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立意--仕女圖</h3><div>中國風畫意人像的立意,那就要從詩畫入手了。</div><div>西方油畫有著六百多年的歷史,而我們中國畫的歷史已經(jīng)有上千年,攝影的歷史才僅僅一百七十多年。所以攝影不得不從中國畫里吸取養(yǎng)分。</div> <h3>中國風畫意人像自然是要學習傳統(tǒng)國畫里的仕女圖了。我們古代的仕女圖都是有典故的,很多是根據(jù)詩詞創(chuàng)作的。</h3> <h3>立意--詩詞</h3><div>古人留下千萬篇千古名句,唐詩、宋詞、元曲。很多時候我是查詢了這些古詩詞再進行構思拍攝,力求做到詩情畫意。畫意攝影對技法的要求很高,但是相比之下,意境更為重要,一個沒有詩情畫意的畫意攝影,會顯得生硬呆板,沒有靈氣。</div> <h3>詩詞--點絳唇 </h3><div>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div><div>倚遍闌干,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div> <h3>詩詞--無題 李商隱</h3><div>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div><div>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div><div>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div><div>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div> <h3>詩詞--琵琶語</h3><div>自矜嬌艷色,不顧丹青人。那知粉繪能相負, 卻使容華翻誤身。上馬辭君嫁驕虜,玉顏對人啼不語。 北風雁急浮云秋,萬里獨見黃河流。纖腰不復漢宮寵, 雙蛾長向胡天愁。琵琶弦中苦調多,蕭蕭羌笛聲相和。 誰憐一曲傳樂府,能使千秋傷綺羅。</div> <h3>詩詞--洞仙歌</h3><div>一年春好處,不在濃芳,小艷疏香最嬌軟。到清明時候,百紫千紅,花正亂,已失春風一半。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紅自暖。</div> <h3>詩詞--燕歸梁·風蓮 蔣捷 </h3><div>我夢唐宮春晝遲,正舞到,曳裾時。翠云隊仗絳霞衣,漫騰騰,手雙垂。忽然急鼓催將起,似彩鳳,亂驚飛。 夢回不見萬瓊妃,見荷花,被風吹。</div> <h3>詩詞--《 如夢令》 李清照</h3><div>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div> <h3>詩詞--《桃花庵遇仙記》</h3><div>那時那日此門中,桃花樹下初相逢。</div><div>只見仙人種桃樹,未聞仙人看花紅。</div><div>朝朝期待仙人顧,日日桃花笑春風。</div><div>忽聞仙蹤一朝至,桃花人面分外紅。</div><div>桃花谷里桃花仙,桃花美人樹下眠。</div><div>花魂釀就桃花酒,君識花香皆有緣。</div><div>美酒消愁愁不見,醉臥花下枕安然。</div><div>花中不知日月短,豈料世上已千年。</div><div>不入濁世凡塵染,情愿枝頭做花仙。</div><div>春來三月香風送,便是花奴問君安。</div> <h3>留白:</h3><div>新中國風文人畫派攝影,最大的特點就是大片的留白。去除背景雜亂無章的部分,提煉精華,濃縮畫意。畫面有著一種空靈的意境。但是,在留白布局上頗有講究,應該把白也作為畫面構成,如此去布局再構圖。</div><div>如何布局構圖?這就要去參考國畫了,平時多看國畫的仕女圖、山水畫、花鳥畫。</div> <h3>入畫:</h3><div>入畫,是畫意人像的核心,我要詳細闡明。畫意人像不是摳圖攝影,更不是拼圖攝影,那樣的畫豈不是等同于設計了嗎?</div><div>何為入畫?我來闡述我的觀念:入畫,是要人物融入到畫里的一個境界,這個“入”尤為高難,這也是很多人在效仿畫意人像的一個困境。</div> <h3>我截取了放大細節(jié)圖,便于看清楚入畫的標準</h3> <h3>所謂入畫就是要做到入木三分的……的境界,這是其一;</h3><div>其二,人物入畫是要和背景素材相符成章,人物的神態(tài)舉止、服飾造型都要和背景素材相吻合,如同魚兒入水一般,讓人物在景物中活起來,這就是造境。</div> <h3>俗雅之別就看個人的藝術修為了。如何造境?那是要比文化修養(yǎng)了,心中有畫卷,構思胸有成竹。對美的想象力可以大膽地用于畫意人像之中。</h3> <h3>入畫的表現(xiàn),我概括為三點:</h3><div>其一:膚色;入畫的畫意攝影,人物是由內而外的美,膚色白里透紅,清新淡雅,人物線條優(yōu)美細膩,皮膚平滑無立體感,這是國畫仕女圖的基本特征。</div> <h3>其二:入木三分;入畫的人物圖,是要滲透到畫布里去的,畫布的底紋一絲一縷都是在人物的皮膚里清晰可見,但是,又不能影響膚色的細膩度,因為無論是宣紙的紋理還是絹布的紋理,都是非常細致入微的,不能因為疊加了畫布底紋而使得人物增加不必要的粗糙感。</h3> <h3>其三:人在畫中游,才是畫意人像攝影的真髓。我們在做了很多的鋪墊:素材拍攝整理、人物刻畫、畫面組合構圖…這些鋪墊,最終到達的效果是要出意境的!正如我們在國畫欣賞到的一樣。中國畫是講究意而不太注重形。所以說國畫就是畫意人像的樣板。</h3> <h3>仿古</h3><div>復古的情懷,把中國傳統(tǒng)素材與人物相結合塑造一個跨時代的老照片,這種老照片是人與畫的融合。在技法上,用了深色背景的底紋,畫面感似懷舊的色調,仿古人之畫意。</div> <h3>工筆</h3><div>人物圖加入工筆畫元素,成了一幅工筆人物畫意攝影圖。這一類的圖可用于商業(yè)性質。如今全國很多家影樓已經(jīng)推出這一類的人像攝影服務。但是,真正意義上的工筆畫意人像,是要把人物也要處理成接近工筆畫的效果,只有這樣,才是一幅完美的畫意人像圖。</div> <h3>這種人物畫可以借助工筆畫的素材,當然了,這用在商業(yè)用途是可以的。如果是個人創(chuàng)作,那就得所有的素材自己去拍,就不能用其他素材。</h3> <h3>工筆--人物塑造</h3><div>那么如何塑造工筆效果的人物圖呢?我認為從技法上來說,需要做到以下三點:</div><div>一,描線。且輕盈且含蓄,不可過重;</div><div>二,平和。皮膚、衣服,都不能有立體感,越平和越好,線與面都要俱到;</div><div>三,上色。腮紅、眼影、服飾,都要經(jīng)過上色和調色,以效仿國畫仕女圖之色彩。</div> <h3>時尚</h3><div>這里的時尚,不是時尚大片的意思,而是想要強調一下畫意攝影不是古裝攝影。它們的區(qū)別在于畫意人像攝影不只是拍古典人物圖,其實現(xiàn)代服飾的人物同樣可以做成畫意效果。且古典且時尚,且委婉且文藝??傊}材不受限制,甚至,人文片也能做成畫意效果。特別是獨具特色的民族服飾更能體現(xiàn)畫意風。</div> <h3>極簡</h3><div>中國風畫意人像,畫面不適合做得過于繁瑣,而是要以簡要明了去構圖。這等同于之前講的留白是一個道理。倒不是畫意素材納入的越多就越好,其實相反,精而簡,只需要點睛之筆,正如國畫一樣,沒有任何多余的一筆一墨。</div> <h3>細節(jié)</h3><div>一幅完美的畫意人像是要經(jīng)得起百分之百的放大推敲。無論從整體畫面的構圖還是到局部細節(jié)的細致入微,都必須力求完美。比如:人物的摳圖、發(fā)絲的描線、膚色的柔和、色彩的調整、素材的融合、紋理的疊加… 我認為,最終裝裱成畫的畫意攝影才是正道。</div> <h3>下面讓我們來仔細瞧一瞧細節(jié)圖的效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