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格魯吉亞自譽為上帝的后花園,是最早(330年)把基督教定為“國教”的國家之一,也曾是信仰馬列主義前蘇聯(lián)的加盟共和國,于1991年重新獨立。</h3><h3>2016年,我有幸探訪經歷過巨變的國度,體驗了她的安詳與寧靜。</h3> <h3>建于13世紀的Ananuri 城堡,依山面水,景色秀麗,教堂內不時有信徒禱告/懺悔。</h3> <h3></h3> <h3></h3> <h3></h3> <h3>也有游客在城堡下休閑、露營</h3> <h3></h3> <h3></h3> <h3>雪山教堂(斯特潘茨明達圣三一教堂)建于14世紀的,北靠卡茲別克主峰(5033m),雄踞半山(海拔2170m),是格魯吉亞最神圣的教堂之一。盡管格俄在2008年發(fā)生過戰(zhàn)爭,但其邊境小鎮(zhèn)卡茲別克依然安寧。</h3> <h3>山下村鎮(zhèn)紅色天然氣管道非常顯眼,老舊的拉達隨處可見,都是前蘇聯(lián)留下的遺產。</h3> <h3>建于公元1003年的庫塔伊西Bagrati大教堂及城堡,因政府急功近利胡亂修復,已被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h3> <h3>古堡麗影</h3> <h3>青銅時代的Uplistsikhe cave洞窟社區(qū),是先人們從石頭山里鑿出來的,山頂有一古樸的教堂。</h3> <h3>教堂內部古拙典雅</h3> <h3>我們上山時,一直下著大雨,山路變成了急淌的小溪。待下到山腰,突見山頂教堂后方劃出一道完美的彩虹,于是奮不顧身沖回山頂,搶到了這一張。</h3> <h3>格魯吉亞地處高加索山脈南麓,山高林深中的宗教場所因陋就簡,虔誠依然。</h3> <h3></h3> <h3>紅色蘇聯(lián)統(tǒng)治了70年,作為歷史長河中的過客,只有在斯大林故鄉(xiāng)哥里,殘留了幾滴紅色印記。</h3> <h3></h3> <h3>首都第比利斯是高加索著名古都,1991年獨立后也修建了一些新建筑。</h3> <h3>和平橋</h3> <h3>2004年建成的圣三一大教堂,規(guī)模宏大,位列東正教教堂世界前列。</h3> <h3>古城新貌,和諧共處(右為志愿者左是乞討者)</h3> <h3></h3> <h3></h3> <h3></h3> <h3>巴統(tǒng)~黑海邊的明珠,類似80—90年代的深圳</h3> <h3></h3> <h3></h3> <h3>繁華背后…</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一路下來確實寧靜安詳,但也有些悲涼。格魯吉亞重新獨立26年來,人口從500多萬減少至370萬,雖然老年人“帝國范”尤存,年輕人卻不見蹤影,更別說帥哥靚妹了…。帝國遺跡銹跡斑斑,只可追憶憑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