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發(fā)生在上世紀1962年的中印邊境反擊作戰(zhàn),是在號稱“世界屋脊”的喀剌昆侖山上和喜馬拉雅山之脈南側(cè)地區(qū)進行的。該地區(qū)地勢險峻,氣候惡劣,人煙稀少,交通不便。這惡劣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環(huán)境,對作戰(zhàn)行動有嚴重的影響,作戰(zhàn)的艱苦性是罕見的。中印邊界自衛(wèi)反擊作戰(zhàn)從1962年10月20日開始,至11月21日基本結(jié)束。</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這場戰(zhàn)爭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駐西藏、新疆邊防部隊在中印邊境地區(qū)對侵入中國領土的印度軍隊進行的自衛(wèi)反擊作戰(zhàn),印度則稱之為瓦弄之戰(zhàn)。</b></p> <p>https://mp.weixin.qq.com/s/2XsrHZv_KuzaaPGGvVxvZQ</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中印邊境自衛(wèi)反擊戰(zhàn)是一場規(guī)模、時間都很有限的邊界作戰(zhàn)。毛澤東稱中印邊界反擊戰(zhàn)是一場“軍事政治仗,或叫政治軍事仗”,中國在獲得勝利后主動撤軍,表明了中方以和平談判解決邊界問題而反對以武力改變邊界現(xiàn)狀的一貫立場。</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i>在幾周的中印之戰(zhàn)中,以中國軍隊的全勝最終宣告結(jié)束。據(jù)有關資料顯示在這場戰(zhàn)爭中,中國軍隊在條件極其惡劣的情況下,取得空前勝利。給印度統(tǒng)治者以血的教訓。但由于給養(yǎng)等方面原因,我們放棄了收回的領土,印度人又乘機占領我們的大片領土,也為后來的邊境沖突埋下后患……</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中印邊境自衛(wèi)反擊戰(zhàn),意義重大,它打退了印度軍隊的大規(guī)模進攻,清除了印軍在中國境內(nèi)設置的90余個據(jù)點,殲滅入侵的印軍一部,維護了國家尊嚴和領土完整,沉重地打擊了尼赫魯?shù)陌詸嘀髁x和擴張政策,提高了中國和中國軍隊在國際上的威信,并開創(chuàng)了勝利之師主動?;稹⒅鲃雍蟪?、主動交還繳獲物資和俘虜人員的先例……</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歲月如流,光陰似箭。“87.4”演習轉(zhuǎn)眼已過去33年!</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但那轟轟烈烈、緊張艱苦的一百多個日日夜夜,一直讓人魂牽夢縈……</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演習期間的一幕又一幕時刻浮現(xiàn)在眼前,往事如昨,讓我等參演官兵難以忘懷,成為一生的追憶,刻骨銘心……</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印度精英層自我膨脹,自噓強大的軍事實力,利用我改革開放、主要精力放在經(jīng)濟建設之機,不斷蠶食我邊境領土,挑釁我邊防部隊哨所。我邊部隊哨所官兵日日夜夜與丫軍針鋒相對,槍口對刀尖,互不相讓。</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i>為維護中印邊境的和平、穩(wěn)定,阻止印軍越過傳統(tǒng)實際控制線北進,蠶食我領土。1987年4月至8月,在西藏藏南邊境發(fā)生了一場較大規(guī)模的反蠶食斗爭,代號為“87.4”軍事演習……</i></b></p> <p>連隊參演干部</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1962年中印邊境自衛(wèi)還擊戰(zhàn)后,邊境總體是穩(wěn)定的,僅有1967年9月乃堆拉山口、1967年10月卓拉山口及1987年3月桑多洛河谷的三次沖突。</b></p> <p>參演官兵</p> <p><i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有關“87·4”演習的詳細資料網(wǎng)上十分有限,也許桑多洛河谷沖突就是“87·4”演習的序幕或組成部分。</i></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1986年底印度議會兩院通過法案,要在印度法侵占的中國藏南領土成立他們所謂的"阿魯納恰爾邦",在第二年2月正式成立了該邦,并派軍隊不斷越過實際控制線。</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中國不止一次向印度提出強烈抗議,1987年初,西方媒體認為北京的語調(diào)已經(jīng)同1962年時類似,一些西方外交官甚至預言第二次中印邊境戰(zhàn)爭不久即將爆發(fā)。</b></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不過“87·4”演習未能演變成1962年那樣的自衛(wèi)還擊作戰(zhàn)。</b></p> <p>“87.4”演習時任旅長許人廷</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談到這次演習,時任旅長的許人廷于2020年4月回憶道:</b></p><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52師(旅)建國后最大的一次成建制軍事行動,一切為打仗,對外策略稱874演習。咱52旅到達了戰(zhàn)區(qū),并作戰(zhàn)實施河北設點,迫印軍后撤,四連加強偵察排設點分隊,其余部隊進入陣地掩護隨時準備參加戰(zhàn)斗。那天晚上我與老裴一宿指揮戰(zhàn)斗,佛曉設點完成!”</b></p><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邊防二團八連加強我旅設點,歸52旅指揮。設點時旅孫志富率偵察排為先遣支隊先于八連出發(fā),八連跟進順序行進”。</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設點那晚,我在山口送行出戰(zhàn)部隊,風雨交加夜晚,永遠不能忘”。</b></p><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十三集團軍加強52旅為主攻部隊。三總部前指,成都軍區(qū)前指,西藏軍區(qū)前指為與52旅后,沈副旅長率炮兵群在邛多江”。</b></p><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司令部除管理科,直政科外其他科長跟我在前指。李副政委,后勤楊副部長在基本指揮所,設點成功后,第二天也趕到前指”。</b></p><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52旅加強給13集團軍擔任主攻,當前任務由52旅完成,為后序部隊進入戰(zhàn)斗創(chuàng)造條件,配合主力完成后續(xù)任務“。</b></p> <p>2017年戰(zhàn)友聚會時的許旅長 裴參謀長 李副政委</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i>在中印邊界的糾紛中,有一次事件雖然知道的人很少,但卻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事件,這次事件差一點釀成第二次中印邊界戰(zhàn)爭,那就是位于山南地區(qū)的桑多河谷事件。</i></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事件的起因是1987年5月的一天,由西藏軍區(qū)山南軍分區(qū)邊防某團副團長帶隊組織的一次例行性邊境巡查活動所引發(fā)的。</b></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i>根據(jù)軍委和總部要求,西藏軍區(qū)由于冬季氣候惡劣,每年從入冬后的十二月到來年四月間,為大雪封山期,在此期間,邊防連隊除了對關隘和重點目標、地段保持監(jiān)控和巡邏外,一般不能進行全防區(qū)的巡查。</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為了保持對邊境的有效監(jiān)控與安全,每年開春后,由各邊防團組織團屬步兵分隊分成若干機動巡察支隊,對整個邊防線的情況進行拉網(wǎng)式的檢查和布控,防止印軍利用這個季節(jié)蠶食我國領土。</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28, 128, 128);">而由山南軍分區(qū)某團副團長帶隊的這支機動巡邏分隊由一個步兵連加強一個偵察班(騎兵)、82迫擊炮排(3門火炮)、一個82無座力炮排(4門炮)、一個重機槍排(3挺重機槍)組成。</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可以看出,這是一支按照戰(zhàn)斗姿態(tài)組成的,可隨時應付突發(fā)情況而戰(zhàn)斗的巡邏分隊,所有人員與裝備分乘10余臺車輛執(zhí)行任務。除了副團長外,指揮組還包括一名作戰(zhàn)參謀、一名偵察參謀、一名通信參謀和步兵營副營長。</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當巡邏隊到達桑多河谷地段時,已經(jīng)天黑,副團長命令部隊就地宿營,準備到第二天早上再前往河谷南端的中印邊境山口進行巡察。</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部隊宿營后吃過晚飯就扎營休息了,但晚間九點多,負責夜間宿營警衛(wèi)的衛(wèi)兵發(fā)現(xiàn),河谷南端的邊界山口上有火光和說話聲,便立刻報告了副團長。</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副團長馬上起來觀察,確認是有人在山口方向活動,并判斷為印軍在那里活動。于是,副團長馬上命令偵察參謀帶一個偵察組前往山口進行偵察。</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二個小時后,偵察參謀帶一各偵察員返回(其他仍在原地監(jiān)視印軍),向副團長報告了可能有一個連的印軍,</b></p> <p>擔負物資轉(zhuǎn)運的軍工和民工</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已經(jīng)占領了河谷過去雙方雖未經(jīng)劃定,但彼此默契的我方一處制高點,并已經(jīng)構筑了戰(zhàn)斗工事。</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從偵察到的情況看,印軍到達的時間也不太長,工事還不完備,好象正在加緊構建中。從其警戒狀態(tài)看,似乎并未發(fā)現(xiàn)我軍巡邏部隊已經(jīng)到達。</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根據(jù)這個情況,副團長立刻命令通信參謀打開電臺與軍分區(qū)指揮所進行聯(lián)系,報告情況。</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但由于在宿營時已經(jīng)完成了電臺通報,而十點以后又不是與分區(qū)電臺約定的聯(lián)絡時間,報務員無法與軍分區(qū)達成通聯(lián)。</b></p> <p>炮連官兵</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這位副團長當機立斷,命令副營長和作戰(zhàn)參謀擬定戰(zhàn)斗預案。</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并命令部隊立刻起來,進行戰(zhàn)斗準備,五點鐘開飯,五點半出發(fā)。</b></p> <p>李副政委等</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在拂曉以戰(zhàn)斗狀態(tài)前往印軍占我地區(qū)進行交涉,電臺明天早上八點,將當前情況與自己的決心和部署報告軍分區(qū)與團部。</b></p> <p>與軍科在邊境</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早晨六點左右(此時西藏的天亮時間約在七點左右),除通信與后勤人員外,巡邏隊全體戰(zhàn)斗員按戰(zhàn)斗編組和攻擊部署,進入攻擊出發(fā)陣地。</span></p> <p>黃草坪</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在陣地上,副團長向各分隊指揮員再一次明確了作戰(zhàn)預案和戰(zhàn)斗部署,一旦發(fā)生意外,部隊將根據(jù)情況采取進攻或防御。</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隨后部隊開始構筑戰(zhàn)斗工事。從當時偵察情況看,印軍位于河谷我方重要制高點的兵力約有一個加強排,但在其后500米處,還有一個排的兵力,副團長判斷印軍兵力約為一個連,并配備有60迫擊炮和重機槍等重武器,在縱深可能有更多的兵力和大口徑炮兵支援。</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從印軍的部署看,是準備在原由我方控制的這個制高點上長期駐扎,實為蠶食我領土,推進實際控制區(qū)的行動。</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印軍已經(jīng)基本完成戰(zhàn)斗準備,按正常交涉,其不會退出我方控制區(qū)域,并有可能對我進行主動攻擊。</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根據(jù)這個情況,副團長又草擬了一份電報,在電報中將偵察情況進行了再次詳報,并請求立刻給予增援,副團長判斷印軍這次是有組織的武力蠶食我領土行動,估計不可能象過去那樣通過交涉使其退出,戰(zhàn)斗很有可能一觸即發(fā),并有可能迅速升級。</b></p> <p>2014年離世的老同學,懷念他!</p> <p>楊勇 張慶同學</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我們將本著不打第一槍的原則,努力通過邊境交涉迫使其退出我方實際控制區(qū),但一旦印軍主動使用武力,我們將在確保整體安全和主動的情況下,堅決予以還擊,并堅守到增援部隊到達。</b></p> <p>鄭營長等</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在8點多左右,副團長令副營長帶偵察參謀和3名偵察兵、一名報話員和一名翻譯,前往印軍占領的我方高地據(jù)理進行交涉,指出印軍已經(jīng)嚴重侵犯了我方的領土,現(xiàn)在必須立刻退出去,否則,由此產(chǎn)生的一切后果要由印方負責。</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在副營長到達印軍陣地前,通過手提喇叭向印軍喊話后,印軍一名軍官帶幾名士兵走下了高地,副營長向其通報了職務和要求后,印軍軍官表示,這是印方的領土,印軍不會撤退,并要求中國邊防軍人離開,否則由此發(fā)生的一切嚴重后果,要由中方承擔。</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在耐心的進行交涉后,印軍始終態(tài)度蠻橫,在發(fā)現(xiàn)中國軍隊好象人數(shù)不多時,印軍士兵開始以武器對準中方交涉人員進行威脅,同時,據(jù)守在高地上的印軍也開始進行戰(zhàn)斗活動。印軍軍官和士兵甚至以下流的手勢和語言對我軍交涉人員進行侮辱。</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看到交涉無果,副團長命令副營長和偵察參謀撤回。但在我方人員回撤的過程中,印軍突然向我交涉人員射擊(據(jù)印方后來解釋是因為士兵緊張而走火所致),當場打傷我副營長,該副營長后來因失血過多而犧牲。</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鑒于印軍首先向我開火,并打傷我交涉指揮員,我副團長當即命令部隊發(fā)起攻擊。此時,我攻擊分隊已經(jīng)完全占領攻擊出發(fā)位置,并采取了迂回包圍戰(zhàn)術,迂回到印軍后方發(fā)起了攻擊。在我迫擊炮和無后座力炮等火力的支援下,我攻擊分隊僅用半小時,既攻占了由印軍非法侵占我方高地,共擊斃印軍13人,其中軍官1人(準尉副排長),俘敵8人,其余向南潰逃,我軍未予追擊。</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戰(zhàn)斗中,我方亡4人,傷11人。奪取印軍非法強占的我方高地后,副團長立刻命令部隊進行防御部署,準備抗擊敵人的反撲。果然,下午二點左右,在印軍位于縱深的大口徑火炮支援下,約一個加強連的印軍開始對我防御部隊展開了攻擊,但在我軍的火力打擊下,印軍的進攻很快的退回。</b></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入夜后,印軍不斷的以迫擊炮和縱深火炮對我陣地進行斷續(xù)的火力攻擊,副團長判斷印軍可能在第二天天亮會繼續(xù)進行攻擊,命令部隊加修工事,做好抗擊敵人大規(guī)模進攻的準備。我軍所有指揮員戰(zhàn)斗員,通宵達旦的構筑工事,利用印軍留下的工程器材和物資,迅速完成了防御準備和部署,嚴陣以待印軍進攻。同時,副團長將已發(fā)生的情況迅速向團部和山南軍分區(qū)做了報告,表示將堅守到最后一個人。</b></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山南軍分區(qū)在接到副團長報告后,立刻向西藏軍區(qū)、成都軍區(qū)報告了當前發(fā)生的情況,并立刻抽調(diào)、組織機動兵力增援巡邏隊。西藏軍區(qū)首長也立刻命令山地步兵53旅緊急出動,增援桑多河谷方向,同時將情況報告成都軍區(qū)和總參作戰(zhàn)部。</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i>第三天天亮,印軍果然以一個加強營的兵力在炮兵火力的支援下,向我邊防巡邏隊發(fā)起了進攻,戰(zhàn)斗一直持續(xù)到下午,由于我軍的頑強抗擊,印軍在傷亡了數(shù)十人后,停止了進攻。但隨之而來是印軍派出戰(zhàn)斗機和直升機,對我方進行了持續(xù)的偵察、威脅,并在縱深不斷的增加兵力,似乎準備進行更大的攻勢。</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但就在第三天晚間,我山南軍分區(qū)增援部隊一個步兵營首先趕到,隨即進入防御地域,增強我防御力量。第四天,我山地步兵53旅開始陸續(xù)趕到,并帶來了大口徑火炮和火箭炮,我方力量進一步增強。同時,西藏軍區(qū)也迅速派出指揮力量,在桑多河谷縱深開設了前進指揮所,準備組織力量,對印軍的侵略行動展開反擊,將印軍完全驅(qū)逐出我方領土。</b></p> <p>我們的連部雨衣帳篷,架在樹上,離地兩米</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由于我軍的增援力量不斷增強,印軍判斷我軍可能要對其發(fā)起全面進攻,于是,也開始不斷的調(diào)集兵力,印軍總部向東部軍區(qū)發(fā)出了戰(zhàn)爭動員令,開始大規(guī)模的向沖突地區(qū)增強兵力。沖突發(fā)生后兩周,印軍已經(jīng)向這個方向調(diào)集了一個軍部、二個師共約7個旅的兵力和大量的炮兵與坦克,開始部署與我軍進行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行動。</b></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鑒于印軍反應迅速,部隊調(diào)動又快又多,我方判斷印軍有擴大和升級戰(zhàn)爭的可能,為了應對印軍的戰(zhàn)爭挑釁,總參作戰(zhàn)部向第13、21、54集團軍下達了預先號令,要求三個集團軍的部隊準備前出到西藏參加對印自衛(wèi)反擊作戰(zhàn),確定第一批參戰(zhàn)部隊為149師、37師、61師和160師(即1962年在中印邊境反擊作戰(zhàn)中取得瓦弄大捷的130師),并要求成都軍區(qū)在西藏開設前進指揮所,組織預定參戰(zhàn)部隊指揮員前往戰(zhàn)區(qū)勘察道路和地形。沖突發(fā)生半個月后,我預定參戰(zhàn)部隊的師以上指揮員乘飛機到達前線,開始察看地形和道路情況,并受領成都軍區(qū)首長下達的預定作戰(zhàn)任務。6月份參戰(zhàn)部隊的團營兩級指揮員到達前線,組織察看地形,受領任務,其中149師和37師的先頭部隊已經(jīng)到達前線。</span></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根據(jù)軍委首長“保持克制,堅決反擊”的作戰(zhàn)方針和指示,成都軍區(qū)前指首長的決心是:以13集團軍指揮山地步兵52旅、37師和160師在瓦弄和巴普卡方向作戰(zhàn),準備殲擊位于該方向的印軍第2師,以西藏軍區(qū)前指指揮53旅、149師和21師,在德讓宗至拉魯?shù)囟巫鲬?zhàn),準備殲擊擊印軍第4師,相機打擊印軍第17師。要求部隊在六月底戰(zhàn)役集結(jié)和準備,7月作為戰(zhàn)役開始的初步時間,待第二批作戰(zhàn)部隊到達后就開始發(fā)起進攻。戰(zhàn)役以殲滅印軍前線兩個主力師,收復藏南爭議土地兩個重點為目標,一舉解決我方主張的領土邊界。</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當時印度判斷我軍已在云南方向正與越南軍隊進行作戰(zhàn),可能難以同時應對西藏方向,所以才有恃無恐的對我進行戰(zhàn)爭威脅。但由于我軍迅速增援部隊迅速機動到位,并不斷的從內(nèi)地前調(diào)精銳的主力部隊,印軍開始感受到事態(tài)嚴重,于是要求蘇聯(lián)給予支援。印軍感到大規(guī)模戰(zhàn)爭隨時可能一觸即發(fā),有可能演變成第二次中印邊境戰(zhàn)爭。為此印度內(nèi)部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既能否在這場戰(zhàn)爭中取勝?由于內(nèi)部意見不一,同時蘇聯(lián)由于戈爾巴喬夫上臺后,蘇聯(lián)面臨嚴重的政治與經(jīng)濟困難,蘇聯(lián)當即表示,不能支持印度的戰(zhàn)爭,并要求印度放棄戰(zhàn)爭打算,與中國進行政治談判,和平解決邊境沖突。同時,蘇聯(lián)還派出特使,向我國表示要盡力制止印度的戰(zhàn)爭行動。印度內(nèi)部的理智派也占了上風,于是印軍開始主動后撤部隊,脫離與我軍的接觸,并通過外交途徑要求與我和平解決這次沖突。</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鑒于印度開始從戰(zhàn)爭的立場后退,同時也表示了不想與中國進行戰(zhàn)爭的態(tài)度,并主動的命令位于桑多河谷的部隊撤回原來雙方傳統(tǒng)控制地區(qū),中國政府接受了印度的和平解決沖突的主張。</b></p> <p>余世林 黨東龍戰(zhàn)友</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8月,軍委解除了西藏作戰(zhàn)任務部隊的任務使命,前出到西藏的部隊和指揮機構陸續(xù)撤回內(nèi)地。中國向印方移交了戰(zhàn)俘和戰(zhàn)死人員的尸體。</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這是一次令人非常惋惜的戰(zhàn)役行動,之所以最后沒有能夠達成收復藏南的最主要原因,并不是因為印度的后退,而因為我軍在云南的作戰(zhàn)行動,當時中央認為,不能在兩個方向同時與兩個國家作戰(zhàn),特別是與印度這樣的大國,一旦戰(zhàn)爭開始,規(guī)模、時間和發(fā)展很難預料,所以才最終放棄了這次進攻戰(zhàn)役。</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我們準備參戰(zhàn)的廣大指戰(zhàn)員無不為之而扼腕嘆息,如果當時開打,印度將不僅失去對我藏南土地的強占,還將失去他自認的兩個王牌師--第2和第4師,在我軍的鐵拳打擊下,這場戰(zhàn)爭將比上一次戰(zhàn)爭打擊更為慘重,因為我軍為此調(diào)集的兵力和火力,遠遠超過了1962年的作戰(zhàn)力量。</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i><u>戰(zhàn)略機遇就是這樣,一旦失去了,就很難再找回來,印度應該為躲過這次打擊和教訓而慶幸,而我們也會為了這次未競的行動而惋惜。正是由于這次沖突的警醒,印度新總理拉吉夫甘地上臺后,立刻提出了與中國緩和的政策,并開始了雙方的政治解決邊界問題的談判。</u></i></b></p> <p>張良德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