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鷦鷯,2017年5月龍蒼溝,攝影:麥茬</h3> <h3> 2013年以前的十余年,雨城雅安的大屋頂——瓦屋山,曾經(jīng)是鳥友們?nèi)ニ拇ㄙp鳥的首選之地,這都是拜鴉雀、藪鹛、雀鹛等小家伙所賜。當(dāng)年瓦屋山景區(qū)的主要觀鳥點(diǎn)有幾處:在半山的索道站和酒店周邊竹林觀察灰胸藪鹛、雀鹛,運(yùn)氣好還能在晨霧中的小草坪見到孤沙錐(2009年11月);在山頂?shù)南鬆柹角f周邊觀察金色林鴝、紅嘴鴉雀、朱雀、長尾山雀、旋木雀(普通和四川)等等;在鴛鴦池和道觀周邊的小竹林觀察暗色鴉雀、黃額鴉雀;在開闊草場和小灌木生境尋找異色樹鶯、高山短翅鶯和斑胸短翅鶯……不能不提的還有山腳路邊的金額雀鹛和鱗胸鷦鹛(可依賴鳴叫與小鱗胸鷦鹛進(jìn)行區(qū)分)。</h3> <h3> 自從瓦屋山進(jìn)行景區(qū)改造封山后(據(jù)消息2017年已重新開放),這個(gè)五星級鳥點(diǎn)給了鳥友們特別是四川鳥友一個(gè)必須面對的動(dòng)力:到哪里去看鴉雀呢?</h3><div> 有動(dòng)力就有希望,不久之后,成都鳥會(huì)和西南山地傳來喜報(bào),一個(gè)交通更便利鳥種不亞于瓦屋山的龍蒼溝橫空出世。</div> <h3>龍蒼溝國家森林公園位于雅安市滎經(jīng)縣,導(dǎo)航很容易到達(dá)景區(qū)大門,鳥友們通常選擇住在附近的虎林山莊,食宿都方便。</h3> <h3> 2017年五月上旬,在向?qū)⒌膸ьI(lǐng)下,我們一行四人在龍蒼溝賞鳥收獲頗豐。簡要說明一下主要鳥點(diǎn)有幾處:</h3><div>1. 龍蒼溝內(nèi)開闊溝谷地帶沿途兩側(cè)次生林特別是有竹林的區(qū)域,均適合觀察鴉雀;</div><div>2. 龍蒼溝景區(qū)大門進(jìn)去后左手的階梯步道以及沿公路步行300米左右的兩側(cè)樹林,此處收獲鱗胸鷦鹛、栗頭鹟鶯、金額雀鹛等;</div><div>3. 景區(qū)大門外右側(cè)沙石土路一直向前經(jīng)過一道鐵柵進(jìn)入未對游客開放的區(qū)域(最好頭一天與閘口管理員商量好,第二天大早開門進(jìn)山)。在兩側(cè)為針葉林的土路注意腳下白腹錦雞和頭頂紅頭咬鵑;至一條Y型岔道口,上下兩條土路都是很好的觀察路線,鳥種參考前述第一段,基本都有;</div><div>4. 往大相嶺省級自然保護(hù)區(qū)(大熊貓放歸基地,在建中)方向沿途,到保護(hù)區(qū)周邊注意空中的針尾雨燕。 </div><div><br></div><div>異色樹鶯,2017年5月龍蒼溝,攝影:麥茬</div> <h3>小熊貓,2006年8月瓦屋山,攝影:麥茬</h3> <h3>小杜鵑,2011年7月瓦屋山,攝影:麥茬</h3> <h3>異色樹鶯,2011年7月瓦屋山,攝影:麥茬</h3> <h3>西南冠紋柳鶯,2011年7月瓦屋山,攝影:麥茬</h3> <h3>烏嘴柳鶯,2011年7月瓦屋山,攝影:麥茬</h3> <h3>紋喉鳳鹛,2011年7月瓦屋山,攝影:麥茬</h3> <h3>三趾鴉雀,2017年5月龍蒼溝,攝影:麥茬</h3> <h3><font color="#010101">暗色鴉雀,2011年7月瓦屋山,攝影:麥茬</font></h3> <h3>黃額鴉雀,2009年8月瓦屋山,攝影:麥茬</h3> <h3><font color="#010101">金色鴉雀,2017年5月龍蒼溝,攝影:麥茬</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褐鴉雀,2011年7月瓦屋山,攝影:麥茬</font></h3> <h3>紅嘴鴉雀,2006年8月瓦屋山,攝影:麥茬</h3> <h3>灰頭灰雀雌,2006年8月瓦屋山,攝影:麥茬</h3> <h3>灰頭灰雀雄,2006年8月瓦屋山,攝影:麥茬</h3> <h3>酒紅朱雀,2006年8月瓦屋山,攝影:麥茬</h3> <h3><font color="#010101">煤山雀, 2017年5月龍蒼溝,攝影:麥茬</font></h3> <h3>四川旋木雀,2017年5月龍蒼溝,攝影:麥茬</h3> <h3>鱗胸鷦鹛,2017年5月龍蒼溝,攝影:麥茬</h3> <h3>金額雀鹛,2017年5月龍蒼溝,攝影:宣夏良</h3> <h3>鷦鷯,2017年5月龍蒼溝,攝影:麥茬</h3> <h3>火冠雀,體型太小太遠(yuǎn)容易被忽略(百花嶺更多),2017年5月龍蒼溝,攝影:麥茬</h3> <h3>灰胸藪鹛,2011年7月瓦屋山,攝影:麥茬</h3> <h3>灰臉鵟鷹,2017年5月龍蒼溝,攝影:麥茬</h3> <h3>黃眉林雀,2017年5月龍蒼溝,攝影:麥茬</h3> <h3>黃頸啄木鳥,2011年7月瓦屋山,攝影:麥茬</h3> <h3>紅嘴相思鳥,2017年5月龍蒼溝,攝影:麥茬</h3> <h3>紅脅繡眼鳥,2011年7月瓦屋山,攝影:麥茬</h3> <h3>褐頭雀鹛,2011年7月瓦屋山,攝影:麥茬</h3> <h3><font color="#010101">短嘴金絲燕,2017年5月龍蒼溝,攝影:麥茬</font></h3> <h3>點(diǎn)斑林鴿,2011年7月瓦屋山,攝影:麥茬</h3> <h3>斑胸短翅鶯,2011年7月瓦屋山,攝影:麥茬</h3> <h3>白喉針尾雨燕,2017年5月龍蒼溝,攝影:麥茬</h3> <h3>白腹短翅鴝,2011年7月瓦屋山,攝影:麥茬</h3> <h3>橙胸姬鹟,2017年5月龍蒼溝,攝影:麥茬</h3> <h3>三趾啄木鳥,2011年7月瓦屋山,攝影:麥茬</h3><h3><br></h3><h3>后記:整理年代久遠(yuǎn)的照片有個(gè)好處就是喚起塵封的記憶,找到了當(dāng)時(shí)沒有及時(shí)整理的文件夾,紅嘴鴉雀終于有圖有真相了。原來我竟然去了四次瓦屋山,分別在2006年8月、2007年7月、2009年11月和2011年7月。為此對前述圖文做出相應(yīng)修補(bǔ)。</h3> <h3>黃額鴉雀,2006年8月瓦屋山,攝影:麥茬</h3> <h3>赤胸啄木鳥,2006年8月瓦屋山,攝影:麥茬</h3> <h3>暗色鴉雀,2006年8月瓦屋山,攝影:麥茬</h3> <h3>灰胸藪鹛,2011年7月瓦屋山,攝影:麥茬</h3> <h3>灰頭灰雀雄,2006年8月瓦屋山,攝影:麥茬</h3> <h3>棕褐短翅鶯,2007年8月瓦屋山,攝影:麥茬</h3> <h3>酒紅朱雀雌,2006年8月瓦屋山,攝影:麥茬</h3> <h3>灰頭灰雀雌,2006年8月瓦屋山,攝影:麥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