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父親母親:</h3><h3> 你們在天堂安好嗎?</h3><h3> 我知道這是一封永遠(yuǎn)也抵達不了的家書,因為我們早已經(jīng)天人永隔,就算你們活著的時候,我們也是形同陌路,可是我還是執(zhí)意的寫下這封信,只為午夜夢回,那縈繞在心頭難以言說的痛。</h3><h3> 歲月荏苒,時光攸忽,半生已然過去,驀然回首,那些年經(jīng)歷過的人和事都?xì)v歷在目,那么淸晰那么真切,可是我獨獨想不起來你們的模樣,也許潛意識里的抗拒,我從來沒有真正的接受原諒你們,也就輕易的把你們忘記。</h3><h3> 當(dāng)我還在母親肚子里的時候,你們也曾對我寄予過厚望吧?希望我可以是個壯壯實實的小子,一雪十多年來生不出兒子之恥。可是我,終究還是讓你們失望了,我的出生,無疑又讓你們淪為村民茶余飯后的談資,再次驗證了一肚子丫頭片子的讖語。你們怨天尤人,捶胸頓足,哪里顧得上我還未著寸縷,正在一旁委屈的啼哭呢?那個時候等著我的也就是兩條路了,要么胡亂包裹一下,送育嬰堂去,要么干脆扔路邊,生死由命。后來在我的成長歲月里,我聽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也不知你幾世修來的福,能找到這么好的父母,過上這么好的日子。是呀,我的老父老母,你們望子心切,從未正眼瞧上一瞧的女兒可是個福大命大的人呢。我一出生就遇到了人生第一個貴人,隔壁鄰居家的劉大姐。或許冥冥中自有安排吧,在她的熱心奔走下,我在襁褓中離開了你們,我的親生父母,來到了養(yǎng)父養(yǎng)母的家中,從此改變了我一生的命運,我從一個不受歡迎的棄兒,成為了焦家小院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公主。</h3><h3> </h3> <h3> 從此,我在養(yǎng)父養(yǎng)母的悉心照顧下,疼愛嬌寵中幸福長大。他們滋養(yǎng)了我的生命,給了我最博大的親情,三間青磚灰瓦的小院,綠藤逶迤,花團錦簇,我在這里歡笑,在這里生長,度過了快樂的童年時光。</h3><h3> 八歲那年,我去養(yǎng)母工作的地方玩耍,有個好事的人告訴我說,你找哪個媽?你又不是你媽生的。我頓時象個刺猬似的炸乎起來:瞎說八道,你才不是你媽生的呢!氣乎乎地跑回家,找到父親就問:爸爸,人家說我不是媽媽生的,我是誰生的呀?沒想到父親竟然流下淚來,把我抱在膝上,說:你真不是爸媽親生的,你是我們抱來的孩子,但是爸爸媽媽愛你,你就是我們最疼愛的孩子。也許那時候還小,父母都那么喜歡我,親生不親生的對我來說真的沒有那么重要。我摟著父親的頭,為他擦去淚水,說:爸爸,你們就是我的爸爸媽媽,我再也不問了。那以后,我真的再也沒有提過這件事情,在我的心里,養(yǎng)父養(yǎng)母不是親生勝似親生,他們永遠(yuǎn)都是我最最依戀的親愛的爸爸媽媽??墒?,在農(nóng)村這樣的貧困落后的地方,村民雖然大多數(shù)樸實善良,可也不乏尖酸刻薄之輩,他們的譏笑和成見,他們的狹獈和排擠,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我這個不爭的事實,成為扎在心頭的一根刺,不定期的刺痛著我,流血,愈合,再流血,我躲不了繞不開,只能默默地承受,直到后來長大成人。我從小象個野小子,捉魚摸蝦,上樹翻墻,也做了不少調(diào)皮搗蛋的事,有時候也和小伙伴們一起在別人家地里偷瓜摘果的,這時候村民們就追著在后面謾罵:沒娘生的野種!家里養(yǎng)的雞跑到隔壁人家自留地里啄菜,他們也會指桑罵愧:哪里來的野雞,無人收管!村里分米分糧分稻谷分麥子的時候,家家的小孩都搶著用籮筐排隊,無論我去的多早,總是排不到前面的,會有那些比我稍大一點的男孩子,一腳把我的籮筐踢開,說:滾遠(yuǎn)點兒,你又不是我們村里人!各種欺負(fù)各種辱罵,我從最初的畏懼膽怯到后來的針鋒相對,毫不示弱的和人對罵,卻總是勢單力薄,鎩羽而歸。有時候母親聽到了,自然也要去和他們爭論,可總是在眾人的圍攻下敗下陣來。因為父親長年在外,家里只有我們祖孫三代三個女的相依為命,受盡了白眼和委屈,偏偏我們家條件好,遂又引起人們的嫉妒和不忿,好像我根本不配擁有那樣的幸福,倒象是搶了他們的好日子一樣。他們聚在一起閑聊,看到我衣著光鮮的走過,也不忘嘲諷幾句:喲,哪里來的野雞變鳳凰了?漸漸的,我便不合群了,視這些人為洪水猛獸,性格也沉靜起來,寧愿一個人在家看書,也不出去瘋玩了,因為每次一不留神就會遭到有些大人小孩的人身攻擊,我的心便會隱隱作痛,卻又百口莫辯。</h3> <h3> 就在那個時候,在我孤立無援的成長過程中,我的心里對你們就有了怨恨了吧,雖然我不認(rèn)識你們,但我的潛意識里對你們是不屑和鄙視的。我不明白為什么別的孩子都可以在自己的親生父母身邊長大,為什么偏偏我就不能呢?特別是我自己也做了母親,有了兩個孩子,那一種衹犢之情是與生俱來的,血脈相通骨肉相連的親情多么美好,多么令人感動。因此在婚姻破裂時,我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我的孩子們,我不容許任何人傷害我的孩子,再苦再累,我也要親自撫養(yǎng)他們長大,并且始終甘之如飴。我的養(yǎng)父母對我恩重如山,優(yōu)渥的家境也讓我衣食無憂,可是人們異樣的目光,不屑的嘲笑,惡意的謾罵,終究在我的成長路上留下了陰影,成為一道抹不去的傷痕。因此,幾年前老房子拆遷,我便把房子賣了,遠(yuǎn)遠(yuǎn)地離開了那個讓我熱愛又讓我傷感,哺育了我又傷害了我的地方。</h3> <h3> 正是因為這樣的經(jīng)歷,我始終不能原諒你們。生而不養(yǎng),不如不生。對你們重男輕女、愚昧無知的思想無比鄙視,對你們拋棄骨肉、狠心冷漠的行為深惡痛絕,雖然我們在同一個城市里,我從沒有想過要認(rèn)識你們,因為在我的心里,你們壓根就不存在的。我剛生孩子的那年,我養(yǎng)父母瞞著我把你們請過來,也想讓我們骨肉相認(rèn),我猝不及防,根本沒有思想準(zhǔn)備,相顧無言。因為兒子即將辦滿月,當(dāng)時母親自告奮勇推薦有一手烹飪絕活的父親來幫忙做主廚,我養(yǎng)父母很高興,我的心里也涌起一股暖暖的柔情,或許這也是一個骨肉團聚的契機吧。可是沒想到到了那天,母親一個人趕了過來,說父親去云亭一戶人家?guī)兔θチ?,因為那家辦喜事,可以賺幾十塊錢喜錢,說完就匆匆走了,留下我和養(yǎng)父母面面相覷,手忙腳亂的應(yīng)對突如其來的變化。我真的想不明白,我的老父老母,錢對你們就那么重要嗎?我算什么?我在你們心里究竟算什么?如果說對于你們當(dāng)初的拋棄,我還可以理解原諒,畢竟那個時候窮,家里孩子多,無力撫養(yǎng),又或者根深蒂固的重男輕女的思想,你們還要在生兒子的路上艱難跋涉,可是這次的事情徹底寒了我的心,唯利是圖,至親情于不顧,薄情如斯,夫復(fù)何言?我三十多歲的時候,因緣際會,我聯(lián)系到了同樣在嬰兒時期就被你們送往山東的妹妹愛潔,從此姐妹倆書信往來有了聯(lián)系,在這世上有了至親的人。十年前妹妹被電視臺播出的尋親節(jié)目所震撼,執(zhí)意回家尋親,怕留下一輩子的遺憾。在她的影響感染下,我放下了一切芥蒂,欣然同往。就這樣,幾十年未曾謀面的親生父母和女兒見面了,我的心百感交集,看著你們已近風(fēng)燭殘年,也忍不住的心酸。也許你們的女兒太多了,我們終究是可有可無的,或者你們已經(jīng)太老了,感情什么的都已經(jīng)遲鈍了。你們永遠(yuǎn)無法理解我們的心情,一昧的解釋當(dāng)初的丟棄其實是為我們能過好日子,我真的是無語,如果可以選擇,誰愿意離開親生的父母,即使這個家再這么破爛不堪,即使父母再這么無德無能,我也愿意承歡膝下,和姐妹們一起歡笑一起流淚一起成長。我的心又一次疼痛起來,我沒有感受到你們的愧疚和歉意,沒有體會到你們的慈愛和親情,更沒有感覺到你們的思念和牽掛,曾經(jīng)融化的堅冰再次凝結(jié),埋藏在心底的熱情又變成了失望,更加堅定了我遠(yuǎn)離你們的決心。我仍然記得那天在車站,姐妹倆擁抱泣別,妹妹說我再也不會回來了,這是個讓我傷心的地方。前幾年,無巧不巧的,我們居然搬到了同一個小區(qū),我的心又一次泛起漣漪,因為對你們印象模糊,每每看到白發(fā)翁媼,總覺的就是你們又不是你們,心里不是滋味,甚至我都不敢正眼面對他們,怕親生父母相見不相識的尷尬和痛苦。自從那年一別,我們的紐帶又一次斷裂,你們從未再聯(lián)系過我,就算父親重病住院,也沒有通知我。堂妹林秀好心找到我,想讓我去醫(yī)院看望父親,可是我拒絕了。因為母親尚在,家中4個姐姐姐夫尚在,而且都有我的手機號碼,為什么沒有一個至親的人通知我?可見,她們有她們的考慮,既然如此,我又何必趟這混水,自作多情,打破她們早已習(xí)慣的生活和平衡呢?就這樣,咫尺竟成天涯,直到你們先后去世,今生今世成為永別。</h3> <h3> 噩耗傳來,我忍不住淚雨滂沱,我一直以為我對你們毫無感情,也如你們對我一般的冷血,那一刻我才知道,原來不知何時開始,這一份難以割舍的親情,早就滲透在了血液里,隱藏在我內(nèi)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其實我是多么的渴望,能在你們的眼神里看到慈愛的目光,能在你們的懷抱里享受久違的溫暖啊!</h3><h3> 今天,我也到了知命之年,步入了人生之秋。對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感悟,那些曾經(jīng)耿耿于懷的愛與恨,恩與怨,都漸漸遠(yuǎn)去,風(fēng)輕云淡。在這里,我想對你們說聲謝謝,謝謝你們給了我生命,讓我來到這個美好的世界,讓我有緣遇到了我的養(yǎng)父養(yǎng)母,讓我有了這么曲折卻不失精彩的人生,此生緣淺,活著沒有好好相愛相守,唯愿你們在天堂安息吧!也請容許我用這封永遠(yuǎn)無法寄出的家書,當(dāng)成對你們最后的回憶和祭奠吧! </h3> <h3><br /></h3><h3> 母子吟(一)</h3><h3> 襁褓之中離家園,</h3><h3> 相逢不識情何堪。</h3><h3> 常記十月辛和苦,</h3><h3> 飲水思源難忘懷。</h3><h3> 生時膝下未承歡,</h3><h3> 逝去何須說遺憾。</h3><h3> 唯愿天下母與子,</h3><h3> 不離不棄永團圓。</h3><h3> </h3><h3> 母子吟(二)</h3><h3> 牙牙學(xué)語離母懷,</h3><h3> 從此天涯各冷暖。</h3><h3> 子不識母美與善,</h3><h3> 母不知兒苦與甘。</h3><h3> 莫道最濃是血緣,</h3><h3> 相逢陌路淚滿腮。</h3><h3> 千愁萬緒付塵埃,</h3><h3> 釋然一笑泯恩怨。</h3><h3> </h3><h3> </h3><h3> 女兒</h3><h3> 2017.10.31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