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第一章</h3> <h3>《桂花》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種植歷史,詩人李清照更稱桂花樹“自是花中第一流”?!拔镏勒?,招搖之桂”,歷代民間皆視桂花為吉祥之兆。早在戰(zhàn)國時期,屈原的《楚辭·九歌》就有“援北斗兮酌桂漿,辛夷車兮結桂旗”一句,這是用桂花制作食品的最早記載;而文獻中最早提到桂花,則是舊戰(zhàn)國時期(前475——前221)的《 山海經(jīng)·南山經(jīng)》,謂“招搖之山多桂”。</h3><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3>桂花以其淡然貞定品格為世期許,《載敬堂集·江南靖士詩稿》中有《桂花》詩:“瑤樹靜當嚴序來,千花殺后有花開。清貞更造清芬境,大地蕭條賴挽回?!碧拼娜酥补鹗制毡?,吟桂蔚然成風。宋之問的《靈隱寺》詩中有“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的著名詩句,故后人亦稱桂花為“天香”。唐宋以后,桂花在庭院栽培觀賞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元代倪瓚的《桂花》詩中有“桂花留晚色,簾影淡秋光”的詩句,表明了窗前植桂的情況。桂花的民間栽培始于宋代,昌盛于明</h3> <h3>上面說完了桂花,今天我們主要聊的是一道江南美食(桂花米藕)說到這道菜就是有點尷尬了,因為至今我還沒有嘗過真正的江南米藕,我生活于北方地區(qū),若要說土豆與藥材我倒是耳熟能詳,那個時候山區(qū)的交通運輸?shù)牟槐?,也是造成了物質匱乏的原因之一 。 那么在我首次接觸到蓮藕時也就是在書本中了, 如《黃庭堅》</h3><div>客興敝鶉衣,囊金罄褭蹄。</div><div>羸驂多斷轡,垢發(fā)不勝篦。</div><div>道德千年事,窮通一理齊。</div><div>晚田猶溉種,稺子且歸妻。</div><div>徑欲眠漳浦,幾成訪剡溪。</div><div>鄙心須澡雪,蓮藕在淤泥。</div><div>蓮藕出淤泥而不染,也有許多的詩句與佳話!</div><div>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div><div> 聽上去是多么美好的事物,后來我進入城市生活,巧的是,我住的樓下就有一個賣藕的小食鋪,有各種堅果以及糕點,還有炒板栗子等……其中最為惹眼的就是用一個大鐵盆裝著的米藕了,冒著熱騰騰的白氣兒,散發(fā)著淡淡的清香,載著高高的一大鐵盆,個個都胖乎乎的,很是誘人,那里還等呀!趕快讓店伙計挑一個切開帶回家品嘗去。那輕輕的一口下去舌尖觸到了桂花的淡淡清香,軟軟糯糯的米藕再加上滲透出來一點清甜的藕汁兒,別提那感覺有多奇妙了!不愧稱之為江南美食。</div><div><br></div> <h3>我自己第一次做這道菜的經(jīng)歷大概是五年前,可能也是桂花與藕香刺激了我的味蕾,激起了我自己做這道菜的興趣,后來我給一個酒店的廚師朋友打電話討要了方子。 自己將它的工序簡化了,但絲毫不影響口感 1 先將糯米泡水2-3小時,2買藕時選用胖胖的藕帶有點淤泥的最好,回家將藕洗凈削皮切掉兩頭的根蒂,反復用水沖洗干凈,然后用牙簽固定住一頭,可用筷子輔助開始灌米,完后用牙簽再固定好另一頭,3放入砂鍋或者電飯鍋,倒入沒過蓮藕的水,大火燒開,4加入冰糖與紅棗桂花,小火煮至5-6個小時,不著急吃可以讓它在藕湯中自然冷卻后再食,5裝盤后若是有桂花醬可以淋上一勺,蜂蜜也可以。屋子里散發(fā)著的香氣與溫暖,管它外面是大霧彌城還是陰風雨交加的,絲毫不會影響你享用美食的心情,誰讓美食是治愈那些吃貨們的良藥呢。!</h3> <h3>有句俗話說:女子不可一日無藕。藕對于女子身體的重要性由此可見。多食藕有益氣養(yǎng)血、寧心安神之效,特別適合失眠、心煩氣躁者食用,還可改善人的氣色,使皮膚潤澤白皙。</h3><div><br></div><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