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979年,導演王扶林提議將古典名著《紅樓夢》拍成連續(xù)劇搬上熒幕。</h3><h3>1981年11月,中央電視臺召開了關(guān)于《紅樓夢》拍攝成電視劇的專題會議,專門研究改編問題。</h3><h3>1983年2月籌備組成立,5月編劇組成立,8月劇組顧問委員會成立,12月,劇本初稿正式確定。同時,劇組采取海選形式在全國各地選拔演員,引起熱烈反響,一百多個演員席位爭奪的異常激烈。</h3><h3>1984年春夏期間,劇組在北京圓明園舉辦了兩期紅樓夢劇組演員學習班。同時,劇組為了拍攝的需要,在北京市宣武區(qū)建立了北京大觀園。另外又在河北正定縣建造了寧國府、榮國府和寧榮街等景址。</h3><h3>1984年9月10日,該劇在安徽黃山正式開機,錄下了第一組鏡頭。</h3><h3>1987年上半年完成拍攝,歷時三年之久。</h3><h3>1987~2017,紅樓匆匆三十載,一夢難醒!<br></h3><h3><br></h3> <h3>木石前盟,寶黛情深!</h3> <h3>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鼻如懸膽,睛若秋波。雖怒時而似笑,即瞋視而有情。<br></h3><h3>這樣的寶玉,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歐陽是也!</h3><h3><br></h3><h3>怡紅公子:賈寶玉</h3> <h3>大觀園里諸芳艷,十二金釵獨娉婷!寂寞寒塘渡鶴影,一彎冷月葬詩魂!</h3><h3><br></h3><h3>群芳之首:黛玉葬花</h3> <h3>無情亦動人:寶釵戲蝶</h3> <h3>聰明反被聰明誤 :熙鳳弄權(quán)</h3> <h3>賈家大小姐:元春省親</h3> <h3>二木頭:迎春誤嫁中山狼</h3> <h3>三姑娘:探春遠嫁</h3> <h3>四小姐:惜春遁入空門</h3> <h3>大嫂子:李紈守寡</h3> <h3>櫳翠庵妙玉:欲潔未曾潔</h3> <h3>史湘云醉臥芍藥圃</h3> <h3>巧姐得遇救命恩人劉姥姥</h3> <h3>秦可卿自縊天香樓</h3> <h3>金陵十二釵副冊,一抹抹艷麗的面容,生為下賤,心比天高。殊不知,黃土櫳中,卿何命??!</h3> <h3>首席大丫環(huán):鴛鴦誓絕鴛鴦偶</h3> <h3>賢襲人嬌語諫二爺</h3> <h3>慧紫鵑情辭試莽玉</h3> <h3>俏平兒軟語救賈璉</h3> <h3>勇晴雯病補雀金裘</h3> <h3>癡小紅遺帕惹相思</h3> <h3>尤三姐自刎血濺貞烈</h3> <h3>千紅一哭,萬艷同悲,薄命司里女兒情!最后終是白茫茫一片真干凈!</h3> <h3>時光如流,二十年后,當初賈府的小姐丫環(huán)們,又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大觀園,恍如隔世!</h3> <h3>寶黛情深依舊,私語綿綿暖人心!</h3> <h3>二十年后的聚首,紅樓夢中人,一個大家庭!</h3> <h3>二十五年后,妹妹已歸離恨天!</h3> <h1><b>花落人亡兩不知</b></h1><h3><b> 瀟 湘</b></h3><h3><b><br></b></h3><h3>賈寶玉:林妹妹,我回來了。 </h3><div>賈寶玉:林妹妹,我回來了,我回來了。 </div><div>賈寶玉:林妹妹,林妹妹,我---我---回來了,我回來了。 </div><div>這是87版電視《紅樓夢》林黛玉魂歸離恨天后,寶玉在劇中的臺詞。讓人聽了,聲聲斷腸。寶玉心碎,而更多的觀眾也是心碎了一地。 </div><div>紅樓中的寶黛在生死離別時,未見到最后一面。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曉旭離世時的最后一面,歐陽因為種種的無奈,也沒來得及來送她最后一程。直到在北京大觀園,黛玉的瀟湘館里,為曉旭舉辦的追思會上,歐陽寫下了:曉旭,想你! </div><div>后來看見歐陽的博客里,他這樣嘆道:“我們真的就應驗了寶黛一場不能見最后一面嗎?” </div> <h3>其實,在潛移默化中,劇中人物早已和飾演者合為一體了。歐陽的寶玉和曉旭的黛玉,早成了所有中國人心中的經(jīng)典。仿佛,他倆就是那穿過時光隧道的寶玉黛玉,有著木石前盟的約定。 </h3><div>三年的紅樓生活,二年的同臺演出,五年的耳廝鬢磨,任誰都會一夢不醒。 </div><div>在參加《藝術(shù)人生》節(jié)目后,編導曾問過曉旭對重拍紅樓的看法時,她幽幽的說:“你說的不是《紅樓》,《紅樓》早已結(jié)束了,寶玉走了、黛玉死了,還能再拍出什么來呢?要拍,就等我們都死了再說吧……” </div> <h3>這是怎樣的一段深情?三年的一顰一笑,三年的悲喜與共,三年的嘔心瀝血,才有那熒屏上孤標傲世的瀟湘妃子林黛玉。 </h3><div>曉旭早將自己的一生給了《紅樓》,將自己的靈魂付于黛玉。她形似神更似,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從詩里走出來的,不食人間煙火的林妹妹。</div> <h3>歐陽的寶玉,面如敷粉,唇若施脂,顧盼多情,語言若笑,天然一段風韻,將貴族公子演繹到及至。真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可及了。 <br></h3><div>這樣的寶黛,很多人都希望他們能延續(xù)屏幕上的神話,在生活中能走到一起。可誰都知道,這黛玉來自靈河岸邊的一仙草,她只是來還灌溉之情的。木石之盟,只是前世,今生只能是金玉良緣。所以,無論是在書里,還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寶黛只能相知相戀,卻終生不能為伴。若寶黛能結(jié)成姻緣,那紅樓就不再是一夢了。 </div> <h3>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曹雪芹將一生血淚,耗盡在這千古一夢里。87版《紅樓》劇組,在總導演王扶林的帶領(lǐng)下,歷盡三年光陰。他們用自己的情和癡,為所有中國人,締造了這樣一部經(jīng)典之作,創(chuàng)造了一份再世的完美。 </h3><div>“一生就只有這樣一個紅樓了------”這就是他們的心聲。紅樓在他們的記憶里,大觀園是他們永遠的家園。 </div><div>這味,他們曾與曹先生一起品嘗過。 </div> <h3>在《紅樓》拍攝期間,扮演尤三姐的樂韻,為一負心人,跳樓而亡,其剛烈堪比三姐。在《紅樓》播出不久,飾演賈瑞的馬廣儒,也因種種不得志,縱酒自虐,抑郁而死。死后伴隨他的,就是他癡迷了一生的《紅樓夢》這本書。</h3> <h3>這之后,“老祖宗”賈母李婷辭世,再過不久,就是我們的“林妹妹”曉旭病逝。</h3> <h3>從英國留學歸來的“板兒”李鑰,在參加完《藝術(shù)人生》沒多久,在北京遭遇車禍身亡,死時僅二十九歲。 </h3> <h3>畫梁春盡落香塵??雌频亩萑肟臻T,癡迷的枉送了性命。</h3><h3>曉旭的香冢,修竹百竿,碧草如絲,花兒繽紛,一抔凈土掩風流!</h3> <h3>總導演王扶林緬懷曉旭林妹妹</h3> <h3>寶玉潦倒,黛玉死了,寶釵在異國獨守空房。其結(jié)局與劇中人驚人的相似。紅樓一夢太美好,高處不勝寒。因為太投入,所以迷失了自己,奈何成宿命。 </h3><div>肆人已去,紅樓亦夢。新紅樓重拍,鬧得沸沸揚揚,早已缺了典。如今這歲月,誰肯將心種下,為的不過是名利一場。世上再無葬花人,花落人亡兩不知!</div> <h3>大觀園內(nèi)諸景備,依稀還是舊模樣!</h3> <h3>怡紅院嘗閉門羹,顰兒落淚鳥驚飛!</h3> <h3>瀟湘館內(nèi)竹影深,不見當年葬花人!</h3> <h3><br></h3><h3>休笑雪芹癡,古今同一夢。掩卷長憶,泣訴悲金悼玉情;羅帶同心結(jié)未成,鵲橋長恨無歸路。紅樓今猶在,唯有曉風殘月明。</h3><h3><br></h3><h3><b>以此文紀念紅樓播出三十周年,向老一輩藝術(shù)家致敬!</b></h3><h3><br></h3>