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font color="#010101"><b> 農(nóng)三師水工團地處南疆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西緣,北依314國道和南疆鐵路,東靠農(nóng)三師49團,西鄰水管處、巴楚,南面是蓋米里克河,距阿克蘇286公里,喀什320公里。緊靠軍墾新城圖木舒克市,周邊散落著諸多的農(nóng)牧團場。彈指一揮間,滄海變桑田,幾十年來,一代又一代兵團人艱苦奮斗,開荒造田,興修水庫,這里已變成綠洲新城。 </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 農(nóng)三師水工團的前身是工程二支隊,根據(jù)師編字第003號文件命令:由工二師調(diào)入的部隊命名為"新疆軍區(qū)生產(chǎn)建設兵團農(nóng)三師工程二支隊"。1966年2月兵團工二師等單位支援人員在新疆麥蓋提前進水庫(又名哈拉瑪水庫)建點,為農(nóng)三師在一麥蓋提墾區(qū)開荒解決灌溉用水。1969年4月,工程二支隊奉命改為農(nóng)三師八十九團,1969年7月,兵團黨委授命改為農(nóng)三師建筑工團二團番號,1969年10月,原新疆水利廳小海子水庫管理處與建筑工程二團合并,命名為農(nóng)三師水利工程團,簡稱水工團。1975年6月15日撤銷新疆軍區(qū)生產(chǎn)建設兵團,水利工程團隸屬喀什地區(qū),先后歸屬喀什地區(qū)水電局和農(nóng)墾局管理。1982年4月,新疆生產(chǎn)建制恢復,小海子水利工程團復歸農(nóng)三師。1982年6月,小海子水管處正式成立并從水利工程團分離出去,水利工程團接著改名為農(nóng)三師工程團,直至2001年底。2002年2月20日,根據(jù)師黨委決定,農(nóng)三師工程團與農(nóng)三師建筑公司合并重組,將農(nóng)業(yè)單位整體劃歸49團,原昆侖農(nóng)場劃為41團,成為純工程建設企業(yè),改名為新疆圖木舒克工建集團。 </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葉,水工團第一代軍墾戰(zhàn)士也包括支青在內(nèi),在喀拉拜勒鎮(zhèn)這片熱土上扎根后,從此軍墾戰(zhàn)士在這片人跡罕見的土地上譜寫了屯墾戍邊的新篇章。面對雜草叢生的茫茫戈壁,軍墾兒女披荊斬棘,克服各種艱難險阻,發(fā)揚兵團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忍耐的精神,創(chuàng)造了一個個奇跡。 </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 回想當年的工程團,過去喝堿水、吃粗糧、天為房、地為床還是國家百強企業(yè),水利一級資質(zhì),尤其是在南疆三地州更是聞名瑕疵。更為讓工程團人驕傲的是,從80年代起我們在三師墾區(qū)中是唯一享受城鎮(zhèn)戶口的,吃的是商品糧……</b></font></h3><h3></h3> <h3><font color="#010101"><b> 歷史不會忘記每一個踏過這里的足跡,歷史也不會忘記每一個推著輪車的手臂,默默的國道不會忘記它是如何延伸到這里,溫柔的葉爾羌河不會忘記她身邊最早的紅妝綠衣。</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 50年前,隨著一聲令下,一支穿著土布衣裝的隊伍開拔到了南疆,他們奉命修建哈拉瑪水庫(前進水庫),作為穩(wěn)固南疆邊防的先遣隊,他們拿起了鍬鎬,挖渠筑壩,興修水利。</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 有水就有家。從此荒無人煙變成了裊裊飲煙,他們像那河邊的胡楊、紅柳一樣,把荒灘戈壁變成了壯麗的風景,多少蕩氣回腸的故事,多少氣壯山河的話語,葉爾羌河都默默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有時為他們的思鄉(xiāng)哭泣幽咽,有時為他們喊工的號角激越奔流。</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 1968年底,哈拉瑪水庫建成,葉河像在他們的手中從一個野孩子變成了一個溫順的孩子,不再洪水漫流,貪玩無度,水庫和河渠的修筑,有了葉爾羌河穩(wěn)定的水源保證,南疆屯墾戍邊的歷史由此揭開了新的一頁。</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 1969年4月,又是一聲令下,他們推著單輪車,經(jīng)過一百八十公里徒步搬遷到了現(xiàn)在的小海子,部分連隊由工程轉(zhuǎn)入農(nóng)業(yè),修渠引水、搭棚建屋、鏟草通路,終于在七十年代修建成了新疆最大的平原水庫。</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 幾十年來,他們涉足南疆四地州,設計修建了無數(shù)大、中、小型水利工程和其他工程,較有影響的工程有:援巴工程、哈拉瑪水庫、小西海子水庫、喀什一、二級電站、塔什庫爾干電站、三道橋水利樞紐工程、卡群水利樞紐工程、莎車百貨大樓、阿克蘇燕子山電站等等。</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 這就是水工團的父輩們的光輝寫照,他們是屯墾戎邊大隊伍的先遣隊、先鋒軍,在最前方從事著最光榮而又最艱辛的工作,為三師及各團場的興盛發(fā)展,開辟了道路,他們是每片開發(fā)區(qū)的第一個身影,荒茫戈壁的第一句吼聲。</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 <p class="ql-block">原工程團團部</p> <p class="ql-block">在工程團學校旁新蓋的辦公樓,工程團團部搬進新樓,這辦公樓現(xiàn)已是小海子社區(qū)辦公室。</p> <h3>下面這是從小海子搬遷到圖市的工建集團辦公樓,原圖市政府辦公樓,花了一千萬買下的,目前又在圖市城內(nèi)新蓋了一棟四層高的辦公樓。(圖市名叫圖木舒克市,位址在永安壩往上一公里左右,離小海子三十來公里)</h3> <h3>喀什地區(qū)水工團首屆婦代會(1977年9月)在原水工團、工程團老辦公室舉行</h3> <h3>水工團首屆計劃生育表彰大會</h3> <h3>水工團與49團首屆婦代會合影</h3> <h3>工程團與水管處83年三八表彰大會合影</h3> <h3>工程團第一屆職工代表大會</h3> <h3>一九八七年工程團三干會暨職工代表大會</h3> <h3>一九八八年農(nóng)三師工程團三干會暨職工代表大會合影</h3> <h3>一九八八年八月農(nóng)三師工程團第二次黨代會</h3> <h3>一九八八年九月南疆三地州建筑企業(yè)上崗培訓</h3> <h3>南疆三地州建筑企業(yè)上崗培訓班</h3> <h3>一九九二年農(nóng)三師工程團第三次代表大會</h3> <h3>一九九二年工程團三級干部會議</h3> <h3>一九八六年一月布哈拉工程定噴試驗全體合影</h3> <h3>工程團第一個教師節(jié)全體老師合影</h3> <h3>一九八八年工程團首期小學生家長學校學員留影</h3> <h3>李壽學與巴基斯坦工兵修援巴公路合影</h3> <h3>部分援巴戰(zhàn)友合影留念</h3> <h3>水工團老領導(照片非常珍貴)</h3> <h3>一九九一年三干會暨職工代表大會</h3> <h3>王仁林政委、楊洪霖團長</h3> <h3>呂保才團長、楊洪霖政委、彭偉君總工、肖育敦政治處主任</h3> <h3>陳忠憲副團長、呂保才團長、肖育敦政治處主任</h3> <h3>工程團幼兒園全體幼師</h3> <h3>金宣平、楊正天</h3> <h3>水工團當年初、高中教室辦公室</h3> <h3>原水工團學校操場,現(xiàn)已不存在。</h3> <h3>龔磊老師</h3> <h3>水工團醫(yī)院部分醫(yī)護人員</h3> <h3>楊振峰師長在田間地頭參加勞動</h3> <h3>青年連女工排在修建北閘水庫</h3> <h3>工四連女工排推戈壁修建南閘水庫</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