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湘峪古堡位于山西省沁水縣東南65公里的虎山腳下,是保存最好的一座城堡。總面積53公頃,背山面水,造形奇特,層層疊疊,雄偉壯觀。</h3> <h3> 湘峪古堡是明代萬歷年間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孫鼎相的故里,又稱“三都堂”。湘峪古城為其親自主持修建,所以湘峪習(xí)慣上又被人們稱作“三都古城”。</h3> <h3> 明朝末年,沁河流域各地所遭災(zāi)禍非常嚴(yán)重。人們?yōu)榱俗孕l(wèi),就以村落為基本單位,紛紛組織起來,出資建造起種種防御工程,湘峪"三都古城"就是那時候所建。</h3> <h3> 湘峪古堡四面環(huán)山,風(fēng)景優(yōu)美。遠(yuǎn)望去,屋依著城,城偎著山,粗獷雄偉,享有“中國北方鄉(xiāng)村第一明代古城堡”的美譽(yù)。</h3> <h3> 古堡建造因地制宜,上下層疊,相互聯(lián)通,既可屯兵,又可儲存兵械,大大地提高了防御能力。而這層層密密的城窯,也為湘峪古城得了另一雅號——“蜂窩城”。</h3> <h3> 巧遇文萍</h3> <h3> 兄妹留念</h3> <h3><br></h3><div> 湘峪古堡位于山西晉城市沁水縣東南方向50公里的鄭村鎮(zhèn)湘峪村。湘峪,原名相谷,因為村被山水包圍,故而在村名中加入了“氵”和“山”,是謂湘峪。湘峪城為蜂窩式城堡,全為磚石土木結(jié)構(gòu)建造。東西長280米,南北寬100至150米,占地面積約32500平方米。該城由孫居相、孫鼎相兄弟主持修建,建于明天啟三年(1623年),竣工于明崇禎七年(1634年)。由于孫鼎相在孫氏四兄弟中排行第三,又曾擔(dān)任過都察院右副都御使,他的府第便以“三都堂”為名,湘峪古城也因此而被稱為“三都古城”。</div> <h3><br></h3><div> 湘峪村過去是個只有幾十戶人家的小村,因此城堡的規(guī)模并不大,南北長近300米,東西寬約100余米,面積3萬余平方米,與靈石王家大院、磧口西灣民居面積相當(dāng),略小于陽城的皇城相府和砥洎城。</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