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女兒淇淇上了兩星期寶寶班,順利升至小一班了。第一項任務(wù)是:給淇淇報名填表。</h3><h3> 上醫(yī)院給淇淇掛號,上幼兒園給淇淇報名,"扈筱淇"三個字,多半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不會寫。有時一著急干脆說:"要不我自己來吧。"現(xiàn)在想來,確實比較復雜,但是當時是請西安的一位周易大師給起的,一口氣起了十二個名字,只有這個還比較簡單,而且念起來也簡單,況且本身扈這個姓就復雜,但是老爸就姓扈,老爸的老爸也姓扈,淇淇還是將就著吧。</h3> <h3> </h3><h3> 名字只是一個人生于世間的符號或代號,但是孔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武俠小說中或傳統(tǒng)評書中也經(jīng)常可聞可見:"大丈夫坐不更名,立不改姓。"可見名字的重要性。上網(wǎng)或讀書經(jīng)常見到《易經(jīng)》關(guān)于名字的解析。這種解析幾乎催生了一門新的學問,不管這門學問是否為大家接受?!兑捉?jīng)》為中國傳統(tǒng)的的五經(jīng)之首,后世多有名稱典故出于易經(jīng)。如清華大學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就是源于易經(jīng):"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三國猛將趙云(字子龍)和國民黨時期云南省主席龍云的名字均出自《易經(jīng)-乾文言》:云從龍,風從虎。蔣介石(字中正)。《易經(jīng)》豫卦:"介于石, 不終日。貞吉。"又六二以柔爻居陰位,處下卦中位,得正居中, 故名介石,字中正。( 偶于書中得,又有笑談稱張作霖、孫傳芳、吳佩孚等軍閥欲憑手握重兵稱霸一方, 但最終卻為蔣介石所控。因為這三人的中間字的人字旁都是靠邊站,只有介字的人字高高在上且下面又二根豎子支撐著。)</h3><h3> 不僅名字,許多朝代的名稱或年號也是出自《易經(jīng)》。如元世祖忽必烈改國號為"元",是根據(jù)《易經(jīng)》的《乾、彖》中"大哉乾元"的含義取意。而明朝的"明"字取自《乾、彖》"大明終始"之義。唐太宗年號"貞觀"兩字取自《易經(jīng)-系辭下》:"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提起彈丸之地小日本,無人不知明治維新,而"明治"(1868-1912年)這一年號,也取自于中國《易經(jīng)》的《說卦》:"圣人南面而聽天下,響(向)明而治。" ( 摘自《強國之鑒―――央視八位《大國崛起》資深專家深度解析》 )</h3> <h3> 以上只是一些特殊的例子,盡信書則不如無書,但我覺得易經(jīng)對名字的一些理解還是可以參考的,它是通過對人的生辰八字,五行五格的測算傳達了一種人們避開忌諱,消災(zāi)免難,向往吉祥,企盼平安的心境。這種心境是所有為人父母者共同的企盼,不管是否和易經(jīng)有關(guān)。張學良名字的由來,是因為張作霖特別敬佩西漢的謀臣張良,高祖稱之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所以給他兒子取名"學良"。鄧小平的兒子鄧樸方,是拜托劉帥所賜;劉帥給他取名為"樸方",取"樸素、方正"之意,期望他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h3><h3> 去年8月在濟南聽張應(yīng)航先生(浙大法學院教授、北京博碩縱橫培訓機構(gòu)首席顧問等)講《傳統(tǒng)文化與企業(yè)經(jīng)營》,他講一個人的名字決定人十分之一的命運,戲談中國共產(chǎn)黨是水命,國民黨是火命,所以中國共產(chǎn)黨當家人的名字都與水有關(guān),澤東、澤民、錦濤,而耀邦、紫陽均與火有關(guān),唯有鄧小平二者不具,但鄧雖是最高領(lǐng)導人,卻沒做過主席或總書記的實際最高職務(wù)。又笑談名字起大了也不一定就好,比如原先巨人集團,號稱"巨人"卻一夜之間轟然倒塌,而大洋彼岸同樣一個作軟件的公司人家做的那么好還只叫"微軟"。</h3><h3> 05年在濟南上北郵的EMBA,有幸聽了呂廷杰教授(北京郵電大學經(jīng)管學院院長、信產(chǎn)部通信科技委委員、電信經(jīng)濟專家委員會委員)講授的《電子商務(wù)》,呂教授戲稱中國移動的GPRS名字太差,簡直就是"狗屁人生"的縮寫,GSM更差,那就是"狗屎嘛"!唉,名字起得不好確實背運,清代有一人叫王國鈞,國鈞,國之重器也,才華橫溢,殿試文章第一,御批時慈禧太后認為和"亡國君"諧音,一筆勾去,(見余世存《非常道―――1840-1999的中國話語》一書)。清朝開經(jīng)濟特科,第一名梁士詒,只因有人講他的名字是梁頭康尾,康有為字祖詒。被西太后刷掉。而王壽彭就比較幸運了,因有壽比彭祖之意被慈禧欽點為頭名。( 見張鳴《歷史的壞脾氣》一書 ) 陸幼青寫的《生命的留言》中講到:一位王女士學周易的說他的名字不好,"幼"字無一橫平豎直之筆,且右邊為出頭一把刀。他嘆息當時本名"又青",是派出所搞錯了,也沒再糾正。后來三十六歲盛壯之年得癌,又去讓王女士給他女兒"陸天"算一下,結(jié)果建議更名為"陸天又"。陸幼青大驚于30年后"又"字還是回到了陸家。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亡,其鳴也哀啊。</h3><h3><br /></h3> <h3> 我大學一同學孩子名叫"劉一葦",俺一同事孩子名叫"王一葦"。后來我也神秘兮兮得跟他們講:孩子名字定是取自禪宗始祖達摩的"一葦渡江",不知小孩有沒有小名,沒有的話,我建議取小名叫"航航",因為佛說:一葦可航。</h3><h3> 淇淇還沒出生時,俺也絞盡腦汁,做過一番思考。淇媽姓封,叫"扈封官"、"扈封侯"?不行,功利心太重,太俗。叫"扈相"或"扈香",也挺沒味的。叫"扈一"吧,雖然簡單,但現(xiàn)在也不能稱之為有個性了。后見互聯(lián)網(wǎng)之父蒂姆?伯納斯?李 的一篇報道忽發(fā)奇想,給俺孩起名"扈聯(lián)網(wǎng)",哈哈,老子成了真正的"互聯(lián)網(wǎng)"之父了!后來經(jīng)過選擇,還是通過網(wǎng)絡(luò)請西安周易大師高老師給起名,對淇淇進行了命理分析:什么坤造、火運、五行、三才、四柱,俺一概不懂。先后起了十二個名字,分別是:扈楦雅/扈筱淇/扈琪云/扈暄雯/扈渝婷/扈筠婉。。。。。。俺暈頭轉(zhuǎn)向,最后還是選了"扈筱淇",覺得和小淇同音,念起來還是比較簡單的。</h3><h3><br /></h3><h3>名字確定后,我上字典查了"筱"和"淇"兩個字。"筱"是小竹子的意思,"淇"沒有其他意思,河南有條河叫淇水,所以淇也就是水的意思。按大師的意思淇淇命中"木"還是比較弱,所以有"竹",又有"水",水潤竹,豈不美哉?后來給淇淇做小腳印、胎毛筆和水晶像冊,要求有一句祝福語,于是俺又絞盡腦汁,做了一番思考,終于憋出了"如竹有節(jié),如水清澈,健康平安,快樂永遠。"四句話,也算是對淇淇的期盼和祝愿吧。</h3> <h3> 起名字沒少費心思。不過與俺相比還有甚者,前幾日于《齊魯晚報》見一報道:重慶市民歐陽先生絞盡腦汁,查字典,找先生,最后征集一家人同意為孩子起名"歐陽成功奮發(fā)圖強",結(jié)果到公安機關(guān)登記時遭據(jù),原因是超過了戶政電腦系統(tǒng)顯示長度。沒把人腦憋壞,把電腦給憋壞了。</h3><h3> 名字只是一個人生于世間的符號或代號,名字本身并無好壞之分,是否請大師測名也全由個人所好,只是孩子的名字真的代表父母的一種期盼和愿望,或企盼平安,或追求幸福。前幾天看了李肇星的《兒子三歲》,這樣寫道:"為了讓兒子記住自己是莊家人的后代,我為他取名叫禾禾。"這是來自共和國外交部長多么淳樸的期盼和愿望啊。小時候村里小名叫"狗勝"、"狗蛋"、"臭錠"的比比皆是,一聽起來總是想笑。后來聽說農(nóng)村中傳說給孩子起名越難聽,孩子越好養(yǎng)活,這其實也是一種最簡單的期盼和愿望。</h3><h3> 除了期盼和愿望,我真的希望孩子們都能像曾子墨一樣理解父母:"對自己的名字,我格外喜愛,也格外珍惜,并且一直將它視為父母送給我的最好的禮物。"( 《墨跡――留在生命和記憶中》 )</h3><h3><br /></h3><h3> 不管扈筱淇這個名字好聽與否,難寫與否,都代表父母對你的企盼和愿望,真心的期盼你"如竹有節(jié),如水清澈,健康平安,快樂永遠。"這種企盼和愿望是父母的一片心意,是父母給你的一生的禮物,希望你喜愛,也希望你珍惜。如同父母的鮮血流在你的血管中一樣,名字也會作為你生于世間的符號或代號,伴你一生。</h3><h3><br /></h3><h3> 孩子,心領(lǐng)了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