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潮汕游手機隨拍(2017~8~8)

一葉秋

<h3>多年前游過潮汕和南澳島,那時跨海大橋還沒修好,相機拍的照片雖然不錯,但沒有文字,好多都記不起來了?,F(xiàn)在有“美篇”幫助記憶。</h3> <h3>此行第一站是海豐,參觀彭湃烈士的故居,及當時農會的會址。工商地主家庭出身的彭湃,1921入團,1924入黨。先革自己家的命,把自家土地分給了農民。1927年他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蘇維埃政權。</h3> <h3>下面這照片是坐在車最前面的團友拍得的,真好!我選用你的作品,謝謝啦!</h3> <h3>南澳大橋是一座連接汕頭市澄海區(qū)和南澳縣的跨海大橋,長約11.08公里,其中橋梁全長9341米,連接線全長1739米。路基寬度12米,橋梁凈寬11米。大橋于2015年1月1日正式通車。</h3> <h3>南澳海邊的《宋井》,講故事的說:南宋末年,(公元1276年)元兵南下,南宋王朝撤離京城臨安后,不斷南逃,趙昰在福州被擁立為皇帝。以后又從海路南撤,在大臣張世杰、陸秀夫等護送下來到了南澳。就住在現(xiàn)在的澳前村一帶,宋端宗趙昰病死后繼位的是他弟弟7歲的廣王趙昺。當時為飲用水之需,他們在澳前村一帶挖了三口井,龍井:供皇帝飲用;虎井:供大臣飲用;馬井:供士兵下人和馬匹飲用。天長日久,三口井都被大海吞沒了,有時又會顯露出來?,F(xiàn)在看到的這口是馬井。龍井和虎井什么時候能出現(xiàn),誰知道呢……</h3> <h3>管它是龍井、虎井、還是馬井呢!老爺爺和小孫女只有嘗了才能信服</h3><div><br></div><div><br></div> <h3>總兵府門前,盤根錯節(jié)的兩棵大榕樹</h3> <h3>八千斤重的生鐵大炮。據說全島有300多門這樣的大炮。</h3> <h3>總兵府的墻上有一排有名有姓有年代的歷任總兵。僅選幾個編進美篇</h3> <h3>澹浮院位于潮州市紅山林場硯峰公園內,感覺如其名:恬靜、安然。像寺廟,但又沒有香火,內有博物館。</h3> <h3>澹浮院是泰國潮籍僑領郭豐源牽頭,聯(lián)絡潮籍泰國華人捐資興建的。他晚年時回祖籍尋根,有著“天下華人盼一統(tǒng)”之愿。澹浮院于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動工興建,至二○○九年落成。</h3> <h3>澹浮院左前面有一銅鑄大鼎,正面鑄有四個篆字“國運昌盛”,鼎重二十多噸,另一面刻有另外四個篆字“天下太平”,看不懂:“國”字為什么去了外面的口字框?為什么側面鑄有最貪吃的怪物─饕餮?</h3> <h3>寫錯了日子是9日哦</h3> <h3>廣濟橋,古稱康濟橋、丁侯橋、濟川橋,俗稱湘子橋,位于廣東省潮州市古城東門外,橫跨韓江,聯(lián)結東西兩岸,為古代廣東通向閩浙交通要津。</h3><div>廣濟橋集梁橋、浮橋、拱橋于一體,是我國古橋的孤例,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獨特風格與趙州橋、洛陽橋、盧溝橋并稱中國四大古橋。被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div><div>該橋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解放前夕廣濟橋已是殘破不堪,1958年對全橋進行加固維修,并拆除了十八梭船,改建為三孔鋼架及兩處高樁承臺式橋梁。2003年10月,廣濟橋開始進行全面維修,總體按明代風格為修復依據,功能定位為旅游觀光步行橋,2007年竣工。1988年3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div> <h3>廣濟橋上的牌匾額也是一景</h3> <h3>這犀牛叫鉎牛?!般H”,潮州人慣把“鉎”字作“鐵”字用,所以鉎牛即鐵牛。潮州廣濟橋的橋頭原有兩頭鐵牛,用以鎮(zhèn)韓江水患,一頭被特大洪水沖走,有民諺曰:“二隻鉎牛一隻溜?!?澹浮院后來仿照鑄造一頭,供人們摩挲祈福)。潮州人往南洋謀生,非常艱苦,經過廣濟橋,摸摸鉎牛,祈愿返鄉(xiāng)。</h3> <h3>這妞妞,祈福祈到牛背上了,還振振有詞:我屬牛,是牛,要騎騎牛!</h3> <h3>這是座充滿神奇的大橋,每一個橋墩距今都有幾百年的歷史,從宋代建成第一個橋墩到形成"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格局,前后共延續(xù)了300多年。在古代生產力落后的情況下,在大江上建造這樣的大橋,其難度是超乎人們想象的,故潮州民間便流傳許多"仙佛造橋"的傳說。據說,韓愈刺潮后,時常登東山門(即今筆架山)游玩。但深感過江之苦,便請他的侄孫韓湘子和廣濟和尚一起造橋。韓湘子造東面一段橋,請八仙來幫忙。韓湘子親自去鳳凰山取石,把石頭都變成黑豬,一路趕來,但最后一群豬剛趕到鳳南時,給一個孕婦識破,怪叫起來:石頭怎會走路!一句話泄破了天機,石頭再也趕不動了,因此韓湘子負責的那東面最后幾墩沒有修起來。廣濟和尚造西南一段橋,也請來十八羅漢幫忙。他親自去桑浦山開取石頭,把石頭點化成群烏羊,一路趕來。但當最后一群烏羊趕到半路時,碰到當地一個惡霸地主,存心想奪取這些羊,便說:"你這和尚哪來的羊呀!分明是我家的。"廣濟和尚被糾纏得不耐煩,便說:"既然是你家的羊,便趕到你田里去吧!"地主把羊一齊趕到他自己的田里去,卻變成一座座烏石山,把地主的良田壓掉了。相傳這就是浮洋烏洋山的由來。</h3><div>因此,最后一批黑豬,烏羊沒有及時趕來,中間一段橋便沒法修攏。怎么辦?天又快亮了。八仙中何仙姑只好將手中的蓮花瓣拋向江心,化成十八條梭船;廣濟和尚一見,立即拋下禪杖,化成一根大藤,把十八只大船拴住,成為浮橋。這樣,人們?yōu)榧o念仙佛合力造橋的功績,便把此橋既稱為"湘子橋",又叫"廣濟橋"。</div><div>"湘橋春漲"是"潮州八景"之一:時當暮春三月,韓江水漲,河面增闊,湘子橋東西段中間十八梭船連成一線,真似長龍臥波。觀上游兩岸的滴翠竹林,下游仙洲盛開的桃花和沿江的綠柳都象浮在水面,景色宜人,一似三湘。這一番景致在清乾隆進士鄭蘭枝盛傳海內外的"潮州八景"詩中,描繪得絕妙:"湘江春曉水迢迢,十八梭船鎖畫橋。激石雪飛梁上冒,驚濤聲徹海門潮。鴉洲漲起翻桃浪,鱷渚煙深濯柳條。一帶長虹三月好,浮槎幾擬到云霄。"</div><div><br></div> <h3>韓文公祠,是為紀念唐代杰出的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韓愈所建。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韓愈是被貶到潮州的,因為諫迎佛骨差點被唐憲宗砍了頭。他在潮州僅八個月,但功績卓著,驅鱷魚,釋奴婢,勸農興學,在潮州發(fā)展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民眾心中很受尊敬,以至于山水異姓為韓。至今都稱為韓江、韓山。</h3> <h3>手機拍遠景馬馬虎虎還算是可以看,下面幾張圖片是手機拍的原圖,是不是汕頭看上去也還還是很美滴?</h3> <h3>潮州這座古老的城市,自古就有外八景、內八景,現(xiàn)在有新八景,可看可圈可點的東西不少,眼睛疲勞就搞到這里吧,好多照片懶得整理了,以后也許會接著整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