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看到這個標題,你可能想知道為什么到贊比亞旅行涉獵?贊比亞實行低密度旅游政策,在最著名的South Luangwa國家公園也只有十幾個營地,而且每個營地可接納的人數(shù)也很少。游客每天乘兩班小飛機進入園區(qū),所以這里基本沒有旅行團。和大家熟悉的肯尼亞,坦桑尼亞相比這里更適合個人旅行,小團體來涉獵。優(yōu)點是可以體驗原汁原味的非洲風情和野生動物世界,不僅不會像在馬塞馬拉幾十輛車一起圍著動物拍照,更沒有馬賽人養(yǎng)的牛群(去過肯尼亞就知道啦),當然你要有點冒險精神。缺點是你可能需要提前半年預定行程。</h3> 從廣州坐飛機到達贊比亞首都后,轉(zhuǎn)乘可以坐16位乘客的小飛機。50分鐘后飛機降落在South Luangwa 國家公園的入口處的Mfuwe機場。 從廣州出發(fā)算起,中間兩次轉(zhuǎn)機,到達這個小機場總共22個小時,和預定到達的時間只差了5分鐘。 10月底是贊比亞平原一年中最炎熱的季節(jié),中午溫度計上顯示>40 C, 但是濕度很低再加上空氣非常清新微風不斷,倒也不覺得難受,在樹蔭下多少有一絲涼意,令人感到挺舒適。一下飛機我馬上意識到原來對天氣和環(huán)境的擔心都是多余的,凡事還是要眼見為實。<h3> </h3><h3>贊比亞叢林的故事正式開始了。</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這是來接我們的車子。向?qū)且晃划數(shù)匦』镒?,很有禮貌而且英文流暢。從機場到營地開車經(jīng)過一些當?shù)氐拇遄?,可以看到贊比亞的貧窮和落后。向?qū)Ы榻B當?shù)厝藢ε乃麄兊纳钣行┓锤?,所以我沒有多拍。和我同車去同一個營地的還有一位比利時女士。</font></h3> <h3>不到一個小時就到了營地,flatdogs camp。營地在國家公園的入口處,我在這里只停留一夜,明天向國家公園的深處挺進。</h3> <h3>這是俺住的帳篷, 搭建在水泥的地基上,應(yīng)該是永久性的。感覺條件還不錯。</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從遠處看我住的帳篷像個小草房。小房子就在Luangwa河的旁邊。</font></h3> 帳篷的后部是開放式衛(wèi)生間,草席圍墻還沒有我高??吹胶笪业牡谝环磻?yīng)就是,萬一獅子大象要進來咋辦?連個遮擋都沒有,前面至少還有一層帳篷。。。不過主人看出了我的顧慮,馬上介紹說,唯一可能進來的動物就是猴子或者蛇之類的小動物,帳篷里不能放任何食物。獅子,河馬,大象到了晚上最多是圍著帳篷轉(zhuǎn)一轉(zhuǎn),所以一定要把帳篷的拉鏈拉好。<h3><br></h3><h3>雖然是下午2點,但是經(jīng)過了將近24小時的旅行,決定還是先沖涼。。。悲劇發(fā)生了,剛開始放水,一只猴子就跳到后面的樹上偷看我,還要企圖往我這邊跳。哈哈, 簡直就是"侵犯人權(quán)"!</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洗完澡,發(fā)誓要先拍猴子,算是"報復"。我拿起相機,最先看到是這一對母子。 被眼前這溫馨場面打動了,我的"氣"立馬就消了。</font></h3> <h3>下午4點第一次出去涉獵一直到晚上8點半才回來。贊比亞的國家公園允許徒步和夜間涉獵,這樣的場景隨處可見</h3> <h3>為了拍這只河馬,我們錯過了拍攝獅子獵殺野牛。不過后來在最后一個營地又遇到一次,先預告一下。</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晚上6點半就遇到幾只獅子在撕咬一只剛剛獵殺的野牛,但是我們錯過了捕殺的過程。</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因為天黑后營地附近隨時有大象和河馬出沒,吃過晚飯有人送我回帳篷,并再三囑咐我晚上不管有什么聲音都不要自己出來,必須拉好帳篷前面的拉鏈, 關(guān)不好的話,"第二天早上可能就剩下一堆白骨啦";要是再遇到非洲鬣狗,"那可能就連骨頭都沒了"--嘿嘿,這后半句話是我自己編的。不過夜里河馬吃草的聲音實在是太大了,幾次被驚醒,摸摸自己的腦袋還在,繼續(xù)睡。。??赡苁且宦诽哿恕?lt;/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第二天早上向位于國家公園的北部第二個野營地進發(fā)。 沿路涉獵遇到這種體形很大的羚羊,比馬還高。這是長焦拍的看不出真實的大小</font></h3> <h3>路遇一群獅子在路邊休息,其中一只在吃剩下的野牛皮</h3> <h3>加兩張獅子特寫鏡頭。車可以開的很近</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這是第二個營地(Kaingo),也建在河邊,條件比第一個要好,幾次被評為非洲最佳涉獵野營地。房間寬敞明亮,也是開放式的,可以算五星級帳篷。</font></h3> <h3>每個帳篷前有個陽臺可以吃午飯,還可以一邊觀察小河對岸的動物。10月底旱季即將結(jié)束,水位幾乎到了最低點。每年到了雨季,河水會高過我坐的位置(水是從鄰國馬拉維沖下來的),甚至帳篷都會被水淹沒,所以這里每年1-3月是不開放的。別看小河很平靜,走到水邊是大忌,水里都是鱷魚。</h3><h3><br /></h3><h3>吃飯前先用望遠鏡看看對岸,有羚羊,大象,猴子,沒看到獅子。但是到了晚上,獅子和咆哮聲聽得非常真切。</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這個營地每天3次涉獵行程。早上一次5點半出發(fā),10點回來,中午一次時間較短, 下午4點再出去,一般8點回到營地。黃昏時分輪胎爆了,這時候如果有獅子群經(jīng)過會更有意思(因為我們就在不遠的地方剛剛遇到過獅子)。</font></h3><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你可能注意到了,涉獵的車不僅沒有蓬,第一排座位還沒有門</font></h3> <h3>兩部車子跟著獅子,車子第一排也沒有門。估計他們是等著獅子尋找撲獵目標吧!這時候爆胎你敢下車換胎嗎?</h3> <h3>中午時分,一只河馬在岸邊徘徊</h3> <h3>眼前叢林里是一片祥和的氣氛</h3> <h3>花豹白天很難發(fā)現(xiàn),晚上打著燈終于找到了</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每種動物都有溫情的一面。 林中之王--母獅子對待小獅子也是百依百順 </font></h3> <h3>哥兩好</h3> <h3>這個亭子白天可以作為"掩體"觀察大象。更有趣的是晚上可以在這里睡覺,你敢不?向?qū)Ы榻B時,我馬上聯(lián)想到昨晚在樹上看到的花豹,哈哈,俺還是把這個難得的體驗機會讓給別人吧!后來一位瑞士來的女士自告奮勇。第二天問她的感受,說看著星星月亮就是睡不著...我估計她心里也是還惦記著花豹。</h3> <h3>每天日落時,向?qū)Ф紩バ蕾p日落的地方。晚餐都是西餐,分三道--湯,主食,甜點。我住過的幾個營地的食品衛(wèi)生和質(zhì)量都非常好,大大超乎我的想象。</h3> <h3>早晨起來的經(jīng)歷令我終生難忘。穿好衣服,鞋怎么也穿不上,覺得鞋小了很多,試第二次才意識到里面有其他東西...一倒,原來是一只大青蛙,其實更像癩蛤蟆,萬幸的是不是一條蛇。后來再去非洲我多了一個新的習慣,穿鞋前先倒一下。</h3> <h3>趕往第三個營地途中休息。和我同行的兩位女士。一個是向?qū)В硪晃痪妥蛲硭瘶渖系娜鹗看髠b。</h3> <h3>第三個營地的帳篷內(nèi)部差不多,衛(wèi)生間超大</h3> <h3>寧靜的畫面!我們在那休息了半個小時,就遇到另外一輛車</h3> <h3>魚鷹戲水</h3> <h3>獅子對魚鷹的騷擾也無可奈何</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傍晚過河時遇到兩只獅子,相距10幾米遠。我們停下來觀察了一會兒,因為光線已經(jīng)暗了,沒有多拍。 快要走的時候,我突然想起一個問題,于是問向?qū)В?quot;如果我現(xiàn)在跳下車,獅子會馬上攻擊我嗎?" 向?qū)дf:"你就試試吧"。嘿嘿,俺也不是膽小鬼,把相機放好,說著就要往下跳(俺猜到了他是試探我)。。。向?qū)иs忙把我攔住,然后自己跳下車,就站在車子的邊上。這一組照片就是獅子隨后的反應(yīng),離我們較近的一只馬上站起來發(fā)出吼叫,用爪子在地上抓,然后向后躲。向?qū)дf,他如果繼續(xù)遠離車子,獅子就會過來了。。。當然他很快又上車, 獅子也平靜下來。獅子和人似乎達成了一種默契或共識,只要人不下車,大家就能和平共處,不管車子有沒有門或蓬。</font></h3> <h3>和河馬一起欣賞日落</h3> <h3>這個小動物叫"elephant shrew",因為它的鼻子像大象的鼻子</h3> <h3>在最后一個營地,我有機會全程記錄和拍攝了叢林中驚心動魄的一幕,獅子群獵殺野牛...</h3><h3>點擊下面的鏈接</h3><h3><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krlnd38"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贊比亞叢林--全程實拍獅子群獵殺野牛 (血腥場面慎入)</a><h3> 此次贊比亞之行的另一個收獲是拍攝洋紅鳥。每次看到洋紅鳥, 都會被它的飛行姿態(tài)所吸引,于是專門找了一個時間去拍。它的全名是Carmine-Bee-Eater, 它的身體大部分呈洋紅色,體形和普通鳥差不多,但是翅膀和尾部的羽毛更長,主要以蜜蜂和小昆蟲為食。每年9-10月,他們來到津巴布韋和贊比亞的河邊"筑巢"。和其他鳥類不同的是,他們不是用草筑巢,而是在垂直于水面的河床上打個洞孵卵。等到11月下旬雨季來臨河水漲高后(河床的位置被水淹沒),他們又飛往非洲其他地區(qū)。在其他的大陸上,這種鳥不多見。洋紅鳥飛行時速度特別快(在空中撲住其他飛蟲),對焦難度很大,出片率只有10-15%,我拍的時候就有點像打飛碟,哈哈,不過只得了15-20環(huán)(滿分100)。忙活了2個小時,就弄出20張對焦還可以的照片。圖片中鳥嘴上叼的昆蟲就是飛行中抓到的,但是抓拍那一瞬間太難了。<h3> </h3><h3>因為鳥的洞穴在河床上,拍攝的時候,可以到河邊水面的位置向上拍(但是很危險的,因為水中都是大鱷魚),或者在河岸上向下拍。</h3> <h3>其他非洲的故事:</h3><h3><br /></h3><h3><br /></h3><h3><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9x5jm8q"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非洲的故事--草原之愛</a><h3> <h3><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krlnd38"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贊比亞叢林--全程實拍獅子群獵殺野牛 (血腥場面慎入)</a><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