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北魏和西夏是北方少數(shù)民族拓跋氏在中華歷史上建立的兩個王朝。在千年的歷史演進(jìn)和民族流變中,拓跋氏既書寫了游牧民族擺脫蒙昧、走向融合的華章,為漢民族輸入了尚武、開放的新鮮血液,也留下了被蒙古鐵騎屠城、民族突然消遁的迷思。歷史如同長河,在沖刷中不斷翻頁。二十世紀(jì)以來,隨著西夏學(xué)的興起,揭秘鮮卑拓跋與黨項拓跋的演進(jìn)流變和以拓跋氏為首的西夏人在滅國后的去向成為了這門顯學(xué)的兩個焦點問題。</h3> <h3>【拓跋力微(公元174年—277年),索頭部鮮卑族首領(lǐng),是南北朝時期北魏皇帝的先祖。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稱帝時,追謚其為神元皇帝,廟號始祖?!?lt;/h3> <h3>【李元昊(公元1003年—1048年),黨項拓跋部落首領(lǐng),北魏皇室鮮卑拓跋氏之后,西夏開國皇帝,于公元1038年稱帝,國號大夏,定都興慶(寧夏銀川)。】</h3> <h3> 拓跋后人今何在?經(jīng)過不斷考證和推斷,學(xué)界大致形成了兩種說法。一種是故鄉(xiāng)說,在西夏滅亡后,以拓跋為首的西夏人一部返回了四川青藏等黨項故地,一部返回了山西河南等北魏故地。一種是散落說,在西夏滅亡后,除了返回故地的,更多的遺民散落在西夏各地生息繁衍,形成了民族的再度融合。詩云“國破山河在”,人類的傳承不會因朝代的更迭而輕易割裂,即使屠城也難以趕盡殺絕。如今在北魏都城洛陽、西夏故地陜北、內(nèi)蒙西部、甘肅、寧夏、青海都有拓姓聚族而居的村落存在,人口達(dá)十余萬之眾,還有李、元、趙等拓跋氏的改姓后人分布各地。</h3> <h3>【2016年全國拓跋后人在寧夏銀川舉辦祭祖大會】</h3> <h3>【寧夏甘肅拓姓輩分排序】</h3> <h3> 探秘也許永遠(yuǎn)沒有答案,但肯定不會沒有故事流傳。作為一名拓姓后人,我將以各地現(xiàn)存拓氏家譜(還有李氏、元氏等)為脈絡(luò),以聚落為單元,以報道的形式記錄全國拓跋后人的蹤跡和故事。于家族而言,這是一次譜系的梳理和展示。于研究者而言,或許能夠提供有益幫助。</h3> <h3>【厚重的拓跋貢美酒】</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