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不久前,讀了一篇關于電影”美女和野獸”(根據同名動畫片Beauty and the Beast翻拍)的影評 ,讓我大倒胃口。文章把一部原來挺單純的愛情童話說成了女權主義的完美勝利,其論據是,故事中的女主人公不再等著王子的救贖,而是憤起和命運抗爭。連王子也是靠了貧困小女子的搭救,才破除魔咒存活了下來。于是這電影的誕生就成了女子頂起了大半邊天的標志。但我想不明白,這部寫于1740年的童話,作者的女權意識從何而來?,F代人往已經不能再說話的古人嘴里硬塞進去的注釋,聽著容易讓人消化不良。<br></h3><div><br></div><div>直到幾個月后看了《神奇女俠》(WonderWoman),才突然意識到,我徹底的錯了。正確的順序是腦子里先有了模型,之后人才能按著腦子里的構想生產出這個產品,比如說電影。這部片子在這個時刻的出現,絕對不是偶然。一部電影要拍什么,怎么拍,哪些要加強,哪里要削弱,想贊頌什么人,推送什么理念,都不是隨隨便便憑空冒出來的。對于這個故事的創(chuàng)造者而言,要么他曾經有過難忘的經歷或影響,讓他產生了復制和改良的愿望。要么現在市面上正流行這樣的思潮,只有推出這樣的故事才能確保產品的前衛(wèi)和暢銷。一切皆有因果,所有的細節(jié)都有據可循。但在我分享這部電影背后的故事之前,我們得先回到電影本身 -”神奇女俠”上。</div><div><br></div><div>根據卡通漫畫改編的“神奇女俠”在暑假檔一推出就輕松打入2017票房收入的前三 名,口碑也一片叫好,被認為是美國超級英雄電影里最佳的作品之一。和其它的超 級英雄不一樣,神奇女俠黛安娜的出生要比不小心吃錯了藥的蜘蛛螞蟻多了些高冷的仙氣。黛安娜公主是希臘神話中宙斯的后代,從小和亞瑪遜女神們在與世隔絕的天堂島上長大。直到一架墜入天堂島海域的戰(zhàn)斗機,將俗世上的殺戮帶入了世外桃源。被救的美國飛行員史提夫告知女神,外面的世界正經歷著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動亂與戰(zhàn)火。充滿了正義感的黛安娜認為戰(zhàn)亂是因為人類受了宙斯之子- 戰(zhàn)神阿瑞斯的唆使,決定和史提夫一起去前線打敗阿瑞斯,終止人類的世界大戰(zhàn)。</div><div><br></div><div>這個希臘神話加上世界大戰(zhàn)的背景設置,和其它充滿陳辭爛調的超級英雄電影相比,如同夏日里一陣涼爽的清風。尤其是黛安娜這個半人半神的女俠,雖然法力武功高強,卻仍像未經世事的小孩一般,走到哪里都帶著好奇天真的熱情,率性不服輸的倔強。加上黛安娜的扮演者蓋兒加朵,2004年以色列小姐冠軍美麗無瑕的容顏,和因為她參軍兩年而練就的矯健身手,的確讓人看得賞心悅目。</div><div><br></div><div>更有趣的是英雄片里少見的幽默。當黛安娜身騎白馬,揮舞著繩索,穿著用布節(jié)省 的緊身衣上場時,很難讓人不聯想起馬戲團里的表演。電影中有一場戲: 黛安娜途經前線,見到英國兵被德軍打得瑟縮在壕溝里毫無還手之力,一時興起和坦克車機關炮交上了手。一手執(zhí)劍,一手盾牌,單槍匹馬在戰(zhàn)火中往前沖鋒。拿手鐲擋開子彈也就罷了,連發(fā)過來的炮彈,舉起盾牌輕輕一擋便偏去了別處。以女神之力,振臂一呼,硬是把原本血肉橫飛的戰(zhàn)場,變成了勵志向上的游樂園。三五分鐘輕松結束戰(zhàn)役后,在恢復了和平的小鎮(zhèn)上,人們在美酒篝火冬雪的陪伴下翩翩起舞。這種在男人主導世界中加入了女性特有的柔美浪漫,以和平取代暴力,用愛來征服世界的超級女英雄,很輕松愉快地就被觀眾接受了。</div><div><br></div><div><br></div> <h3>其實,這正是神奇女俠的創(chuàng)始人-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馬斯頓創(chuàng)造出這個強壯自由無畏的女超人的初衷。按他本人的原話,”神奇女俠其實是一場對新女性的心理號召,我認為,這類女人應該統治世界?!?lt;/h3><div><br></div><div>馬斯頓于1911年進入哈佛大學,先后主修哲學,法學和心理學。1921年成為心理學博士后,致力于如何分辨真話和謊言的研究。他根據情緒波動導致的血壓變化,而發(fā)明了測謊技術。要不是后來"神奇女俠"之父的名號太過響亮,馬斯頓將會以測謊實驗發(fā)明人的身份而被載入史冊。有了這樣的心理學背景,神奇女俠隨身攜帶的法寶,那條能讓人說實話的"真言套索"的出現,也就不足為奇了。</div><div><br></div><div>在二十世紀初如火如荼的女權運動,讓馬斯頓看到了女性力量崛起之后的新世界。而讓他產生神奇女俠創(chuàng)作靈感的,正是他人生中的兩位女性伴侶。他的妻子伊麗莎白.霍洛維,是個擁有心理學博士學位的女權運動支持者。她從小熱愛希臘學,身邊被很多女性參政論者所圍繞。據說,不用拳頭和武器,而用愛來征服世界的神奇女俠就是在霍洛維的建議下而誕生的。 </div><div><br></div><div>馬斯頓的另一位人生伴侶是奧利.弗拜恩,她是二十世紀初鼎鼎大名的女權主義者瑪格麗特.桑格的侄女。桑格在美國發(fā)起了生育控制運動,創(chuàng)辦了為女性爭取權益的漫畫雜志。她在1920年出版的"女性和新種族"一書,在當時的銷量超過了五十萬冊。馬斯頓夫婦正是桑格女士忠實的讀者。桑格書中關于獨立自我的女性精神,以及愛是全宇宙最強大力量的思想理論,后來成了神奇女俠中的哲學根基。</div><div><br></div><div>1938年至1939年,超人和蝙蝠俠的漫畫形像相繼誕生。但他們在漫畫故事中無視法律的暴力行為,受到了越來越人的質疑。做為被超人漫畫的出版商雇用的心理學顧問,馬斯頓認為對抗那些對漫畫的攻擊,需要在超級英雄的陣營中加入一位熱愛和平的女英雄。在馬斯頓的構思創(chuàng)作下,神奇女俠的第一期文稿于1941年在漫畫雜志上出現了。</div><div><br></div><div>神奇女俠在擁有男性英雄超能力的同時,更兼?zhèn)淞伺蕴赜械母行院兔利悺K龔妷?,卻從不欺凌弱小。她天賦神力,卻熱愛和平。神奇女俠的出現,正是對女性權力增長的見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反戰(zhàn)的情緒下,熱愛和平的女俠很快成為與超人,蝙蝠俠齊名的卡通人物。在此后的幾十年發(fā)行的漫畫中,神奇女俠被塑造成一個為正義、愛情、和平而戰(zhàn)的英雄,同時她也是女性主義的象征。</div><div><br></div><div>神奇女俠的英文 -Wonder Woman, 其中Wonder這詞的直譯是奇跡。時逢一個女性在各行各業(yè)創(chuàng)造出越來越多奇跡的年代,以女性為第一主角的"神奇女俠"能在電影屏幕上大放異彩,也有它的必然性。</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