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一位老一輩的新聞工作者,爸爸對媽媽的追思~</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font-size: 20px;">《永楓!半個世紀的相知相守》</b></h1><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夫:于詩(陶遂)</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永楓,你永遠離我而去,從此以后我再也見不到你的面,聽不見你說話了。我和你相處半個多世紀,彼此志同道合 ,相知相親。</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我是1943年考入武漢大學(xué)歷史系的,當時國民黨政府腐敗,無論國家和個人都看不到前途,我在無助中想從"歷史長河"中找尋人生的究竟和個人的出路,但沒有找到。一年后加入了學(xué)生進步組織"海燕社"。不久,永楓也加入了,她是從成都有名的"樹德中學(xué)"畢業(yè)的。當時考大學(xué)難,她卻考上了四所大學(xué),最后選讀了武漢大學(xué)經(jīng)濟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經(jīng)過現(xiàn)實教育,我終于找到了從歷史書本上沒有找到的答案,一切黑暗和和腐敗的根源都在于蔣介石當權(quán),只有推翻蔣介石政府,國家和個人才有前途。便和武大進步的同學(xué)一起參加了反對蔣家王朝的斗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1945年日寇投降,武大將遷回珞嘉山,一些同學(xué)們便相約來游"天下秀"的峨眉山,穿田間小路,步行到峨眉縣城。我們這群年輕人,時逢春盛,風華正荗,上下山一共走了五天,一點也不覺得勞累。永楓個子不大,一路上少言寡語,但步履輕健,朝氣蓬勃,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至今還如在眼前。</b></p> <p><b style="font-size: 20px;">1946永楓畢業(yè)后去了重慶,在那里找到工作,我到珞嘉山繼續(xù)念書,互相書信往來,1947年這一年都是在學(xué)運高潮中度過的。6月1日清晨,武大發(fā)生了"6.1慘案"學(xué)生結(jié)業(yè)。我畢業(yè)后回重慶找到了一個教書的職業(yè)。離開了珞嘉山的群體和那熱烈的學(xué)生運動,深感失落,有力無處使。半年后的寒假,我乘船東下,經(jīng)過仙境般的三峽,我回到了珞嘉山。永楓在珞嘉縣城教書,寒假也回到了武漢。樂山時期被破壞了的地下黨組織這時在珞嘉山恢復(fù)了。1948年二月,永楓入了黨,我隨后也入了黨。為聯(lián)系方便,剛?cè)朦h的永楓,被指定為我的入黨介紹人。不久,永楓到漢口武漢中學(xué)教書,做為教育界的工作,我奉命投考武漢《大剛報》,做了記者。</b></p> <p><b style="font-size: 20px;">1949年春,我經(jīng)湖北蔡旬進入江漢解放區(qū),</b></p><p><b style="font-size: 20px;">到設(shè)在大王洪山的《江漢日報》工作。武漢解放后,《江漢日報》進城,改名《湖北日報》在報社負責人主持下,我和永楓結(jié)婚,同志們集體簽名用花生為我們祝賀.當年我們都是25歲,從此半個多世紀以來,我們一直廂守在一起。</b></p><p><b style="font-size: 20px;">這時永楓已從學(xué)校調(diào)到中共武漢市委宣傳部,我也從《湖北日報》調(diào)去到中共中央中南局的《長江日報》工作。組織為我們在機關(guān)大樓找了間住房,1950年,第一個孩子便是在那里出生的。后來大區(qū)撤消,《長江日報》成了中共武漢市委的機關(guān)報,我們便一起調(diào)入了市委這家報紙。</b></p><p><br></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爸爸媽媽被派駐外,當時我才6歲,以后一分別便是7年,我們的學(xué)習(xí)生活就全靠組織和叔叔嬸嬸奶奶安排照顧了(育英小學(xué)集中寄宿制住校五年)~</b></p> <p><b style="font-size: 20px;">1958年準備在世界各國建立新華社分社。新華通訊社總社奉命從全國調(diào)人進入總社舉辦外語訓(xùn)練班學(xué)習(xí)英文(一年半)后被派調(diào)出國駐外,1960年初,我和永楓作為新華通訊社總社第一批外派人員被派到開羅分社,等待去蘇丹建立分社。等待期間,參觀了歷史遺跡,開羅的金字塔,騎駱駝?wù)障?,還參觀了亞歷山大港和蘇伊士運河,獅身人面象,后又去了伊拉克著名的兩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發(fā)拉底河等……</b></p><p><b style="font-size: 20px;">那時蘇丹當局最怕新聞紀者,我駐蘇丹使館本已取得蘇丹當局同意建立新華社分社,使館還已代分社買好了汽車,但我們的入境簽證卻辦不下來。我們乃改調(diào)到敘利亞大馬士革分社工作。數(shù)年后,正準備要調(diào)回國工作,照看母親和孩子,但時逢周總理陳毅元帥訪問亞非十國,為報道這次出訪,我們留了下來。跟隨周總理陳毅元帥采訪報道!</b></p><p><b style="font-size: 20px;">后發(fā)生了"文化大革命",國內(nèi)派不出人來接替,連阿拉伯文新聞稿也發(fā)不出來了。我們只好一邊手抄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阿語廣播權(quán)充新華稿,一邊建議總社抄播電臺稿代替。就這樣,在敘利亞前后工作就是七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才得已回國。</b></p><p><b style="font-size: 20px;">在敘利亞七年,永楓內(nèi)內(nèi)外外主動積極,默默地做了大量工作,因為她的字寫的好,每回信使帶回的材料,都出自她的手筆。</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十三日至一九六四年二月五日,周恩來以總理身份在陳毅副總理等陪同下,率領(lǐng)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代表團第一次踏上正在覺醒的非洲大陸,對阿拉伯聯(lián)合共和國(今埃及)、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突尼斯、加納、馬里、幾內(nèi)亞、蘇丹、埃塞俄比亞和索馬里等十個國家進行了友好訪問。</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對這次歷時三個月的出訪,周恩來稱:“這次出訪,是我們國家對外關(guān)系中的一個重大事件?!币驗樗议_了中國對非洲外交工作的新篇章。也加深了中國領(lǐng)導(dǎo)人與非洲各國領(lǐng)導(dǎo)人和人民之間的了解。</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陳毅元帥英姿,周總理陳毅元帥出訪中東非洲十國 爸爸于詩拍攝</b></p> <p><b style="color: rgb(87, 167, 255); font-size: 20px;">爸爸和陳毅元帥親自組建的東方歌舞團團員們合影留念</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永楓為人正直,工作負責認真 ,組織紀律性強,深得組織和同志們的信任,文革中,許多同志去了干校,她卻被留下來"促生產(chǎn)"。黨的政治工作在文革中受到嚴重破壞,她被當時新華社社長郭超人點名從新華社國際部調(diào)到政治部做紀律檢查工作至離休。</b></p><p><b style="font-size: 20px;">我們離休后一起學(xué)習(xí)書法和繪畫,互相借鑒和鼓勵,有較多的心得。她寫了些字,準備回四川老家時送給親屬,平時學(xué)習(xí),有些古詩詞記不清楚了,能夠得到她的幫助。我每完一付畫,就請她給題字,我們的心事,不用多說,相互都知道。</b></p><p><b style="font-size: 20px;">我和永楓從相識到結(jié)合,相處半個多世紀,她走了,留下我自己形單影只,她是我終生相伴一生的摯友,回憶我們共同走過來的路,一切如同昨日,但這一切,就象夢中一樣地過去了,我也不知不覺韶華逝去,垂垂老矣。</b></p><p><b style="font-size: 20px;">……</b></p><p><b style="font-size: 20px;">永楓你去了,我知道你惦記著兩個孩子,惦記著我……</b></p><p><b style="font-size: 20px;">永楓!永別了!</b></p><p><b style="font-size: 20px;">2002年8月</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夫:于詩</b></p> <h3><br></h3><h3><b>爸爸去世后,我們已將爸爸媽媽的骨灰合葬安放在了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中……</b><br></h3><h3><b><br></b></h3><h3><b>永遠的悼念…爸爸媽媽你們安息吧??</b></h3><h3><b>你們的女兒作于2017年5月14日母親節(jié)</b></h3> <h3><b><font color="#57a7ff">謝謝兒子昨晚半夜修復(fù)好我的掃描儀,得以讓我將老照片掃描制作清晰</font></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