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9月2日,拼車去帕米爾,這個神秘又令人神往的地方。帕米爾古稱蔥嶺,古絲路必經(jīng)之地,是塔吉克語"世界屋脊"的意思。</h3><h3> 本次拼車共七人,遼寧夫婦二人、西部計劃到兵團當志愿者的三個小姑娘、一個長駐香港做化肥貿(mào)易的陜西小伙。司機是祖籍甘肅、在新疆長大的漢族人,口音有濃重的西北味。</h3><h3> 9:30準時出發(fā),經(jīng)315轉314一路向西南。G314線是中巴友誼公路又叫帕米爾公路,是一條連接中國西部與巴基斯坦的公路,經(jīng)過中巴邊境口岸紅其拉甫,南到巴基斯坦北部城市塔科特,全長1224公里。其中中國境內415公里,巴基斯坦境內809公里。</h3><h3> 今天行程近12個小時,行至烏帕爾時購買干糧水果,我買了烤包子、小馕、西梅。天湛藍湛藍的,我禁不住大口大口地呼吸著對內地人來說近乎奢侈的純凈無比的空氣。</h3> <h3> 車行一個多小時,駛入昆侖山區(qū),路離山越來越近,路漫漫攀升,山也變了顏色。</h3> <h3> 這就是昆侖山的紅山景區(qū)。</h3> <h3> 到柯爾克孜族居住區(qū)了,屬阿克陶縣管轄??聽柨俗巫逵凶约旱恼Z言,無文字,以前使用維文,現(xiàn)在學生們都在學漢語。邊檢站旁公共廁所收費的小孩是柯爾克孜族,普通話講的相當好。他至少會說三種語言:柯爾克孜語、維語、漢語,很牛是不是。</h3> <h3> 草原上遇見淳樸的柯爾克孜族人。我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問能否給他拍張照片,他二話沒說筆直地站在那里不自然地微笑等著拍照,我倒覺得不好意思,慌張拍了這張效果不好的片片。</h3> <h3> 這是有名的白沙山景區(qū),這些水是布倫口水庫,水庫修建前這里水很少,水庫建成后襯的沙山也漂亮了。</h3> <h3> 從沙山繼續(xù)前行50公里就是大名鼎鼎的卡拉庫里湖。湖水在公格爾峰、公格爾九別峰、慕士塔格峰等雪山的環(huán)繞映襯下顯現(xiàn)出好幾種顏色。</h3> <h3> 順利通過安檢的塔吉克人。</h3> <h3> 帕米爾高原上水草豐美處就會牛羊成群。</h3> <h3> 帕米爾從低到高展現(xiàn)出豐富的地質景觀,有冰川、湖泊、草原、濕地,也有滿目荒涼。</h3> <h3> 下午6點多到達紅旗拉普前哨班,這里海拔4900米,前哨離國門還有3公理,國門對面就是我國的友好鄰邦巴基斯坦。從今年五月開始車輛不能開到國門,不過還是看到一些車輛隨意進出,我們的車自然是被攔截在外。</h3> <h3> 前哨附近有家牧民在這里放牧。聽說《冰山上的來客》的故事就發(fā)生在這里,人物原型是塔吉克人。</h3> <h3> 羊在前哨班前的馬路上閑逛。</h3> <h3> 瓦罕走廊也在附近,它是位于中阿邊界的一條東西走向的狹長谷地,通往那里的公路年久失修。帕米爾高原上還有通往塔吉克斯坦的卡拉蘇口岸,此口岸目前暫時關閉著。</h3> <h3> 中巴會晤站離前哨不遠,會晤站作為中巴友誼的見證,將一直矗立在帕米爾高原上。</h3><h3> 亞爾特拱拜孜驛站是古絲路的驛站之一,塔河從驛站旁流過。</h3> <h3> 從紅旗拉普返回塔縣已晚上10點了,又困又餓的我們還是打起精神品嘗了有名的牦牛肉火鍋,這里的牦牛肉不會有假。這張照片是早晨補拍的。</h3> <h3> 宿青旅,塔縣的青旅規(guī)模很大,有些學生宿舍的味道。青旅門前是一個大大的廣場,晨光下的廣場。</h3> <h3> 塔吉克族被稱為鷹的民族,他們的民族舞蹈稱作鷹舞。塔縣城中心的鷹雕塑,一只雄鷹展翅于群山之間。</h3> <h3> 高原小城的建筑在大山的映襯下美不勝收。</h3> <h3> 牛也出來散步了。</h3> <h3> 今天兩個重點:石頭城、金銀灘。這兩個地方就在縣城邊上。石頭城堡建在高丘上,地勢極為險峻,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蒲犁國的王城。石頭城票價30,這是入疆以來第一次買門票。</h3> <h3> 一覽眾山小</h3> <h3> 石頭城上的塔吉克女郎,塔吉克人是我國唯一的歐羅巴人種。</h3> <h3> 石頭城下是美麗的金銀灘草原。</h3> <h3> 金銀灘入口處恰遇一個塔吉克新娘,新娘溫柔善良,一群人拽著人家照相,絲毫沒有不高興,一直甜甜地微笑。</h3> <h3> 再見了美麗的塔縣小城!曾經(jīng)不只一次在地圖上尋找過的地方,今天終于相見,心中充滿喜悅。</h3><h3> 結束帕米爾的行程,此次旅程已過大半。今晚宿東湖東邊的凱日酒店,明天我要再好好體會一下喀什這座古城的味道。</h3> <h3> 9月4號早起8:30跟隨導航去尋找香妃的蹤跡。遇見很多維族人往一個方向走去,他們是去學國語嗎?(目前國家正在強化他們的國語,要求每個人都要學。)</h3> <h3> 香妃墓旁邊的清真寺管委會上空國旗飄揚。</h3> <h3> 與香妃墓緊緊相連的是高低寺。左邊略顯低矮的是低寺,冬天做禮拜用。右邊高出地面有柱子的一邊是高寺,夏天用。</h3> <h3> 高寺里有14根柱子,每根柱子由不同的工匠雕刻而成,每根花紋不同。高寺幾百年來從未修繕過,柱子上的色彩是幾百年前的。</h3> <h3> 高禮拜寺的門,令人愉快的色彩搭配。</h3> <h3> 這就是香妃墓,其實墓的名字叫阿巴克霍加麻扎,是維族貴族的家族墓地。香妃是第五代,因香妃的名氣大,大家習慣叫它香妃墓。墓室外面貼滿琉璃,藍色柳葉花紋磚的燒制工藝已失傳。</h3> <h3> 香妃墓園景區(qū)內有加滿清真寺,是喀什第二大寺,每周五(居瑪日)、古爾邦節(jié)、肉孜節(jié)很多穆斯林在這做禮拜。與高寺相同,它的62根廊柱也是由不同的工匠手工雕刻的,每根都有不同的造型。</h3><h3> </h3> <h3> 清真寺門口的這個建筑是香妃祖爺爺講經(jīng)說法的地方,此建筑被定為危房不讓進去參觀。</h3><h3> </h3> <h3> 下一目的地艾提尕爾清真寺。繼續(xù)跟隨導航徒步前往。一路上邊走邊看,不知道這是啥東西吧?大碗酸奶,4塊一碗,我喝了一碗,就是有點酸。</h3> <h3> 這個老人的帽子上還有一朵花。</h3> <h3> 正趕上維族過年,這個地方?jīng)]開門。</h3> <h3> 沒見過這種馕吧,有人說叫窩窩馕,也有人叫它雞蛋馕,剛出鍋時香香的。</h3> <h3> 街頭無花果,10塊錢7、8個。</h3> <h3> 肚子有些餓了,走進艾提尕爾清真寺附近一家維族餐廳,生意火爆,滿眼全是維族人。我坐在還未來得及收拾的小桌前,等待點餐。</h3><h3> 一個胖大的貌似維族的美女坐到我對面,用極其不熟練的漢語跟我交流。問我是不是一個人,她主動交代她是一個人來這里,她不是維族是柯爾克孜族,從伊犁來喀什進貨,有兩個孩子,一兒一女,老公十年前去就去世了。我連猜帶蒙地理解著她的話??此难b扮,生活應該比較富足,是個能干的人。</h3><h3> 她還幫我點餐,問我吃白面還是吃米,她嘰里咕嚕地跟服務員說了一頓,就把飯點好了。我有些忐忑地等著,不知道一會兒端上來的是啥東西。其實服務員的漢語比她好得多,我自己點餐一點問題都沒有,熱心的柯爾克孜呀!這就是她給我點的抓飯,20塊,味道還不錯。</h3> <h3> 吃完飯,跟柯爾克孜說再見后,去參觀艾提尕爾清真寺。艾提尕爾清真寺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以前是亞洲最大的清真寺,現(xiàn)在已不能稱為最大,但是歷史最悠久的。</h3><h3> 后來才知道,我現(xiàn)在所處的位置已經(jīng)算是喀什葛爾老城了,艾提尕爾清真寺是古城聯(lián)票里含的景點,套票45,沒有單獨的票。清真寺里大同小異,不看便罷,外面拍照留念。</h3> <h3> 老城區(qū)被解放路分為兩部分,過解放路,向賓館方向走去。遇上剛剛放學的孩子們。</h3> <h3> 誤入老城的小巷子,轉了一頓又回到原來的地兒。還是走大路吧。今天在外面晃悠了12個小時,走了3萬3千步,近20公里。</h3> <h3> 9月5號,還有半天時間在喀什。我是這樣安排的:拍拍東湖、高臺民居晨景,去博物館參觀,然后就去火車站坐車去阿圖什。</h3><h3> 晨曦中的東湖。</h3> <h3> 晨曦中的高臺民居。</h3> <h3> 轟鳴聲由遠及近。</h3> <h3> 喀什博物館有些讓人失望,與且末、和田的相比遜色很多。如此有故事的地方,博物館應該有好多文章可做。</h3><h3> 參觀博物館時,聽一游客說高臺民居里有現(xiàn)場制作土陶的老藝人,拔腿就往高臺跑,從濱河北路沿土曼河朝高臺走去,過一個維族特色的橋,就是高臺民居。村口詢問,順利找到。</h3> <h3> 高臺民居現(xiàn)住人口很少,許多房子已成危房。這家土陶制作人算是高臺的堅守者。喀什土陶藝術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吐克遜大叔是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之一。</h3> <h3> 從這所房子里找到老人的工作坊也不容易,屋里昏暗,要爬三層梯子。</h3> <h3> 手藝精湛的老人,用一塊塊泥巴塑造著一個個工藝品。神奇的是,制作的瓶蓋放到剛剛做好的瓶身上嚴絲合縫,令人咂舌。</h3> <h3> 觀看老人做了幾件陶器,匆匆返回賓館退房坐火車去阿圖什。</h3><h3> 好便宜的車票2塊錢,距離也近,40公里。我沒搞明白為什么兩個地區(qū)的首府設的如此近。</h3> <h3> 遇上學生返校高峰,超員100%。屁股剛落地,就聽服務員聲嘶力竭地喊,"阿圖什的準備下車,現(xiàn)在就往外走。"我重整行囊,背上大包小包,擠到門口。</h3> <h3> 從阿圖什火車站坐4路找到萬鵬賓館,無單人間,一個人住了一個三人間,衛(wèi)生間味道很不好。</h3><h3> 阿圖什是無花果之鄉(xiāng),此行是沖無花果來的。15塊打車到阿孜汗鄉(xiāng)采摘園,25塊可隨便吃,有無花果和葡萄。來的有些晚,無花果已是第三茬。</h3> <h3> 其實阿孜汗鄉(xiāng)離我住的地方只有3.8公里,吃得飽飽的徒步回賓館。遇見幾個維吾爾族老人載歌載舞,盡情地歡樂。</h3> <h3> 9月6號,尋找阿圖什的博物館,地圖上搜不到,一個地區(qū)應該有博物館啊,終于打聽到就在帕米爾路上,一個邊防支隊的旁邊。路上在一家維族餐館吃早餐,沒想到維族也有這么清爽的食品。</h3> <h3> 終于找到,被告知剛剛建成的場館還未布置。阿圖什十年前只是一個小鎮(zhèn)子,剛剛發(fā)展成現(xiàn)在的樣子。</h3> <h3> 新建成的阿圖什,為什么街道都是斜的,是為了跟天山平行才建成這個樣子嗎?</h3> <h3> 沒逛成博物館,時間富裕了,在街上閑逛。羊肉店里掛著好幾只羊。</h3> <h3> 維族布店里漂亮的維族花式。</h3> <h3> 入手一條維族頭巾。</h3> <h3> 下午3:19分的火車去阿克蘇,從阿圖什到阿克蘇需要5個小時。對面坐著兩個維族小伙,他們是南陽大學的新生,兩個從未出過疆的年輕人對未來充滿憧憬。他們倆一個報地理專業(yè),一個報物理專業(yè)。物理小伙更加善談,他喜歡看書、喜歡歷史、喜歡旅游。他用生硬的漢語給我講喀什的一些神奇,講維族的十二木卡姆。他會跳維族舞蹈、塔吉克鷹舞、哈薩克舞蹈。我想通過4年的內地學習,他的競爭力不會輸給內地學生。</h3><h3> 火車上還品嘗了美食:維族小伙兒自己家做的羊肉、另外兩個同坐提供的蘋果和剛剛打出來的月餅,幾樣東西都好吃,回味無窮??!</h3> <h3> 火車晚點,到阿克蘇已無公交,打車到漢庭。</h3> <h3> 到阿克蘇也是奔著博物館來的,博物館離漢庭很近。先吃早餐,小吃一般在小胡同里,找到了這家花兒拌面館。一個羊肉包,一個油塔子,一碗牛肉面,共花7塊,吃得舒舒服服。</h3> <h3> 博物館就在不遠處,可惜因搬遷從8月15號開始閉關。</h3> <h3> 地圖上看到附近有多浪公園,進去走了一遭。</h3> <h3> 這里是阿克蘇的中心地帶,轉盤式過街天橋。橋下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分別是東、西、南、北大街。阿克蘇城市規(guī)模不小,大街上維族人比和田、喀什少很多。</h3> <h3> 原計劃下午6:19坐火車去庫車,現(xiàn)在博物館看不成,退掉火車票,去五運司坐大巴去庫車。汽車1:40發(fā)車,走G3012吐和高速。</h3> <h3> 阿克蘇綠洲果樹成林,有棗樹、核桃、蘋果等等,遠處天山雪峰隱約可見。南疆的城市村莊其實就是沙漠上的一個個綠洲,生機盎然地存在著。綠洲過后又是戈壁 。</h3> <h3> 下午5點30到達庫車,為了明天的行程更輕松,直接打出去龜茲博物館。維族同胞啊,這個司機把我拉到了林基路烈士紀念館,參觀一頓才發(fā)現(xiàn)不對,好在距離龜茲博物館很近。語言不過關是多么可怕!也好,既然來了就好好了解一下林基路烈士。林基路犧牲前在庫車當了五年縣長,為庫車人民做了很多好事。后被新疆軍閥盛世才殺害,年僅27歲。</h3> <h3> 龜茲博物館在庫車王府院內,想?yún)⒂^博物館必須買王府的票,票價55。</h3><h3> </h3> <h3> 博物館里燈光灰暗,展柜內標牌上的灰塵遮擋了文字,看起來很費勁。在錢幣館里看到了新鮮玩意兒,六仟萬的票票。</h3> <h3> 猜猜這是啥地?</h3> <h3> 今天還是很有收獲的,了解了革命烈士林基路的生平,也了解了末代庫車王一生的遭遇。末代庫車王也就是第十二代王達吾提·買合蘇提,新中國廢除其封建特權,任職庫車縣政協(xié)副主席。1951年至1958年,由于錯案,達吾提·買合蘇提在阿克蘇勞改。2014年7月因病去世享年88歲。</h3><h3> </h3> <h3> 晚上宿庫車飯店,超贊的賓館,價位不高,有早餐,賓館管理規(guī)范。</h3> <h3> 9月7號兩個目的地:庫車大峽谷、庫車大寺。庫車大峽谷距庫車城60公里,可在天山中路的庫車汽車站坐11:30到東風煤礦的車,大峽谷下車,大峽谷就在路邊?;爻炭膳c司機約好時間,在峽谷門口等。庫車到大峽谷走G217,也就是獨庫公路的一段。</h3> <h3> 路過當代鹽水關。</h3> <h3> 獨庫公路上窗外美景。</h3> <h3> 兩個小時后到達大峽谷。大峽谷的山體在陽光照射下,猶如一簇簇燃燒的火焰。</h3> <h3>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驚嘆。一峰駱駝矗立在前方光亮處。</h3> <h3> 天山瓊閣</h3> <h3> 一線天</h3> <h3> 大峽谷因為塌方,有三分之一的地方不能觀看,現(xiàn)有的景觀大概需兩到三個小時。按照約定,下午4點在大峽谷門口乘車返回庫車。坐8路到庫車大寺參觀,庫車大寺是南疆第二大清真寺。</h3> <h3> 下午六點半,阿訇登上房頂,手做喇叭狀大聲呼喊,召集穆斯林們來做禮拜。</h3> <h3> 寺內維吾爾族小女孩。小女孩擺出拍照姿勢,拍完后拽我的包要吃的,可惜包包里啥也沒有,讓她失望了。</h3> <h3> 參觀完庫車大寺,坐一路返回。車上偷拍維族婦女的金首飾。維族婦女酷愛美,年齡大的都戴金飾品,年輕的都濃妝艷抹。</h3> <h3> 晚飯到英阿瓦提路吃馕坑肉。</h3> <h3> 9月9號,11:09坐火車到庫爾勒。火車站坐26路郵政大廈下,參觀巴州博物館,博物館有四層展廳,館藏豐富、陳列有序、記錄詳細,是一個非常值得參觀的博物館。提示:博物館中午不休息,下午5:30關門。</h3><h3> 參觀完博物館,在一家拌面館吃了份拌面,今晚11:55的火車回烏魯木齊,先在博物館對面的小公園休息一會兒。十幾天前住過的龍行青旅就在不遠處,何不到那充充電、休息休息呢。青旅老板李哥洗了一大盤庫爾勒梨給我吃,走時還硬塞給好幾個,熱情的李哥!</h3><h3> 南疆環(huán)游行程基本結束,明早到烏魯木齊,下午5:25的航班回家!</h3><h3> 結束語:南疆環(huán)游重點是了解南疆的人文,當然也有帕米爾、獨庫公路的自然風光。南疆是維族人最集中的地方,他們在南疆這個相對閉塞的地方生活,他們也有走出去看世界的想法,有個維族小孩問我:阿姨,你去過北京嗎?你去過上海嗎?她說她也想去。他們走出去的首要前提是要學好國語,現(xiàn)在南疆的學校從低年級開始用國語教學,我想再過十幾年,維族的年輕人會是另一種面貌,南疆的未來還得靠他們!</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