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青海西寧,在內(nèi)地人心中是荒涼的邊疆,在邊疆人心中卻是繁華的都市。這里是青藏高原的門戶,神湖、雪山、峽谷、丹霞地貌等奇特的自然風(fēng)光讓人向往,漢、藏、回等各民族、宗教的文化在這里交融和碰撞,構(gòu)成了多姿多彩的人文風(fēng)光。</h3><h3></h3> <h3>西寧是一座有著2100多年悠久歷史的高原古城,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位于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農(nóng)業(yè)區(qū)與牧業(yè)區(qū)、漢文化與藏文化的結(jié)合部,是古“絲綢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經(jīng)之地,自古是西北交通要道和軍事重地,古稱西平郡、青唐城,取“西陲安寧”之意,承擔(dān)著聯(lián)藏絡(luò)疆的重任,素有“西海鎖鑰”、“海藏咽喉”之稱。西漢時置軍事和郵傳據(jù)點西平亭,北宋崇寧三年改為西寧州,1929年設(shè)西寧縣,1946年西寧改為市,成為青海省省會。西寧下轄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湟中、湟源三縣和城東、城中、城西、城北四個區(qū),總面積7660平方公里,市區(qū)面積476.5平全市常住人口233萬人,現(xiàn)有漢、藏、回、蒙古、滿、土、撒拉等48個民族。</h3> <h3>如果說西藏是人們精神里的人間圣地,香格里拉是人們夢想中的世間樂園,那么,青海西寧就是人、神、自然在源頭共處的泰初凈土。</h3> <h3>這里的天空是湛藍的,漂浮的白云幾乎伸手可觸,漫山遍野的羊群和牦牛棲息在綿延起伏的山巒上,甚至成群結(jié)隊行走在車水馬龍的公路上。</h3> <h3>9月20日上午,由西寧人民政府主辦、《旅行者》傳媒和歐特國際承辦的行攝之旅正式啟動。</h3><h3><br></h3><h3>由來自上?!堵眯姓摺穫髅降木帯?dǎo)、演、攝、錄、美和歐特國際組成的攝制組團隊在西寧中心廣場整裝待發(fā)。</h3> <h3>我們來到了青海湖畔。如果將西湖比喻是江南美女的話,那么青海湖就是高原姑娘了。 西湖,有著白素貞的傳說,而青海湖也有它的歷史風(fēng)韻,它就是文成公主的故事。</h3><h3></h3> <h3>青海湖的水沒有大波大浪,更沒有驚濤駭浪,象一塊溫潤晶瑩的巨大寶石,平靜爽滑,安詳恬靜。</h3><h3>來自上海的攝影團隊在這里開拍啦。咪咕的直播也開始了。</h3><h3>此行,受到了青海、西寧當(dāng)?shù)孛襟w的高度關(guān)注,電臺、電視臺的采訪也開始了。</h3> <h3>滬上著名攝影人葛榮先生與上視《旅行者》頻道直播主持催催小妹欣然出鏡,在青海湖畔扮演了一部中國版的西部牛仔和風(fēng)情女郎的浪漫情話。</h3><h3></h3> <h3>有人曾經(jīng)問我,你見過最美的夕陽在哪里?我只思慮了1秒,回答是青海湖!</h3><h3></h3><h3>在此,非常感謝青海省攝協(xié)趙成鍇老師的一路指引和陪伴,成鍇老師總是那么精準(zhǔn)地在合適時間、美妙光影的時刻帶著我們到達最佳的攝影點。</h3> <h3>黃昏時刻,我們和成鍇老師在青海湖畔等待著最佳光影的到來。</h3><h3></h3> <h3>農(nóng)歷八月廿一傍晚,我們登上西寧南山(也稱鳳凰山),縱目遠眺,群山翠嵐,三川煙云,西寧全景盡收眼底。</h3><h3></h3><h3>酉時,夕陽即將落下北山,將整個西寧城染紅,一片鳳凰祥云飄逸在上空……這是西寧城一年中最美妙的時刻,也是可遇不可求得一刻。</h3><h3>18:50,我的哈蘇相機果斷地定格了這高原之城的絕世之美。這也是為《西寧府新志》中描述的“鳳凰重來,看古城翻新,萬家煙景,悉收眼底;湟水東去,感滄桑變幻,千秋偉業(yè),盡覽全程”的最好詮釋。</h3><h3><br></h3> <h3></h3> <h3>今天,我們一早就從酒店出發(fā),目的地是距西寧40公里外的古城丹葛爾。</h3><h3></h3><h3>圖為是途徑多巴道口。</h3> <h3>從西寧出發(fā)1個小時的路程抵達了湟源縣內(nèi)的古城丹噶爾。</h3><h3></h3> <h3>湟源丹噶爾古城地處黃河北岸,西海之濱,湟水源頭。丹噶爾,即藏語“東科爾”的蒙語音譯,意為“白海螺”。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在這里結(jié)合,農(nóng)耕文化與草原文化在這里相交,唐蕃古道與絲綢南路在這里穿越,眾多民族在這里集聚,素有“海藏咽喉”、“茶馬商都”之美稱。</h3><h3></h3> <h3></h3><h3>丹噶爾古城也是一座文化之城,各個民族的文化在這里交融嫁接,形成了一種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h3>“百鳥樹上爭歡唱,風(fēng)和日暖滿院春,萬紫千紅百花放,牡丹亭上好春光……”——一曲西寧賦子讓我們聽的蕩氣回腸。<h3></h3><h3><br></h3> <h3>古城中保存完好的一座孔廟引人關(guān)注。在拍攝中,一位古城老者為我講述了孔廟坎坷的身世。</h3><h3>丹噶爾人在上世紀(jì)的1918年在古城中建造了孔廟,以祭祀春秋時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孔廟剛落成一年不到,“五四運動”爆發(fā),來自西寧的激進學(xué)生“打到孔老二”旗幟鮮明,先遣隊伍已經(jīng)在前往古城的路上了,孔廟危在旦夕,這時古城中的社會賢達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馬上將孔廟改成了一個學(xué)校,將孔廟的匾額包裹起來重新題寫學(xué)校的校名,將孔子的塑像藏了起來,就這樣,有驚無險,孔廟躲過了一劫。</h3><h3>時光飛速到了上世紀(jì)的1966年,文革風(fēng)潮蔓延全國。據(jù)說來自京城的紅衛(wèi)兵小將已和青海的革命小將匯合,在當(dāng)年的西寧工農(nóng)學(xué)院召開了誓師大會,打出了“搗毀孔家店”的口號,一彪人馬即將殺到丹噶爾。這時的古城孔廟已在風(fēng)雨飄搖間。危急時刻,一位當(dāng)年了不起的古城人民公社負責(zé)人,冒著很大的政治風(fēng)險,當(dāng)即決定將古城革委會搬進孔廟,像古城的先輩一樣,藏起了孔子塑像,又將“萬世師表”的匾額包裹起來,巧妙變身為革委會的牌子……,終于,化險為夷,孔廟得救了。</h3><h3>看著如今的孔廟,我感慨萬千,對幾代丹噶爾人超凡的機敏、智慧和擔(dān)當(dāng)敬佩不已!</h3><h3></h3> <h3>道光三年(1823年),由于軍事需要,將丹噶爾營升格為鎮(zhèn)海協(xié)營,駐副將一員,負責(zé)環(huán)青海湖等地的軍務(wù),并保證丹噶爾商業(yè)貿(mào)易的正常進行,可見當(dāng)年的大清政府對于這西寧邊陲的重視。</h3><h3></h3> <h3>午餐時刻到了,熱情好客的湟源人拿出了丹噶爾古城接待遠方客人最隆重的禮儀——八大碗。</h3> <h3>西寧有一條古老的街道叫做莫家街,迄今已經(jīng)有六百年的歷史了。</h3><h3></h3><h3>傳說在元末群雄爭霸的烽火中,安徽壽州人莫得投奔朱元璋,在征戰(zhàn)中屢建功勛,被明王朝冊封為西寧衛(wèi)世襲指揮,坐鎮(zhèn)西寧。由于爵位是世襲的,所以莫氏后人即在今莫家街一帶建起私邸,并在私邸附近建了莫氏宗祠,人們稱其為"莫家寺"。由于莫氏一脈在西寧為官數(shù)百年,地位顯赫,因此,寺前的街巷,也漸漸被稱為莫家街。</h3><h3><br></h3> <h3>如今的莫家街旁林立的高樓,喧嚷的道路并沒有想象中西部城鎮(zhèn)的那種蠻荒之感。唯有見到穿著絢麗的民族服裝,佩戴炫目飾品的少數(shù)民族群眾的身影,才讓我們多少有了一種“身在邊陲”的感覺。</h3><h3></h3> <h3>西寧是一個多民族聚集的城市,因此注定了它的飲食文化之昌盛,今天的莫家街已是這個城市最有名的小吃街??狙蛉獯⑹肿パ蛉?、烤羊排、肉腸、烤饃、烤土豆…… 聽說過的和沒聽說過的各色民族美食,都可能在這條窄窄的小巷里鋪陣開來,濃烈的味道在小巷的上空混合著,刺激著人們的鼻腔,也刺激著人們的胃口。慕名而來的游客擁擠著,各種語言匯成奇怪的交響曲,這聲色撩人的演出每天直至半夜才結(jié)束。</h3><h3></h3> <h3>當(dāng)年由突厥人帶進青海的烤馕、大塊煮羊肉、羊腸面已是西寧當(dāng)?shù)厝说闹魇场?lt;/h3><h3></h3> <h3>西寧人說,生長在青海高原的牛、羊吃的是冬蟲夏草,喝的是礦泉水……。</h3><h3>當(dāng)天屠宰的新鮮羊肉和羊肉,這里的價格是19元一斤。</h3><h3><br></h3><h3></h3><h3></h3><h3></h3><h3>陳音拍攝的這幅照片以溫和的棕色、紅色和白色為主色調(diào),神奇的運用著斑駁粗糙色彩肌理,深厚而又淳樸。有著羅浮宮珍藏的倫勃朗的《被屠宰的公?!返娘L(fēng)格。</h3> <h3>青海老酸奶,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口感很好。史詩《格薩爾》中,也有關(guān)于酸奶的記載,可見酸奶在青海的歷史已有千年了。</h3><h3>圖3:我們的美女主播崔崔在街邊小店里也在等著她的老酸奶。同時,有著幾十萬咪咕粉絲關(guān)注的“一帶一路,行攝西寧”的直播也在進行中。<br></h3><h3></h3><h3><br></h3> <h3>當(dāng)你在莫家街上看到熱情奔放的西寧女孩時,你不會錯把青海當(dāng)青島吧?</h3> <h3>在西寧城區(qū)的中心地帶,有一段保存完好土夯結(jié)構(gòu)的老城墻,這顯然是大明朝在設(shè)置西寧衛(wèi)時建造的,如果是確定是明朝洪武十八年(1385年)開始建設(shè)的,距今起碼也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了。</h3><h3></h3><h3>今天,我在這段見證西寧悠久歷史的古老城墻下,看到了西寧老年人青春煥發(fā)的精神面貌。</h3> <h3>在西寧拍片的日子里,歐特國際的老總李攀為我配備了一個憨厚、壯實的西北小伙子做助理,他叫王海泓,海泓兄弟,一路上為我背著沉重的攝影器材;為我準(zhǔn)備著咖啡、茶水、紅牛、水果和香煙;為我和當(dāng)?shù)孛癖姷臏贤ㄗ鲋鴺蛄骸?,無微不至的關(guān)心使我能夠在海拔3000多米高原上順利地工作。今天,在整理這些照片的時候,我還常常想起你臉上洋溢著的燦爛笑容,再次感謝你,海泓兄弟。</h3><h3></h3> <h3>我們的攝制團隊來到了公伯峽庫區(qū),這是黃河的源頭,看著清澈的黃河水,我很欣慰,我們的黃河母親原來也是一位冰清玉潔的美人啊。</h3><h3><br></h3><h3></h3><h3>遠處,青海第一橋的海黃大橋正在建設(shè)中,海黃大橋全長1743米、最大塔高193.6米(相當(dāng)于65層樓高),這是西北最大跨徑的黃河斜拉橋,通車后將實現(xiàn)牙同高速公路全線貫通。</h3> <h3></h3><h3>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源頭與江尾,一縷攝影之脈升華了我們的兄弟情懷。</h3><h3>感謝你,趙成鍇老師!感謝你們,歐特國際公司的同仁們!正是因為有了你們熱情的接待和無微不至的照料,才使我們順利地完成了預(yù)定的拍攝計劃。<br></h3><h3>圖為,左1:青海攝協(xié)趙成鍇老師;左2至左5:歐特國際李攀總經(jīng)理、韓今歌副總、海泓兄弟和小君君。<br></h3> <h3>9月26日上午,我們從西寧市區(qū)出發(fā)驅(qū)車2個小時來到了湟中縣田家寨鎮(zhèn)的大光明寺,這是一座漢傳佛教寺院,也是西寧和周邊地區(qū)凈土宗派信徒進行宗教活動的重要場所。</h3><h3></h3><h3>大雄寶殿內(nèi)供奉的一尊來自佛國緬甸的漢白玉臥佛通體潔白、栩栩如生。</h3> <h3>這是一座建在海拔3000多米高度的寺院,目前還在擴建中。</h3><h3></h3><h3>該院由釋續(xù)法師主持,據(jù)說該院建設(shè)的一土一木都由釋續(xù)法師廣結(jié)善緣力行十年而得,實屬不易。今年的農(nóng)歷六月十五大光明寺舉辦了水陸法會,開辟了青海水陸道場的首創(chuàng)。由于今天法師外出,沒有見到這位高僧有些遺憾。</h3><h3></h3> <h3>聞名遐邇的西寧東關(guān)清真大寺是西寧市數(shù)十萬穆斯林進行宗教活動的中心,在青海省內(nèi)規(guī)模最大,歷史悠久,與西北地區(qū)著名的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寺、新疆喀什艾提卡爾清真寺并稱為西北四大清真寺。</h3><h3></h3><h3><br></h3> <h3></h3> <h3>今天星期五,是穆斯林的主麻日。我們在中午12:30前準(zhǔn)時抵達東關(guān)清真大寺。這時,大寺附近的馬路上已經(jīng)非常擁擠了,數(shù)以萬計的穆斯林從西寧各個地方趕著來到這里,參加他們每周五的集體禮拜。</h3><h3></h3> <h3>東關(guān)清真大寺——在這個偉大的宮殿里,數(shù)萬穆斯林沐浴凈身穿著盛裝聚集在這里,場面壯觀,秩序井然。</h3><h3></h3><h3>國家的宗教政策在這里落實,穆斯林的教義在這里闡揚,伊斯蘭教界人士的團結(jié)圣火,在這里閃耀,在這里傳遞……。</h3> <h3></h3> <h3>服務(wù)人類,"從黑暗走向光明"睿智至知、弘揚正道的阿訇們。</h3> <h3></h3> <h3></h3> <h3>這一位小哥非常了不起,這就是近年來在網(wǎng)上瘋傳的清真大寺的網(wǎng)紅解說員,普通話可以秒殺央視播音員,英文和阿拉伯文也相當(dāng)?shù)氐溃ūM管我聽不懂他的阿拉伯文),讓我聽的如癡如醉。</h3><h3><br></h3><h3>在這里,讓我們的這位小哥娓娓道來:<br></h3><h3> 清真大寺是西寧古城著名的建筑,位于西寧東關(guān)大街路南一側(cè)。寺院占地面積1.194萬平方米,大殿本體占地面積1102平方米,南北樓各363平方米。清真大寺初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1380年),已有600多年的歷史,1946年重建。歷代幾經(jīng)修葺、擴建,是我國西北地區(qū)大清真寺之一。該寺建造雄奇,坐西面東,具有我國古典建筑和民族風(fēng)格的建筑特點,雕梁彩檐、金碧輝煌,大殿內(nèi)寬敞、高大、明亮,可以同時容納3000多回教徒進行禮拜。殿內(nèi)和整個大寺處處都顯得古樸雅致,莊嚴(yán)肅穆,富有濃郁的伊斯蘭特色,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h3><h3> 清真大寺是青海地區(qū)伊斯蘭的主領(lǐng)寺,大殿正前方是近3萬平方米的廣場。星期五“主麻日”、每年的“開齋節(jié)”和“古爾邦節(jié)”的禮拜儀式都在這里舉行。清真大寺內(nèi)有兩座似塔一樣的建筑物叫“喚醒閣”,是專供寺內(nèi)阿訇呼喚教徒做禮拜用的。大殿外有兩層回廊式“配樓”,左右對峙,給清真寺平添了雄壯的氣勢?!?lt;/h3> <h3>在西寧湟源縣一片收割后的田野里,我看到了一臺有些年頭了的豐收牌拖拉機。</h3><h3></h3> <h3></h3><h3>西寧大通縣的鷂子溝有著 “松接白云天不墮,林連群峰涌綠浪”的美名,海拔達到了2450—4348米,在這里步行拍片的我已經(jīng)明顯感到有些高反癥狀了。</h3>而我的學(xué)生許朝峰卻生龍活虎地架著5000萬像素的佳能5DS相機在這里拍攝他的風(fēng)光大片。年輕真好!<h3></h3> <h3>松海之幽奇、深溪之翠奇、盆子坑之神奇和松林野味之珍奇被譽為鷂子溝的“四奇”。</h3> <h3>距離西寧160多公里的黃南州同仁縣,關(guān)帝廟與清真寺相望,漢傳佛教與伊斯蘭教并存。</h3><h3></h3> <h3>9月22日18:30,我們來到了距離西寧市75公里處的黑泉水庫,這個水庫總庫容為1.82億立方米,20年前的工程造價為77625萬元。這也是青海"引大濟湟"工程的重要的組成部分。</h3><h3></h3> <h3>9月26日,我們來到了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的塔爾寺。</h3><h3></h3><h3>塔爾寺占地六百余畝,它的數(shù)十座殿塔在幽深的蓮花山坳里依山勢起伏,交相輝映。</h3> <h3>佛教自7世紀(jì)傳入西藏形成藏傳佛教,經(jīng)歷了幾百年風(fēng)風(fēng)雨雨的變遷和改革。格魯派是15世紀(jì)才出現(xiàn)的藏傳佛教的一支派別,因該派僧人在做法事時戴黃色的帽子,所以稱它為黃教。黃教為各教派之首。黃教寺廟更是隨處可見,其中最著名的6座是西藏的色拉寺、甘丹寺、哲蚌寺、扎什倫布寺,甘肅的拉卜楞寺 和西寧的塔爾寺。</h3><h3>塔爾寺是黃教創(chuàng)始人宗喀巴的誕生地,因此蜚聲天下。</h3><h3></h3> <h3>塔爾寺是宗喀巴大師羅桑扎巴(1357-1419)的誕生地。宗喀巴大師早年學(xué)經(jīng)于夏瓊寺,16歲去西藏深造,改革西藏佛教,創(chuàng)立格魯派(黃教),成為一代宗師。該寺是中國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勝古跡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h3><h3>塔爾寺和歷代班禪都有著重要的因緣,六世班禪、九世班禪和十世班禪,都曾在塔爾寺進行過宗教活動。尤其是1949年8月,十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贊坐床典禮在塔爾寺隆重舉行。同年10月,十世班禪從塔爾寺向毛澤東主席發(fā)出賀電,祝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h3> <h3>在莊嚴(yán)的寺院里,擊掌和跺腳的聲音此起彼伏,斷斷續(xù)續(xù),但仍能從那聲音里感覺到一種激情,很特別,也很有磁力。</h3><h3></h3><h3>原來喇嘛們在“辯經(jīng)”。我感到,辯經(jīng)是一種智者的游戲,這種游戲蘊含著深奧的哲理,以及精妙的語言,“辯經(jīng)”通過夸張的動作解放了人的天性,活躍了思維,增強了人的語言表達能力,最終達到人的智慧的開啟。</h3> <h3></h3><h3></h3><h3>在抗戰(zhàn)期間,年輕而由優(yōu)雅的宋美齡女士,曾率隊來到青海塔爾寺,計劃與塔爾寺的活佛商議,揭去寺院部分金瓦,熔煉黃金,在國際上購買先進武器,趕走侵略者!此舉得到了塔爾寺愛國僧眾一致贊同,后因大活佛正在藏地進行密宗修行,未能親臨商議而擱置……</h3><h3><br></h3><h3>《護國保民》——1934年,國民政府考試院長戴季陶先生敬獻的匾額是對當(dāng)年塔爾寺僧侶的最大褒獎。</h3> <h3>曾經(jīng)有一個人降生在這里,這里便產(chǎn)生了許多神奇,而降生在這里的那個人,又深深的改變了世界佛教格局,他就是偉大的宗喀巴。</h3><h3>一人一寺一點化,千典千事千般情!</h3><h3></h3> <h3>青海藏文化博物院建成于2006年,建筑總面積1.2萬平方米,是世界上惟一座反映藏文化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青海省對外開放和民族團結(jié)進步的最好范例。</h3><h3></h3><h3></h3><h3><br></h3> <h3>來到青海,如果你想快速的了解藏文化的歷史和發(fā)展,那么,我來告訴你,你在這里呆上一個上午是你非常明智的選擇,從此,你對于藏文化深厚的積淀將從這里開始。</h3> <h3>今天我們攝制組的腳步就停留在這里,步入殿堂般宏偉的藏文化博物院,博大精深的藏文化和燦爛奪目的藏藥文化,讓人不由自主發(fā)出贊嘆,這確實是一場視覺盛宴!</h3><h3></h3><h3>這里的鎮(zhèn)館之寶就是一幅長達618米的唐卡——《中國藏族文化藝術(shù)彩繪大觀》。唐卡,用漢語來講就是卷軸畫,紀(jì)錄藏族的歷史、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shù)形式。</h3><h3>這幅唐卡全長618米,寬2.5米,整幅畫卷面積1500平方米,重1000多公斤。</h3><h3>在院方的特許下,我才得以用相機從容地拍攝唐卡的偉岸和它精細的局部。</h3><h3><br></h3> <h3>618米的唐卡,史無前例,當(dāng)代國寶!</h3><h3></h3><h3>《中國藏族文化藝術(shù)彩繪大觀》長卷由當(dāng)代藏族著名唐卡大師宗者拉杰歷時27年設(shè)計策劃,由青海、西藏、甘肅、四川、云南五省區(qū)的400余位藏、蒙、漢、土族頂尖工藝美術(shù)師耗時4年,精心創(chuàng)作完成。藏族傳統(tǒng)繪畫技藝和金粉、玉石、珊瑚等珍寶顏料的使用使這幅畫卷更具藝術(shù)價值。</h3> <h3>偉大的宗者拉杰在而立之年,立志畫一幅世界上最長的、色澤艷麗奪目、內(nèi)容豐富的唐卡畫,以展示青藏高原獨特的人文景觀和神奇的自然景觀。為了使夢想成真,他從1980年開始深入廣大藏族地區(qū),搜集資料,1988年開始文字撰寫,1990年開始勾擬《彩繪大觀》原始藍圖,正式開工繪制 《彩繪大觀》。他聘請了70多位有關(guān)領(lǐng)導(dǎo)、專家、學(xué)者作為顧問,從本地和西藏、甘肅、四川、云南聘請了民族藝人400人,耗時4年,繪制了長618米,寬2.5米的世界上最長卷軸畫《中國藏族文化藝術(shù)彩繪大觀》。1999年8月,《彩繪大觀》繪制完成,同年9月被收入“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宗者拉杰先生的夢想終于實現(xiàn)了。《彩繪大觀》巨幅畫卷內(nèi)容博大精深,筆法細膩,全部使用純天然繪畫顏料,被譽為“藏族歷史的大百科全書”、“中華民族之瑰寶”。</h3><h3></h3><h3>圖為,是宗者拉杰先生在618米唐卡中親自繪制的最經(jīng)典的部分。</h3> <h3>吳屯下寺位于青海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隆務(wù)鎮(zhèn)以北7公里的吳屯村,已有600多年歷史了。</h3><h3></h3> <h3>這里也是藏族”熱貢藝術(shù)”的發(fā)祥地。</h3><h3></h3> <h3>寺院的喇嘛告訴我,在每年藏歷新年期間,寺院里會舉行盛大的金剛舞法會,表演眾神如何護持佛法、福佑眾生。</h3><h3></h3> <h3>這是一座建在吳屯村里的寺院。但是寺院規(guī)模宏大、氣勢恢弘,讓我有些吃驚,在我的眼里,它宛如一個小小的“紫禁城”。近年來,由于國家的農(nóng)業(yè)政策向農(nóng)牧民扶持傾斜,他們的生活逐年提高,富裕的很?!眹\昌,佛教興“。因此,該寺院全是由附近村里的農(nóng)牧民捐資維護、擴建的。</h3><h3></h3> <h3>西寧——大美青海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青藏高原上繁榮美麗宜居的旅游名城。得質(zhì)樸之氣的西寧,正在努力探求一條欠發(fā)達地區(qū)的科學(xué)發(fā)展之路。</h3><h3></h3><h3>2006年,總面積為10.5平方公里,東起海湖路,西至湟水路,北臨青藏鐵路,南到昆侖大道的海湖新區(qū)開始建設(shè)……,今天,請看我鏡頭下的海湖新區(qū)。</h3><h3>上圖:站在浦寧明珠上眺望西寧城;</h3><h3>下圖:海湖新區(qū)核心區(qū)街景。</h3> <h3>西寧火車站始建于1959年,2013年投資26億多元改建完成,如今是青藏鐵路上的重要樞紐。</h3> <h3>上圖:青海省科學(xué)技術(shù)館</h3><h3></h3><h3>中圖:雙子座的青海大劇院</h3><h3>下圖:在建中的海湖新區(qū)的一個樓盤,位于夏都國際會議中心、西寧金融、商業(yè)中心和萬達廣場旁,這可是今后西寧的黃金地段啊,相當(dāng)于上海的陸家嘴,據(jù)這里的開發(fā)商說,即將要開盤了,均價為每平方米6000元。</h3><h3>在此,也非常感謝歐特國際的副總韓金歌女士陪伴我的拍攝。</h3> <h3>2014年1月6日落成的西寧體育中心坐落在海湖新區(qū),體育中心由40000座的體育場、7000座的體育館和1200座的游泳館組成。占地總建筑面積18.8萬平米,總投資17億元。為拍攝體育中心獨特的折疊外型,我隨著青海省攝協(xié)趙成鍇老師,搭乘簡陋的工地升降機爬上了中心對面25層樓的在建樓盤,鳥瞰了這件偉大的凝固藝術(shù)品。在此,也衷心希望青海的體育事業(yè)有更大的發(fā)展。</h3> <h3>2016年春天,青海西寧的第一家國際品牌酒店——索菲特酒店開業(yè)。這如同青藏高原上的一顆閃耀的明珠,為中國西北地區(qū)奠定了豪華的待客之道,在這里你一定會體驗到法式精致的高雅魅力。</h3><h3><br></h3><h3><br></h3> <h3>今天,西寧的夜色是璀璨的,兩千多年的河湟文化早已深深的扎根在了這片熱土,靜謐的河水緩緩地流過西寧,留給我們太多的遐想......</h3> <h3>西寧中心廣場上豎立的我們攝影團隊的大幅宣傳廣告</h3> <h3></h3><h3>青海與上海相隔遙遠,但滾滾長江正是從青海起源,奔騰至上海入海。在本世紀(jì)初,西寧市與上海浦東新區(qū)締結(jié)了友好城區(qū)。</h3>圖為的西寧代表建筑——浦寧之珠,就是上海援建西寧的城市觀光塔,并用浦東和西寧兩地的簡稱命名。<h3>在西寧的拍攝即將結(jié)束了,望著東方明珠微縮版的浦寧明珠,想起了家鄉(xiāng)陸家嘴的東方明珠,我心中默誦著的是北宋詩人李之儀的“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共飲一江水“。</h3> <h3>《旅行者》雜志刊登專欄:絲路之上的絕色夏都~~行攝西寧。</h3> <h3>在上海音樂廳舉行的《旅行者》傳媒年度大會現(xiàn)場。</h3><h3><br></h3> <h3>在上海音樂廳舉行的《旅行者》傳媒年度大會上喜得嘉獎<h3>感謝《旅行者》傳媒 沈以澄老師 蔣儀老師的推薦和指導(dǎo)。</h3><h3>感謝《旅行者》傳媒 陳怡敏老師 唐曉蕓老師 鄭熙慧老師的關(guān)心和支持。</h3><h3>非常懷念與王蔚生老師、顧晉華老師、施卿老師、葛榮老師、楊鋮老師、Jimmy老師和崔崔主播一起工作的日子。</h3><h3><br></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