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我們離開科摩羅后繞道馬達加斯加前往留尼汪(Reunion )。法屬留尼汪地處非洲,是印度洋上的一個小島,從模型上可以看該島的北部和中部有三個相鄰的冰斗,即 Cilaos,Salazie 和 Mafate。東南是著名的 Fournaise (富爾奈斯) 火山。留尼汪被稱為徒步者的天堂,在留尼汪的18天中我們有8天在徒步,享受其中的每一天。</font></h3> <h3><p>引用一下百度百科上關于冰斗(cirque) 的釋義:冰蝕作用造成的三面環(huán)山,后壁陡峻的半圓形洼地。其出口向山坡前方,口上常有凸起的巖坎,整個地形似匙狀。冰斗一般發(fā)生在雪線附近。冰斗常由雪蝕坑發(fā)育而來。留尼汪三個冰斗是因巖漿流失造成塌陷形成的破火山口,面積很大,但冰川出口很小,峭壁近千米高。</p><p><br></p><p>我們將從Cilaos出發(fā),按逆時針方向,用7天時間走過三大冰斗(包括在海爾堡休息一天),最后再回到Cilaos。</p></h3> <h3>我們到達留尼汪首府圣丹尼時正好是星期日,公交車的班次比平時減少很多。因擔心當天趕不到Cilaos,便改變計劃,在圣丹尼住了一晚。旅館對面是一幅巨大的涂鴉。</h3> <h3>晚飯后去海邊走了一下,回到旅館后就開始腹瀉,并伴有發(fā)燒,也不知是什么原因。</h3> <h3></h3><h3>第二天早晨,我的燒基本已退,腹瀉也有所好轉(zhuǎn)。我們到附近的汽車站,坐上圣丹尼到圣路易的大巴,在圣路易再換車到Cilaos。</h3><h3><br></h3><h3>從圣丹尼到圣路易一直是延海岸線走,沿途的許多海景讓我真想跳下車去。從圣路易到Cilaos,景色就完全不同了,卻更加迷人。車子在有400道彎的山間小路上蜿蜒前行,兩邊的石山陡峭驚人,讓我們初步領略到冰斗之美。</h3> <h3>坐落在群山中的 Cilaos 是個漂亮的小鎮(zhèn),它是三個冰斗中最大的居民點。是我們7天徒步環(huán)線的起點和終點。</h3> <h3></h3><h3>我的病仍未痊愈,真想在這漂亮的小鎮(zhèn)上多住上一天。但我們第二天必須開始徒步。徒步路線上的住宿很緊俏,我們是提前幾個月預訂的,現(xiàn)在是不可能更改日期了。</h3> <h3></h3><h3>第一天的目的地是內(nèi)日峰下的 Gite(鄉(xiāng)間或山中小屋)。內(nèi)日峰是留尼汪的最高峰。</h3><h3><br></h3><h3>原計劃一大早就出發(fā),但因我身體不適,推遲到中午才走。昨天我一整天粒米未進,今天早點也沒吃,只在出發(fā)前吃了小半碗清湯面。</h3><h3><br></h3><h3>離Cilaos 2公里多的 La Bloc 是通往內(nèi)日峰的小路的起點。從鎮(zhèn)上有巴士到這里,但我們不知道,硬是背著大包走到這里。<br></h3><h3><br></h3> <h3></h3><h3>根據(jù)路口的指示牌,從 La Bloc 到內(nèi)日峰下的木屋需要走3.5小時</h3><h3><br></h3><h3>今天的路可不好走,要爬升1500多米。全程一直在爬坡,幾乎沒有任何平路或下坡,而且很多坡都非常陡,大石階無數(shù),有些地方三個石階就有一米高。</h3> <h3>隨著海拔升高,樹上掛滿了“樹胡子”。</h3> <h3></h3><h3>直到天色已暗,我們才到達一個埡口,終于看到了平路,不用再向上爬。再往前看,荒野里孤零零地立著一個小木屋。這就是 Caverne Dufour Gite,我們今天的目的地,內(nèi)日峰下唯一可住宿的地方。</h3><h3><br></h3><h3>一看表,已是下午6時多了,我們走了5個小時,遠遠超過了路牌上說的3.5小時。這是我沒想到的,過去我們爬山所用的時間通常與網(wǎng)上或書上說的時間差不多,或更短。大概我們真是老了。另外路牌上說的時間應是輕裝爬山所需的時間,我們可是負重爬山。再加上我病后體虛,從昨天到現(xiàn)在一共就吃了半碗清湯面。雖然帶了干糧,但我一點也吃不下。</h3> <h3>我們是最后到木屋的,其他人都坐在餐廳里,不少人已吃完飯了,在聊天。</h3><h3><br></h3><h3>工作人員給我們拿來了晚飯,有魚有雞肉,量很大,米飯也隨便吃。但我仍然沒有胃口,只吃了很少一點。小佳倒比我吃得多多了。</h3><h3><br></h3><h3>晚飯每人19歐元。有點小貴,但可以理解。這里的一切都要靠用直升機運進。而且晚飯必須提前48小時預訂,不少 Gite 都有這一規(guī)定。如果忘記預訂,就會很慘。徒步期間,除了每天的住宿地外,大山里沒有任何其他地方可獲得食物和飲水。</h3> <h3></h3><h3>木屋有四個大房間,共48個床位。我們的房間最大,放了6張三層床,住18個人。雖然我們最后到,還是給我們留了一個中鋪和一個下鋪。每人有兩床厚厚的毛毯,盡管夜里溫度很低,一點不覺得冷。</h3><h3><br></h3><h3>衛(wèi)生間是公用的。雖然有淋浴,但只有冰冷的水,沒人敢去洗澡。<br></h3> <h3>第二天早上3:30大家都起床了,吃了自己帶來的早點后,就向內(nèi)日峰進發(fā)。登頂峰的路大部分是在亂石中,很不好找。幸好每隔不遠就有一個白漆標志。但夜里很黑,經(jīng)常看不清標志,我們兩次走錯路,幸好很快又回到了正路。</h3> <h3>在內(nèi)日峰上看到了美麗的云海日出。周圍和腳下都是陡峭的石山,日出照亮了周圍的大山峭壁,但低處還是山峰、險谷與坡地,光線反差太大,很難拍照,只能把美景留在心里。</h3> <h3>內(nèi)日峰海拔3070米,不僅是留尼旺最高峰,也是印度洋上的最高點。它是三大冰斗的中心,周圍山形復雜,我不清楚三個冰斗的分界線在何處。此處壯觀景色難以言表,難怪法國不放棄這壯麗山川。</h3> <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 <h3>我們昨晚住的 Cilaos 村就在腳下2000米處。</h3> <h3>山頂很冷。雖干燥,地上和空氣中濕氣在地上長出冰芽,甚至把泥土頂起來。</h3> <h3>下山時才看清了我們上來時走的路。一路景色還不錯。</h3> <h3>不過,路卻不好走。全在亂石上走。圖中的兩個白色標記算是清楚的,有些模糊的標記在夜里還真不容易看清。</h3> <h3>淺綠色屋頂?shù)姆孔泳褪俏覀冏蛲淼臓I地。右邊黃色圓圈處,就是我們昨天從山下爬上來的地方,看看這里坡有多陡。</h3> <h3>我們在山頂呆的時間長了一些?;氐綘I地時,大多數(shù)人都已走了。我們的行李已被工作人員搬到外面餐廳的桌子上,宿舍已打掃干凈,準備迎接下一撥人。</h3><p><br></p><p>我們吃了點面包和山泉水沖的奶粉后,11時多又上路了。出發(fā)時沒注意路標,弄錯了方向,幸好及時返回,多走了半個多小時的冤枉路。</p><p><br></p><p>今天的路下坡多于上坡,但路程比昨天長得多,也不輕松。很長一段路程,可以感到我們是走在冰斗邊緣,但山谷里云遮霧罩,看不清楚,因此一路上拍的照片不多。</p> <h3><font color="#010101">徒步路線上路標清楚,不用向?qū)ё约号郎酵耆珱]有問題。</font></h3> <h3><p>開始路還好走,走過不少濕地,濕地上鋪著厚木板,套上金屬網(wǎng)以防滑。上升或下降的陡坡處架設了鋁梯。我們直感嘆法國殖民者做得還不錯。但好景不長,沒多久就變?yōu)椤澳嗵丁甭?。一開始還能踮著腳尖踩在爛泥中露出來的樹根或木頭上艱難前行,后來就只能鉆進路兩側(cè)的灌木叢中。灌木叢很密,地上也很泥濘,要非常小心,我們的速度大大放慢,1小時只能前進200米左右。</p><p><br></p><p>好不容易走完“泥潭”路后,陰沉的天越來越暗,最后完全黑了,并開始下起小雨,地上又濕又滑。我們借助手電摸索前進,爬上爬下,登山鞋上沾滿了厚厚的爛泥。早上爬內(nèi)日峰時使用過的電筒,光線越來越弱,關鍵時刻手機也沒電了,真擔心今晚會走不出這黑乎乎的樹林。忽然眼前出現(xiàn)一條土石車路!附近有個通訊基地,這條路就是通該基地。我們沿著車路走了十多分鐘,看到前方有燈光,這就是今晚的宿營地!</p><p><br></p><p>除我們外,宿營地只住了一對德國夫婦。 我們邊吃晚餐邊聊天,原來他們也是今天從內(nèi)日峰下來的,比我們早到1小時。他們兩口子牛高馬大,飯量是我們的兩三倍。只比他們晚到1小時,使我們保住了信心。</p><p><br></p><p>我仍然覺得沒有胃口,兩個德國人看我吃那么少,很是驚異。<br></p></h3> <h3><p>第二天睡了個自然醒,到8點多才起床。那兩個德國人早已走了。我們原來今天的計劃是先去鐵洞(來回需要六七個小時),再下山到海爾堡。我覺得很累,想休息一下。小佳雖很想去鐵洞,但看我身體仍然虛弱,也就放棄了。</p><p><br></p><p>走出 Gite,只見外面陽光燦爛。昨天一下午都沒看見冰斗真面目,現(xiàn)在可得好好欣賞一下了。 Gite 旁就是個主要觀景點。站在那里舉目四望,哇,真是美爆了!Salazie 冰斗盡收眼底!<br></p></h3> <h3><font color="#010101">四周是一圈大山,大山外還有大山,山谷內(nèi)還有山峰,我們昨天早上攀登的內(nèi)日峰就在左手邊。右邊是冰川出口。<br></font></h3> <h3>隨后我們沿著冰斗峭壁一路下降,前往海爾堡。下山的路也比較陡,但比起昨天的“泥潭”路,簡直就是康莊大道了。</h3> <h3>路上美景不斷,我們不時停下拍照。</h3> <h3><br></h3> <h3><p>兩小時后,我們很輕松地到了海爾堡。這個深山里的小鎮(zhèn)因曾被評為法國最美小鎮(zhèn)而名聲大噪。<br></p></h3> <h3>住進客棧,終于有熱水、有 WIFI 了!</h3> <h3>第二天在海爾堡到處閑逛,輕松一天。</h3> <h3>村里有不少克里奧(原住民)的老房子。</h3> <h3>連墓地也那么美。</h3> <h3>在海爾堡休息一天后,下一個目的地是 Grand Ilet,我們原來打算徒步去。但在我們在海爾堡時,去信息中心咨詢了一下,那里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從海爾堡到 Grand Ilet 的路比地圖是看起來要遠得多。并告訴我們兩地之間有巴士,建議我們乘巴士去。</h3><h3><br></h3><h3>在去 Grand Ilet 的路上經(jīng)過幾個這樣的瀑布群,最有名的是新娘面紗,可惜車子過得太快,沒來得及拍照。</h3> <h3>Grand Ilet 到了。</h3> <h3>我們在這家民宿住一晚。</h3> <h3>窗外嘰嘰喳喳的,很是熱鬧。原來房子旁邊有幾叢竹子,上面掛滿了鳥窩。</h3> <h3>附近也有一個小墓地。</h3> <h3>鎮(zhèn)上有個小店,可買到一些食品,解決了我們的晚飯問題。</h3> <h3>還有一個小教堂。</h3> <h3>傳統(tǒng)的克里奧民房,墻壁是用木片做的。</h3> <h3><p>第二天早上在離開民宿前與女主人聊了一會兒。當她得知我們來自中國時很驚訝。她說,“中國人不徒步,他們怕累,也怕曬太陽”。<br></p></h3> <h3><p>我們今天要進入第三個冰斗 -Mafate 冰斗。目的地是 La Nouvelle (新村)。<br></p></h3> <h3>天公不作美,我們剛開始徒步,就下起了小雨,瀝瀝拉拉地下個不停。走過一片樹林,就象童話中的鬼樹林。我們當時穿著雨衣,不好掏相機,就沒照相。過后有點后悔。</h3> <h3>快到 La Nouvelle 時,雨停了。雨后的村莊顯得格外寧靜。<br></h3> <h3>從海爾堡到 La Nouvelle 比較容易,因此來這里的徒步者也比較多。</h3> <h3>離 Gite 幾百米處有個觀景點,看到四周云霧繚繞的冰斗峭壁和一個狹窄的冰川出口,出口周圍是深溝,難怪 Mafate 地區(qū)不通公路,冰斗內(nèi)居住點的物資只能靠直升飛機運輸。</h3> <h3>晚飯在 Gite 吃,每人30歐元,還挺豐盛的。我的胃口基本恢復了,但比同桌的法國人還是差多了。</h3> <h3>徒步的最后一天是從 La Nouvelle 回到 Cilaos,當中要翻越Mafate和Cilaos兩個冰斗之間的 Taibit 山,海拔2801米。我們以為這會是很艱苦的一天,天蒙蒙亮就出發(fā)了。其實這段路比我們想象的要好走多了。</h3><p><br></p><p>走了快一個小時后,回頭看我們昨晚住的 La Nouvelle 。</p> <h3>一條小溪的兩旁長滿了馬蹄蓮。</h3> <h3>再往前走,很快就到了 Marla 村。</h3> <h3>我們看到直升機頻繁地進出 Marla 村。整個 Mafate 地區(qū)不通公路,外來物資只能靠直升機運送。</h3> <h3>過了 Marla 村后,就開始進入 Taibit 山。</h3> <h3><br></h3> <h3>不久 Marla 村也在我們腳下了。</h3> <h3>爬到 Taibit 山埡口比原來預計的要輕松多了。 一到山埡口就驚喜地看到遠處的 Cilaos 。</h3> <h3>下山的路還比較陡,但勝利在望,我們的腳步更快了。</h3> <h3>地勢逐漸平坦,離山腳已不遠。</h3> <h3>我們終于在中午走到山腳。這里有公交車到 Cilaos, 否則得沿著公路走4公里。</h3> <h3>又回到了可愛的 Cilaos,順利完成留尼汪三大冰斗徒步。以前雖然徒步過很多次,但都大都是輕裝,有背夫幫背行李。對這次長時間負重徒步,起初有些擔心。沒想到我在病后體虛的情況下也走下來了,收獲的是滿滿的美好的記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