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相聚在鹿城</h3><h3><br></h3><div> 歲月人間促,彈指一揮間。</div><div> 闊別五十四個春秋的豐鎮(zhèn)新五號中學首屆師生,通過微信聯(lián)絡,終于在2017年8月12日如約而至,歡聚在美麗的鹿城——包頭。八月的鹿城,天高氣爽,綠樹成蔭,百花盛開。我們每個人的激動心情,無以言表。</div><div> 當年帥哥靚女的同學們如今年逾古稀,昔日風華正茂風度翩翩誨人不倦的恩師們今已步入耄耋之年。然而歲月的滄桑洗盡了我們青春年華和浪漫天真,但洗不去我們心中那份深深的師生情同學誼。無論我們的人生沉浮如何變化,我們的師生情誼一如既往。沉浮淡看輕榮辱,固守純真心自悠。</div><div> 經(jīng)過五十四年的風霜雪雨的洗滌與蒼桑歲月的磨礪,我們更加體會到同窗情最真,師生誼最濃。飽經(jīng)世俗的風雨后,穿越時空,我們仿佛再次回到那個純真的學生時代。無需朝夕相伴,依然一見如故。無需利益維系,依然情深意長。大家相見時,大呼小叫,不拘小節(jié),相談時,往事重提,回憶起我們在新五號中學一起渡過的刻骨銘心的初中三年日日夜夜。在那個艱苦的歲月里,我們一起住窯洞,睡土炕,啃窩頭,背磚頭,饑腸轆轆共甘苦,往事歷歷在目。這真是″窯洞土炕伴學友,校園生活同甘苦。堅苦刻厲寒不爐,少年意志破浪舟。"</div><div> 師恩如山。老師的教學在課堂,成就卻在祖國的四面八方。我們與老師相處的時間雖短,受益卻終生。老師授課有限,我們卻獲益無窮。母校似海,在那里,我們遨游知識的海洋,沐浴著智慧的光芒。在那里,我們學習做人的真諦,孕育著遠大的理想。母校是我們前進的航船,攀登的階梯。母校好似一片藍天,讓幼小的青鳥看到希望,母校像一片大地,讓柔弱的花朵茁壯成長。</div><div> 今天,我們可以驕傲地說:"我們沒有辜負恩師們對我們的栽培,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為祖國做出應有的貢獻,我們新五號中學的同學,個個都是好樣的。</div><div> 師生相聚,情深意濃,其樂融融。無限感慨,千言難盡。把酒言歡,互囑叮嚀,暢所欲言,無曲意逢迎,無刻意而為,一切順其自然。同學們的個性來了個真實的回歸,情感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宣泄與釋放。</div><div> 恩師劉玉林雖已年逾耄耋,與同學們一起爬山頂上樓梯,步履穩(wěn)健,老當益壯,風度不減當年,他永遠是我們的學習楷模。</div><div> </div><div> 聚會兩日,來去匆匆,離愁別恨難敘盡。相見時難別亦難。記下電話,快上微信,保住生命的根,期盼下次再相逢。借此機會,祝老師們健康長壽,家庭幸福,祝同學們身體健康,青春永駐。?!堵钩蔷邸穲A滿成功。</div> <h3>八月十二日下午,新五號中學《鹿城聚》籌備小組代表李貴同學和來自烏海市的李德海同學冒著驕陽酷署來到包頭站,迎接如約而至參加聚會的同學。他們中有來自廣州的葛明,有來自烏蘭察布市的張世禮韓利生郝補和,來自豐鎮(zhèn)市的景生瑞郭滿郝永禎梁斌楊國柱薄廷茂楊毓森。久別重逢的同學們在包頭站前合影留念,將激動的瞬間化作永恒的記憶。</h3> <h3><br></h3><h3>遇見恩師格外親,慣作人梯余熱香。家居鹿城的恩師劉玉林老師,特地來到賓館與同學相見。同學們爭相與老師合影留念。</h3> <h3>女同學李健邸巧云王秀林劉秀清與劉老師合影。</h3> <h3>同學們爭相與恩師劉玉林老師合影留念。</h3> <h3>師恩難忘,與恩師在一起是那么的甜蜜,那么的親切。</h3><h3> 左起.:張九斤 薄庭茂 侯毅 劉玉林老師 李德海</h3><h3>德海夫人 粱斌 葛明 郝補和 郝炳玉。</h3> <h3>郝補和同學與久別重逢的劉老師親切握手,共話友情。瞧,郝補和激動得熱淚盈眶,眼睛都睜不開了。</h3> <h3>分別半個世紀的新中同學終于相聚在鹿城,此情此景,怎能不令人激動。等候在聚會同學下塌的邦成賓館市內同學與剛到的外地同學在酒店大廳合影留念。他們是:前排左起,葛明 薄鳳英 武桂蘭 邸巧云</h3><h3>劉素清 王秀林 李健 薄廷茂 后排左起: 景生瑞 梁斌</h3><h3>楊毓森 侯義 韓利生 郭滿 馬存富 郝永禎。</h3> <h3>晚宴開始前,同學們早已來到宴會廳,三三兩兩圍桌坐,同窗相聚話塵緣。蹉跎歲月同追憶,喜悅心花共剪裁。</h3> <h3>八月十二日晚上,新五號中學首屆師生《鹿城聚》為迎接外地同學的到來舉行了晚宴,拉開了這次聚會的序幕。宴會上,同學們推杯送盞,表不盡濃濃的同窗情,笑語歡歌,敘不盡依依的師生誼。</h3> <h3>晚宴開始前,籌備組成員郝炳玉同學在認真地清點人數(shù)。端詳面孔瞧良久,可惜人名認不全。當年韶華春拂面,今日微霜秋染頭。</h3> <h3>在晚宴中,籌備組組長王永國敬酒并致辭。</h3> <h3>同窗未見五十年,鹿城重逢暖心間。平時年老不勝酒,今日舉杯只覺甜。</h3> <h3>舉杯敘舊言不盡,互道珍重勤叮嚀。</h3> <h3>酒逢同窗千杯少,話說萬句不嫌多。喝盡同學一樽酒,能憶母校樁樁事。</h3> <h3>晚宴期間,同學們頻頻舉杯,互相祝福。</h3> <h3>母校同學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h3><h3> </h3><h3> </h3> <h3>八月十三日上午,參加聚會的新中全體師生驅車來到包頭市稀土開發(fā)區(qū)內蒙古隆安安全評價有限公司會議室,召開一次別開生面的師生座談會??吹骄脛e的同學們,圍坐在超長的桌子旁,仿佛時光倒流,又回到了那個溫暖的班集體,在開一次特殊的班會。</h3> <h3>首先由這次聚會的發(fā)起人,《鹿城聚》籌備小組組長王永國同學致歡迎辭。他的熱情洋溢風趣幽默妙語連珠的講話蠃得同學們陣陣掌聲。</h3> <h3>籌備組負責人李貴同學代表籌備組作了主旨發(fā)言。首先他對參加聚會的老師和同學表示熱烈的歡迎,他回顧了新五號中學師生三年的同甘共苦,勤工儉學,勤教奮學,同學們完成了不可缺少的初中階段學習任務。他提議對逝去的師生進行默哀悼念。最后他預祝聚會取得圓滿成功。他的發(fā)言引起大家的共鳴。</h3> <h3>來自豐鎮(zhèn)市的郭滿同學首先作了激情洋溢的發(fā)言。他的發(fā)言引起了同學們對往事的回憶。</h3> <h3>座談會上,來自集寧市的韓利生同學接著發(fā)言。他充分肯定籌備小組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回顧了在新中學習生活的艱苦歲月,謳歌了恩師們的諄諄教誨。</h3><h3><br></h3> <h3>李健同學代表鹿城的同學作了發(fā)言。她將這次聚會的成功舉辦歸功于籌備小組的策劃組織動員聯(lián)絡。她感謝外地同學克服年邁體弱不怕旅途勞累不遠千里來相會。</h3> <h3>來自鄂爾多斯的武桂蘭同學即興發(fā)言,言簡意賅,富有哲理。</h3> <h3>座談會期間,張世禮同學向大家展示了他贈送恩師劉玉林老師的書畫作品。將座談會推向高潮。</h3> <h3>劉玉林老師愉快地接受了張世禮贈送的書畫禮品,并表達了深切的謝意。</h3> <h3>張世禮同學還向同學們展示了他的另一幅精心創(chuàng)作的山水畫作品,這幅畫作準備贈送給因身體原因未能參加這次聚會的原新五號中學張元英校長。</h3> <h3>這是張世禮同學的書法作品。:</h3><h3> 筆酣墨飽,筆走龍蛇。初寫黃庭,恰到好處。</h3> <h3>張世禮同學正在向大家展示他準備贈送武桂蘭同學的寶劍。</h3> <h3>張世禮同學向愛好習武的武桂蘭同學贈送了一柄寶劍。在同學們的見證下舉行了贈劍儀式。</h3> <h3>在同學們的盛情邀請下,武桂蘭同學不孚眾望,為大家表演了精彩的劍術,贏得了大家的喝彩。</h3> <h3>來自廣州的葛明同學風塵撲撲,不遠萬里來到鹿城,為圓一個夢,共敘一段情。他的發(fā)言引起陣陣掌聲。</h3> <h3>白亮同學克服身體欠佳,行走不便的困難,在夫人的陪同下參加了師生座談會,他的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令人感動。</h3> <h3>新五號中學六三屆一班同學合影留念。今日得歡聚,他日常聯(lián)系。感動在今日,回憶在明天。</h3> <h3>如果說世界上有一種情義,象白蓮一樣圣潔而美麗,那就是同學情。</h3> <h3>不問遺憾問成功,忘記身上的光環(huán),拋開人生的尊卑,我們靜靜地在一起,一如我們的當年。</h3> <h3>這幾位昔日的靚女,似冬雪中的梅花綻放,風彩依舊,青春永駐。我們?yōu)樗齻凕c贊。</h3> <h3>不愿說再見,讓我們相約明天。</h3><h3> 這幾位都考入豐鎮(zhèn)中學高中部,他們是同窗八年的老同學。</h3> <h3>相知無遠近,天涯若比鄰。</h3> <h3>當年的高才生,相聚在鹿城。楊毓森與李貴六三年新五號初中畢業(yè)后雙雙考入集寧一中高中部。</h3> <h3>他們是來自烏海的同學。</h3> <h3>這些當年的帥哥靚女們,他們的臉上還遺留著青春的痕跡,光彩可依。</h3> <h3>思念那段青春歲月,懷念那份純真友誼。</h3> <h3>郭仕英同學因身體欠佳未能參加這次期盼已久的師生聚會?;I備組和同學代表專程代表參加聚會的全體師生去家里探望慰問了他,并祝愿他早日復康。</h3> <h3>相聚的時刻總是短暫的,美好的時光卻無法留住,我們只能將這歡樂的時光濃縮在這張老同學合影的照片中,作為參加新五號中學首屆師生《鹿城聚》座談會的全體師生的終生留念。</h3> <h3>八月十三日下午,我們驅車來到北方兵器城參觀。北方兵器城位于包頭市,在內蒙古北方重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廠區(qū)外側,是一座以″綠色生態(tài)"為原則,以傳播軍工文化,體現(xiàn)休閑娛樂"為主題的特色公園。是中國華北地區(qū)第一家以軍事為特色的旅游景區(qū)。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北方兵器城展出自新中國建國以來自主生產(chǎn)及引進的裝甲車火炮戰(zhàn)斗機和導彈退役武器。共陳列各類代表性武器28門,其中有建國十周年經(jīng)過毛澤東主席檢閱的"共和國第一炮",有六十年代的尖端武器一多次擊落美國u一2型飛機的紅旗一Ⅱ導彈,有在西沙海戰(zhàn)中立下赫赫戰(zhàn)功的雙五七功勛炮,還有建國五十年大慶接受國家領導人檢閱的坦克的克星一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等。</h3><h3> 師生們三五成群興致勃勃地參觀了各種兵器,一路歡歌,一路笑語,并在各種兵器前合影留念。</h3> <h3>夕陽西下,我們結束了兵器城的參觀和游覽。大家無限感慨:我們受到了一次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科技教育。我們認識到:只有國防強大,祖國才能強大,人民才能幸福,我們才能安渡晚年。</h3><h3> 強軍夢鑄就中國夢。強國夢包含強軍夢,強軍夢支撐了強國夢。只有強軍夢才能托起中國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