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閻錫山故居,位于山西省定襄縣城河邊村。始建于二十年代初,建設(shè)周期長達14年之久,耗資140萬兩白銀。</h3> <h3>悠閑地河邊村人</h3> <h3>整個建筑群坐東向西,原長135.2米,寬119.7米。</h3><h3>占地面積61834平方米,近30座院落,八百余間房屋。</h3> <h3>舊居分為上下兩院,前后為東西花園。東花園的建筑以中國傳統(tǒng)的晚清宮殿式建筑為主,大門為古牌樓式...</h3> <h3>馬廄</h3> <h3>閻錫山故居是民國時期曾統(tǒng)治山西近40年的閻錫山的一座私宅,始建于1913年前后,抗戰(zhàn)爆發(fā)前夕,先后建成了都督府、得一樓、上將軍府、二老太爺府、穿心院、東花園、西花園以及子明慈幼院等大小30多座院落,近千間房屋(現(xiàn)存27座院落,700余間房屋),總占地面積3.3萬余平方米。</h3> <h3>閻錫山故居這組氣勢恢宏堂皇、格局變幻詭奇的近代建筑群,不僅是研究閻氏家族繁衍興衰的珍貴實物,也是閻錫山本人政治仕途升降沉浮的歷史遺跡。同時,它又以鮮明的民間民俗色彩和中西結(jié)合的建筑藝術(shù)風(fēng)格顯示了其獨特的文化價值與美學(xué)價值。</h3> <h3>精湛絕倫的石雕、磚雕和木雕</h3> <h3>閻錫山舊居是中國目前保存較完整的舊中國最大的官僚私邸之一。</h3> <h3>故居眺望臺</h3> <h3>60余年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人世滄桑,這座故居既有過它的繁盛時代(1929年~1930年閻馮倒蔣前后,河邊村曾一度成為全國軍事政治中心,而被國內(nèi)外所矚目),也有過它的敗落時期。</h3> <h3>三院的宮殿式大樓高而且大,站在三樓頂端,可遠眺全村。</h3> <h3>閻錫山故居整體建筑龐大恢宏,錯落有致,有民間四合庭院,典雅亭臺樓閣,古樸磚石窯洞,還有新奇仿歐建筑,融民間與官方、中國與西洋建筑風(fēng)格于一體,顯示出別具一格的文化美學(xué)價值,1986年被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h3> <h3>閻錫山故居?xùn)|花園的建筑,全是中國傳統(tǒng)的宮殿式,飛檐走善,雕梁畫棟,"五脊六善排山瓦,挑檐插飛掛鐵馬,立欄臥欄露明柱,鼓墩巖石接出廈",十分講究。各個建筑物上,都裝飾著各種木石雕刻,欄桿柱底石上雕刻著獅子毛猴,立欄臣臥欄上彩畫著各種傳說故事。</h3> <h3>西花園的規(guī)模要小得多,破壞也較嚴重。所謂二老太爺府,即是閻錫山的二叔爺閻書典居住的府第。這里亦是個大四合院,出廈明柱,雕刻及繪畫很精致。</h3> <h3>閻宅的院子頗寬闊,地面全由鵝卵石和青磚砌成幾何圖案。對面是高大的二層樓,南北兩面是出廈大瓦房。穿過過道是二院,二院的正廳為三間大房。屋內(nèi)陳設(shè)著桌椅,供閻氏家族議事及宴會使用。南北均有出檐抱廈通往后院。</h3> <h3>在東花園以南緊貼二老太爺府,有一座精巧的前后兩院相通相連的瓦房建筑,這就是赫赫有名的都督府。都督府后院的東北角,還有一處小院,院中聳立著閻府第二個高層建筑得一樓。</h3> <h3>在二老太爺府的正南,還有一處院落。即上將軍府,這是一座四合大院。在東花園的正北隔一條道,便是頗有名氣的子明慈幼院。</h3> <h3>從遺存的一些歷史照片和大量的文獻資料上,可以看到閻府當(dāng)年的赫赫威勢。閻府的建筑精雕細鏤,格外考究。四面廳堂的底基,均由青石雕縷成蓮花狀石基,不惜錢財工本,經(jīng)求至善至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