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夢是人生對美好向往的寄托,但內(nèi)心的夢可能只有內(nèi)心知道。大凡世界真的是滿天星軌,紛繁難辨,莊周之夢何以為驗,怎知天上有宮闕,全憑一種不期而遇的機緣,看似機緣其實就是惺惺相惜的一個舜華"美文《一生"遇見"》,描寫了一個蕩氣回腸,沁人心脾的遇見。讓我想起張愛玲所說的:"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噢,原來你也在這里?。?lt;/b></h3> <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b> <span style="line-height: 1.5;">與朋友相約,臨夏之行在周末終于啟動了,此時的放松和心情的愉悅真是近期少有的狀態(tài)。聽著張學(xué)友的一路有你的歌,伴著初秋美麗的云天,黃昏時分我們來到綠意尚濃濕潤清涼的臨夏。撲面而來是濃墨重彩的民族氣息,一座座清真寺廟醒目莊嚴,三五成群帶著蓋頭的回族女子俏麗時尚,留著山羊胡須的回族大叔健朗歡喜,戴著或白或粉小帽子的年輕男子標(biāo)致神氣,他們在高樓林立的城市中那樣自豪安逸。</span></b></span><br /> <h3><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訂好賓館,我們就急忙奔向"八坊十三巷",如果不是美麗的回族女子說話,我以為到了成都的寬窄巷子,一樣的古樸一樣的典雅不一樣的是這里的安靜這里濃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只覺得勝似寬窄巷子!首先吸引我的是精美的磚雕,在屋頂墻面門頭照壁,依巷延伸著,呼應(yīng)著,或店鋪或人家,雕梁畫棟,那種不著色的雅致,讓人驚嘆!一家門廊深處的黑色磚雕照壁,在翠色的銀杏葉的映襯下格外醒目,花紋有古舊的味道,邊角已有點凋落,我仔細地欣賞著,正在院中圍坐小桌吃飯的中年女子走出門來,熱情的介紹著,說門廊的照壁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是人工雕刻的,用一塊塊方磚對著砌成的一幅圖案,父輩們保留地特別不容易,文革時害怕破壞用泥漫上,后來又用小刀一點點鏟掉,角上已經(jīng)掉了幾小塊,她憐惜的眼神很美麗。只因有約在河畔,對于詩云"臨夏八坊十三巷,安居樂閑秀蓋頭。街忂紅燈八面游,民歌聲慢詠古樓"!夜色下的"八坊十三巷"我只能輕輕的揮手,作以別年的遇見吧。</b></h3> <h3><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第二天,陽光燦爛的早晨,朋友的臨夏同學(xué)趕過來陪我們,熱情友好的他,帶我們再一次走進"八坊十三巷",一路他如數(shù)家珍,我們得益深度了解了這里的美麗。</b></h3><h3><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八坊民俗館是八坊大戶人家居住特點的代表,用作展覽館,每間屋子或以文字或以蠟像或以實物詳細展示了八坊的民俗。原來臨夏古稱河州,臨夏市內(nèi)的回民又稱"八坊人"。"八坊"和"河州"同時成為了臨夏的別稱,而八坊十三巷便是河州民族風(fēng)情的古街區(qū)呀。</b></h3><h3><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從元朝至今,圍繞著八座清真寺形成了八個教坊、十三條街巷,故稱為"八坊十三巷",早在唐朝就有大食(今沙特阿拉伯)、波斯等國商人和宗教人士在八坊一帶來往經(jīng)商、傳教和定居,逐步修建了伊斯蘭教的八座清真寺及其教坊,形成了一個"圍寺而居、圍坊而商"的穆斯林聚居區(qū),因此得名"八坊",含有"教坊"和"番坊"之意。由大寺坊、祁寺坊、西寺坊、北寺坊、鐵家寺坊、前河沿寺坊、老王寺坊、新王寺坊等八坊,大旮巷、小南巷、壩口巷、北巷、沙尕楞巷、專員巷、大南巷、仁義巷、細巷、擁政路、鐵家寺巷、王寺街等十三巷組成。</b></h3><h3><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而街巷結(jié)構(gòu)最早形成于清初,具有臨夏傳統(tǒng)建筑的主要特征。2015年進行全面的翻修打造,請的成都的設(shè)計師規(guī)劃的,將古建筑、民族特色、新的技術(shù)相融合,形成眼前美麗古樸的八坊民居生活圈。院子多以四面合圍、對稱封閉式的小型四合院為特征,有大有小,依據(jù)主人家的經(jīng)濟實力而定,大都講究中國傳統(tǒng)的建房方位--坐北朝南,修有三間堂屋(上房、正房),兩側(cè)各修有耳房,院子的東西兩側(cè)分別建有廂房三間,實際上是一明兩暗,中為陽,兩旁為陰,也有修南房的。在房屋建筑中講究對稱、均衡格局。一般百姓居民多居住小獨院,有四合、三合、二合式的,只有少數(shù)富裕人家還建有偏院、車馬院或一進數(shù)院式的。不由的感嘆到民俗館猶如一幅幅徐徐展開的山水畫,置身其中,細細欣賞,方能領(lǐng)略其中清雅韻致。</b></h3> <h3><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深居巷中的河州手工藝術(shù)館是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另一大看點。蛋雕藝人楊星國儒雅英俊,他的工作室作品淋朗滿目,個個神奇精美,他為我們展示了代表臨夏市送給張學(xué)友先生的藝術(shù)品視頻,作品取自學(xué)友先生與小熊的一張合影,他以精湛的工藝在蛋殼上再現(xiàn)了這一溫馨場面。問起他從藝的原因,他略帶羞澀的說,興趣趨使,他曾經(jīng)是西藏可可西里的大卡車司機,有10年的高原經(jīng)歷,因為喜歡,他回到家鄉(xiāng),回到"八坊十三巷"苦練技藝十多年,終于修成正果,他已經(jīng)成為臨夏的一張名片。祝福楊星國先生,祝福他的藝術(shù)事業(yè)更加美好!</b></h3> <h3><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在泥塑工作室里,我們看見一位中央美院畢業(yè)的大學(xué)生正在雕刻一宗佛像,作品惟妙惟肖,他卻熱情的介紹著常星輝他的老師,拿起老師一對回族青年說悄悄話的作品展示起來,好生動好可愛的作品和藝人!</b></h3> <h3><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接下來我們還參觀了雕刻葫蘆的工作室,磚雕陳列館,泥塑陳列館,木雕陳列館,銅雕陳列館。</b></h3> <h3><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不知不覺四個多小時過去了,當(dāng)頭的太陽方感微汗點點,走到巷子中心廣場休息,看到來來往往的,休閑拍照的少數(shù)民族,不由得舉起相機,她們亦友好的微笑著。一陣爽風(fēng)拂來,我如同沐浴在濃濃的藝術(shù)氛圍中,行走在深深的敬佩中,感動在淳樸的民風(fēng)中。 </b></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 color: rgb(176, 79, 187);"><b> 我遇見了真正的回族特色的民間藝術(shù)!這讓我感動不已,心情如天上的云彩一樣絢麗,可謂美的東西雖有形式的不同,但內(nèi)在的卻是相通的。如《一生"遇見"》里的描述:"遇見了就有了眼神的繾倦,有了一席舊話,回憶尚歡心的心境,有了昨日君言約,今朝喜煞人的激動,有了喜歡讀書就送你一本書去讀的情結(jié),有了卡布奇諾的味道還在唇邊的記憶??相遇是美好的開始"。 </b></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b> 八坊十三巷原來你也有這樣讓人不能忘記的美麗,我懷著眷戀,要與你說再見了!祝福你!</b></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b> </b></span></h3> <h3><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美麗的八坊十三巷,祝福你!期待再次遇見。</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