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春節(jié)大假,正月初三,2月10日,一個冬日艷陽天。
前一天從成都經(jīng)遂寧來到重慶,觀賞了著名的解放碑夜景與長江燈光秀以后,我們從重慶的南岸區(qū)南坪出發(fā),前往江津區(qū)的陳獨秀舊居。
這是本次行程的重點! <h3>我是第一次駕車走重慶,道路不熟,完全依靠導航。我把目標設置為江津區(qū)陳獨秀舊居。
從南岸出發(fā),先走高速到江津下,然后經(jīng)過省道、縣道、鄉(xiāng)道,在語音提示下九彎十八拐,才到了位于江津區(qū)幾江街道五舉村石墻院的陳獨秀舊居。
什么樣的歷史潮流,什么樣的命運性格,將一位安徽才子、思想家、政治家、語言學家,新文化運動的旗手、五四運動的總司令、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卷裹到了這樣一個僻靜的山村?
我一邊開車,一邊冒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h3> 一路的指路牌。 陳獨秀舊居距離江津城區(qū)約15公里,占地面積16200平方米,建筑面積4500平方米。
這里原是清光緒年間貢士楊魯丞的故居,其復合型四合院極具明清川東民居特色。
這里是陳獨秀先生傳奇一生的最后寓居地,也是全國保存最完好的陳獨秀先生生前居住地。
現(xiàn)為重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h3>我一位老同學是山東大學歷史系畢業(yè)的,后一直從事四川省文物考古工作。
他從他的專業(yè)角度和行業(yè)背景告訴我:很滑稽的現(xiàn)象是,江津能保留這么好的陳獨秀故居,還是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而安徽安慶市陳獨秀的老家故居申報了若干年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每一次都被中宣部拿下,從八十年代至今,仍然沒批準!他2014年去看的時候,安徽文物部門的人還在搖頭,甚是不解!</h3> 陳獨秀舊居原是江津人士楊魯丞故居,因四周用巨大石條砌墻,又稱“石墻院”。
陳獨秀當年為避重慶酷暑與日機轟炸,應安徽鄧姓朋友邀請來到江津。一日,在地攤上購得楊魯丞遺著,被楊家后人知曉,以整理楊氏遺著為由,誠意邀請來到石墻院居住,無償提供三間住房,一臥室,一書房,一會客室,直到去世。 入門后的大廳背景板上,“獨秀一生”,四字為先生作了高度概括。 舊居依據(jù)房屋大小,布置有字畫展板、雕塑、文物,按陳獨秀生平事跡展示。 陳獨秀,原名慶同,官名乾生,字仲甫,號實庵,安徽懷寧(今安慶)人。
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偉大的愛國者,偉大的革命家與改革家,偉大的民主主義者,偉大的啟蒙思想家。
他是新文化運動的發(fā)起者,是20世紀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的倡導者;是五四運動的總司令,是五四運動的思想指導者;是馬克思主義的積極傳播者;是中國共產(chǎn)黨最重要的創(chuàng)始人;是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最主要的領導人;是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上第一個深刻總結、反思蘇聯(lián)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經(jīng)驗、教訓的人。 1879年生于安徽安慶。自幼喪父,隨人稱“白胡爹爹”的祖父修習四書五經(jīng),得到的評價是:“這孩子長大后,不成龍,便成蛇”。
1896年考中秀才。
1897年入杭州中西求是書院學習,開始接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
1899年因有反清言論被書院開除。
1901年因為進行反清宣傳活動,受清政府通緝,從安慶逃亡日本,入東京高等師范學校速成科學習。
1903年7月在上海協(xié)助章士釗主編《國民日報》。
1904年初在安慶創(chuàng)辦《安徽俗話報》后編輯部遷至蕪湖,宣傳革命思想。1905年組織反清秘密革命組織岳王會,任總會長。
1907年入東京正則英語學校,后轉入早稻田大學。1909年冬去浙江陸軍學堂任教。
1911年辛亥革命后,任安徽省都督府秘書長。
1913年參加討伐袁世凱的“二次革命”,失敗后被捕入獄,出獄后于1914年到日本,幫助章士釗創(chuàng)辦《甲寅》雜志。他寫文章用“獨秀”筆名,來源于家鄉(xiāng)的獨秀山。
1915年9月,在上海創(chuàng)辦并主編《青年》雜志(一年后改名《新青年》)。 1917年初受聘為北京大學文科學長。
1918年12月與李大釗等創(chuàng)辦《每周評論》。這期間,他以《新青年》、《每周評論》和北京大學為主要陣地,積極提倡民主與科學,提倡文學革命,反對封建的舊思想、舊文化、舊禮教,成為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和主要領導人之一。
1919年五四運動后期,開始接受和宣傳馬克思主義。 1920年初前往上海成立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并發(fā)起成立中國共產(chǎn)黨。
1921年7月在中共一大被選為中央局書記,后任中央局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長(二、三大)、中央總書記(四、五大)等職務,并任第一至五屆中央委員。
1927年7月離開中央,1929年11月因就中東路事件發(fā)表不同意見而被開除黨籍。
1931年5月被推選為中國托派組織的中央書記。 陳獨秀被捕后,國民黨各界紛紛致電中央要求“嚴懲”、“處極刑”、“明正典刑”、“迅予處決”。同時,共產(chǎn)黨也發(fā)表消息,指責他為資產(chǎn)階級走狗、反共先鋒。
兩黨都欲把這顆“中國革命史上光焰萬丈的大彗星”(傅斯年語)除之而后快,相映成趣,后人評價這也許是三十年代初兩黨擁有的唯一共識吧。
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給蔣介石拍電報,稱陳獨秀是東方的文曲星,而不是掃帚星,更不是囚徒,請求給予釋放。蔣卻無動于衷,說:“獨秀雖已非共黨之首領,然乃始作俑者,故不可不明正典刑。”
被捕后不久,陳獨秀與彭述之一起被解送南京,途中,在泥濘道路上陳獨秀依然酣然入睡。令彭述之十分羨慕。陳獨秀說:“吾已半老,別無所求。汝正青春,大有可為。萬望勿作他想。” 在監(jiān)獄中,陳獨秀寫下了《獨秀文存》第九版,蔡元培親自為這個在押犯人寫序。令國民黨大員們唏噓不已。
《獨秀文存》被評為二十世紀中國最有魅力的文集之一。 1933 年4月14日,國民黨江蘇高等法院開審陳獨秀,審判進行了三天,旁聽席上連過道里都站滿了人。章士釗主動為陳獨秀辯護,十分賣力,陳獨秀卻不領情,說:“律師所云惟其本人觀點而已。吾人之政治主張,以吾本人之辯護狀為準?!狈ㄍド弦黄@嘆:“革命家!”陳獨秀慷慨答問,“態(tài)度安閑,顧盼自若,有時且雋語哄堂”。其《辯護狀》成為膾炙人口的佳作,上海滬江大學、蘇州東吳大學均選為法學系教材。
審判后,55歲的“老青年”陳獨秀被國民黨以“危害民國罪”判刑13年;后上訴,減刑為8年。即被押解江蘇省第一模范監(jiān)獄,俗稱老虎橋監(jiān)獄。
陳獨秀將監(jiān)獄變成了研究室。他在牢房里擺了兩個大書架,上面堆滿了經(jīng)史子集。他甚至與給自己送飯的老婆潘蘭珍在獄中公然做愛,且斥罵獄卒:“老子人犯了法,老子的性欲卻沒有犯法?!背蔀榍Ч疟牒分拢脖缓笕俗u為真性情男人。 1937年南京淪陷前,陳獨秀被提前釋放。胡適、張伯苓、周佛海、傅斯年等名流為其接風洗塵。席上,周佛海請陳獨秀到國防參議會掛個名,可保后半生衣食無憂,靜下心來研究學問;陳獨秀的北大學生、時任浙江省主席的朱家驊也稟承蔣介石的旨意,動員陳獨秀出任國民政府勞動部部長;胡適讓他去美國寫自傳的邀請,譚平山要他出面組織第三黨的建議,均遭陳獨秀嚴詞拒絕。
陳獨秀同時也拒絕去延安。在武漢時,董必武曾去拜訪,并對他說:“鄙人受中央之托,專程而來,歡迎你回黨工作?!蔽ㄒ坏囊笫撬麑憘€書面檢討。生性狂傲的陳獨秀說:“回黨工作是我所愿,惟書面檢討,礙難從命?!庇终f:“時至今日,誰有過,誰無過,在未定之數(shù),有什么好寫呢!” 陳獨秀出獄后,共產(chǎn)黨領導人表示過希望他去延安、回到黨內(nèi)的愿望,希望他公開承認錯誤,因為一九二七年十一月黨中央作出過開除他黨籍的決議。
他不是沒有考慮過,但又認為自己無錯可改,無罪可認。王明、康生等人在《解放》周刊、《新華日報》和《群眾》周刊上一再污蔑誣陷,強加給他的“漢奸”、“領取日本津貼的間諜”罪名,更使他勃然大怒。
陳獨秀曾對一位老朋友說:他們不會歡迎我,我也犯不著找他們。自此斷絕了同共產(chǎn)黨的任何聯(lián)系。
他擁護國共合作,共同抗日,也就與曾經(jīng)擁立他擔任總書記卻又反對國共合作、堅持打倒國民黨的托派組織徹底決裂了。
從此,孑然一身,舉家到江津,如同一個隱士了。 一九四一年七月,他聽到幾位老友于端陽節(jié)屈原忌日聚飲大醉,不覺興起感慨,遙寄一絕:
除卻文章無嗜好,世無朋友實凄涼。
詩人枉向汨羅去,不及劉伶老醉鄉(xiāng)。
寥寥二十八字,凝聚了滿腹酸甜苦辣,千言萬語又無處可以盡情宣泄。 江城詩筆,都是這般瀟灑清淡嗎?并不,也有金剛怒目、壯懷激烈的時候。
一九三九年八月,他聽到蘇聯(lián)同德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的消息,認為一個共產(chǎn)黨當政的政府同一個法西斯獨裁政權攜手言和是不能容忍的。
一星期以后,希特勒軍隊由西線侵入波蘭,接著,蘇聯(lián)紅軍也從東部開進波蘭,瓜分了這個中歐古國。
這個舉動舉世震驚,世人瞠目不知所措。陳獨秀拍案而起,義憤填膺,揮筆寫了一首題為《少年行》的五言古風,七十行,一韻到底,一氣呵成,是他晚年詩作中最長的一首。
他用了古代傳說中“伯強大厲疫鬼,所至傷人”(《楚辭王逸注》)的典故。字里行間,充塞著對時局的悲憤,對帝國主義集團的聲討和對蘇聯(lián)參與瓜分波蘭行為的譴責。
這樣的詩句,哪里還有孤標傲世的隱士心情呢? 這位最早舉起科學與民主的大旗在古老土地上的漫漫長夜里點燃了先進文明火炬的人,一生執(zhí)著地追求和實踐這個救國救民的根本信念,從未動搖。即使十年前在監(jiān)獄中,他那哲人的深透襟懷,也仍然關注著人類的命運。一九四〇年三月他給朋友信上說:“我根據(jù)蘇俄二十年來的經(jīng)驗,深思熟慮了六七年,始決定了今天的意見。”就是說,六七年前他尚被羈囚南京老虎橋監(jiān)獄中,就已經(jīng)考慮這一問題了。
他有感于斯大林時代蘇聯(lián)缺乏民主政治和民主空氣的狀況,從獄中寫信對友人表達明確的看法:
“列寧說過,資產(chǎn)階級民主是少數(shù)人壓迫多數(shù)人的民主;而蘇維埃民主是多數(shù)人壓迫少數(shù)人的民主,后者要比前者廣泛得多擴大得多……現(xiàn)在蘇聯(lián)實行無產(chǎn)階級專政,專政到反動派,我舉雙手贊成;但專政到人民,甚至專政到黨內(nèi),難道是馬克思、列寧始料所及嗎?此無他,賤視民主之過也?!? 陳獨秀落泊江津期間,無固定經(jīng)濟來源,除微不足道的一點稿費外,主要靠親友接濟度日。通過原“無產(chǎn)者社”成員薛農(nóng)山任《時事新聞》名譽主筆,領一點津貼。偶爾,《東方雜志》和編譯局付一點稿酬。北大同學會堅持捐贈生活費,好友蔡元培、同鄉(xiāng)世交鄧蟾秋弟兄叔侄也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他用的“獨秀用箋”、“仲甫手緘”,全由四川綏靖公署少將參軍楊鵬升私人名義印刷資助。1939年冬,國民政府委員柏文蔚來重慶開會時拜訪陳獨秀,見他無御寒冬衣,當即將身上的灰鼠皮袍相贈。
別人饋贈的錢物,陳獨秀有分寸地接受。“素無知交者,不愿受賜”。國民黨政要羅家倫、傅斯年,出于尊師、同情與憐憫,親自送上錢物,他不收。1941年3月,陳獨秀收到5000元匯票,是朱家驊托張國燾轉寄來的。陳獨秀給張國燾寫下短函:“卻之不能,受之有愧,以后萬為我辭。”隨函將匯票退給了張國燾。 有人說:陳獨秀,中國新文化運動的發(fā)起人,中國文化啟蒙運動的先驅,五四運動的總司令,中國共產(chǎn)主義運動的先行者,中國共產(chǎn)黨的創(chuàng)始人及首任總書記,中共一大至五大期間黨的最高領袖。
莊子《逍遙游》所謂“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獨秀當之無愧! 1989年蘇聯(lián)解體后,原蘇聯(lián)和共產(chǎn)國際的歷史檔案公開了,大革命時期陳獨秀問題的史實真相大白了,強加給陳獨秀的一些罪名也一個個被否定。
1991年新版《毛澤東選集》的陳獨秀條目注釋,摘除了原版注釋中“投降主義”“取消主義”兩頂大帽子,肯定陳獨秀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領導人”、“在黨成立后最初六年中是黨的主要領導人”。
1993年出版的《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在“陳獨秀”條目注釋中又明確肯定陳獨秀“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只提“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什么“右傾投降主義路線”、“托派取消主義”等統(tǒng)統(tǒng)沒有了。
2001年重新修訂、審定出版的《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第一卷,進一步具體地肯定陳獨秀從建黨到大革命運動前期都是有巨大功勞的。明確將陳獨秀和李大釗稱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兩位主要領導人,并將他們的照片放在正文的前面,肯定陳獨秀在推動國共合作、領導五卅運動和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反對戴季陶主義和西山會議派,以及探索中國革命基本問題等方面所作的貢獻。 中國共產(chǎn)黨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這是建國以來中共歷史上的偉大轉折。
1980年鄧小平指出:過去常說十次路線斗爭,現(xiàn)在應該怎么看?彭德懷同志那一次不能算了。劉少奇同志這一次也不能算了。這就減去了兩次。林彪、江青是反革命集團。陳獨秀,還有瞿秋白、李立三同志這三人,不是搞陰謀詭計的……“重要問題要加以論證”。(《鄧小平文選》第二卷第257頁)
鄧小平的講話像春風一樣吹過中國大地,使封凍幾十年的陳獨秀研究工作開始松動。 上世紀80年代末以來,晚期陳獨秀研究開始有了重大突破。
民主思想是陳獨秀晚年思想的核心。隨著鄧小平關于民主和社會主義有關言論的發(fā)表以及蘇東劇變的發(fā)生,陳獨秀晚年思想得到了重新審視,學界一致認為陳獨秀在一定程度上預見了蘇聯(lián)的命運,陳獨秀的形象因此再一次發(fā)出了耀眼的光芒。
鑒于廣大學者對“不能把陳獨秀看做黨內(nèi)人物”規(guī)定的不滿,《中共黨史人物傳》出版第五十一至一百輯時,終于把陳獨秀納入其中。
至此,陳獨秀的正面形象已經(jīng)基本上得以恢復。 魯迅曾淺顯而深刻地評價過陳獨秀,他說:“假如將韜略比做一間倉庫罷,獨秀先生的是外豎一面大旗,大書道:‘內(nèi)皆武器,來者小心!’但那門卻開著的,里面幾支槍,幾把刀,一目了然,用不著提防?!?
陳獨秀正是這樣一位“用不著提防”的光明磊落的人。他沖動、奮進,拔山蓋勢,摧枯拉朽。
他在政治斗爭和階級斗爭的激流中,不善游泳,缺乏靈活性,又特別厭惡玩弄權術。
他也知道他鼓吹一生的政治見解,是“很難得人贊同”的。
歷史把他推上了政治舞臺的重要崗位,但象他這樣性格的人并不適宜于擔任政治家的角色。
他只能在愴涼、孤獨中,走完他曲折坎坷的人生旅程。
一切功過是非,都留與后人評說。
歷史永遠是公正的。它終將拂盡塵埃,滌除污垢,表露出一位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身傲骨、滿腔正氣的一代偉人的本來面目。
(注:重慶市江津區(qū)幾江街道五舉村石墻院陳獨秀舊居全年開放,免費,參觀時填寫姓名、來自何地、身份證號碼即可。與工作人員交談,得知每年有50萬人前來參觀、拜謁。GPS定位系統(tǒng)能準確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