主峰。2營在團指附近待命;3營長率7連和3炮連在班后北側無名高地(08186),副營長王毅剛率3營部分人員到達809高地后,與營長失去聯系,后被師指收攏,隨師指行動,騾馬分隊隨師后行動。團指設809高地北側。</h1><h1>2月20日12時,時光銀團長和彭富信副師長到師指受領任務:"你部沿那呂、北朗、波潤之線開進安樂地區(qū),配合123師圍殲敵346師師部"。當時我團兵力較分散,只有2營在團指附近,1營離團指較遠,3營與團指失去聯系,團指兩次派人與3營聯系,也末找到3營長陳欽庭。</h1><h1>2月20日16時30分,1、2營和團指各自從駐地出發(fā),沿指定路線向安樂開進。途中發(fā)生了多起小規(guī)模的戰(zhàn)斗。21日7時50分,2營已進至波潤等待團指到達后再繼續(xù)向安樂開進。此時,團指走錯路,停留在棟替(14189)近兩小時。9時35分,團指遭敵火力襲擊,時光銀團長、劉粵鳳副主任、政治處書記姜國忠、通信股號長等人犧牲,彭富信副師長、干部股長田應初等負重傷。師副政委王士誠果斷指揮,壓制了敵火力,團指在2營的救援下撤離了棟替,進至305號地區(qū)組織防御。</h1><h1>2月22日,團派吳梓賢和許參謀向軍指報告情況,并帶回了軍首長對我團下一步任務的指示:"原地轉入防御解決吃飯問題"。</h1><h1>2月22日9時,副團長楊常灘率1營(欠2連3排)到達305號地區(qū)。</h1><h1>2連3排奉命堅守809高地主峰。在指導員燕乾元和排長張同文的率領下,在極端險惡的環(huán)境下頑強堅守陣地6天5夜,直到勝利完成任務后歸建。</h1><h1>1連北上安樂途中,尖兵排長楊金明發(fā)現前方有3個敵人押解我軍1名軍人,當即開火,斃敵1人,其余2人負傷逃竄,解救了82無炮連副連長吳遂邦(廣西桂平縣人)。</h1><h1>22日18時10分接軍指電令:"你團不再去安樂,原地防御,等待送糧,準備接受新任務。"電報中并告知師指已進至扣屯。</h1><h1>2月22日至26日,我部在305號地區(qū)組織防御,積極凊剿殘敵,不斷打擊敵人,穩(wěn)定了防御陣地,1營攻占了330、331、332、333號地區(qū),配合友鄰打通補給線,保障師主力軍需彈藥前送和傷員后運。</h1><h1>根據團的建議,上級領導決定楊常灘代理團長、毛曉東代1營長、孫壽洪代1營教導員、李群柱代3營長。同意張喜成代3連連長,溫大龍代4連連長,黎可柱代6連連長,龍凡林代8連連長。1979年2月21日至22日,時光銀、鄭金芳、劉粵鳳、黃友德、傅冠禮、陳欣庭、周梓柱等團營職干部犧牲,這兩天是我團最沉痛的日子。北上安樂階段最大的教訓是團指揮所遭遇襲擊,時團長犧牲更是令人震驚。</h1><h1>1、干部的識圖用圖能力弱。棟替偏離預定路線方向約70度,距離偏東約1000米,前方城鎮(zhèn)就是敵河安縣城。團指當初發(fā)現走偏了,但沒有找到站立點,當敵人向團指掃射,要求2營救援時,還是沒有確定站立點,只好喊:"朝槍響的地方過來"。</h1><h1>2、團指揮所與2營脫節(jié)。2月21日梁丁南參謀為2營北上安樂帶路。5時許,2營來到一條河邊,往東走是公路,經棟替至河安縣城,往北走必須涉水過河。與我隨行的吳梓賢、團特務連偵察兵小羅、小李非常積極,跳入冰冷刺骨的河流測試水深。此時部隊停在原地休息,馬政委和蔡參謀長對團長說:"我們到前面去看看"。馬、蔡首長來到河邊問梁丁南參謀:"怎么回事?"我把情況作了報告,參謀長看完地圖后,與馬政委交換意見,決定部隊涉水過河。馬、蔡首長隨同2營過河。團指沒有跟上2營部隊,出發(fā)后來到河邊沒有果斷涉水過河,錯誤地沿著公路走到棟替,脫離了戰(zhàn)斗連隊的保護,遭受了重大損失。共傷亡47人,其中亡30人,傷17人。</h1><h1>評說:干部識圖用圖能力不強,代價是47人傷亡,真是痛心疾首。</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扣屯防守,隨時消滅來犯之敵(121師政治部干事黃雋拍攝)</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七、調防扣屯</h1><h1>2月27日14時,師指電令:"你團調防扣屯,留一個營在原地等待師予指,準備隨予指一起進至扣屯。團主力今天出發(fā),經波列(10135),16時前到達班俊(06183)至351號地區(qū)之間準備接受新的任務"。14時30分,師予指到達305號地區(qū),除1營外,團主力和師予指出發(fā),向扣屯開進。</h1><h1>1營于27日17時19分與364團交接防御陣地,爾后,返回305號地區(qū),2月28日經波列進至312高地(08029)組織防御。3連隨師炮團行動,負責師炮群陣地安全。</h1><h1>至此,團的防御部署是:2營在扣屯南側無名高地(08227)及其附近高地,1營在312高地,團指和3營在309號地區(qū)(08227)。</h1><h1>在扣屯組織防御期間,主要做了兩項工作,一是組織環(huán)形防御,共構筑各種工事2480個,挖掘塹壕9670米,貓耳洞1534個,組成了較完整的環(huán)形防御體系。夜間派出濳伏哨、班哨、步哨,防敵滲透和襲擾。二是積極清剿。共組織營規(guī)模2次,連規(guī)模8次,排規(guī)模11次,俘敵12人,斃敵26人,繳獲大批武器彈藥,其中冰雹火箭彈39枚。</h1><h1>評說:扣屯防御階段,有兩個原因造成了部隊自然減員。一是水源污染嚴重。人、馬和一些動物的尸體腐爛后,臟水沿著水溝往下流,人飲用后大多腹瀉。二是氣候溫差大。時值農歷二月初,越北的白天炎熱難忍,晩上寒冷難耐,致使部分人患感冒,部隊進入縱深后,運輸?給線還不順暢,部隊存在缺糧、缺藥的情況。3月5日以后,上述問題得到緩解。</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炮兵萬歲"在戰(zhàn)斗中經常聽到步兵這一呼聲。圖為121師榴彈炮營支援步兵戰(zhàn)斗。(121師政治部干事黃雋拍攝)</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八、納隆戰(zhàn)斗</h1><h1 style="text-align: left;">1979年2月21日,兩位美國參議員飛抵越南進行實地考察,他們看到的是這樣一副景象:老街和諒山一帶,大批越南難民從兩市撤離,人群長達數英里。在老街通往內地的公路上,大批越南傷兵躺在路邊,等待運往醫(yī)院。諒山的越軍已經全部撤走,只留下一些民兵和不愿走的居民,很多建筑已被炸毀。諒山如同一座死城。在越南首府河內,氣氛十分緊張,火車站擠滿了急于離開首都的居民。</h1><h1>評說:窮兵黷武,只能咎由自取,禍國殃民。</h1><h1>1979年2月24日我國一位領導人在回答共同社記者時指出:還要再給越南一點"教訓",同時又強調了鄧小平副總理在戰(zhàn)前表明的中國還擊行動的三項原則:第一,有限的;第二,不長期化;第三,不擴大。</h1><h1>3月5日,新華社奉我國政府之命發(fā)表聲明:"由于越南侵略者不斷對我國進行武裝挑釁,中國邊防部隊自2月17日起,被迫自衛(wèi)還擊,現在達到預期目的。中國政府公布,自1979年3月5日起,中國邊防部隊全部撤回中國境內。""中國政府重申,我們不要越南的一寸土地,也決不允許別人侵犯我國領土。我們要的是和平安定的邊界。我們希望中國政府這一正義立場,將受到越南政府和世界各國政府的尊重。我們正告越南當局,在中國邊防部隊撤出以后,中國方面保留繼續(xù)自衛(wèi)還擊的權利。"</h1><h1>3月5日公布撤軍命令后,為了再給一點"教訓"和防止越軍咬住我軍后撤,駐高平方向我邊防軍籌劃了納隆戰(zhàn)斗。</h1><h1>此役參戰(zhàn)部隊有:我121師3個步團各一個營的兵力,友軍150師449團從師右翼向納隆西南迂回,決心集中兵力殲滅納?。?020)地區(qū)之敵,切斷其交通。</h1><h1>我團參戰(zhàn)分隊是步兵2營及特務連工兵排,擔任師正面進攻任務。楊常灘代團長組成精干的團前進指揮所,成員有楊丕松,梁丁南、吳梓賢、梁紹、張效東,救護組由戴禮初醫(yī)生負責,30名民工隨救護組行動,師炮群前觀隨團前指前進。</h1><h1>3月8日,楊代團長、蔡參謀長率有關人員進行陣地勘察,參加人員有:2營的營連主官、梁丁南、張效東,4連8班擔任警戒??辈熘杏幸粋€意外收獲,在經過公路時,聽到涵洞內有聲響,遂封鎖涵洞口。梁丁南與4連8班班長李爭合作,擊斃敵軍官1人,繳獲手槍沖鋒槍各一支。(其領章帽徽勛章梁參謀留作紀念)</h1><h1>戰(zhàn)斗經過:3月9日零時,我參戰(zhàn)分隊在楊代團長的率領下從扣屯出發(fā),沿公路向納隆開進。為了隱蔽行動企圖,電臺靜默保持守聽,利用夜暗和霧幕隱蔽接敵,梁丁南參謀和吳梓賢走在前方尖兵連帶路,嚴密掌握前方敵情,相機處置情況。</h1><h1>3月9日6時,尖兵6連與敵交火。我團首先打響,部隊隨即展開,前方三個高地敵火力對我團構成嚴重威脅。梁丁南、吳梓賢迅速確定站立點和前方三個高地的座標,楊代團長向師指報告情況,并請求炮群向三個目標火力急襲3分鐘,幾乎是同時,炮兵前觀向炮群陣地發(fā)送了炮擊目標。很快炮兵試射開始,前觀修正彈著點后,頃刻,憤怒的炮彈鋪天蓋地而來,陣地發(fā)出一片歡呼聲:"感謝炮兵老大哥"!</h1><h1>第一波火力急襲后,6連立即發(fā)起攻擊,由于6連與敵遭遇時傷亡過大,攻擊末能奏效。2營調整了戰(zhàn)斗部署,將曾獲"長嶺連"、"愛民模范連"榮譽稱號的4連投入戰(zhàn)斗,10時攻占425高地,取得了納隆戰(zhàn)斗決定性的勝利。</h1><h1>評說:炮兵攻擊在先,步兵沖鋒在后,是當時條件下完美的步炮協同戰(zhàn)例。</h1><h1>團前指和2營營部進入425高地,4連文書胡平找來敵軍一面旗幟和一條橫幅標語,經翻譯,當面之敵為"海防省隊183團",標語為"誓與陣地共存亡"。梁丁南將當面情況向師指滿元剛科長作了詳細報告。</h1><h1>3月10日上午,5連向南逐點攻擊,12時占領敵營指揮所。至此,我部已攻占納隆以北有利地形,此時,友鄰部隊也有重大進展,敵軍183團遭受重創(chuàng)。</h1><h1>3月10日15日,師參謀長張樸岳來到我團陣地,協調各部隊清剿殘敵,炸毀納隆橋。</h1><h1>炸毀納隆橋的任務交給了楊代團長。</h1><h1>16時,受楊代團長的委派,梁丁南參謀率工兵排進入橋北300米處隱蔽。特務連副連長張中龍帶3人前去偵察,發(fā)現納隆有一座地面水泥橋,上游100米處還有一座水下橋。我與他商量后決定:地面橋炸橋墩,水下橋炸木樁。17時10分,在我火力的掩護下,工兵排冒著敵人的子彈向前接敵17時40分,隨著兩聲巨響,納隆橋癱瘓了。</h1><h1>3月10日18時始部隊開始回撤,當晩撤回扣屯防御陣地,納隆戰(zhàn)斗勝利結束。</h1><h1>評說:納隆戰(zhàn)斗,是在特定條件下進行的一次特殊戰(zhàn)斗,使參戰(zhàn)部隊取得了寶貴的山地進攻戰(zhàn)斗經驗。</h1> <h1><font color="#ed2308">納隆橋側影(361團胡平提供)</font></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九、班師回撤</h1><h1 style="text-align: left;">3月10日接到師指命令:"你部于十三日進至高平市,擔任護路守橋任務,保障師主力回撤。"3月11日,團指組織相關人員,對高平、安來、茶靈之線進行現地勘察。8連1排、團特務連偵察排、高機連1個排擔任警戒。根據地形和敵可能進行的襲擊、伏擊、尾追或炮火攔截做了分析判斷,邊勘察邊明確任務,切實保障師主力通過高平大橋和工兵營炸橋,掩護全師部隊順利撤回國內。</h1><h1>3月13日6時,部隊從無名高地(08205)出發(fā),經扣屯、班來(0245)之線開進,9時35分進至高平,團指與駐守高平的54軍160師交接防務后,我部進入高平城區(qū)防御陣地,部署如下:3營進至魁銀(10307)、安來(1236)之間,擔任護路任務;2營負責高平三座橋梁的守衛(wèi)任務,在師主力通過前保護橋梁不被敵人破壞,當師主力通過后掩護工兵炸橋;1營進至385高地(10285),接替友軍防御陣地為團預備隊。團指在無名高地(12309)開設。</h1><h1>3月13日至14日,敵人遠程炮兵對我陣地進行多次炮擊,一些工事被損壞。夜間從多個方向襲擊我守橋部隊,均被我方打退,13日敵人企圖炸橋,我軍守橋,14日敵人護橋,我軍要炸橋,進行了激烈的斗爭。</h1><h1>3月14日11時,師主力通過高平大橋。我團掩護工兵部隊炸毀了高平1、2、3號橋。全團交替掩護,經安來、壓得之線徒步回撤。3月15日12時30分,我部進至茶靈(26345)以北地區(qū)待命,準備接應友軍150師部分人員回撤。</h1><h1>3月16日7時30分,全團乘車從茶靈出發(fā),于8時撤回龍邦口岸。車隊在夾道歡迎的祖國親人中緩緩行駛,經呂平、地州、靖西、新圩之線開進,進至都安公社、渠洋、大道街休整,團指駐大道街。至此,第一輪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告一段落。</h1><h1>評說:不辱使命,載譽歸來,回家的感覺真好!</h1><h1>這次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我團共經歷大小戰(zhàn)斗37次,共斃敵956人,俘敵12人。我團傷亡536人,其中亡243人(失蹤119人)、傷293人。</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121師鄭文水師長、周開源政委和戰(zhàn)士們一起,熱烈歡迎中央慰問團。(121師政治部干事黃雋拍攝)</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凱旋回營</h1><h1 style="text-align: left;">1979年3月5日,中國政府發(fā)布從越南撤軍命令,同日,越南當局發(fā)布全國總動員令,要求男性18一45歲,女性18一35歲,符合條件的全部公民,都要參加民兵游擊隊、民兵自衛(wèi)隊。</h1><h1>越方遭我方懲罰后,萌生惡態(tài),趁我軍撤出越南后,強占邊境上許多騎線點,修筑工事,不斷挑釁,重新燃起了武裝沖突的導火線,迫使中國"保留繼續(xù)自衛(wèi)還擊的權利"。</h1><h1>在大道街休整兩個多月時間里,部隊進行戰(zhàn)斗總結,抓緊戰(zhàn)備訓練,指揮員和指揮機關工作重點是隨時準備進行新一輪的自衛(wèi)反擊戰(zhàn)。</h1><h1>1979年5月底,西南邊境形勢趨緩,上級命令我部撤回營區(qū)。團指機關根據上級給予的任務擬訂了撤回營區(qū)的計劃。</h1><h1>第一步:摩托化倒運計劃。經德保、上映、至崇左縣,全程210公里,全團(含馬匹、物質)共需汽車192臺(本建制車輛65臺,上級加強車輛127臺),分為兩個批次倒運。</h1><h1>第二步:鐵路輸送計劃。全團編為三個列車編組,在崇左站裝載,經南寧、黎壙、柳州站至桂林卸載。</h1><h1>6月1日6時,騾馬分隊車隊從都安公社出發(fā),19時30分進至崇左農場宿營,等團主力到達后,隨主力鐵運。</h1><h1>6月7日6時,團主力三個梯隊從駐地出發(fā),20時分別進至崇左市場、工會禮堂、太平市場地域待乘,騾馬分隊歸建。</h1><h1>6月8日11日10分,第9序列列車編組發(fā)車,9日11時19分到達桂林平山站卸載。</h1><h1>6月8日17時37分,第10序列列車編組發(fā)車,9日15時17分到達桂林物資局站卸載。</h1><h1>6月8日21時48分,第11序列列車編組發(fā)車,9日19時19分到達桂林二級站卸載。</h1><h1>部隊返回營區(qū)后,著手處理戰(zhàn)后善后問題,我們重視了烈士的評功評獎及烈屬撫恤,忽略了對一些負傷人員的傷殘評定工作。至使他們的正當權益無法得到保障。</h1><h1>評說:我361團于1978年11月28日離開營區(qū),參加第一輪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1979年6月9日返回駐地,歷時192天。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這支英雄部隊經受了實戰(zhàn)鍛練,建立了新的功績,獲得了珍貴的實戰(zhàn)經驗和教訓。</h1><h1>這一特殊經歷,令當年的親歷者永遠難以忘懷。</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廣西那坡革命烈士陵園</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一、緬懷烈士</h1><h1 style="text-align: left;">英國愛丁堡烈士紀念廳,有一方巨大的岫玉,玉石上鑲刻著:"他們的犧牲是不會忘記的"。挪威奧斯陸古堡聳立著一塊紀念碑,上書:"他們奮斗過,他們失敗過,他們留給我們一切"。人類的感情是相同的,對于為國捐軀的人們,活著的人都會產生緬懷和崇敬之情。在這次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中,我盡可能搜索記憶中曾經熟悉的烈士,籍此表示對他們的懷念。</h1><h1>團長時光銀河南內鄉(xiāng)人。為人精明強干、平易近人。平時下部隊檢查工作總是要叫上梁參謀。時團長的單雙杠動作、單兵戰(zhàn)術動作很棒,示范動作頗具美感,博得干部戰(zhàn)士一陣陣熱烈的掌聲。</h1><h1>穿插階段我部進展很快,最先到達宗梅,走在全師最前頭。809高地山地進攻戰(zhàn)斗很成功,團長組織指揮正確,處置情況妥當,證明時團長是一位出色的指揮員,1979年2月21日北上安樂途中不幸犧牲,時年44歲。遺體運回國內火化,葬那坡烈士陵園。</h1><h1>團副政委鄭贊正廣東潮陽人。參戰(zhàn)前已經列為第三批轉業(yè)干部名冊,分配在中國遠洋公司廣州分公司。部隊向邊境機動時,王東才副政委負責留守。為了把壓縮的留守人員和探親,養(yǎng)病歸隊人員輸送到前線,必須派一名副政委帶隊。此時王副政委開水燙傷須住院治療,即將轉業(yè)的鄭副政委義無反顧地走上前線。</h1><h1>記得在榮勞作戰(zhàn)室,鄭副政委背著雙手踱來踱去,嘴里念道:"要不要給老婆子寫封信",在場的測繪參謀陳明杰說:"寫吧,我也想給妻子寫封信。"</h1><h1>評說:我們都是凡人,烈士亦有柔情。</h1><h1>2月18日,鄭副政委率騾馬分隊到達宗梅。團指派梁丁南參謀率8連1個排,在2營的配合下接應后指和騾馬梯隊過河。我們在宗梅橋南停留了兩個多小時,釆取了很多措施接應,終因天色太晚,通信聯絡不暢,除后指大部過河外,騾馬分隊未能過河。當晩鄭贊正副政委犧牲,時年42歲,葬那坡烈士陵園。</h1><h1>8連連長肖富洪,2月18日隨梁丁南參謀在宗梅橋南接應后指和騾馬梯隊。當日,我的部署是:8連排長龍凡林帶一個排在橋南無名高地警戒,連長隨我行動。2營派6連3排在宗梅吊橋南接應后指人員過橋,營主力在橋南無名高地等待;吊橋上游騾馬可以涉水的地段由8連連長肖富洪負責接應。</h1><h1>后指耿金明等大部分人員在2營的接應下陸續(xù)通過吊橋。</h1><h1>肖富洪帶連部幾個人進至騾馬涉水地段,向河對岸大聲喊:"騾馬分隊往這里過河。"兩小時過去了,騾馬分隊依然未能過河,此時,一梭罪惡的子彈打中肖富洪。肖富洪是梁參謀派去執(zhí)行任務的,我沒有保護好這位連長,對他的犧牲我深感內疚。葬那坡烈士陵園。</h1><h1>3連連長曾培夫1969年2月入伍,湖南漣源人,不善言談,軍事訓練是把好手,是我團對刺比賽的尖子。1979年2月20日,3連為尖兵連,在通過吞片至扁亞山谷時犧牲。次日副軍長毛余隨師指經過扁亞時,曾培夫手里還握著手槍,頭上"884"耳機電流聲仍然發(fā)出響聲。毛副軍長確認3連連長后,令人把曾培夫遺體蓋好,含淚告別曾培夫。時年30歲,葬那坡烈士陵園。</h1><h1>6連副連長梁仕祥1969年2月入伍,湖南漣源人,與梁參謀同村。平時訓練中印象最深的是跳木馬,他身輕如燕,一次可以跳過二條木馬。1979年1月底,他帶人來司令部領爆破器材,我接待他吃午餐,交談中流露出對新生兒子的喜悅和對妻子的愧疚。</h1><h1>戰(zhàn)斗中我與他兩次合作。一是宗梅接應后指人員過吊橋;二是配合我在天豐收攏失散人員,兩次完成任務都很出色,2月20日犧牲,時年29歲。葬靖西烈士陵園。</h1><h1>政治處副主任劉粵鳳廣東興寧人,操一口濃重的客家普通話。向邊境機動階段他率騾馬分隊,從扶綏徒步開進至德??h,途中走了7天,任務是很艱苦的。天豐收攏失散人員是有貢獻的,榮立二等功,2月21日犧牲。葬那坡烈士陵園。</h1><h1>1營營長黃友德廣東潮州人眉清目秀,標準的美男子。曾任作訓參謀,作訓股長,2月21日因腿部受傷失血過多犧牲。葬那坡烈士陵園。</h1><h1>政冶處副主任鄭金芳,教導員傳冠禮、副營長周梓桂,湖南湘陰人;3營營長陳欣庭,廣東汕頭人,圴于2月21日犧牲,犧牲地點和陵園地址本人不詳。</h1><h1>在眾多犧牲的戰(zhàn)友中,有兩位班長的形象常常印在我腦海。他們平時訓練是尖子,戰(zhàn)斗是勇士。2月20日,部隊北上安樂,我在尖兵連帶路,途中發(fā)現兩具烈士遺體。我上前辯認,其中1人是6連班長何士德,他的鮮血灑了一地,我們折了樹枝蓋好他倆遺體,脫帽默哀后含淚離別。3月9日,4連攻占納隆425高地,我目睹了班長封加乃的遺體倒在敵塹壕前,身中數彈,鮮血仍在流淌。他的遺體運回國內火化,葬那坡烈士陵園。</h1><h1><br /></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緬懷是為了喚醒記憶,紀念是為了締造未來。讓我們一起緬懷對越自衛(wèi)還擊作戰(zhàn)犧牲的烈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讓歷史記住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捍衛(wèi)了祖國尊嚴的一代軍人!</span></h1> <h1>說明:1、《梁參謀講述》共有十二章節(jié),由于美篇篇幅有限,十二、難忘戰(zhàn)友,這個章節(jié)無法編入,在此表示遺憾!</h1><h1>2、向圖片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