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清華大學美術(shù)學院王奇寅新水墨專項研修班在甘肅臨洮寫生高原牡丹,全國各地的學員陸續(xù)奔赴甘肅,十四日清晨北京至蘭州的Z75次列車到達羲皇故里一一天水,有四位同學到站下車,我駕車去接站并安排他們一行參觀麥積山石窟。麥積山風景區(qū)周圍開滿了艷麗的紅香槐,飽含著熱情在迎接他們的到來。我對此花情有獨鐘,便用手機留下了她的倩影。</h3> <h3> 紅香槐花羞澀地開放,探頭望著外邊的新世界。那一串串和簇簇的槐花在柔風中推操著,擁擠著,交頭接耳。那神態(tài),就像一群擠在窩邊“卿哪喳喳”爭食的雛燕。</h3> <h3> 摘一枝紅香槐花,花香浸潤著我的心靈,仿佛那久遠的記憶只是發(fā)生在昨天的事情。你的影子漸遠漸近,忽隱忽現(xiàn),飄在我夢的邊緣,我卻怎么也無法觸及,我第一次畫紅香槐,你在旁邊觀看,你說花象紫藤,我說象你的眼睛,晶瑩剔透又飽含深情。</h3> <h3> 花開花謝,流年逝水,青春不在。只有一個故事能證明曾經(jīng)擁有過,這已經(jīng)足夠。雖然故事的開始充滿詩情畫意,但結(jié)局很悲涼。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隨!:<br></h3> <h3> 靜墨馨香,芳華絕代。靜靜佇立于花前,獨享這美的畫卷。遠處山上吆喝聲隨著花開的聲音砰然撞擊著我的心靈,似遠古的呼喊,似久遠的記憶,我眼神迷離,如癡如醉。為了我摯愛的藝術(shù),我漸漸忘卻了親人,丟棄了情感,到底是得是失?</h3> <h3>書畫家一一中國海關(guān)總暑左鐵老師</h3> <h3> 草枯了,來年繼續(xù)發(fā)芽;花落了,明年還會再開,而人生只有一次,要品嘗酸甜苦辣的滋味,要接受七情六欲的折磨,雖身心疲憊,還須咬牙堅持。別人想什么,我控制不了,別人想做什么,我也強求不了,別人對我怎樣,我也乞求不了,也決不乞求什么,我還是我!只有不改初心,一如既往,誠心待人,平常心待事,盡心盡力做好自己該做的事,為了摯愛的書畫藝術(shù),衣帶漸寬終不悔!</h3> <h3> 將情感放在宣紙和筆墨中用心揮酒,能繪出一片心聲和馨香;將歲月放在書頁中慢慢去讀,能讀出一份厚重和滄桑;將時光放在茶盞中,用茶潤澤,能潤出一份清逸。用心聽花語,用情品風景,從眼眸直至心里,那微微的風,那淺淺的香,那濃濃的情,都是大自然萬物造化給親人們的厚禮,珍愛大自然,珍惜親情、友惰、愛惰,人生短暫,時光不在重來。</h3> <h3>書畫家:左起孫麗老師、田金秀老師、祝丕娜老師</h3> <h3>書畫家中國海關(guān)總署左鐵老師</h3> <h3><br></h3><h3>壯哉!麥積山____天水。莫非天女下翠微?如夢似幻嵌山巔,巍巍……書卷展開西周,六朝心扉,排排巨人回眸宋韻明輝,步履匆匆問真,何曾來過,萬古圣經(jīng)吟誰在誦?一趨紫花醉,同學誼情憶千回。____天水麥積山一游有感,感謝甘肅一行老師的精心安排,感謝臨洮的盛情接待,感謝潘老師的辛勤付出!一一田金秀作(左一)</h3> <h3>作者筒介:潘新學,甘肅禮縣人,現(xiàn)居天水。2012年研修于中國花鳥畫研修院徐湛高研班。2013年就讀于清華大學美術(shù)學院全國美術(shù)理論研究與書畫創(chuàng)作王奇寅新水墨專項研修班?,F(xiàn)為中國美術(shù)學會會員,中國書畫家協(xié)會理事,一級美術(shù)師,中國新水墨書畫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金融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甘肅省金融美術(shù)家協(xié)會副主席,甘肅省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清華大學美術(shù)學院全國美術(shù)理論研究與書畫創(chuàng)作高研班王奇寅新水墨專項研修班班主任、助教。作品多次參加全國性及省內(nèi)外專業(yè)大展,且被多家報刊、雜志刊登。2011年11月入選中國美協(xié)《當代全國花鳥畫作品展》,2012年6月入選中國美協(xié)舉辦的花鳥畫四條屏全國大展,2015年11月入展第八屆全國著名花鳥畫家作品展。2016年9月入選中國美協(xié)《筑夢.威海衛(wèi)》2016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展,2017年7月入選中國美協(xié)“絲綢之路,翰墨通渭"第二屆全國中國畫、油畫作品展。2017年12月,入選第十屆全國花鳥畫名家作品展。2012年至今入選中國金融美術(shù)家協(xié)會第一、二、三、四屆全國美術(shù)作品展。出版有《潘新學中國畫藝術(shù)》、2016年《大美中國——國畫經(jīng)典系列·潘新學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