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來巖:中國女畫家協會會員;山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省工筆畫學會理事;山東省水彩畫學會會員;山東省女書畫家協會會員;泰安市美術家協會理事;泰安市女書畫家協副主席、泰山區(qū)女書畫家分會主席;山東省優(yōu)秀教師,泰山名師。</p> <p class="ql-block">很久未動筆了,忙碌的時光雖然匆匆,但不虛度。無論今后的日子怎樣,我仍會選取這樣忙碌的方式生活,就如同此刻……我在忙碌的工作中享受著繪畫給我?guī)淼臉啡?,感悟著生活?lt;/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紛雜的生活中瑣事不斷,就如握不住的沙子,不如趁早揚了它。繪畫能讓陽光進入我的世界,溫暖我的心懷。生活是公平的,雖然不敢說一份耕耘必有一份收獲,但此刻的忙碌既是對我以前虛度的光陰的彌補,也是為我以后的安逸生活的鋪墊……</p> <h3>作品:火紅的日子,入選2018年,升庵詩畫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作品被成都云端美術館收藏</h3> <p>2017年獲:泰山·第三屆中國女書畫家作品展三等獎</p><p><br></p> <h3>入選山東省第十一屆藝術節(jié)</h3> <h3>2017年,泰安市東岳文學獎美術類三等獎。</h3> <h3>舞動的紅蜻蜓:獲泰安市第一屆青年美展一等獎</h3> <h3>飛花輕似夢</h3> <h3>凝眸</h3> <h3>2019仍在努力……</h3> <p><br></p><p>作品名稱:清風送香遠</p><p>作品說明:</p><p>1、北宋學者周敦頤在《愛蓮說》中寫到: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彛ㄖ右?。古人愛蓮出淤泥而不染,我在畫面中用中間貫通外形挺直的花莖,表達做人要剛正不阿,就像蓮一樣不牽牽連連也不枝枝節(jié)節(jié),筆直潔凈地豎立在水中。而其花更是清香淡雅,它有著潔白無瑕的外表!堅強不屈的精神!和那種“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風亮節(jié)!</p><p>2、畫面以紅色警鐘的剪影為背景,將“警鐘”“荷花”兩種元素有機結合,“警鐘”寓意心中警鐘長鳴,時刻提醒我們做到清正廉明,“荷花”又名“蓮”取“廉”的諧音,象征無論何時都應廉潔自持。二者結合又寓意著“清廉、公正、和諧”的文化意蘊,蘊含豐富的教育意義。</p><p>3、畫面中荷葉以藍色調為主調,藍色代表著寧靜、心無雜念。白色的荷花又代表著潔白無瑕,兩者結合又像著藍天上的白云拂過,整體色調清雅。</p><p>4、畫面背景以紅色調為主,以少量的黃色調做線形分割,增加了畫面的時代感,同時大量的紅色又象征著火紅的新時代、新風尚。</p> <p>2020年不太努力……</p> <p>來巖女士是一個以工筆花鳥畫見長的青年畫家。她在繁忙的教學工作之余創(chuàng)作了不少優(yōu)美的工筆畫作品,實在是難能可貴的,值得贊揚的。筆者近日觀賞了她的部分作品,使人感到耳目一新。說到“新”,是指來巖的作品充溢著清新的生活氣息。畫中沒有斷腸人的傷春悲秋,而呈現的是青春活力和美好神韻。她創(chuàng)作的《冷月清霜夢有知》、《涼月初醉芙蓉秀》、《暗香》、《凝眸》、《荷風裊裊蝶先醉》《聞香起舞》等作品,不論描寫雄鷹、翠鳥、喜鵲、蜻蜓、山雀……這些動物生靈;還是牡丹、芙蓉、梅花、翠竹、菊花、荷花……等芳草百卉,無不意盎然的生氣展現在觀眾面前;尤其她反復描畫的千姿百態(tài)、色澤滋潤、光彩照人的荷花,更使人領會到它那“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貴品格。這些飛禽魚蟲、百卉芳草的藝術形象詔示著人生的純真樸實和高雅的審美情趣。</p><p>著名美術評論家周積寅先生說過:新、奇、美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必有要素,但最終要落腳在美上。這藝術美與人們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是息息相關的。聯想到今天人煙噪雜、霧霾籠罩,人們迫切向往和期待著清新的生活環(huán)境,更顯示出與來巖的藝術作品所創(chuàng)造的這種清新的藝術之美內在的關聯,從而感化人們?yōu)閯?chuàng)造美好生活而奮進,是有著潛移默化的深刻的作用和意義了。</p><p>來巖的工筆畫作品突出朦朧的藝術風格。這種朦朧風格伴生的是一種朦朧美。當下,文學創(chuàng)作流派紛呈,其中朦朧派活躍于世,它給文藝創(chuàng)作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拓寬了審美情趣的領域。我國自古就有“霧里觀花,燈下看美人”之說,這種直觀的朦朧美早就為人所領受,看來朦朧之美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了。這種朦朧風格在更深邃更廣闊的思維領域其內涵更為豐富。作為視覺的造型藝術的繪畫其朦朧格調更具直觀的感受作用和聯想,目前這種風格呈現出蓬勃發(fā)展之趨勢。這種朦朧風格創(chuàng)造的朦朧美,在繪畫領域不單單是手法的“模糊”或“淡雅”,而更重要的藝術構思過程中以一種醇香醉意去釀造這美酒,從而致使觀眾自覺與不自覺地受到“醉眼朦朧”的熏陶和啟迪。</p><p>恩格斯在談論藝術時講到,藝術作品中的觀點不要特別地說出,而是流露出來。我想,來巖在描繪荷花的時候,未必就首先想到它的“純潔”,“不同流合污”等等語匯來指導自己的創(chuàng)作,很可能此時就是覺得荷花太美了,美得使人心醉,決心以筆來抒發(fā)對它的鐘愛情懷。因為這種美始終與含蓄、朦朧糅合在一起,沒有“特別的說出”,所以其意味也就像一樽美酒一樣無窮無盡;觀眾也會產生隔簫相望依美人之感。這也便是朦朧美的魅力之所在。</p><p>藝術的朦朧美是無止境的,隨著人們審美水平的不斷提高會對它提出更高的要求。來巖的繪畫在描寫大自然和社會生活中,在深挖和探討朦朧美的過程中,要走的路還很長,我們熱切地期待著她不斷有更新更美的作品問世,把美好帶給人間!(楊紹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