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富里鎮(zhèn)長慶村有個“九棟十八廳",因為地處偏僻,加上遺跡殘存不多,故而鮮為人知。走進這座神秘的建筑,才發(fā)現(xiàn)隱藏了一段驚世傳奇。</h3> <h3> 神秘主人李咸樂</h3><h3> 富里茅田上了年紀的老人都知道,“九棟十八廳”的主人叫叫李咸樂,而且還會補充一句諺語加以說明……“買田買得多,富里李咸樂”??扇绻殕栂氯ィ鄶?shù)語焉不詳,無非是其田產(chǎn)多、子女多,其他方面就不得而知了。<br></h3> <h3> 李咸樂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h3><h3> 據(jù)李氏族譜載,李咸樂本名李心池,咸樂是其字,他另一個字號琴園。世人多以字稱之,所以“李咸樂”之名在富里老輩皆知。乾隆二十六年(1762)年九月二十二日,李咸樂出生于地主之家,“性明敏,孝友,讀書通大義”。34歲時,李咸樂被授貢生。貢生可以入京師國子監(jiān)讀書,這是科舉時代府、州、縣秀才中的優(yōu)異者才有的待遇。由此可見其人學業(yè)甚優(yōu)。</h3><h3> 不過,李咸樂最令人驚奇的,是他的土地經(jīng)營之地。當年父喪,兄弟分家時,他從父親手中繼承的遺產(chǎn)是“歲入租四百石”?!笆笔枪糯挠嬃繂挝?,一石約合現(xiàn)在的6O公斤。四百石就是24000公斤,不算少,但也不算多。“務勤儉,益居積,主要精力全在土地上。誰家要賣地了,他會第一時間知道并趕去,想方設法買下來,然后租給佃戶,有破落地主,有失地農(nóng)民。從青年到盛年,他的土地不斷擴大,從醴陵向東擴展到了江西萬載、萍鄉(xiāng),向南擴展到了攸縣,向北擴展到了瀏陽,向西擴展到了綠口。每年的農(nóng)民時節(jié)、秋收時節(jié),他都要坐著轎子把各縣的糧莊看一看,算一算收成,然后思考下一步的土地方案……</h3><h3> 在時光的累積中,李咸樂不事聲張的成為一個擁有良田萬傾的地主。田租比當初的四百石增長了3O倍以上,從此“富甲一邑”。不過,這個富于之人沒有為富不仁,反而“自奉儉約”并且“恤好施與”。當時,淥江書院要從青云山移建到西山,李咸樂任董事并首捐巨款。至于,縣城“文武廟、孝棚、賓興堂、綠江橋諸公務”,李咸樂“皆與出資力以成”。李咸樂不忘書生本色。聘請私塾老師極伏禮,尤其喜愛接文士,“游者至門,贐資無所吝”。</h3><h3> 李咸樂齊家有法莫膺朝廷五品封典。道光丁末(1949),李咸樂87歲,他的玄生出生,五代同堂,被朝廷授予旌旗和彩娛大耋匾額,可謂一門榮耀之盛,次年李咸樂壽終正寢。但他傳奇還沒結(jié)束,在他逝世之后的七十年間,其后人為他“六易葬處”。其原因,至今還是一個謎。</h3><h3><br></h3> <h3> 規(guī)模宏大的“九棟十八廳”</h3><h3> 嘉慶十四年(18O9),47歲的李咸樂,在他生命的盛年時期,開始建造自已的宅院,地點就選在現(xiàn)在的富里長慶村。建什么樣的家,其實他早己明確。作為客家人,他要建的是圍龍屋。這是一種主體結(jié)構(gòu)為“一進三廳兩廂一圍”的營壘式住宅,是客家人通常的建筑。只是作為一方富甲,他要建廣廈,既可讓眾多家人甚至子孫有是夠的房子,還可存儲自己的田租,自己的財富。于是,他選擇了一個土地平整視野開闊的田園,精心繪好圖紙,請來能工巧匠,開始了他中心的萬代家業(yè)的營建。</h3><h3> 對于客家人來說,建一座圍龍屋相當于構(gòu)建一個小社會,工程浩大,過程漫長。數(shù)年之后,李咸樂的圍龍屋竣工了。這是一座典型的客家圍龍屋,共有四進三百多間房,天井一百零八口。占地面積約四萬平米。大門前有一塊禾坪和一個半月型池塘。禾坪用于曬谷、乘涼,池塘蓄水、養(yǎng)魚。大門之內(nèi),分上中下三個大廳,左右的橫屋一直向后延伸,在左右橫屋一直向后延伸,把正屋包圍起來,小的十幾間,大的二十幾間,正中一間為龍廳,故名“圍龍”屋。連綿三百多間的九棟十八廳。以屋前的池塘和正堂后的圍龍組合成一個整體,六條圍龍以南北子午線為軸,東西兩邊對稱,前低后高,主次分明,坐落有序,布局規(guī)整。圍屋里面,以廳堂,天井為中心設立了上百個生活單元,臥室、廚房、大小廳堂及水井、豬圈、雞窩、廁所、倉庫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完全是一個自給自足,自得其樂的小社會。</h3><h3> “財不露白”的古訓,或許從父輩的口中聽過無數(shù)次,不事聲張成為李咸樂一生的守則。即使這樣的大宅建成,他也未曾名人題詠,請官員主持慶典。于是,這么一棟四進三百多間的大民宅,在目不識丁的農(nóng)戶中相傳 ,但沒有人完整的造訪過,只知道李咸樂為了采光,天井就開了1O8個!在他們的眼里,這樣的房子和紫禁城一樣,都是大,房間多?;蛘撸褪窃谛标柌輼溟g仿建的皇宮吧。在他們的眼里,皇宮是九棟十八廳,李咸樂的房屋自然也是。于是,九棟十八廳就成為口口相傳的說法,在湘東大地流傳至今。</h3><h3> 我們無法想像,當他在三百多間廳堂相連的宅子里邁步緩行時,是一種怎樣的滿足?我們只知道,從此湘東贛西數(shù)縣的良田交易、士地收成結(jié)算都在這片宅子里進行。當夜幕降臨大門緊閉后,人們只能從天井上空透出的燈光中猜測這家人又在做什么。我們還知道,從面積和規(guī)模來看,李咸樂的九棟十八廳可算是湘贛閩粵境內(nèi)的第一大民宅?;葜莸摹俺缌质谰印碧柗Q粵東客家圍屋之王,也只有九廳十八井房屋二百六十二間,而李咸樂的三百多間房屋!從殘存的建筑來看,也是極其講究的,三百多間的房屋,除了一個織布間,所有的房間都是鍛燒的白釉磚鋪地,門楣窗戶均用石材雕刻,不同的房間窗戶雕刻不同的花紋圖案一一在僅存的兩個石窗戶上,我們能清晰看到他渴望壽比南山、百世其昌的愿望。</h3><h3> 往事如煙,李咸樂的事跡湮沒在《縣志》、族譜中,且語焉不詳。這棟稱雄南方諸省的九棟十八廳,挺過了一百多年們風雨,卻沒有躲過人為的破壞,經(jīng)過那個瘋狂年代的折騰,如今只剩下一張門槽和幾間破房在孤零零的訴說著昔日的輝煌。如果能像“西遞”、宏村、和祟林世居一樣保存下來,李咸樂的九棟十八廳不知要吸引多少學者、游人的目光!</h3><h3> 文字資料摘自淥水人家……徐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